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考试大纲.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86365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心理学复习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心理学复习考试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心理学复习考试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心理学复习考试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LYG师范生心理学课程的复习考试大纲考试题型:一、选择题 20 题 (每题 1 分,共 20 分)二、名词解释 5 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三、简答 6 题 (每题 5 分,共 30 分)四、论述或材料分析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第一章 绪论1、概念:心理学(重点)、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状态: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

2、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称之为心理状态。例如,注意状态、灵感状态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它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自我意识等。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3、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4、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学所提供的关于知、情、意活动的规律,关于个性形成的规律

3、以及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的知识,成为教育学阐明教学原理和教育措施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种种教学法的知识基础。掌握心理学的科学认识,使人能正确地理解各种精神现象,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是破除迷信、摒弃偏见的理论武器。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观察 vs. 内省实践性原则: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心理现象,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系统性原则:重视多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育性原则:研究要具有教育意义 伦理性原则:考虑研究对参与者身心发展带来的影响。反面案例:“模监狱实验”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

4、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过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 测验法:测验法是采用一种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如测验量表) ,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一种方法。测验法的使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求:测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调查法: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调查法可以分为书面调查或口头调查两种。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

5、某些心理活动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包含三个要素: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又称无关变量、额外变量或参变量) 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其相关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7、心理学的诞生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从这 开始,心理学才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冯特为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8、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学派:(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学派观点:研究意识,并将其分为感觉、意象、情感三种元素。(3)研究方法:实验内省。(4)评价:使

6、心理学走上独立, 被格式塔心理学派称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 ,也被 詹姆士认为是“黄铜铁器心理学” 。机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主要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反对构造心理学。心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研究意识作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学派:观点: 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应研究行为; b.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c.刺激强化反应(刺激情境,婴儿叫“妈妈”的反应得到强化,从而形成联结)LYG d.主张环境决定论;格式塔学派:(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2)学派观点: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先于部分而

7、存在,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反对构造心理学。(3)研究方法:实验(4)评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完形说”: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顿悟说”:个体需要对整个问题情境进行知觉与理解,领悟其中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方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经典实验:黑猩猩取香蕉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1+12;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如,音符与乐曲的关系精神分析学派:(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学派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人类的思想和行为都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提

8、出本我、自我、超我 三层次结构。(3)研究方法:个案法(自由联想 梦的分析)(4)评价:注意到早期生活经历的重要性,该理论具有深远影响。潜意识: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 早期经验:若欲望得不到满足或受到压抑,就会导致心理异常或疾病的发生; 弗洛伊德的名言: “梦是愿望的满足。 ” “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实的流露。 ”9、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1、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 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

9、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主要理论: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等理论。罗杰斯提出的来访者(个人)中心治疗理论。 特别重视治疗师必须要有三个成分:真诚一致、无条件正向关怀与同理心。2. 认知心理学学派:代表人物:纽威尔、西蒙,皮亚杰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即研究意识或内部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可以理解为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即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胞体:从其它神经元获得信息;维持新陈代谢;突起:树突:从其它神经元获得信息;轴突:把信息传递

10、给其它神经元;2、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来进行和实现的。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决定了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性质。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导是通过电传导和生物化学传导两个过程来完成的。神经元活动是兴奋还是抑制,是许多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3、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周围神经系统肩负着与身体各部分的联络工作、传入和传出信息的作用。(一)脑神经 脑神经是指和脑直接相连的周围神经,由脑发出. 脑神经共 12 对,分别是 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

11、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二)脊神经 脊神经主管颈部以下的身体感觉和运动,依脊柱走向,分为颈神经 8 对,胸神经 12 对,腰神经 5 对,骶神经 5 对,尾神经 1 对,共 31对。 脊神经中的神经元一共有两种,一种是感觉神经元,另一种是运动神经元。 在脊神经中,有四种不同的机能成分: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三)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是指调节和控制内脏平滑肌、心肌收缩以及腺体分泌的神经结构,主要由分布在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构成。 根据结构和功能特点的不同,植物性神经主要分为交感神

12、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具有拮抗作用。许多脏器都具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两者的拮抗体质,保证了机体活动的正常进行。4、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包括脊髓和脑。(一)脊髓LYG 脊髓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呈圆柱形。表面有前后两条正中纵沟分为对称的两半。此外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 在脊髓的横切面上,有位于中央部的灰质,纵横脊髓的全长。灰质的外面是白质,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有髓鞘神经纤维组成。(二)脑5、大脑皮层的分区及其功能(一)大脑皮层各叶大脑皮层内三条大的沟或裂,将其分成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几个

13、区域。 额叶是大脑发育中最高级的部分,其功能与组织、决策、记忆等有关,还是控制四肢和身体随意运动的主要中枢。 顶叶位于额叶后方,内含躯体感觉区,是触觉和其他身体感觉的重要脑区。 枕叶位于脑后的底部,内有最重要的视觉区 颞叶在外侧裂下面,含有听觉区,参与听觉。初级感觉区:视觉区:枕叶,接收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觉察。听觉区:颞叶,接收由耳朵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觉察。躯体感觉区:中央沟后,接收由皮肤、肌肉、内脏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觉、内脏感觉等。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合旁中央小叶的前部;负责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

14、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言语区: 言语运动区(布洛卡区):位于左半球额叶下方,靠近额侧裂处;通过临近的运动区控制说话时的舌头和颚的运动;若受损,会出现运动性失语症。言语听觉中枢:位于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负责口头语言的理解。言语视觉中枢:位于顶枕叶交界处的角回;负责书面语言的阅读理解联合区:感觉联合区:从感觉区接收输入信息,提供更高水平的知觉组织。“视觉不识症”:视力正常,但无法区分不同形状的物体,不知该物体的名称和用途。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调节;如该区受损的音乐家,可正确完成各项基本动作,但无法演奏一段乐曲。前额联合区: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定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

15、关。6、脑功能的学说(一)定位说 定位说最早开始于颅相说(德国解剖学家加尔和施普尔茨海姆创立) 。 定位说认为人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各有其功能,各司其职,共同协调人类活动的运作。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定位说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整体说 19 世纪中叶,法国的弗卢龙提出了脑功能的整体论,强调机能的统一性和差别性,认为脑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发挥作用。但这一研究缺乏一定的可行度。 20 世纪中叶,美国的拉什利提出整体作用原则和等势原则两条重要原理,进一步推动了整体论的发展。(三)机能系统说鲁利亚(苏联) 机能系统说认为脑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结构,由三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机能系统构成。 第一机能系统称动

16、力系统,负责调节和维持紧张度和觉醒状态,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和感受性。 第二机能系统主要接受来自机体内外部的各种刺激,进行分析和整合,并保存下来。LYG 第三机能系统称行为调节系统,是规划、编制、调节和控制复杂活动的重要区域。(四)模块说 1976 年,美国生理学家加查尼加(W.S.Gazzaniga)提出了脑认知功能的“模块说” 。 模块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的、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7、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差异(1)左半球:左半球是语言的优势半球,被称作“学术脑”和“语言脑” ,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2

17、)右半球:右半球被称为“创造脑”和“艺术脑” ,其优势功能则主要体现在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等方面,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1、概念:意识、注意(重点)、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意识:意识是人对环境、自我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察状态。( 意识是一种觉知:人对内外状态的觉察。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从无意识到意识的连续体。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指向性或选择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18、)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时,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无意注意: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叫做随意注意,是指预先有自觉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兼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优点,是注意的最佳形态,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形式。2、意识有哪些水平?(重点)(一)焦点意识水平 焦点意识是指个人全神贯注于某事物时对该事物的清晰的觉知状态。 (二)边缘意识水平 边缘意识指对处于注意边缘部位的刺激

19、的觉知状态 (三)下意识水平 下意识指在不注意或略注意的条件下所获得的对某事物或自身状态的意识。如鸡尾酒会现象。 (四)前意识水平 前意识可以理解为意识之前的意识,接近于意识的状态 (五)无意识水平 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六)非意识水平 人体的有些活动是人从来不可能意识到的,例如,人对自己的脑电活动、内分泌和肝功能的变化。3、意识的不同状态有哪些?自然发生的正常的意识状态:包括醒觉状态、睡眠状态、做梦(包括夜梦和白日梦)状态。意识的改变状态:指经人为的方法(如催眠术、静默术、瑜伽、气功、禅宗和生物反馈等)或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意识状

20、态。意识障碍状态:是由于中毒、缺氧、高热等病理情况所导致的心理活动的普遍抑制状态,可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意识内容改变和意识清晰度降低。4、注意有哪些种类?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对比关系。C.刺激物的新异性。D.刺激物的活动变化(2)人本身的状态A.需要和兴趣。B.情绪和过去经验。C.身体状态。D.个人的知识经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条件:(1)明确目的,培养间接兴趣(2)根据任务要求,合理组织自己的活动(3)用坚强的意志排除无关干扰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的形成(1)有意后注意可以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例如:原本是有意注意,渐渐地从对活动结果感兴

21、趣转为对活动过程也感兴趣或经过反复练习学会后甚至可以自动进行时就成了有意后注意。(2)有意后注意也可以由无意注意转化而来。例如:本来一个人的注意是被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吸引而产生的无意注意,可是在注意的过程中他慢慢地变得有目的了,这时的注意就是LYG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因此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性的任务,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5、注意有什么功能?1、选择功能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用。2、维持功能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

22、强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3、调节功能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利完成。6、注意有哪些品质?各有哪些影响因素?注意的品质主要有四个方面: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注意到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主观因素:个体的活动任务与目的;个体的知识经验、情绪等;(2)客观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2)人的身体状况和积极性(3)主体

23、对活动的态度(4)主体的意志力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注意分配的条件:(1)在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每一种活动都是相当熟悉的,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 (吃饭-看电视)(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建立起联系,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 (唱歌-跳舞)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根据新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影响注意转移因素:(1)依赖于原来注意的强度。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困难。(2)依赖于新注意的对象的特点。新的活动越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 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

24、。7、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一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重点)一 、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让学习更有方向性:1. 将讲授的东西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2. 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3. 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二、利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让学习更有自觉性:1.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2.利用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3.做中学三、利用有意后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让学习更有效率性: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2.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3.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四、考虑注意品质因素,合理开展教学活动1.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广度因素2.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稳定性因素3.教

25、学中要考虑的注意分配因素4.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转移因素五、注意类型灵活转化 转化规律使学生的注意更加稳定,保证学生的注意更加稳定注意的转化可以分成两种:一是递进式转化(递进式转化是指注意的形式从无意转向有意,从有意转向有意后。 )二是交替式转化(交替式转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几种注意形式共同参与,不断交替进行) 。第四章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感觉与知觉二者有什么关系?感觉: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知觉:概括地说,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关系: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并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两者有着区别和联系:1.

26、感觉与知觉的区别:(1) 在反映内容上,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2)在产生的机制上,感觉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3)在个体发展的顺序上,感觉是先于知觉出现的。感觉更多地表现为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LYG2.感觉与知觉的联系:(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必须以各种形式的感觉为前提。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事物的属性的感觉越丰富精确,知觉就越完整正确。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2)在知觉的

27、映象中不仅包含着作为感觉的个别属性,而且还同时反映了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事物的整体反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对这种关系的反映中包含着人的知识经验、思维、言语活动等心理成分,对各种感觉进行了加工改造,使之得到整体的反映(3)在日常生活中,事物的个别属性与整体总是同时被反映着,感觉信息一经通过感觉器官传到脑,知觉也就随之产生,即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除新生婴儿外,人很少有孤立的感觉,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所以一般把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2.感觉的主要种类有哪些?各种感觉的适宜刺激与对应感官是什么?3.感觉有哪些基本规律?(重点)感觉有三个基本规律: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28、感受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实践能提高和发展人的感受性。4.知觉的主要分类形式有哪些?(一)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来划分,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二)根据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1.物体知觉,又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LYG2.社会知觉,又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和角色知觉。(三)根据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把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四)根据知觉体验是否是由真实的刺激所引起,把知觉分为真实的知觉和幻觉5.联系实际说明知觉的基本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时,常常优先知觉部分客体

29、。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二)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并是把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其实质是旧经验与新刺激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联系,以保证理解的全面和深刻。在理解过程中,知识经验是关键。(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视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

30、、形状恒常、亮度恒常、颜色恒常。6.感知规律在教学中有什么具体的应用?1、尽可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一)直观教学的心理促进意义直观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各种感性材料,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还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来揭示客观事物、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二)直观教学的具体形式直观教学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三种形式,它们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二、运用感知规律促进教学的直观性(一)强度律刺激物的强度要适宜(二)组合律让整体的对象组合成系统(三)对比律注意从背景中突出对象(四)理解律发挥言语指导的作用(五)协同律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六)

31、动态律活动的对象易被感知三、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一)良好观察力的标志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观察力好不好,一般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判断:1、观察得仔细、全面,能够发现别人不易看到的事物特征。2、观察得准确,能辨别出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3、观察得迅速,能很快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讲解,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参观活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观察的目的、意义和任务2、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3、对观察过程周密计划,适时指导4、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及时总结报告5、根据学生特点扬长避短,提高观察水平

32、第 5 章 记忆1.记忆的概念(重点)、特点、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长时记忆的特点:(容量没有限度,保存时间长)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1. 编码(encoding) 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即我们把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形成心理表征。2. 存储/保持(storage) 已经编码的信息在头脑中得到保存; 但信息的保存并不是自动的,我们需要想办法努力将信息保存; 存储的目的是方便在特定的时刻把信息提取出来; 如果已经存储的信息受到破坏,就会出现遗忘;3

33、. 提取(retrieval) 把经过编码存储在头脑中的信息提取出来使用,记忆才有意义;2. 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遗忘规律;因素:时间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态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识记者的态度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即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LYG3.学习的概念(重点),学习理论;(重点)学习: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1)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2)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通过研究,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

34、由刺激情景引发 1操作性反应有机体自发行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外在的事物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这取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 44.学习策略与学会学习的关系;学会学习的关键是学习策略的获得和改建,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成为“会学“的学习者。第六章 思维1.名词解释:思维(重点),分析,综合,创造性思维,表象,想象,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直觉,灵感。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 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分析: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

35、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综合: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的思维成果的认知活动。表象:求补充想象: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思维定势:思维定势(set of thinking)是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功能固着: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也就越难看

36、出它的其他用途。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直觉(思维):未经深入分析迅速做出合理猜测或顿悟。灵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产生新思路、新方案的状态,成为灵感。2.思维有哪些种类。(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根据思维的创新成

37、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对个体而言,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形成的概念。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露概念的本质而形成的概念,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过去经验的影响2、提供概念所包括事物的变式3、下定义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5、概念系统4.哪些因素会影响推理的正确性。1、推理材料的性质材料越具体,推理越容易。2、前提气氛效应(伍德沃斯)认为在三段论中,前提所使用的逻辑量词(如,一些,所有)产生了一种气氛,使人们容易接受包含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3.赌徒谬误“赢多了就要输,输多了就会赢”4. 题外知识的介入题

38、外知识的介入使人偏离逻辑规则而产生不正确的推理。5.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河内搭问题6.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重点)。(1)认知因素问题表征:是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1思维定势:是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 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 2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3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 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 4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

39、的区别,在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知识经 5验并善于实际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LYG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意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个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头脑中可形成“原型” 。 6迁移: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7(2)动机和情绪状态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适中的动机水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不利于问题的解决。(3)个性特征7.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如,精神病患者在头脑中产生的幻觉(2)有意想象: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再造想象:读沁园春雪想象北国

40、风光;创造想象:阿 Q;幻想:神话8.试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特点。1) 、过程:英国心理学家沃拉斯(Wallas,1926)提出的四阶段理论,把创造性思维分成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2) 、特点:(1)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2)多有直觉思维出现(3)创造想象参与(4)多有灵感出现9.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点)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3、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4、鼓励直觉思维5、发展学生的想象力6、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第 7 章 智力1.名词解释:智力(重点),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智力三元理论(重点),PAS

41、S 模型,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测量,斯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标准化,常模,信度,效度。智力: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是个体对生活环境适应时,运用已有知识,从事抽象思维以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过程。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主要通过遗传获得的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是通过经验积累获得的能力。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把智力活动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物。智力活动就是人在头脑里加工客观对象,产生知识的过程

42、。智力三元理论:斯滕伯格认为,有三种成分对信息加工是至关重要的: 元成分、操作成分、获得成分。PASS 模型:是指个体智力活动由三个互相联系的认知功能系统组成,这三个系统是注意唤醒系统、编码系统和计划系统,分别与大脑的三个功能联合区相对应。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其中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自然观察智力智力测量:力测量,又称智力测验,是心理测验的一种,是指为了科学、客观地测定个体的智力水平,在一定的条件下,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研究人员在一定的智力理论指导下采用经过标准化程序编制的测验量表对人的智力水平进行科学测量的过程。斯旦福

43、-比奈智力量表:看书 210(1)提出:-191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Terman 修订了比内西蒙量表;-对测验进行了标准化;-并通过对成千上万儿童的测验得到了与年龄相关的常模。(1) 量表特点:-个别施测的标准化智力测验-适用 2-18 岁的被试;-采用比率智商,以年龄作为测量智商的标尺;-题目按年龄分组;每个年龄组 6 个题目;-随年龄增长,题目难度上升。(10)韦克斯勒智力量表:(1)提出:-韦克斯勒,1938;LYG-后经 1955、1981 修订后形成 WAIS-R(2)量表特点:-以离差智商为基础;-个别施测;-分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6 以上)-韦氏儿童智力量表(6-16

44、 岁)-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4-6.5 岁)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看书 212智商:智力商数,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商。比率智商:智商通过测验所得的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商数再乘以 100 之后的值,因此也叫比率智商。离差智商:所谓离差智商就是用标准分数表示的智商,它是根据同年龄的个体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表示的智商。标准化:是指为了尽可能地控制误差,在测验中建立一系列的测验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标准,从而得到可靠结果的过程。常模:常模是指具有代表性并且容量足够大的样本(人群)在某项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它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平均分数。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它是指某一测验经反复

45、测量能得出一致结果的程度。效度:即测验的有效性或准确性,指一个测验能够确实测量出其所要测得的心理特质的程度。2. 了解智力及智力测验的相关概念。(1)能力、成就、性向、智力从社会上选用人才与教育上培育人才的观点而言,了解一个人在实际能力上所表现出来的成就与他的潜在能力上所具有的性向,是同样重要的。(2)心理测验、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心理测验是各种心理测量工具的总称。凡是经过心理测验编制程序完成标准化用以测量心理特质的一切工具,都称为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的分类很多,其中最简单的分类是把心理测验分为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两类。能力测验是指心理学家研究能力上的个体差异时,特别设计来鉴别个体能力高低的一类科学

46、工具。能力测验分为成就测验和性向测验。心理测验、能力测验、智力测验三者的关系:智力测验在性质上属于能力测验。将范围再放大一层,能力测验在性质上又属于心理测验中的一种。3. 掌握智力的种类与结构。智力的因素理论认为,智力是由不同的因素构成的。代表性的理论有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和卡特尔的晶体流体智力理论。(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人的智力是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 因素)和特殊因素(S 因素) 。(2)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人的智力可能是由七种彼此独立的基本心理能力构成,即:词的理解力: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 1语词运用能力:拼字正确迅速和词义联想敏捷的能力; 2计算能力:正确而

47、迅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3空间知觉能力:运用感知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各种关系的能力; 4忆能力:对事物强记的能力; 5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的能力; 6理能力: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的能力。 7(3)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液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能力,是主要通过遗传获得的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 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 切关系,是通过经验积累获得的能力智力结构成分理论智力的结构成分理论认为智力是由多种不同成分构成的,代表性的理论有弗农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 理论等。(1)弗农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基本理论:弗农认为智力不是由彼此无关的群因素构成的,而是按层次排列的心理结构。 他把智力分为由高到低排列四个层次:最 高层次是普遍因素 G;第二层次为大因素群,分两大群;第三层次为小因素群;第 四层次为特殊因素 S。(2)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