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90247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1924 年,周作人经历了五四落潮的彷徨期后,把散文创作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理想家园,自觉地选择“美文”作为抒写情感的喷发口,认为写作其实是“自己的园地”,纯粹是为了自我情致的表达。写文章最好就是与“想象的友人”“闲谈”,这样的一种写作姿态决定了他散文的体式基本是“闲话体”,并由此而形成“冲淡平和”的独特风格。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都是他在生活中的见闻感想,取材平凡锁碎,诸如茶食、野菜、野花、菱角、自己的初恋、爱女的生病等,借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绪,给读者某些生活的启迪或感悟。其最为动人之处,是在平淡的叙述中有人生的况味,有内心的情趣。如北京的茶食中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

2、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心要的”这里写的都是平常的事物,但跟人生不无关系,颇有生活情趣。同时,这些散文往往以知识为思想感情的“载体”,旁征博引,将诗情和理性渗入其中,抒写真切具体,给人以知识的熏陶。如喝茶一文,所谈及的是中外许多喝茶和吃点心的知识,而最终要告诉人们的是,喝茶应以绿茶为正宗,“赏鉴其色与香味”,而且“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大都写得悠闲、恬淡,笔调从容舒徐,但并非纯是悠哉游哉、

3、无病呻吟之作,而是将人生的酸甜苦辣潜藏于字里行间,表现出冷静机智,和谐自然,朴素有味。教材把这种文风特点归纳为:闲谈体、涩味、简单味、趣味和节奏。周作人的散文简单、散漫,可内涵丰富,在读作品时要细细地体味,尊重自己的阅读感觉。闻一多在 1926 年 5 月的晨报副刊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主张: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 ,绘画的美(词藻) ,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我来了体现的三美音乐美:押韵(泪、对,我、火,喜、你,风、胸,息、你、里) 、句内标点的跳跃性; 绘画美:血泪、火、青天、赤胸(色彩的鲜明和强烈的对比) ; 建筑美:全诗 1

4、2 行,每行 11 个字。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1,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 荡漾”“招摇”“揉碎”“ 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5、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家的杰出成就家也属于前期创作。除了上述有关“青春型”创作的共同特色之外,家杰出成就还在: (1)批判性的激进的主题:系统描写封建家庭的崩溃过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并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流,这在当时有极大的感召力 (2)人物塑造的成功: 高老太爷: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

6、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觉慧:热情、叛逆和追求的精神;幼稚而单纯的“叛徒”的时代特征。 觉新:在罪恶泥沼中难于自拔的思想矛盾,清醒而懦弱、顺从以及人格分裂的悲剧命运,是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 觉慧和觉新两兄弟典型地体现了两种人生的选择。 (3)家的结构艺术及抒情特色: 家在结构上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全面交织而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 家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语言流水行云,虽然有时少有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股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心。 矛盾小说的

7、创作成就(1)茅盾小说具有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将茅盾主要的长篇联系在一起来考察,这样会发现他几乎提供了一部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编年史”。霜叶红于二月花(写于 1942 年):揭开的是本世纪初“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社会的一角;(王伯申、赵守义、钱良才)虹(写于 1929 年):描写“五四”到“五卅”的历程(梅行素)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20 年代的大革命失败前后的历史子夜以及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30 年代的社会生活;第一阶段的故事、锻炼等:上海“八一三”事变到上海陷落时期的社会生活;

8、腐蚀:皖南事变前后;清明前后:抗战后期茅盾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茅盾长篇小说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以子夜中的主人公吴荪甫为例:将吴荪甫置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中去刻画;吴荪甫与赵伯韬的关系;吴荪甫与工人的关系;吴荪甫与朱吟秋等的关系以及吴荪甫与吴老太爷的关系、与亲属的关系、与屠维岳的关系、与王和甫的关系、与双桥镇农民的关系等等。吴荪甫复杂性格特征极其所包含的深刻的社会内容。()茅盾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王伯申

9、吴荪甫 唐子嘉 何耀先 严仲平 林永清等)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东方型女性:静女士 方太太西方型女性(新人):慧女士 孙舞阳 章秋柳等。(4)茅盾小说的结构方式和心理描写的特征。结构方式:三部曲的形式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心理描写的特征:社会历史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觉慧觉 慧觉 慧 是 巴 金 家 中 高 家 的 第 三 代 “觉 ”字 辈 的 三 少 爷 。觉 慧 是 一 个 具 有 初 步 民 主 主 义 和 人 道 主 义 思 想 的 反 抗 者 , 封 建 家 庭 中 “大 胆 而 幼稚 的 叛 徒 “, 一 个 充 满 朝 气 的 典 型 。 觉 慧 从 朴 素 的 对 劳 动

10、 者 的 爱 和 对 封 建 制 度 的 恨 出 发, 走 到 资 产 阶 级 改 良 主 义 和 民 主 主 义 , 最 后 又 走 向 社 会 斗 争 。 作 者 通 过 他 的 思 想 发 展 过程 , 展 示 了 近 百 年 来 中 国 先 进 知 识 分 子 所 共 同 经 历 的 思 想 历 程 。 觉 慧 的 思 想 性 格 主 要 包 括 两 方 面 : 1、 反 抗 叛 逆 是 其 性 格 的 核 心 。 觉 慧 的 反 抗 叛 逆 思 想 是 在 时 代 思 潮 的 影 响 下 形 成 的 , 又 在 社 会 斗 争 和 家 庭 斗 争 中 得到 了 强 化 。 具 体 包

11、 括 三 方 面 : 首 先 , 接 受 了 新 思 想 和 新 教 育 的 影 响 。 在 洋 学 堂 中 , 在 西 式 教 育 和 进 步 报 刊 、 五 四思 潮 的 影 响 下 , 觉 慧 在 高 家 最 早 觉 醒 过 来 , 思 想 有 了 很 大 的 发 展 变 化 , 在 社 会 上 以 反 抗旧 制 度 为 主 要 任 务 , 写 批 判 文 章 , 在 家 庭 中 , 自 觉 反 抗 以 高 老 太 爷 为 主 的 顽 固 派 。 他 憎恨 一 切 违 背 人 道 、 戕 害 人 性 的 道 德 、 礼 教 和 习 俗 , 痛 苦 地 感 到 家 是 一 个 狭 小 的

12、笼 , 是 埋葬 青 年 理 想 和 幸 福 的 坟 墓 , 下 决 心 不 去 做 高 老 太 爷 们 所 期 望 的 绅 士 , 也 不 愿 像 大 哥觉 新 那 样 忍 受 下 去 , 而 自 己 把 幸 福 拿 过 来 。 他 以 极 大 的 热 情 投 入 社 会 革 命 活 动 中 , 编 进步 刊 物 , 撰 写 讨 伐 封 建 主 义 的 檄 文 , 参 加 学 生 的 反 军 阀 请 愿 , 反 抗 高 老 太 爷 的 旨 意 , 支持 和 帮 助 觉 民 逃 婚 , 反 对 请 神 驱 鬼 的 行 为 , 劝 说 觉 新 为 嫂 嫂 的 生 命 安 全 而 斗 争 , 最

13、后 又毅 然 从 家 中 出 走 。 其 次 , 摒 弃 了 传 统 的 世 俗 偏 见 和 等 级 观 念 , 和 家 里 的 婢 女 鸣 凤 相 爱 , 向 婢 女 鸣 凤 表示 纯 洁 的 爱 情 , 体 现 了 民 主 、 平 等 、 自 由 的 思 想 观 念 和 五 四 时 期 的 彻 底 的 反 封 建 的 精 神面 貌 。 2、 在 觉 慧 身 上 还 存 在 着 他 所 出 身 的 那 个 家 庭 和 阶 级 的 思 想 印 记 。 觉 慧 的 思 想 和 行 为 , 很 多 是 从 资 产 阶 级 思 潮 中 来 汲 取 力 量 的 , 个 人 反 抗 、 人 权 平 等、

14、 人 道 主 义 是 他 的 基 本 思 想 , 但 同 时 他 身 上 又 难 免 有 五 四 青 年 的 历 史 局 限 和 弱 点 。 在 接受 新 思 想 影 响 的 过 程 中 , 他 还 没 有 来 得 及 完 全 消 除 自 身 所 受 的 封 建 意 识 的 影 响 , 在 思 想行 为 上 , 有 时 呈 现 出 相 互 矛 盾 的 状 态 , 如 简 单 、 幼 稚 、 不 成 熟 、 容 易 气 馁 , 自 我 怀 疑 ,在 爱 情 上 有 不 自 觉 的 封 建 等 级 观 念 等 。 在 潜 意 识 中 , 觉 慧 并 没 有 打 开 一 个 少 爷 与 一 个 丫头

15、 之 间 天 然 存 在 的 藩 篱 , 他 一 方 面 爱 着 鸣 凤 , 一 方 面 也 爱 着 琴 , 遗 憾 鸣 凤 为 什 么 不 处 在琴 的 地 位 。 他 对 鸣 凤 的 爱 情 远 不 及 鸣 凤 对 他 的 爱 那 么 坚 定 和 忠 贞 , 在 这 个 问 题 上 , 他 一 直 是 犹豫 不 决 的 , 直 到 最 后 在 关 键 时 刻 忘 记 了 自 己 先 前 的 承 诺 , 在 痛 苦 之 余 放 弃 了 鸣 凤 , 支 持这 种 行 为 的 理 由 , 也 就 是 他 所 找 到 的 借 口 是 : “有 进 步 思 想 的 年 轻 人 的 献 身 热 诚 和

16、 小资 产 阶 级 的 自 尊 心 “, 是 爱 情 与 事 业 不 能 两 全 , 实 际 上 , 却 是 他 个 人 的 得 失 观 在 起 作 用, 是 在 困 难 面 前 放 弃 了 鸣 凤 , 从 这 一 点 就 可 以 看 出 觉 慧 思 想 和 行 为 的 矛 盾 性 和 软 弱 性 。这 样 的 描 写 是 完 全 符 合 当 时 的 历 史 条 件 的 , 当 时 , 觉 慧 所 处 的 环 境 仅 仅 是 能 够 形 成 具 有民 主 思 想 的 爱 情 观 念 的 环 境 , 但 还 不 是 能 够 实 践 这 种 爱 情 观 念 的 环 境 。 尽 管 觉 慧 的 爱

17、情观 念 已 经 摆 脱 了 封 建 阶 级 的 情 趣 , 开 始 把 鸣 凤 的 价 值 即 人 的 价 值 放 到 了 中 心 位 置 , 但 他实 际 上 却 不 可 能 逾 越 那 一 道 阶 级 的 鸿 沟 。 觉 慧 是 封 建 家 庭 的 叛 逆 者 , 是 高 家 的 第 一 个 掘 墓 人 , 是 高 公 馆 内 部 汹 涌 激 流 的 原 动力 , 在 春 、 秋 中 仍 然 不 断 地 给 这 个 家 庭 以 巨 大 的 影 响 。 小 说 突 出 了 觉 慧 热 情 、叛 逆 和 追 求 的 精 神 , 这 是 典 型 的 五 四 时 期 受 新 思 潮 冲 击 的

18、激 进 青 年 的 特 征 , 也 是 这 一 形象 给 人 以 巨 大 鼓 舞 的 主 要 原 因 。 作 家 对 其 形 象 的 塑 造 是 活 生 生 的 , 富 有 真 实 感 的 , 他 身上 的 那 些 长 处 和 短 处 都 是 那 个 时 代 的 先 进 青 年 所 特 有 的 , 他 这 个 形 象 表 明 , 只 有 革 命 才是 唯 一 的 出 路 , 逃 离 家 庭 、 个 性 解 放 , 仅 仅 是 第 一 步 。 在 这 方 面 , 巴 金 的 思 想 显 然 超 过了 同 时 期 一 般 作 家 的 水 平 。 觉 慧 对 旧 家 庭 的 反 抗 , 以 至 最

19、终 出 走 , 典 型 表 现 了 “五 四 “新 思 潮 的 威 力 和 新 一 代 民 主 青 年 的 成 长 。戴望舒诗歌艺术特点戴望舒的诗歌作品虽然不多,而且大多是短诗。但在诗歌艺术上,却呈现出了独特的成就与魅力。他的诗歌中内含的多种思想艺术气质,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新诗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多少名噪一时的闻达者随着时光的流逝只剩下文学史价值,不再具备文学本身的价值;而戴望舒的诗虽几经命运沉浮,却始终魅力不减,风流了几十载。诗人从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到采撷西方现代派手法,最终走向咏唱现实之路,几经寻觅和创新,形成了自己诗歌的特殊风格和色调。

20、尤以其诗境的蒙胧美、语言的音乐美和诗体的散文美为主要特色。、诗境的蒙胧美:戴望舒将法国象征派作为自己偷食的禁果,以此用来丰实自己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以象征化的意境和氛围传达感情,是戴望舒对中国现代派诗歌建设的一个重要贡献。象征派诗人追求的是把强烈的情绪寓于蒙胧的意向中,主张诗要写得像“面纱后面美丽的双眼”,传达出内心的最高真实。戴望舒创作与接受的审美标准正是使诗歌处在表现与隐藏自己之间,即诗歌的蒙胧美。在他的成名之作雨巷中,诗人构筑出了一个富于浓重抒情色彩的意境,蒙胧之美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他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进这雨巷。”诗人把自己化身为雨巷中

21、徘徊是抒情主人公,他在被蒙蒙细雨笼罩着的小巷中,内心怀揣着一个朦胧的原望:“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然而,她竟也默默无言,终是蒙胧地、像梦一般地从诗人的身旁飘过,走进了寂寥的雨巷,留给诗人的是飘然而逝的希望。同时雨巷还是以古诗意象进行抒情的典范。它有浓郁的象征色彩,那孤独的“我”、梦般的“姑娘”、寂寥的“雨巷”,都有强烈的象征意味;“雨巷”的泥泞阴暗,没有阳光与温暖,狭窄破败,正是沉闷窒息的黑暗现实的写照,皎洁妖媚又带苦涩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正是希望、理想与一切美好事物的假托。诗的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反过来又扩大了想象,它使意境蒙胧,一切都未明说一切又都在不言中说清,深得象征诗幽微

22、精妙的真谛。用卞之琳的话说它是宋词摊破浣溪沙中“丁香空结雨中愁”一句诗的现代稀释与延伸。以丁香结象征诗人的愁心,本是传统诗歌的拿手好戏,在雨巷中却成为现代人苦闷惆怅的情思抒发机缘点;当然它也有超越传统的创造,古诗用丁香结喻愁心,它则把丁香与姑娘形象联结,赋予了艺术以更为现代更为丰富的内涵。它的意境、情调也都极其古典化,浸渍着明显的贵族士大夫的感伤气息,诗中映出的物象氛围是寂寥的雨巷、绵绵的细雨、颓记的篱墙,它们都有凄冷清幽的共同品性;环境中出现的人也忧愁哀怨彷徨,默默行冷漠惆怅,凄婉迷茫,物境与心境相互渗透交合,已主客难辨,情即景,景即情,它就如一幅墨迹未干的水彩画,稀疏清冷的图像后面潜伏着淡

23、淡的忧伤与惆怅。象征派的形式与古典派的内容嫁接融汇,形成了婉约蒙胧的艺术风范。再如印象一诗:“是飘落深谷去的幽微的铃声吧是航到烟水去的小小的渔船吧如果是青色的珍珠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林梢闪着的颓唐的残阳它轻轻地敛去了跟着脸上浅浅的微笑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迢遥的寂寞的呜咽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这是一首纯意象诗。诗人抽去了语义上前后的因果关联,综合视觉、听觉、幻觉等各种类型的意象,借助一串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某种飘渺恍惚的记忆,其中有诗人对昔日记忆中事物的眷恋,也有内心隐藏的空虚和寂寞。诗中涉及的幽微的铃声、小小的渔船、青色的真珠、残阳、微笑、古井等。不仅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积淀着悲

24、凉感伤的情思,而且内涵与情调也都具有同一指向,即它们都是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形断意连,意与象浑,构成了一个情思隐约、意境深邃的蒙胧画卷。正如艾青在诗论中所说的那样“给情感以衣裳,给声音以色彩,给颜色以声音”,使“流逝幻变者凝形”。戴望舒诗歌的朦胧之美正是通过意象的虚实和含蓄表现出来的。戴诗不仅在物象选择上常起用古诗中常用意象,自身充满迷蒙、渺远、空灵之气;而且以意象与象征、暗示的联系建立,创造了意蕴内涵的蒙胧美。尤其是在意象之间的组合上讲究和谐一致,所以常给人一种张弛有致的流动美感;而流动的便是氛围,这种情调氛围的统一、整合所造成的情境合一、心物相融,获得了浓重的蒙胧美的审美特质。、语言的音乐

25、美:戴望舒曾说:“诗的情绪不是用摄影机摄出来的,它应当用巧妙的笔触描出来。这笔触又是活的,千变万化的。”这里所说的“巧妙的笔触”就是用艺术的语言筑造诗歌。戴望舒的诗歌语言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音乐美。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统一,使人的阅读琅琅上口、富有乐感。戴望舒第一辑旧锦囊中的十二首诗,都有明显的格律诗的特性,明显受到当时流行的新月诗派新格律诗的影响,句式大体匀称,每节行数相等,诗形整饬,押韵而且韵位固定,有的还讲究平仄相间。在流浪人的夜歌中,一共四节,每节三句,每句七字,且十分押韵。断章一诗更突出了诗人追求音乐美的特点。该诗一共八句,每句八字,分前后两节,且在诗中加入了古典诗歌所具

26、有的韵味,极似一首婉约小令。杜衡在望舒草序中说:“诗人追求着音律的美,努力使新诗成为跟旧诗一样可吟的东西。”在第二辑雨巷六首中,诗形也大多整齐,十分注重音乐性。例如雨巷,在梦幻与现实的不断交融中,ang 韵反复出现,连绵不断地织就了一张音韵的网,把人笼罩其中,好像在倾听一首低回的吟唱。值得一提的是,自第三辑灾难的岁月起,戴望舒受格律诗派的影响已明显减弱,而开始转到后期象征诗派的诗风上来。在他的诗论零札中,诗人认为:“诗不能侧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因此,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逐步从追求音律的形式中解脱出来,运用多种句式、灵活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如旅思一诗:“故乡芦花开的时候旅人的鞋跟染着

27、征泥粘住了鞋跟,粘住了心的征泥几时经可爱的手拂试栈石星饭的岁月骤山骤雨的行程只有寂静中的促织声给旅人尝一点家乡的风味。”这首诗前后两节分别以征泥、促织声为中心意象,以二者间的重叠与转换,展现了旅人落寞疲惫的心理状态和难遣难排的浓郁的乡愁,整首诗充满着含蓄效应,使外在物象成了内心在心象的外化,成了“人化自然”。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诗人完全放弃了追求诗歌的音乐美,只能说明诗人在走向成熟的创作道路上,创作手法更多、更新,勇于用多种形式来丰富诗歌作品。从诗人后期的诗作狱中题壁中更能证明这一点,虽然此诗已注入了现实主义的内涵,也极具层次性,然而其整饬的句式和押韵,都流动出诗作所具有的音乐美感。因此说,不论

28、诗人的创作风格如何变化,音乐美仍然是戴望舒诗歌艺术的特点之一。、诗体的散文美:戴望舒从我的记忆开始,逐渐摆脱格律诗的樊篱,开始为自己制造“最适合自己走路的鞋子”,即以自由的散文化手法传达感情。这种现代口语形式的自由诗体,显示出了戴望舒诗歌所具有的另一种艺术美散文美,这种创作风格也确立了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地位。戴望舒从诗体上走向散文化,无疑对他在革新语言上产生影响,他用现代派的自由体抒情方式来表现诗歌的情绪,使诗歌显得更加朴素、自然、亲切。例如我的恋人:“她是一个娴静的少女她知道如何爱一个爱她的人但是我永远不能对你说出她的名字因为她是一个羞涩的人。”诗人在平静的叙述中,使“我的恋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29、,好像诗人用一支笔在轻轻地描画,让人一目了然又过目不忘。诗人的另一首诗村姑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亲切的日常生活的描述,笔调舒卷自然,淳朴又富有韵味。诗歌小病是一篇散文化十足的华章:“从竹帘里漏进来的泥土的香在浅春的风里它几乎凝住了小病的人嘴里感到了莴苣的脆嫩于是遂有了家乡小园的神往”小病的旅人无聊孤寂,从浅春的泥土香里仿佛闻到了可口鲜嫩的窝苣味,于是勾起了对家乡小园的神往与思念。那么家乡的小园如何呢?诗人驾驭想象的彩翼飞抵它的近旁进行透视,那里阳光清澈和暖,细雨微风轻拂一切平淡而熟悉,宁静而和谐。诗人用猜测试探的语气,营构出一个小病的人对家乡的惦念关切。戴望舒诗体的散文化,不仅表现在描绘人物和

30、事物上,还表现在其善于用短句来表达情韵。例如灯的最后一节:“这里一滴一滴地寂然坠落,坠落坠落。”在秋天的梦一诗的结尾中:“哦,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诗中的这些精短简单的句子,虽然没有整齐的节奏和鲜明的韵脚,但在复沓的词语中形成一种千回百转的情愫,使读者感到诗句中内在情绪的流动,在娓娓道来的氛围中,给读者留出回味和想象的空间。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那样:“语言能够流体化或呈现流线型,抒情诗歌就可以写到美妙的地方。”当然,戴望舒的诗歌艺术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外,还具有其他方面的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他在诗歌中多种手法的运用。如通感、比喻、顶针、拟人、象征、重叠、复沓等。致萤

31、火虫中那句“我躺在这里咀嚼太阳的香味”,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诗人奇妙地将视觉、味觉、嗅觉三者沟通在一起,并且将情思融汇于一句话之中。再如秋蝇一诗中“用一双无数的眼睛衰弱的苍蝇望得眩晕这样窒息的下午啊它无奈地搔着头搔着肚子木叶、木叶、木叶无边木叶萧萧下”。在立体化的流动的心理结构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描述秋蝇的形象,渗透出对日趋没落的现实世界的厌恶与自己作为政治殉葬品的无奈。这种多元素多层次的心理流程,映射出诗人的心理体验。它用重叠复沓的词语交汇出了幻觉、联想与情感活动,创造了一个全官感或超官感“心理格式塔”,具有较强的纤细纵深感。总之,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不断煸动着语言的斑斓的彩翼,给诗

32、歌以感、以生动、以光芒。戴望舒诗歌中的不足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史上,崛起于三十年代,上承中国古典文学之光泽,旁采法国象征诗派之芬芳,开启了现代派的诗风,确实引人注目。但就诗论诗,我们还可以看到他诗歌中的一些不足。 、阴柔有之,阳刚不足:也许是才高气傲之故,台岛诗人余光中就认为戴望舒的诗的境界“空虚而非空灵,病在蒙胧与抽象”,语言常“失却控制,不是陷于欧化,便是落入旧诗的老调”。这种观点虽然过于偏激和苛刻,但是纵观戴望舒二十多年的诗歌创作,虽然存在着阶段性的变化,然而他的诗歌作品留给我们的大多都是阴柔雅丽的。作为一个身处于国家危难之中的诗人,面对的是人民的苦难和自我的悲哀,应该有“直面人生的勇气”,

33、用他多情的笔书写出人生的悲苦和悲壮,给人生以自嘲,给生命以勇气。而戴望舒的诗中“忧郁”、“抑郁”、“沉哀”、“哀怨”、“惆账”等字眼屡现于各阶段的诗句中,难免给人以浅吟低唱之感。、耽于情调,缺乏风骨:戴望舒是一个感情至上的抒情诗人。他主张在平淡的生活里发掘诗情,显示复杂微妙的情思颤动与飘然意绪,写出多元素、多层次的心理内容,“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不是去表现一种意思或思想,而是去表现一种幽深而又细微的感觉或情绪。受这种诗学思想烛照,他的诗也无不把感情放在首位,重视诗情的铸造。正如在他的诗论零乱中,诗人认为诗的核心思想即诗情,认为“诗当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而使人感到一种东西”。这种观念就使得他的作品大多意境回肠,耽于情调,但却缺乏应有的现实风骨。尤其诗人面对抗日战争的残酷现实,虽然有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反映现实的诗作,但也不能完全反映出诗歌的锐敏。或许是因为诗人多年来囿于自己的感伤世界,或许因为诗人盛年早逝,还来不及抒写更多的作品。但不论怎样,戴望舒仍不失为一个正直的,流淌着新鲜血液的优秀诗人。他的诗歌中所内含的多种思想艺术素质,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他不倦探索的足迹,为年轻的中国新诗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和一笔艺术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