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方案2011[1].11.4.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88208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方案2011[1].1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方案2011[1].1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方案2011[1].1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方案2011[1].1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设计方案学校 淮安市人民小学 年级 四(5) 人数 36 学科 数学课题 加法交换律 课时 第一课时 执教 王春霞 日期 2012.10.23教学目标:1在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感受规律探究学习的方法结构。2. 区分特殊和一般的差异,根据特殊对一般进行合理的猜想。3. 掌握举例验证猜想的过程和验证的书写格式。制定依据:1.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中的数运算主要是加减乘除运算,这些运算内部的规律之间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在结构关系:第一,这些规律内部的规律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这些运算内部的不变规律,不变规律是指改变数的运算顺序保持运算结果不变的规律;另一类是这些运算内部的

2、共变规律。第二,在不变规律中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同种运算内部的规律,即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自内部不变的规律;另一类是两种运算组合成混合运算的内部规律,我们可以看出数运算规律之间具有类比关系,反映了数运算规律之间具有很强的内在结构关联性。在“运算律”这一单元,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教材由易到难,通过迁移,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材“点状”的选择编排内容,使原本具有很强结构联系的知识链发生了断裂,容易让教师和学生只看到表面孤立的点状知识,而看不到内在联系的知识整体。所以,教材内容的选择既缺乏对学

3、生成长需要的关注与思考,也缺乏把知识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丰富资源的意识,导致教学的育人资源贫乏。加法交换律是规律探究的第一课时,是“教结构”,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学习方法结构,同时,掌握规范的验证书写格式等都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初步形成探究规律性知识的能力和意识,帮助学生建立结构意识和结构化思维模式,为今后探究其他运算规律“用结构”做好铺垫。2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加法交换律有了许多的感性认识,他们虽然没有正式学习过加法交换律,但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教材已经涉及过利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对加法进行验算,学生已经有了加法交换律应用体会。他们缺乏科学的探究归纳过程,而

4、基于此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过程,学生愿望不强。所以让学生真正深入体验就显得难上加难。还有用语言描述和一定的拓展延伸,都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常规积累1.直接写得数。152= 3050=7320= 045=900+100= 20+73=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216+47 独立完成,校对结果为新课做铺垫一、形成猜想1.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特点。(1)从 7、260、13 中任选两个数写成加法算式并算出结果。(2)交流加法算式呈现资源:下面我们一起看同学们都选了哪两个数,写了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我们把同学们写的算式写下来。7+26

5、0=267 260+13=273260+7=267 13+260=2737+13=2013+7=20我们可以把相等的加法算式用=连接起来,写成一个等式。7260=2607260+13=13+2607+13=13+7(3).像这样的等式两边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4)仅从这 3 个等式我们还不能说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所以这还只是我们提出的一个猜想(提出猜想)这个猜想是否成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举例加以验证。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轻声地说一说。预设 1.交换了 7 和260 的位置,和不变。交换了 260 和 13 的位置,和不变。交换了 7 和 13 的位置,和不变。2.交换

6、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从偶然的现象出发,引发学生猜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二、验证猜想1. 你能像这样找两个数算一算,看看结论是否成立呢? 学生自主举例验证。 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扩大研究范围,验证猜想。呈现学生举例验证资源,规范格式。师指出:验证时,只有过程和结论都有了,才更有说服力。 (举例验证)2.谁能找到反例,推翻猜想?收集资源:呈现同一种类的例子,打开思路:三位数呢、四位数呢小结:数量多、种类多、无反例,猜想是正确的。(反例)1. 呈现资源,规范书写格式。预设:(1)45=54(2)45=9 54=92. 呈现资源,拓展范围。预设:都是同一种类的例子。同时,在验证过程中,理解和

7、掌握举例验证的规范书写方法及注意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归纳结论1. 我们发现的是怎样的规律呢?你能用最简洁的符号、字母或者语言写一写吗?(归纳总结)打开:有的同学不光用文字表示,还运用了符号或字母。收集资源:呈现字母表达式和文字的半成品结论,重点引导归纳概括。2.揭题:加法交换律3.反馈A.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96+35=35+( )300+( )=204+300( )+( )= a+b( ) +( )=( )+( )4.总结:我们是怎么进行研究加法交换律的?(梳理规律探究步骤)学生独立归纳结论。预设 1.甲数+乙数=乙数+甲数2.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3.=4

8、.ab=ba读一读,说一说,哪些地方归纳的好,还有什么建议?读一读。同桌互相说一说,请学生说说。同桌说一说尝试方法结构: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总结举例中的注意点:格式规范、举例全面、寻找反例。在归纳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的能力。形成探究运算规律的结构方法。四、横向拓展三个数相加1.猜想:如果是三个数相加,任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是不是也不变呢?(板书)2.验证:学生尝试三个数相加学生尝试其他交换的方式。学生独立完成类比猜想,使课堂教学不断向横向延伸。同时,也是对“结构”的第一次运用。“放”:以 10、20、30 为例,聚焦验证过程。呈现:一种交换的方式,打开还可以怎样交换?“收”:交换位置的其他方法得出:有序交换、任意交换“放”:这三个数任意交换它们的位置,和都不变。其他的数呢?“收”:交流交换位置的方式交流数的种类。3.得出结论:你能归纳出结论吗?五、纵向拓展延伸在加法中,我们存在交换律,那么其他运算方法呢?课后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己研究。学生提出猜想课后尝试用今天的方法进行研究。拓展研究的视角,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反思重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