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 沥青路面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路面结构,如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SMA) 、美国 SHRP 计划提出的沥青混合料(superpave)路面以及沥青稳定碎石路面基层(ATB)技术,经实践证明,这些新技术对于提高路面使用品质,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的路面结构层,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查阅04、 05 年国内文献资料,编写了本路面监理要点,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肯定存在许多不足。监理组将进一步根据现行规范、省市高指施工技术文件、即将下发的设计文件完善补充本路面监理要点,使之更具有针对性、适应性。 2006 年 2 月 9 日 目 录 第一章 热拌热
2、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监理要点 1 第一节 SMA 路面监理要点 8 第二节 6cmSUP-20 中面层及 9.5cmSUP-25 下面层监理要点 10 第三节 ATB-30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监理要点 11 第二章 路面基层、底基层监理要点 15 第一节 级配碎石基层的监理要点 15 第二节 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监理 16 参 考 文 献 20第一章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监理要点 SMA-13、SUP-20、SUP-25、ATB-30 热拌沥青碎石均属于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质量监理 施工前期 审查施工工艺流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以承包人建议的配合比做对比试验 检
3、查承包人进场的机械、试验设备 检查放样及下承层整修,清扫情况 不合格 合格 试验路检测 沥青混合料级配含油量 随时检测和摊铺、碾压各阶段温度 测定压实度、厚度及各项几何指标 证明 合格 拌 和 控制混合料加热温度,出厂温度 控制混合料进料计量 抽查拌和料的集料级配、沥青含量 外观要求拌和均匀、无粗细粒料分离、无花白石子, 无成团结块 运 输 运输车辆覆盖,防止污染,防止降温 控制混合料运达工地温度 运输车辆底应无积水,为便于卸料只能涂刷经工程师 同意的涂料 摊 铺 正确放样(宽度、标高、横坡度等) 清扫表面透层油符合要求,保持铺筑连续,尽可能减 少中间停机次数 随铺随拉线检查平整度,横坡度,标
4、高及厚度 碾 压 控制初、复、终压沥青混合料温度 按顺序碾压控制适合的碾压遍数检测压实度 外观检查、表面平整、无轮迹、无松散、裂缝、推挤、 啃边、粗细料集中、拉沟等现象 接缝 接缝紧密、平顺、无明显缝隙 横缝应与中心线垂直 一、原材料监理 原材料作为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是监理监督管理的重点,沥青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原材料有:粗集料、细集料、填料、乳化石油沥青、改性沥青等,其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 粗集料 粗集料应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强度、耐磨性好的碎石。其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 2-1 序号 指标 技术要求 表面层 1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 20 2 洛杉
5、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 30 3 视密度 不小于( t/m3) 2.6 4 吸水率 不大于( %) 2.0 5 对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 4 级 6 坚固性 不大于( %) 12 7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不大于(%) 10 8 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 不大于(%) 1 9 软石含量 不大于( %) 3 10 石料冲击值 不大于( %) 28 11 石料磨光值 不小于( BPN) 42 2、 细集料 细集料可用天然砂、机制砂,其应由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并与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其质量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序号 指标 技术要求 1
6、视密度 不小于( t/m3) 2.50 2 坚固性(0.3mm 部分) 不大于(%) 12 3 砂当量 不小于( %) 60 3、 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渗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中不得含有泥土等杂质,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当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做填料时,其用量不得超过矿料总量的2%;采用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的回收粉做填料,回收粉必须洁净、无杂质,塑性指数应小于 4,且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 50%。 填料质量检查标准 序号 指标 技术要求 1 视密度 不小于( t/m3) 2.50 2 含水量 不大于( %) 1 3 粒度范围 0.6mm 0.
7、15mm 0.075mm 100 90100 70100 4 外观 无团粒结块 5 亲水系数 1 4、 改性沥青( SBS) (1)改性沥青应附产品说明书,注明产品名称、代号、标号、运输及存放条件、使用方法、生产工艺和安全须知等。 (2)工厂生产改性沥青作为成品出厂时,在使用改性剂的同时还必须使用合适的分散剂、稳定剂,以防止改性沥青在使用前发生分离。(3)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SBS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技术要求 针入度 25,100g , 5s(0.1mm) 最小 50 针入度指数 PI 最小 -0.2 延度 5, 5cm/min(cm ) 最小 30 软化点 RB(
8、) 最小 60 运动粘度 135(Pas)最大 3 闪点() 最小 230 溶解度(%) 最小 99 离析,软化点差() 最大 2.5 弹性恢复 25(%) 最小 70 粘韧性(Nm ) 最小 / 韧性(Nm ) 最小 / RTFOT 后残留物 / 质量损失(%) 最大 1.0 针入度比 25(%) 最小 60 延度 5( cm) 最小 20 5、纤维稳定剂 SMA 中纤维稳定剂设计推荐采用木质素纤维,木质素纤维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 0.3,木质素纤维的性质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木质素纤维技术指标要求 检验项目 性质指标 喷气筛分析 纤维长度 6(最大) 通过 0.15筛 70(10) 网眼筛
9、分析 纤维长度 6(最大) 通过 0.85筛 85(10) 通过 0.425筛 65(10) 通过 0.106筛 30(10) 灰分 18(5)无挥发 PH 值 7.5(1.0) 吸油率 5.0(1.0) (纤维自重的倍数) 含水量 5(质量百分比) 6、抗剥落剂 当面层沥青混合料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能达到 4 级时,应采用掺入消石灰粉、水泥或抗剥落剂等措施,以提高其粘附性,使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到 4 级。如采用抗剥落剂时应满足如下要求:抗剥落剂应为高分子有机胺;PH 值应大于 9 呈碱性;与热溶状沥青有良好的溶解性,并可溶于常用有机溶剂,可在水中乳化;经抗热老化试验,老化后物理状态为液态
10、。 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分为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验证三个阶段,以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2)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一个月,将其推荐的混合料配合比,包括矿料级配、沥青用量、稳定度(含残留稳定度) 、饱和度、流值、马歇尔试件的密度与孔隙率等详细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未经批准不得生产。 (3)经审核批准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如遇进场材料发生变化,或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以使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 三、试验路段 1、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正式开工前,必须铺筑
11、100m200m 试验路段,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试拌、试铺和试压试验,并据此制定正式的施工程序,以确保良好的施工质量和合理施工工序; 2、试验路段的内容包括: (1) 确定拌和温度、拌和时间,验证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2) 确定合适的摊铺温度和摊铺速度; (3) 确定压实温度、压实工艺及压实遍数; (4) 检测试验路段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重新铺筑试验路段,直到满意为止。 四、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监理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主要工序为混合料的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主要监理要点如下: 1、沥青混合料生产 (1)沥青混合料应采用专门的拌和楼生产,拌和楼须配有自动
12、计量和打印记录设备。 (2)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沥青裹覆结合为度,并经试拌确定。 (3)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及时调整。 (4)沥青混合料应随拌随用,若因生产或其他原因需要短时间贮存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 24h,贮存期间降温不应超过 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以及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2、沥青混合料摊铺 (1)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摊铺机铺筑,其数量应保持连续、均匀、不间断的摊铺。 (2)当采用两台摊铺机成并列梯队方式进行摊铺作业时,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两台摊铺机相距宜为 15m
13、30m,整平板应设置在同一水平; (3)当不得不采用冷接时宜采用平接缝,也可采用自然缝 平接缝:施工时采用挡板或施工后用切割机切齐可形成平接缝; 自然缝:在施工中自然形成的缝,若具有较整齐的边时可以不切割直接采用,但应清除松散的混合料,若混合料未受污染可以不涂粘层油。自然缝宜通过试验段试验确定施工方法,并严格控制搭接材料的数量。 (4)摊铺前切缝应涂上粘层油;摊铺时,搭接宽度不应大于10cm;新铺层的厚度应通过松铺系数计算获得。 (5)当摊铺搭接宽度合适时,可将搭接部分新摊铺的热混和料回推,在缝边形成一小的凸脊形。如果搭接材料过多,则应直接用平头铲沿缝边刮齐,刮掉的多余混合料应废弃,不得抛撒于尚未压实的热混合料上。 (6)上面层宜采用平接缝,宜在当天施工结束后切割、清扫、成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