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辆工程”专业培养计划Automobile Engineering1培养目标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车辆工程,培养热爱科学事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潜质,和团队精神,具有北航特色的交通技术领域国家优秀建设者和领军领导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汽车相关企业,以及交通、能源、环境及相关部门从事车辆研究、开发、试验、设计、制造、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和教学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如直博、本硕连读以及报考硕士研究生等。2培养要求在品德和政治思想方面: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
2、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系统而牢固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现代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了解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设计与绘图技能,掌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了解和基本掌握汽车常用设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能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航空航天学科群和动力机械及工程、交通运输学科的知识交
3、叉,培养创新意识,对学习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3学制与学位学制 4 年,达到专业培养计划和学位条例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4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时力求达到注重学生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结合时代发展设置有特色的专业课程。特别强调以航空航天技术及学科群为基础,充分发挥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的学科交叉优势发展本专业。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的学科优势、我系师
4、资的配置和学科发展前景,我系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重点突出汽车结构和汽车电子两个特色方向。在培养模式方面,力求打破单一的培养模式,采取教师讲课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现场教学的应用。注重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扩大面向,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我系教师可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和竞赛。在大学四年级实行全年导师制。在大四第一学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法使得每名学生有一位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毕业设计等。另外,导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就业、考研、为学生写推荐信等。为适应市场需求,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工程软件训练课程,在导师指导下使
5、学生掌握本专业国际流行的最新工程软件。5培养计划总体结构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的总体结构如下:车辆工程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公 共 基 础 类 课 程自 然科 学 类人文社会科学类 工 程 技 术 类学 科 与 专 业基 础 课 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公共选修类课程化学、生物数学、物理 史哲、体育、军事理论思政课、外语、语文工程类基础训练课工程类概论课计算机类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 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 学科竞赛、科研活动、军训、社会实践、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院路共同体课校级公共选修课学分小计 30 30 6.5 53.5 20 30 10总学分:1806核心课程和课程体系说明(1)核
6、心课程体系构成表: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1 理论力学 A B 5.52 材料力学 A B 63 画法几何 B 2.54 机械制图 B 35 机械原理 B 2.56 机械设计 B 37 电工电子技术 B 4.58 汽车制造工艺学 C 39 汽车及其发动机构造 C 410 汽车理论 C 3.511 汽车设计 C 212 汽车测试技术 C 313 交通科学与工程导论 C 2核心课程体系构成14 工程流体力学 C 215 自动控制原理 B B 2.516 汽车发动机原理 C 217 工程热力学 B 2.5总 计 53.5备注:A、B 、C 分别代表校级核心课、学科与 专业基础核心 课、 专业方
7、向核心课(2)课程体系说明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类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和工程技术类) 、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和公共选修类课程组成。全部课程课内总学时为 2880,实践环节为 44.5 周。总学分为 180 学分。其中: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工科高等数学、工科大学物理、物理实验 B、大学化学 B、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 B 组成,共计 30 学分,占总学分的 16.7;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纲要、概论、原理、形势与政策) 、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经济管理、体育和军事理论,共计 30 学分,占总学分的 16.7;工程技术类课程包括:航空
8、航天概论 A、大学计算机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工程认知,共计 6.5 学分,占总学分的 3.6;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电子电工技术、材料力学 A、理论力学A、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原理 B、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等学科基础课程,以及交通科学与工程导论、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及其发动机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测试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共计 53.5 学分,占总学分的 29.7;专业课程包括:汽车结构设计方向的有限元基础、车身结构与设计、汽车材料、车身造型设计基础、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 CAD/CAM 技术、汽车优化设计方法等,汽车电子方向的汽车
9、电子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智能车辆等,共计 20 学分,占总学分的11.1;实践类课程包括:入学教育、军训、认识性社会实践、工作性社会实践、机械工程技术训练A、电子工程技术训练、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A、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汽车及其发动机拆装实习、工程软件训练、毕业设计等,共计 30 学分,占总学分的 16.7;校级公共选修类课程共计 10 学分,占总学分的 5.6。车辆工程与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和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密切相关,所以,课程的设置采用一个课程平台。基础课程设置充分体现汽车工程与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为学生进入专业课阶段,能够适应不同专业的要求,并为
10、继续深造提供基础。专业差异主要体现在大三、大四的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本专业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学科交叉特色,设置了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及其发动机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测试技术、交通科学与工程导论、工程流体力学、自动控制原理 B、汽车发动机原理、工程热力学等专业基础核心课程。7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体系说明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性强,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贯穿了大学四年。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军训、认识性社会实践、工作性社会实践、机械工程技术训练 A、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A、 电子工程技术训练、专业课程设计、汽车及其发动机拆装实习、工程软件训练、毕业设
11、计。实践环节完成的好坏与课堂教学的质量密切相关。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包括:第一部分:通识素质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入学教育、军训、认识性社会实践、工作性社会实践等素质培养训练环节。通过入学教育,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基本认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认识性社会实践和工作性社会实践,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二部分:机械类设计基础能力培养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同学熟悉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主
12、要设计参考手册的使用方法,强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内容,培养从事机械设计的基本能力。第三部分:电子工程技术训练在完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条件下,进行电子工程技术训练。通过电子工程技术训练,学生应该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与正确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手工焊接技术,电子线路的常规调试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学习对电路参数的正确描述,学写技术参数报告。学生还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为日后的车辆工程领域电子电路设计或科研工作打下基础。第四部分:专业基础实习结合汽车及其发动机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13、安排了汽车及其发动机拆装实习、汽车测试技术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工程软件训练等方面的实践环节训练。通过汽车及其发动机拆装实习,全面熟悉汽车构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专业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培养从事工程技术设计的基本实践能力;通过工程软件训练,使学生基本熟悉常用工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主要的工程技术软件解决车辆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第五部分: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为学生在车辆工程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科学技术研究、生产制造、市场运作等方面提供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基本措施是:统一组织学生到汽车和发动机等企业参观学习,了解制造和装配工艺;统一组织学生到汽车市场参观学
14、习,了解市场需求;统一组织学生到销售和售后企业参观学习,了解设计、制造和售后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述实习均有专门教师组织、带领。聘请从事专业领域研究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协助执行。实习内容包含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参观、研讨和动手实践等。第六部分:毕业设计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是学生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工程和研究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毕业设计以导师制为基础,对于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非常有效。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才真正做到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题目来进行学习。在该环节中,学生要经历选题、方案论证、仿真实验、实验系统的制作、论文写作等科技工作的一般过程,得到全面充分的训练。 第七部分:职业
15、素质培养除了专业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将职业素养纳入课程体系,并开设了相关的讲座系列,贯穿大学四年。 第一年:专业教育。目标: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了解专业及其培养目标。内容:专业培养计划介绍、交通科学与工程导论、大学学习方法分析、专业的职业素养及其能力需求等。第二年:职业规划和专业选择。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方向。内容:部分来自企业界专家的报告,以及各专业方向的介绍、相应的职业规划、能力需求。第三年:学科技术前沿讲座。目标:了解最近研究成果、当前学术研究热点。内容:来自国内外、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各种学术报告,拓展学生视野。第四年:职业规划和论文写
16、作。提供学生就业指导和毕业论文写作指导。8最低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 180。9辅修/双学位基本要求“车辆工程”专业辅修基本要求课程名称(学分/学时) 开课形式 课程名称(学分/学时) 开课形式汽车及其发动机构造 跟读 汽车理论 跟读汽车设计 跟读 汽车测试技术 跟读汽车制造工艺学 跟读注:学生只要修完上述全部课程,即可申请该专业的辅修证书。“车辆工程”专业第二学位基本要求课程名称(学分/学时) 开课形式 课程名称(学分/学时) 开课形式汽车制造工艺学 跟读 汽车材料 跟读汽车及其发动机构造 跟读 有限元基础 跟读汽车设计 跟读 车身结构与设计 跟读汽车理论 跟读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跟读汽车测试技术 跟读注:学生只要修完上述全部课程,即可申请该专业的第二学位证书。10指导性教学进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