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活一、作者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 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18631869 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18731877 年他经 12 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着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特别是 18891899 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着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着之一。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
2、,1910 年 10 月从家中出走,11 月 7 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 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二、内容梗概卡邱霞玛丝洛娃是一个农妇的女儿。母亲在女地主索菲亚姊妹的牛奶场上工作。父亲是流浪的吉卜赛人。玛丝洛娃三岁时母亲死了。女地主看她长得清秀,便把她收养下来。因此,她过着一半小姐,一半婢女的生活。她做女工、收拾房间,用白灰擦亮神像,烤肉、磨粉、煮咖啡,洗些不费力的东西;有时读书给女主人听。十六岁时,爱上女地主的侄儿、年青的贵族聂赫留朵夫。那时,他是个大学生,到姑母家来度暑假。两年后,聂赫留朵夫去服兵役,因顺路经过姑母家,在姑母家住了四天。在一个复活节的晚上,他和玛丝洛娃发生了肉体
3、关系。临别,他塞给玛丝洛娃一百卢布,便到部队去了。此后,聂赫留朵夫连封信也没捎给过她。她已怀孕了。十年后,玛丝洛娃因受一起人命案的牵连,受到法庭的审判。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司蔑尔科夫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卡尔金庚和当过使女的勃契诃娃,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想摆脱他,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案发生后,茶房和使女贿赂律师,把罪责全栽在玛丝洛娃的身上。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在审讯过程中,法官们只忙于自己的私事,对案件审理却心不在焉。一位
4、法官因和妻子刚刚吵过架,心情不佳、愁容满面。他担心当他审完案子回家后,妻子给不给他饭吃。另一位法官叫玛特维伊,老是迟到。他关心的是自己的疾病。他想,从门边走到他座位那儿,如果走的步数能用三除尽,他患的胃粘膜炎就会好。这段距离走二十六步就可走完,于是他赶紧加了一小步,凑成二十七步。副检察官卜列维喝了一夜酒,根本还没有从酒宴中清醒过来,便开始宣读起对玛丝洛娃的审判案件来。法庭庭长为了要在六点钟之前赶去和一个红头发的瑞士姑娘约会,他希望审判早点结束。聂赫留朵夫在陪审员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这使他十分震惊。他回想起勾引玛丝洛娃的经过,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他在诱奸玛丝洛娃后,一度曾受过良心的苛责。
5、但当他想到上流社会的人都这么干时,他便心安理得了。服役期满后,他去过姑姑家一趟。但这时,玛丝洛娃早被女地主撵出家门了。之后,聂赫留朵夫为了使自己忘掉犯下的过失,竭力不去想这件事。现在他和贵族柯尔查庚一家正打得火热。人们在议论他要娶柯尔查庚的小姐玛丽娅了。然而,他并不打算结婚。审判继续进行。法院要给玛丝洛娃定罪了。副检察官卜列维站起来发了一通谬论。他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他认为下层阶级天生是下贱的,下贱的人必然会犯罪。玛丝洛娃是妓女,是“最低级的退化的榜样”,犯罪是毫无疑义的。最后,由陪审员们对玛丝洛娃写定罪意见。他们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思,可是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思
6、”,聂赫留朵夫也一时疏忽了。这样玛丝洛娃必须判罪了。本来,庭长不同意这意见,但他怕耽误和红头发姑娘的约会,便匆忙结案。宣判玛丝洛娃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玛丝洛娃被押回监狱,犯人们对玛丝洛娃都给以同情的问候。当他们知道她已被判刑时,一个犯人说:“这年月,真理跑到狗那儿去啦。”聂赫留朵夫认为法庭作出了不公平的判决。他去找律师法纳律,准备把案件告到高级法院。同时,他还去找检察官。承认自己曾勾引过玛丝洛娃,要求去探狱,并准备和玛丝洛娃结婚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他宣称说,今后自己不再当陪审员了,因为法庭“所有的审判不但没有益处,而且不道德”。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了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要和她结
7、婚的决定告诉她。但玛丝洛娃不能饶恕他的过去。她气愤地说;“你去找你的公爵小姐们好了,我的价钱是一张十卢布的钞票我是犯人,你是公爵,这儿没你什么事你在这个世界里拿我玩乐还不算,又要用我来救你自己,好让你能上天堂!我讨厌你-你那眼镜,你那肮脏的胖脸!去,去!”聂赫留朵夫吃了闭门羹,但他想为了对得起良心,即使玛丝洛娜不愿和他结婚,他也要跟她一道去流放。她走到那儿,他便跟到那儿。他开始批判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感到寄生生活的可耻,要和自己的阶级决裂。聂赫留朵夫把在巴诺佛找到的一张姑姑家的合家照片,带给了玛丝洛娃,上面有她和聂赫留朵夫的相;并告诉她,他要上彼得堡走一趟,大理院将要对玛丝洛娃的上诉案件进行
8、审理了。同时,他还帮助玛丝洛娃从监狱转到监狱医院去工作。玛丝洛娃上诉案,被大理院以理由不充分驳回。聂赫留朵夫离开彼得堡,把这坏消息告诉玛丝洛娃听。这时,玛丝洛娃已离开了监狱医院。她被人诬告与医务助理员勾搭,而被赶回狱中。聂赫留朵夫再次向她表示:自己决心跟她上西伯利亚去。玛丝洛娃又重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而且爱得那么深,不知不觉间她完全依照他希望她做的去做了:戒了烟酒,不再卖弄风情。但她又想到这种结合,对他是一种不幸。她不能接受所爱的人为她作出的牺牲。聂赫留朵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检察长塞列宁的帮助,把玛丝洛娃的案件,由服苦役改判为在西伯利亚近处流放。他把消息告诉给玛丝洛娃。这时,有一种需要家庭和孩子的
9、想法涌上他心头。然而,玛丝洛娃已决定跟西蒙松走。她不愿意“毁了”聂赫留朵夫的生活。聂赫留朵夫再次遭到拒绝,但他没有痛苦的感觉。他已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和牺牲去爱她。他付出了足够的代价来补偿自己的过失。于是,他心平气和地在狱旁椅子上睡了一个又香又甜的觉。最后,玛丝洛娃和西蒙松走了。聂赫留朵夫被留了下来。他在福音书里找到了五条生活准则:对上帝要虔诚、不起誓、要忍辱、爱敌人、勿反抗。他认为人们如果遵循这五条法则,并不断悔过自新,便可以“获得最大的幸福,地上的天国也会建立起来”。他开始过一种全新的精神生活。他的灵魂得救了。3、作品主题通过描述男女主人公的“复活”经历,揭示作品主题之一:人应当积极内省反思
10、,并以宽容和同情之心发扬博爱精神,从而达到灵魂的净化与觉醒。通过对卡秋莎的苦难经历和人民大众悲惨处境的真实描绘,通过聂赫留多夫上下奔走求助历程中的耳闻目睹,揭穿上流社会的腐朽和虚伪,控诉了统治阶级鱼肉百姓的种种罪行,揭开各级政府、官办教会、反动法庭和阴森监狱的种种罪行。4、艺术特色第一、精微非凡的心理描写。例如“法庭”一场,在描写聂赫留朵夫的内心活动时,就用十分细腻的笔触,层次分明地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巧遇玛丝洛娃时的矛盾、紧张、惶恐的精神状态,以及内心进行的激烈的思想斗争。聂赫留朵夫明明认出了“这个人就是她” ,却又企图“欺骗”自己,逃避罪责:“这绝不可能。 ”审判过程中,他在陪审员席上
11、如坐针毡,神经十分紧张,甚至觉得:“她认出我来了!”他感到恐惧,非常害怕“当众出丑” 。在证实玛丝洛娃没有认出他来时,他便舒了口气,产生了一种“又是厌恶,又是恶心,又是懊恼”的复杂感情。他巴望“快点审完” ,更想把过去的一切“忘掉才好” 。第二、鲜明强烈的对比。 复活十分广泛而又成功地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小说开头描写了玛丝洛娃的无辜受审,紧接着就在读者面前展现出真正的罪人、 “诱奸者”聂赫留朵夫舒适豪华的享乐生活,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的不公平。作者还有意识地让犯人家属“探监日”的痛苦、哭泣的惨痛情景,与副省长“在家日”的欢歌笑语构成强烈的对比;而犯人流放途中,西伯利亚监狱的可怕景象,又恰与总督府
12、的豪华宴会形成明显的对比。小说还在极为广阔的背景上,把俄国的内地与京城、乡村与城市、达官显宦与平民百姓、统治者与犯人等等两相对比,无情地揭露、鞭笞了反动统治阶级与专制社会制度的罪恶,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第三、辛辣尖锐的讽刺。托尔斯泰常常在貌似平静的朴实的叙述过程中,展示出形式与内容间的尖锐矛盾,表达出尖锐强烈的讽刺意义,从而收到极大的讽刺效果。在复活的法庭审判和监狱祈祷两个场面描写中,作者表面上好像对整个法庭人员、陈设和审判程序,对监狱教堂、神职人员、教会仪式等等都作了详尽如实地描绘,气氛庄严、神圣,而随着叙述的深入,执法人员和神职人员的虚伪、卑劣的面目便越来越清楚,沙皇专制法庭和官
13、办教会的反动本质也被揭露无余了。 五、主要人物形象玛斯洛娃:复活的重大成就还在于塑造了一个被压迫、被践踏的下层妇女卡秋莎玛斯洛娃的艺术形象。玛斯洛娃在复活的整个形象体系中占居主要地位,她的命运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全部情节都以她为轴心,环绕着她而转动,一切场景都与她有关,一切人与事都要透过她那双略微斜睨的、明亮的黑眼睛来观察,来衡量。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的思想感受、性格变化都无不与玛斯洛娃有关,他从法庭上再一次见到玛斯洛娃以后,他也往往以玛斯洛娃的目光去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小说中一切细节都具有玛斯洛娃形象的投影。在小说里,玛斯洛娃的精神复活写得象一个病人缓慢而困难地恢复健康一样。聂赫留道夫到监狱去
14、探望她,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玛斯洛娃给了他一个非常难受的形象,他觉得,在她天性中曾有过的天真活泼的、人性的东西现在几乎都丧失了,在她身上,除了干她那种行当的人所特有的举止和习惯外,很难看出还有别的什么东西。玛斯洛娃也竭力避免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因为这对她来说是非常痛苦的。玛斯洛娃真正的精神复活是在流放西伯利亚途中和政治犯接近开始的,她接近的是玛丽亚巴甫洛夫娜那种类型的革命者,她称这些人是 “优秀的人们”,政治犯中的某些人给了她 “决定性的、最良好的影响”, “她很容易的、一点不费力的了解了指导那些人的行为的动机他们当中有些人原是属于特权阶层的,却为了平民而牺牲他们的特权,他们的自由,甚至他们的生
15、命。这就使得她特别看重他们,佩服他们。”贯穿 复活的女主人公卡秋莎玛斯洛娃是最动人的形象,她这样身世凄凉的妇女在旧社会是很典型的,她的遭遇永远使人心酸,沙皇的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了多少灾难、多少不幸!托尔斯泰不仅通过她的遭遇控诉了整个社会制度,而且通过这一形象,讴歌了人民的高尚道德和无私精神,特别在小说的第三部分写出了这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妇女的新生,在一定程度上历史地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觉醒,同时证实了托尔斯泰晚年创作中民主性和人民性倾向的深刻发展,从哥萨克的玛丽雅娜到复活的玛斯洛娃,作家在思想探索和艺术创作上迈出了何等艰苦的、意义重大的一步!聂赫留道夫:聂赫留道夫是小说中的男主公,是一个由堕落走向
16、 “复活”的贵族探索者的形象。大学时代的聂赫留道夫,是一个纯洁、高尚、富于理想的贵族青年,十九岁那年第一次去姑母的庄园消夏,感到有一种非常兴奋的心情,当时他正被斯宾塞的学说所吸引,他决定 “不再享有土地所有权”,他写的论文就是用的这个题目。聂赫留道夫的变化是以日益脱离上流贵族社会的观点及它的生活方式为标志的,正义感的产生使得他能够看到他从前完全不感兴趣的东西,同时,暴露出来的现实生活的真实面目加强了他的批判态度,使他越来越不赞成现存的社会制度。在为玛斯洛娃的案子上下奔走和一起去流放地的过程中,他广泛地接触了沙皇专制制度下的俄国社会,接触到了社会上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人物,耳闻目睹了贵族统治阶级的
17、荒淫暴虐,国家机小官吏的巧取豪夺,广大人民的贫困潦倒,以及地主土地占有制的不合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使聂赫留道夫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意识到自己对玛斯洛娃犯了罪进而意识到自己所属的那个阶级对人民犯了罪,从看到自己生活的丑恶进而看清了整个贵族了阶级的腐败,从而由一个堕落的贵族转变成为一个忏悔者、一个贵族阶级罪恶的揭发者。他认识到,沙皇俄国的法律只不过是用来维护贵族统治的一种工具,各级官吏无非是一些凶残的刽子手和只知道从国库捞钱的蠹虫,政府各部门,各委员会和各司局都在进行着 “吃人”的勾当,农民贫困的原因是地主夺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官办教会打着基督的旗号所做的一切,恰好是对基督的莫大讽刺。聂赫留道夫苦苦地思索着怎样消灭这些可怕的罪恶,但始终没有结果。6、精选习题1、 复活的女主人公 是一个未婚女农奴的私生女;年轻的贵族 则是故事的男主人公。2、 复活作者是俄国作家_。3、造成玛斯洛娃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