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寓言之(白兔和月亮 、 落难的王子 )周国平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能读会写“窖” 、 “泯” 、 “厄”、 “禀告” 、 “皎洁”等词。(2)学习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把握寓意。(3)认识作者,了解寓言的创作背景。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2)通过对关键句子分析,合作交流探究寓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人生财富和不幸时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重点:对寓言关键情节的揣摩和分析,准确把握寓意。 难点: 寓言特点的分析。教学思路:先重点讲解白兔和月亮 ,让学生掌握寓言特点和分析寓意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落难的王子 。课时:一课时教学
2、媒体:板书和 PPT。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5 分钟)(提问 1,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它们都有哪些特点?)(1 ) 寓言含义和特点。通过童话与寓言的比较,了解寓言的含义和特点。含义:寓,就是寄托,即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童话侧重于情节性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白雪公主 ,寓言侧重于哲理性讽刺性。如刻舟求剑 、 守株待兔 、 买椟还珠 、 画蛇添足 , 伊索寓言等。特点:语言精练,篇幅短小,具有哲理性、讽刺性、象征性。故事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2 ) 作者简介周国平先生:1945 出生,上海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当我国代著名
3、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作家。他的女儿妞妞在 怀 孕 5 个 月 就 被 确 诊 患 有 绝 症 ,生 下 来 562 天,就夭折了。不久写了落难的王子一文记录当时的状态。作品著有妞妞 、 守望的距离 、 各自的朝圣路 、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等 。 月亮与白兔选自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的周国平文集第二卷。 (周 国 平 是 一 个 哲 学 家 , 更 是 一 个父 亲 , 一 个 爱 他 的 孩 子 胜 过 一 切 哲 学 的 父 亲 , 甚 至 只 要 他 的 孩 子 活 着 , 随 便什 么 哲 学 死 去 都 好 。下 面 , 我 们 进 入 白 兔 和 月 亮 学 习 。2、基础知
4、识。 (5 分钟)?(默读一遍白兔和月亮找出不会读和不明白的字词。 )生词:皎(jio)洁 风韵(yn)金窖(jio)泯灭(mn) 险象迭(di)生慧心:佛教用语,指能悟道的心。后泛指智慧。慷慨:大方,不吝啬。闲适:清闲安逸。皎洁:月光明亮洁白。正色:神情严肃或严厉。落难:遭遇灾祸,处境困难。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阔大。举世无双:全世界仅有的。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不断出现。迭,屡次。3、课文整体感知(10 )(1)集体朗读。分层次。第一部分(1-3)白兔因独具审美慧心而得到了月亮的所有权。第二部分(4)白兔拥有了月亮后却勾起了无穷的得失。第三部分(5)白兔悟到了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放
5、弃了所有权。4、课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 (10)(1 )第 1、4 自然段, (问题 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理解审美的慧心。 )分析白兔得到月亮前后的心情和对月亮的态度。 ,根据寓言的特点分析白兔和月亮的寓意:审美和功力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眼光,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2 )第 5 段, “和人类不同,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 。 。 。 。 ”理解这句话讽刺意味。5、小结(5)寓意:6落难的王子 自学 (5 ) 问题三(王子遭遇厄运前后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参照白兔和月亮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寓意。 )用一张白纸写出,上交评改。1、作者了解:揠苗助长 、 刻舟求
6、剑 、画蛇添足 。2 寓言的特点:3 如何获取寓意:(找关键词)4 重点段落分析:(白兔得到月亮前后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文中找出关键词)白兔和月亮讲解(周国平) 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轻松自由的,“无忧无虑” 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了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患得
7、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 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还有人用游戏说和距离说来解释美感,强调审美状态是一种游戏状态,审美主体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些说法都蕴涵着无利害关系这一观点。中国的审美传统主要来自道家,也是强调一种“游于物之外”的超脱态度和闲适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
8、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释美感的性质了,它的更深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五、落难的王子讲解(周国平) 这篇寓言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寓言中,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是一个事实,完全是来自生活的。我虚构了一个王子,通过王子对别人的灾难的叹息,我对
9、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我曾写过以下这段话,可做理解这篇寓言的参考:“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8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