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授课章节名 称化妆舞会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讲授、讨论使用教具 传统媒体 多媒体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 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的一些概况。2. 感知课文中作者的心理、情绪变化,理清课文结构层次能力目标:1 通过分析与讨论,理解“化妆舞会事件”的主题意义以及对作者一生的影响。2 分析作者对影响其世界观的孩童时代的一件小事如何取材、如何提炼主题的写作技巧。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批判现实、批判贫富差距、坚持良心的情感价值取向。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中作者的心理、情绪变化,理清课文结构层次通过分析与讨论,理解“化妆舞会事件”的主题意义以及对作者一生的影响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与讨论,理解“化妆舞会事
2、件”的主题意义以及对作者一生的影响。理解作者批判现实、批判贫富差距、坚持良心的情感价值取向。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课外作业 课后习题 练习册教学后记2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化妆舞会亨利希曼全文 19 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说明自己回忆童年往事的原因。第二部分(2-18 自然段)写作者要说的童年往事中的那“其中一件” ,即某一年发生在化装舞会前后的一件事。 (按照“化妆舞会”的时间顺序和和时间的进程,分别对应舞会前、舞会上、舞会后三个层次)第三部分(第 19 自然段)是时过境迁之后作者对这件事的思考,点明文章的主旨,从写作上说,也是对第一段的照应。心
3、理变化:害怕,害怕被父母知道而遭责骂;然后是担心但是,看到舞会,又受到感染,把担心拋到了脑后,放松了;当那个妇女来到时,又紧张,害怕;但听到妇女的诉说后,这种害怕又变成了同情,当事情处理好之后,心理归入平静;当事情超出预料后,又生出了好奇,最后产生醒悟3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主要内容和步骤一、导入二、作者简介三、识记字词四、课文结构化妆舞会是西方常见的一种舞会方式,面具之后的人的面目往往被掩盖。这为舞会本身带来了别样的魅力,但也往往会带来舞会和巧合,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素材,今天我们学习一片新的课文,看一看化妆舞会怎样通过一件小事深刻影响了作家亨利希曼的世界观、人生观。亨利希曼( 187
4、1-1950),德国小说家,著名作者托马斯曼的哥哥。因此,进通常文学史研究当中也习惯将这对兄弟作者合称“曼氏兄弟”。亨利希曼生于 1871 年 5 月 27 日吕贝克城一个富商家庭,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当过书店店员和印书馆职员,曾在慕尼黑念大学,后专门从事写作。1894 年后相继发表在一个家庭里 在懒人的乐园里和垃圾教授等作品,走上批判现实主义的道路。亨利希曼当之无愧是 20 世纪上半叶德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者之一。他先后发表的短篇小说将近 60 篇,几乎篇篇都广为流传,一直深受读者的欢迎。1911 至 1914 年间,他完成代表作臣仆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他被开除国籍,作品被焚毁
5、,并被迫流亡法国。流亡期间,同高尔基、罗曼罗兰、巴比塞一起,积极从事反法西斯斗争,并完成了长篇历史小说亨利四世 ,1940 年亨利希曼前往美国,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1949 年被选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主席,并获国家一等奖金。教师板书,请学生注音,教师订正陡峭(duqio) 褴褛(ln n) 吓唬(hu) 裸露(lu)挥霍( hu) 癖好(pi) 哽咽(gng y) 帷幕(wi)全班齐读生字词。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感知课文41.学生读文章第 1 段,提问:作者回忆并写下的是一件什么事?对作者的人生观有无影响?明确:童年往事。有影响。2。学生默读文章第 218 段,提问:作者接下来写的
6、“其中一件”童年往事是围绕什么核心事情来叙述的?明确:围绕“化妆舞会”为核心来叙述。提问:按照“化妆舞会”的时间顺序和和时间的进程,若分别对应舞会前、舞会上、舞会后三个层次,请对应段落并概括大意?明确:第 1 层 (2-8) 舞会前。是事情的起因,写自己在结冰的路上嬉戏滑行不小心撞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 ,并且把她用头巾包的盘子打碎了。第二层(9-17)舞会上。写化装舞会本身。第三层(18)舞会后。写舞会之后揭开谜底,原来来到舞会与作者会面的妇女是家里的女仆扮演的。3 学生默读第 19 段提问:如前所述,以“化妆舞会”为核心的童年往事对作者的人生有影响。那么产生了什么影响?(用原文答)这件事
7、的意义何在呢?明确:产生了很大影响。作者说, “我不会忘记这件事。当时我只有七岁,正沉入在表面上的繁华幸福生活的时候,曾有一次从别人拉开的帷幕背后看见了贫穷,看见了自己的过错。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意义就是:这件事让作者第一次知道了贫富的差距。知道了自己的无心之失也许会给贫穷的人带来生活的艰辛。这段也点明了课文的主旨。提问:最后一段和第一段两者之间形成了什么关系?明确:前后照应,点明主旨。54.根据以上的问答,概括段落以及段意。明确:全文 19 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说明自己回忆童年往事的原因。第二部分(2-18 自然段)写作者要说的童年往事
8、中的那“其中一件”,即某一年发生在化装舞会前后的一件事。 (按照“化妆舞会”的时间顺序和和时间的进程,分别对应舞会前、舞会上、舞会后三个层次)第三部分(第 19 自然段)是时过境迁之后作者对这件事的思考,点明文章的主旨,从写作上说,也是对第一段的照应。5.作为一名小说家,作者叙述中十分善于把握儿童心理的变化,请在全文中找出作者当年心理变化的词句。明确:在打碎盘子之后,首先写自己“在黑暗中逃跑了” ,但是“心里怦怦直跳” ,而且担心“她会来我们家告诉爸爸妈妈吗?”接着,“上床以后,我还在倾听着门铃声,担心是不是那个妇女来了。她现在没有饭吃,她的小儿子也没有饭吃。我感到很不好受。 ”到第二天,心里
9、还是惦记着那件事,尤其是女仆说别人肯定会来找的时候, “直到晚上,我还在害怕。 ”而当那个佣人真的来了的时候, “我独自站在那里,思考着该怎么办?如果我不下楼见那个妇女,谁知道她会不会直接上舞厅来,那时就糟了。我宁可自己受点委屈。 ”“别的小孩的遭遇感动了我。就像我现在被人叫下楼来一样难过。 ”当“我”给了别人补偿后, “我睡得比昨晚更安静些” 。而当玩具又回来时,觉得“不能理解” ,最后“她笑了以后我才怀疑了她” 。小结:文章抓住孩子的心理,开始是害怕,害怕被父母知道而遭责骂;然后是担心,但是看到舞会,又受到感染,把担心拋到了脑后,放松了;当那个妇女来到时,又紧张,害怕;但听到妇女的诉说后,
10、这种害怕又变成了同情,当事情处理好之后,心理归入平静;当事情超出预料后,又生出了好奇,最后产生醒悟这样的心理变化过程。6五、深入分析1.阅读 917 段,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写化妆舞会上的事情。为了便于理解,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9-10)交代家里要办化装舞会,但撞人的事情影响响了作者的情绪。第二个阶段(11-13)是有关化装舞会的描写,写当时德国上层社会的浮华与奢侈,以及这种文化风气是如何从法国传入德国并流行开来的。第三个阶段(14-17)写被撞的妇女来到舞会,作者是如何想法安慰的。2 阅读有关化妆舞会的描写,讨论并回答:舞会的参加者如何?气氛如何?装饰和气味如何?整体感觉如何?明
11、确:作者着力力描写舞会的“豪华而高贵” ,它的参加者高贵、风雅、美丽、有趣,它的“轻松而热烈的气氛” , “金碧辉煌” , “灯火通明,充满了花香和不寻常的气味” , ,渲染了化装舞会的高贵与奢华的整体感觉。提问:作者这样写,对于要表现下文自己因为打碎穷人盘子的愧疚有什么意义?明确:渲染了化装舞会的高贵与奢华,突出地借此对比表现出贫富的差距,为下文自己因为打碎一个穷人的盘子而深感愧疚打下伏笔。3 阅读第 14-17 段,被撞的妇女来到舞会,联系上下文回答,这名来到化妆舞会的女人到底是谁?作者一开始以为是谁?明确:是作者当时家里的女仆施蒂娜,她了解真相,假扮被撞妇女,戴着面具来到会场。作者一开始
12、以为就是被撞妇女。提问:作者是如何安慰被撞妇女的?7六、作业将自己的玩具当做补偿给了那名妇女。提问: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如何?什么促使他安慰、补偿那名妇女?明确:“我独自站在那里,思考着该怎么办?如果不下楼见那个妇女,谁知道她会不会直接上舞厅来,那时就糟了。我宁可自己受点委屈。 ”“别的小孩的遭遇感动了我。就像我现在被人叫下楼来一样难过。 ”同情,促使他补偿那名妇女。提问:后来,玩具又回到家里,作者才知道事实真相,情节设计如何?施蒂娜来到化妆舞会的深刻意义是什么?明确: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作者实际写了两个舞会, ,一是父母亲组织的那场,呈现的是贵族与富人的奢华,一场则是女仆施蒂娜导演并演出
13、的,表达是穷人的生活,目的是想让富家子弟了解社会的真相。拉开帷幕,看见背后的贫穷。学会同情,学会承认错误并补偿。4 最后一段提到“看见了自己的过错” ,这里对当时仅仅 7 岁,且犯下无心之失的作者来说,是否合适?明确:这里的过错显然言重了,因为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他还是要用这种过分自责的话来表达那种悬殊的生活对比,以及此前自己认识的盲点。所以,这件事对作者来说收获是很大的,不但看到了底层的生活,看到了贫富的对比,而且学会了同情。所以,作者要称那个妇女是“良心的雕像” 。而且,不仅是同情,作者还想着给别人补偿与帮助。对于作者来说,影响了一生的人生观。这里,其实体现了作者批判现实、批判贫富差距、坚持良心的情感价值取向。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