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__8_感觉器官的功能_.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96709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件__8_感觉器官的功能_.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理学课件__8_感觉器官的功能_.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理学课件__8_感觉器官的功能_.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理学课件__8_感觉器官的功能_.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理学课件__8_感觉器官的功能_.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光 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无 光 照 变视紫红质 ( 中介物) 激活盘膜上的传递蛋白(G 蛋白) 激活磷酸二酯酶 分解 cGMPcGMP cGMP 依赖性 Na+通道关闭 外段膜 Na+内流(内段膜 Na+泵继续)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 足 cGMP 含量高 cGMP 依赖性 Na+通道开放 外段膜 Na+持续内流 (内段膜 Na+泵泵出 Na+) 静息电位 (-30-40mv) 视杆细胞 感受器电位 (超极化型 )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 足 双极细胞 (去或超极化型 ) 电-化学-电 电-化学-电 神经节细胞 (动作电位) (四) 视锥系统的换能和

2、颜色视觉 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锥细胞有分别含有感红光色素、感绿光色素、感蓝光色素三种。 三种视锥色素的区别是视蛋白的分子结构稍有不同,这种微小差异决定了对特定波长光线的敏感程度。 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光特别敏感的 3种视锥细胞或 3 种感光色素;当这 3 种视锥细胞受到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光刺激时,各自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这样的信息由专线传入中枢,经视中枢整合后便产生各种色觉。 如: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为 111白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为 410红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为 281绿色觉。 三原色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

3、制。 三、视觉的传入通路 感光细胞 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鼻侧交叉、颞侧同侧) 视束丘脑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同侧枕叶皮层 感 光 细 胞双 极 细 胞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 水 平 细 胞 无 长 突 细 胞 在视网膜神经通路中,只有神经节细胞及少数无长突细胞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在感光细胞只能产生超极化感受器电位。在细胞之间的传递,既有化学性的传递,也有电传递。 (五)与视觉有关的其它几个现象 1、视敏度(视力): 概念:指人眼分辨精细程度的能力。 2、视野 概念:指单眼固定不动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 范围:上眼框和鼻粱遮挡的缘故,单眼视野的下方上方;颞侧鼻侧。 三种视锥细胞在

4、视网膜中的分布不匀,色视野的白色黄蓝红色绿色。视野检查协助诊断视网膜及视神经方面的疾病。 绿 红 蓝 白 第三节 听 觉 器 官 耳是听觉的外周感觉器官。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和听小肌。 内耳:耳蜗。 一、耳的解剖结构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二、听觉生理耳的适宜刺激是空气振动的疏密波(1620000Hz) 。每一频率都要达到一定刺激强度才能引起听觉。 (一)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导: (2)中耳气导:在正常情况下并不重要,仅当听骨链损坏时才起作用,但听觉敏感度要大为减低。 声

5、 波 外耳道 鼓 膜 听骨链 卵圆窗 前庭阶外淋巴 基底膜 鼓室内空气 圆 窗 鼓阶外淋巴 (1)中耳骨导: 为正常听觉传音途径。 声 波 外耳道 鼓 膜 基底膜 2.骨导: 声波颅骨耳蜗壁蜗管内淋巴基底膜。 骨导在正常时敏感性比气导要低得多,当气导明显受损时,骨导才相对增强。助听器就是根据骨导的原理设计的。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特点: 正常时:气导的传音效应骨导; 传音性耳聋时:骨导气导; 感音性耳聋时:气导和骨导都减弱甚至消失。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2.外耳道: 1.耳廓: 利于集音; 判断声源:依据声波到达两耳的强弱和时间差判断声源。 传音的通路; 增加声强:与 4

6、倍于外耳道长的声波长(正常语言交流的波长)发生共振,从而增加声强。 第二节 眼 的 视 觉 功 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第八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耳 的 听 觉 功 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觉(sensation) 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主观反映。 二、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有特殊分化的感受细胞和非神经性的附属结构形成的特殊装置。 感受器的分类 分布部位分:内、外感受器。 刺激性质分:机械、化学、温度、光和声感 受器等。 结构形式分: 简单:感受细胞、N 末

7、梢(痛、触等) 。 复杂:感受细胞非 N 附属结构=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即每种感受器都有自己的最敏感刺激形式,该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如:眼:一定波长的光波是视觉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耳:一定频率的声波是听觉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非适宜刺激也可使某种感受器反应,但需刺激强度大,如压眼球产生光感。 能引起感觉所需要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sensory threshold)。引起感受器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强度阈值。当刺激强度不变时引起感受器兴奋所需的最

8、短作用时间称为时间阈值。 当刺激强度一定时,刺激作用所要达到的一定面积,称为面积阈值。 对于同一性质的两次刺激,其强度的差异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在感觉加以分辨,这个刚能分辨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称为感觉辨别阈(discrimination threshold) 。 这一特性是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指感受器接受到刺激后,将各种刺激的形式转换成生物电的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故把感受器看作“生物换能器” 。 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电位(repretor potential)(感觉神经末梢上的称发生器电

9、位(generator potential ) )(感受细胞产生感受器电位后,释放递质) 传入神经神经冲动(AP)。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性:与 EPP 一样,是局部电位: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比;不具有“全或无” 的特征;可总和;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把刺激形式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称为编码(coding )功能。 感受器如何编码至今不清楚;比较明确是各种不同种类的感觉引起,取决于刺激的性质、接受刺激的感受器和传入冲动到达特定的中枢部位。感觉的强度取决于单根纤维上的冲动频率和同时传递信息神经纤维的数量。 (四)感

10、受器的适应现象 指感受器对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适应。 类型与意义: 快适应感受器:嗅觉、触觉。利于机体重新接受新刺激,以便不断探索新异事物。 慢适应感受器:痛觉、血压。利于机体进行持续检测,以便随时调整机体的功能。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至少有70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vision)。 眼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 370740nm 的电磁波)。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 NAP 视觉中枢视觉 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的解剖结构: 1、眼球 眼球壁: (1)角膜与巩膜 (2)

11、血管膜 (3)视网膜 眼球内容物 (1)房水 (2)晶状体 (3)玻璃体 2、眼的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感光细胞感光换能,转变成视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信息传入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曲率半径 7.8(前) 10.0(前) 6.8(后) -6.0(后)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折射成像在视网膜上。 折光体的折光能力还可用

12、焦度(D)表示: D = 1/焦距(m)(1D = 100 度) 。在静态时,总折光力为 60D,其中角膜折射力为 40D,晶状体为 20D。 正常眼的折光系统最主要的折射在角膜。按几何原理计算眼折光系统的后主焦点的位置,正好位于静息状态时眼的视网膜上;进入眼内的是平行光线时,可成像在视网膜上(通常由 6m 以外物体发出的光线入眼,可认为是平行光线) 。 人眼是不可能看清任意远处的物体;通常把眼能看清眼前物的最远之点,称为眼的远点(far point of vision) 。 (二)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 1.概念 眼的折光系统是个复杂的光学系统,与一般透镜成像大不相同。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设

13、计了一种模型,即简化眼(reduced eye ):是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出的和正常眼在折光效果上相同的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模型(图示) 。 2.简化眼:将其复杂的折光系统简化=简化眼: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 20mm,折射率为 1.333,曲率半径为 5n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 5mm 处,前主焦点在角膜前15mm 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 15mm 处。 当平行光线(6m 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于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简化眼中的 AnB 和 anb 是对顶相似三角形。如果物距和物体大小为已知,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利用简化眼可以方便的计算出外界发出的

14、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及其大小。 正常人的眼,如果视网膜上的物象5um,一般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表明正常人的视力或视敏度(visual acuity)有一定的限度。 视力(视敏度)(vision acuity):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分辨能力,即眼能分辨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人眼能看清视网膜上的最小物象,相当于一个视锥细胞的直径。能分辨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是两个物体在视网膜成像至少要间隔一个视锥细胞。中央凹的视锥细胞直径最小,故此处的分辨能力最高,视力可达 1.5 以上。 (三)眼的调节 当看 6m 以外的物体时,远物发出的光线(平行光线)入眼后,折射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看清远物。 但当看 6m 以内的近物时,近物发出的光线(是辐射状)入眼后,折射聚焦、应成像在视网膜之后,视物模糊不清。随着物体的移近,眼的折光能力增强,使物体发出的辐射光线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视觉过程,称为眼的调节(accommodation of the eye) 。 人眼的调节包括: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1.晶状体调节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视物模糊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短 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弹性老花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