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瞄准千亿级产业目标 加快品种创新步伐,江苏省种子南繁南鉴站 汤 义 华,千亿级现代种业产业亟需品种创新,影响品种创新步伐的制约因素,加快品种创新步伐的思考与建议,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一、千亿级现代种业产业背景,1949-2013全国稻谷总量,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李克强总理: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农业、最丰富的种质资源,也应该有世
2、界上最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最具竞争力的现代育种产业。汪洋: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要深化种业科研体制改革,着力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建设种业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已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5年11月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15年11月4日,(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2011年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年江苏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强省建设实施方案(2013
3、-2017年)、2014年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2018年提出现代种业千亿级。,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2018年至2022年,着力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2018年8月24日原省农委向省政府提交实施方案,(五)现代种业产业。总体目标是打造“种业强省。到2022年,打造1-2个全国一流的重大种业研发平台,1-2家种业企业进入全国前5强。关键措施是组织重大品种创制攻关、推进种苗化服务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优势市场主体和品牌。重点实施地
4、方特色种子种苗服务中心建设、优质特色良种推广后补助等项目。,(三)千亿级现代种业产业现状,产业规模:全省农作物年播种面积1.2亿亩左右,农作物种子企业122家,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及以种业引领三产融合形成的延伸产业总产值约700亿元。 特点优势:我省种质资源总数占国家保有量的10%以上,科研育种实力全国领先。优质食味水稻、专用小麦、优质园艺作物、特色水产育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良种繁育保供能力较强,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常年稳定在150万亩,拥有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4个。种业企业在全国有一定的竞争力,5家农作物种业企业进入全国50强,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
5、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对新品种,规模经营对种子种苗集成服务,三产融合发展对种业产业延伸的需求,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四)千亿级现代种业产业发展目标,1、标志性目标 到2022年,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种子种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种业强省目标基本实现,打造1-2个全国一流的重大种业研发平台,1-2家种业企业进入全国前5强,全省现代种业综合竞争力和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及以种业引领三产融合形成的延伸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2、预期目标 主要农作物品种自主创新率达到85%,特经特粮、蔬菜园艺等品种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
6、。培育10个年销售额超亿元的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业企业,打造10个产值超千万元的专业化特色种子种苗企业,扶持建设50个聚集各类生产供应主体的地方特色种子种苗服务中心和园区,建设500个规模化种子种苗繁育供应中心。种子质量追溯体系基本完善,农作物种子质量综合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1155工程),围绕全省种植业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盐淮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苏中苏北优质稻麦、里下河水生蔬菜、沿江通南地区特经特粮、都市周边蔬菜花卉等区域性、特色作物种子种苗产业。 在水稻、蔬菜、花卉等作物主产区布局建设一批地方种子种苗服务中心。 种业“走出去”重点推进杂交玉米向东华北、黄淮海区域发展,
7、杂交水稻重点突破长江中下游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依托主产区、资源禀赋和重点企业,进一步优化种畜禽和水产种苗布局。,(五)千亿级现代种业产业布局,(六)千亿级现代种业产业关键举措,品种是现代种业的“芯片”。落实千亿级现代种业产业目标,必须充分发挥良种的科技支撑和先导作用,加快品种创新步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作物品种创新要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市场导向、绿色发展三大目标进行攻关。,(七)千亿级产业目标对品种创新要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基础,突出优质、特色、绿色等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村各产业融合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挖掘品
8、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政府报告:要稳定粮食产量,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农业科技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强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1、育种攻关要坚守确保粮食安全的初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首要任务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求,优质化、多样化农产品需求增长。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消费转型升级。,供给,有效供给不足。增产的未必需要,不足的恰恰是需求的。,2、育种攻关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中国化肥用量与美国和欧盟比较,我国常年化肥用量达到6000万吨,占世界化肥消费总量
9、的35%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欧美国家的2倍,化肥过量施用严重,3、育种攻关要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中欧农药用量对比,农药单位面积用量是欧盟的2倍,其中杀虫剂是欧盟单位面积用量的9.3倍。 (FAO,2012),“绿色种业”是指未来的优良作物品种应在保持产量增长的同时,更加聚焦于综合绿色性状的提升,具有抵御非生物逆境(干旱、盐碱、重金属污染、异常气候等)、生物侵害(病虫害等)、水分养分高效利用和品质优良等性状,从而大幅度节约水肥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影响品种创新步伐的制约因素,从目前情况看,受思想解放不够、投入撬
10、动不力、资源分配不均、人才流动不畅等诸多制约,相比而言,我省品种创新步伐,商业化育种水平要落后于湖南、北京等省市,造成农作物品种“四多四少”的现象,即高产品种多、优质品种少;同质品种多、专用品种少;粮食作物品种多,经济作物品种少;资源消耗性品种多、绿色品种少。,1、推动商业化育种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种子企业、科研育种单位、育种科技人员对商业化育种的认识仍没有到位,公益性育种的惯性和品种审定的惰性仍然存在。 我省绝大多数科研院校的育种组织形式仍是采用课题组制,选育规模小、低水平重复、育种效率较低,难以选育出突破性的品种;品种审定部门惯性思维根深蒂固,新的品种评价体系和审定标准
11、没有落到实处;种子企业为了迅速状大实力,采取短平快策略,向育种科研单位直接购买品种。,二、影响品种创新步伐的制约因素,2、育种经费投入的撬动效应不明显。 科技项目经费仍然是以投向科研院所为主,而科研院所的科研育种人员考虑更多的是完成项目,在这样的机制引导下,育成的品种难以满足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现代种业发展专项主要是面向种子企业,每年扶持20家左右的省内种子企业,但部分种子企业并没有完全用于组建商业化育种平台和团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影响品种创新步伐的制约因素,3、优质育种资源配置不均衡,共享不充分。 一是资源配置不均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因有几十年的积累,育种资源众多,材料来源丰富
12、;种子企业开展育种创新的时间短、基础差,搜集和拥有的种质资源及材料非常有限。 二是资源保护重视不够。由于没有足够的待遇和成果奖励政策,影响从事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同志的积极性,资源保存更新和再挖掘再创新被弱化,部分资源的作用逐步减弱,甚至被淘汰,原有的资源相对于新的需求,遗传基础狭窄,种质资源引进工作滞后,难以满足现代种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资源共享不够充分。科研院校之间、科研育种单位与企业之间,缺乏新型的协作攻关机制,害怕把优良的资源交流出去或进入共享平台之后影响自身的竞争力,相互保密甚至封锁,公共资源演变成商品。,二、影响品种创新步伐的制约因素,4、优秀育种人才流动不畅。 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科研
13、院校等单位,育种研发普遍采用课题组制,选育规模小、低水平重复、育种效率低。企业科研人员主要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和部分退休科研人员,缺少作为育种骨干力量的中青年科研人员。育种、生产、推广、收购、加工销售等行业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沟通,产学研相对脱节。,二、影响品种创新步伐的制约因素,5、高新育种技术应用普及率不高。 育种新技术、新方法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品种与环境互作及气候环境分类、杂种优势预测、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已在跨国大型种子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我省只有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里下河农科所等少数单位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种质鉴定、基因发掘、新材料创制,绝大多数育种课题
14、组仍停留在以经验为核心的定向选择技术上。,二、影响品种创新步伐的制约因素,1、积极扩大品种选育范围及优质品种覆盖率。,三、加快品种创新步伐的思考与建议,我国有700多种农作物,常用的有350多种,在非主要经济作物方面,要围绕千亿级产业目标,不断扩大品种选育范围。加强各类高效经济作物品种、能源作物品种、养地作物等品种的选育,以满足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水稻要更换为品质优、食味佳的品种,加强彩色大米、富硒大米、宜糖大米、高锌、高铁大米等特色功能稻米选育开发;玉米育种的策略要在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的基础上,加大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超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青贮青饲玉米的选育攻关力度;小
15、麦要选育推广强筋、弱筋专用品种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大豆要选育高产、高蛋白品种,提高国际竞争力;大豆要选育高产、高蛋白品种,提高国际竞争力。,三、加快品种创新步伐的思考与建议,优质品种选育,特色种苗繁育推广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高效特色农业作为各地推进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引导种业由单纯销售种子向种子种苗并重发展,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种业附加值。 优质种苗繁育推广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作为生产环节上游的工厂化、集约化种苗繁育水平和生产经营主体发展仍较滞后,种苗繁育质量技术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高档、高附加值新优品种应用推广带动力不强,种子种苗科技属性和效益
16、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优势种苗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地位尚未形成。 目前,传统种子市场相对饱和,竞争激烈,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种苗产业具有较大的潜力。,三、加快品种创新步伐的思考与建议,调结构 补短板,2、培育商业化育种主体,鼓励种子企业向种苗育供服务延伸,拓展种业经营业务。 围绕千亿级现代种业产业,集中资金进行战略性投资,引导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培育商业化育种主体,瞄准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精细设计育种方案,按标准和流程进行工厂化规模测试筛选,持续选育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不断拓展种业产业链。,三、加快品种创新步伐的思考与建议,3、强化公益性服务,搭建育种资源共享平台,三、加快品种创新步
17、伐的思考与建议,一是搭建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加强种质资源调查,分作物指定科研院所承担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更新保护、引进与再创新,建立包括材料保存库、数据库、标准指纹图谱等在内的真正意义上的种质资源库,定期公布种质资源目录,供育种单位检索、共享利用。,二是搭建南繁服务公共平台,冬季科研育种扎堆在海南,充分利用好省南繁基地这个平台,把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的扎堆优势,转化为种业创新的优势。 三是搭建技术支持平台,鼓励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设备等领域的公益性研究,为商业化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全国一流的重大种业研发平台 江苏省南繁中心,4、加强协同攻关,促进优质育种要素集聚。 针对目
18、前产业发展急需的品种,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联合体为依托的联合攻关协作组,按种质资源挖掘、分子检测、杂交创制、测试筛选的流程,建立定向投入、分工协作、目标考核、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整合省内种业创新链的优势资源,促进高端科研育种人员和优质要素合理流动,向商业化育种方向集聚,加快选育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元化市场需求的突破性新品种。,三、加快品种创新步伐的思考与建议,鼓励科企合作: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承担财政性科研项目,对项目实施形成的成果,双方可依照法律对其权属进行约定。,鼓励人才流动:鼓励事业单位种业骨干科技人员到种子企业兼职、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从事商业化育种研发,开展相关技术服务。,加强协同攻关,促进人才与信息有序交流,5、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三、加快品种创新步伐的思考与建议,品种审定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品种审定、备案指标体系,分作物分类制定高产、绿色、优质专用、特殊用途品种审定标准,不断拓宽品种试验渠道,规范联合体试验、绿色通道试验管理,要优化审定程序,将品种入市全交给企业、品种选择权交给市场、品种评判权交给农民,满足市场需求。,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