《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80208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33-02 摘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阐述了“交往”的含义和内容,指出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伴随着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贯穿于人的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前形势下,应正确对待交往理论,认识到它对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意识形态;交往;唯物史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以下简称形态 )一书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确立和成熟的著作。在形态中, “交往”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和恩

2、格斯说:“货币使任何交往形式和交往本身成为对个人来说是某种偶然的东西。因此,货币就是产生下述现象的根源:迄今为止的一切交往都只是一定条件下的个人的交往,而不是单纯的个人的交往。 ”1可见,交往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说明交往的概念,马克思指出:“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是考察了人类活动的一个方面人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作用”2在这里,马克思把人类活动整体划分为人对自然的作用和人对人的作用。人对自然的作用,即生产和劳动,而人对人的作用2正是“交往”的本质含义。马克思在 1846 年 12 月 28 日致安年柯夫的信中写到:“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commerce方

3、式不再适合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我在这里使用commerce一词是就它的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就像在德文中使用erhehr一词那样” 。 3 所以说,在形态中, Verhehr (交往)这个术语的含义很广。它包括个人、社会团体、许多国家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甚至“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4 一、交往理论的内容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5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物质生产活动,即人的基本实践活动,交往是生产的前提,也是人存在的前提,在交往过程中,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和

4、发展,人们生活就要有物质生活资料的保障,而物质生活资料就要生产,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就是怎么样子,这也是表现自己的方式,它在更大的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活动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活的一定方式。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种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开始的。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 。6这就说明交往是决定于人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交往是生产的前提,是人们存在的方式。 其次,我们研究的人是现实的人,是现实的人的生产活动和人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3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5、他们已有的和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 “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 “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像中的那种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 。7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 再次, “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 “人们的想像、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 。精神交往需要有语言,靠语言去丰富和扩大交往,语言是人们交往的媒介,因为交往的需要语言也

6、就在交往中产生了。由语言慢慢形成意识,现实的意识也是交往迫切需要产生的。交往决定人们的意识形式和意识活动,即物质交往决定精神交往,这也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始表达,物质交往是根源,精神交往是直接产物。物质交往是基础,是生活本身决定的。 最后,社会是交往活动的结果,交往活动本身就是社会交往,人们的交往关系构成了社会,交往受生产力制约,同时又制约生产力,交往的基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它是全部的历史的发源地,由此构成了国家的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础、经济生活关系的基础,人们创造了物质资料,同时也创造了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说:“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

7、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4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8“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 。9 二、交往的当代意义 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所有制的适应与否只能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标准。中国的国情以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点决定我们必须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科学技术和

8、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认真处理好交往与生产力的关系。只有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党才能真正走在时代的前端,才能真正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需求。 交往原理为我们进行国际交往提供了依据,那就是必须从世界大局出发,以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普遍交往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这种交往的产生必须伴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并不是指一种平均状态下的发展,而是全球意义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普遍交往”与生产力普遍交往具有交互性,它们之间的相互和谐是世界整体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普遍交往”必须以建立和平

9、、公正、有序的世界环境为尺度,为国与国之间发展合作寻找到一个最佳利益结合点。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必然,也是世界多极化交往的结果。在这5一时代大趋势下,任何国家都应当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的规律,从根本上说,这是对当代世界民族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必然性的反映和把握,也是社会交往的开放本性的集中表现。今天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加入后,参与国际经济全球化,更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特色的道路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我们要把握好交往和生产的关系,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

10、,正确对待全球化这个现实,加速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国际环境。唯有不断加强内外交往,把我国融入到世界的现代化大潮中,才能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2、4、5、6、7、8、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74、P41、P26、P24、P41、P30、P43、P8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年、P478 作者简介:王心?(1973) ,男,河南夏邑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