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陕西师大附中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19717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陕西师大附中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年陕西师大附中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年陕西师大附中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年陕西师大附中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年陕西师大附中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 陕西师大附中高 三 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3 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

2、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这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 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

3、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

4、而错过 ,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 有意义。 ( 2014 年 3 月 19 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经典阅读”

5、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C.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一定是越早安装越好。 D.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 解析: A 项, 偷换概念:原文中说“ 经典 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

6、文化基础”,而 不是经典阅读 。 答案: A 2.下列有关“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 B.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C.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 D.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上的“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 解析: A 项原文说的是“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

7、信息的便利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 C 项强加因果 ,而原文中应该是一种可能性的推理 ; D 项原文说的是“ 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 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 , 既然是潜意识,就并非 事实。 答案: B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3 分) A.对于年轻人来讲,信息时代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 B.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清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C.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

8、虑。 D.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解析: A 项 : 原文中是一个可能性的推理,该项属于 强加因果; B 项 :文中的原句是 “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该项是逻辑错误, ; D项 :原文是“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并没有说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该项所说纯 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 7 题。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 素 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

9、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 征 为少府卿。 君理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高祖镇南徐州,巡遣君理自东阳谒于高祖,高祖器之,命尚会稽长公主,辟为府西曹掾,稍迁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寻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监吴郡。高祖受禅,拜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出为吴郡太守。是时兵革未宁,百姓荒 弊 ,军国之用,咸资东境, 君理集士卒,修器械,民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世祖嗣位,征为侍中,迁守左民尚书,未拜,为明威将军、丹阳 尹。天嘉三年,重授左民尚书, 领 步兵校尉,寻改前军将军。四年,侯安都徙镇江州,以本官监南徐州。六年,出为仁威将军、东阳太守。天康元年,以父忧去职。君理因

10、自请往荆州迎丧柩,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及还,将葬,诏赠巡侍中、领军将军,谥曰敬子。其年起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又起为持节、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 又起为明威将军、中书令。前后夺情者三,皆不就。 太建元年,服阕,除太子詹事,行东宫事,迁吏部尚书。二年,高宗以君理女为皇太子妃,赐爵望蔡县侯,邑五百户。 四年,加侍中。五年,迁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侍中如故。其年有疾,舆驾亲临视,九月卒,时年四十九。诏赠侍中、太子少傅。丧事所须,随由资给。重赠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谥曰贞宪。 (节选自陈书 沈君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1、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父巡, 素 与高祖相善 素:平素,一向 B.元帝 征 为少府卿 征:征召 C.领 步兵校尉 领:统领 D.兵革未宁,百姓荒 弊 弊:凋敝,疲困 解析: 领步兵校尉中的“领”译为:兼任 。 答案: C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沈君理被高祖器重的一组是 ( ) ( 3 分) 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 命尚会稽长公主,辟为府西曹掾 寻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 拜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 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 以君理女为皇太子妃 A. B. C. D. 解析:句说的是沈君理的父亲沈巡;句是说朝廷议员的意见。 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有关

12、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沈君理素有令名,讲风度重仪表,广泛涉猎经世典籍,有卓越的见识,曾受父亲沈巡派遣从东阳前去南徐州晋见高祖,高祖非常看重他。 B.沈君理深受朝廷器重。高祖接受禅让后,任命沈君理为驸马都尉,封永安安亭侯,这时战争还没有停止,百姓生活在饥荒凋敝中,朝廷任命沈君理出任吴郡太守。 C.沈君理历任要职。世祖天嘉三年,任命沈君理为前军将军,天嘉四年,监理南徐州政事,天嘉六年,调出朝廷任仁威将军,同年,因为父亲逝世去职。 D.沈君理坚守孝道,朝廷三次要他夺情视事,都被他拒绝了。去世时四十九岁,谥号贞宪。 解析: 原文中是天康元年,因为父亲逝世去职,而天

13、嘉六年,是说沈君理出任仁威将军,东阳太守。 答案: C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君 理集士卒,修器械,民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5 分) ( 2) 又起为明威将军、中书令。前后夺情者三,皆不就。( 5 分) 解析:此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句子含义的能力。注意( 1) 三个重点词语“悦附”“干理”“见称”翻译正确各 1 分,符合原文意思,句子通顺 2 分。 ( 2)“起”“夺情”“不就”各 1 分,句意 2 分 。 答案: ( 1) 沈君理召集士兵,修造器械,百姓乐意归附,他以十分能干会办事被称道。 ( 2) 朝廷又起用沈君理担任明威将军、中书令。沈君理服丧

14、期间,朝廷先后三次(多次)下诏要他除去丧服,居职视事,他都不就任。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8 9 题。 题画 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李唐:南宋画家,工于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难。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染料。 8.本诗为“题画诗”,但写画只有第一句,分析该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5分)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要语句的思想内容和 作用的赏析,虽然只有第一句描绘画中的景色,但该句属于全景的概描, 虽有数字,但云烟氤氲,村落与河流隐隐约约,影影绰绰,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淡雅高

15、远的意境,也含蓄的使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志趣;首句写景,也起到了 铺垫 的作用。 答案:画面上是云烟缭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河滩,山村隐约,滩水湍急。营造了深远的意境;间接地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照应题目。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6 分) 解析:作者通过对一副烟雨滩图的评论和感慨,表达自己清高的品性,不愿意做迎合别人的事情。 作者在感叹画清高意境感叹的同时,不禁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诗句表面上说要迎合时人,实际上却是对时人只重浮华富贵(浓色重彩的牡丹)、不识人才(眼前高妙的意境)的愤怒和讽刺,也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之叹。 答案:诗人的画作貌似容易,但

16、却凝结了自己的心血,却无人欣赏。表达了对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才华无人赏识的感慨和愤然不平; 另一方面,时人只爱浓墨重彩,大富大贵的牡丹,而不留心这淡墨山水,也讽刺(反讽)了当时人们醉心于声色犬马,贪图荣华富贵的社会风气。 另外也表现诗人不迎合世俗的清高。 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 古诗文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 西当太白有鸟道, _。地崩山摧壮士死, _。(蜀道难李白) ( 2)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_。固时俗之工巧兮, _。(离骚屈原) ( 3) 怀旧空吟闻笛赋, _。 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 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解析:本题考查对

17、名句名篇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 答案 :( 1) 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2) 谣诼谓余以善淫 偭规矩 而改错 ( 3)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 11)、四( 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25 分)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 2

18、000 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 100 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 6 月 8 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 9 日是县政府领导, 10 日扶贫办, 11 日县委办, 12 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 3 月 19 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了解长岭乡的经验,

19、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 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

20、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咋舌称赞 。中午 12 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

21、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 !”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 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 !”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

22、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在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 (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 分 ) A.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

23、出来的。 C.第三自然段描写县委办工作人员安排各级领导参观的日程表,突出了长岭乡接待任务的密集繁重,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D.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 手法,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E.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解析: A“结尾出人意料”不全对,根据原文可知:结尾也在情理之中; “脱贫致富典型” 也 不准 确 , 原文只是脱贫项目,尚未脱贫致富 ; D 项 :原文中并 没有环境描写; E 本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因此该项

24、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不对 。 答案: B C ( 2)小说中刘乡长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该项考查学生快速提取文段中相关信息 、以及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 答案:因地制宜,真抓实干:为了长岭乡脱贫致富,在荒岭上建立牧场。头脑灵活,积极争取:面对频繁的参观者,他用羊肉汤来接待;向县委书记询问接待事宜,希望市扶贫办扶持牧场。没有原则,缺乏远见:为了不辜负领导期望,为了让参观者满意,无休止地宰羊接待,使得牧场的羊大幅减少,也没有彻底摆脱迎来送往的官场作风。 (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内参的报道 , 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 6 分) 解析:该

25、题考查学生 对小说 整体内容 的 把握 。 答案: 与前面情节相 照应:正 是在 文章前半部分 市扶贫办 要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 ,以及上级各个部门的领导下来考察,直到这些领导吃光了牧场里所有的羊的基础上,出现内参的文章 ; 是 小说 的高潮部分 :内参的文章 不仅 为关闭牧场提供了依据, 而且也有力地 讽刺了官场上公款私用,用来送往的腐败风气 。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表现结尾的突转:参观者吃掉一个牧场,令人深思。 ( 4)从牧场关闭原因的角度,谈谈你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8 分) 解析:长岭乡牧场关闭的原因不止一个,诸多的元素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乡镇企业脱贫致富,经济发展的瓶颈;解答该题时,思路一

26、定要清晰,要点要找准,语言 要简练。 答案: 长岭乡自身的原因:建立起了牧场,但是结构单一,表达了没有可持续发展资源的乡村依然贫穷的主旨。县委张书记的原因:张书记考察后指示各级领导参观,增加了牧场的负担,并对羊肉汤赞不绝口,助长了招待风气,表明上级政府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使贫困的百姓更贫困的主旨。各级参观者的原因:一批批的领导参观牧场,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揭示频繁的请吃拖垮了牧场的现象。政策和资金扶持不足的原因:长岭乡牧场要发展,真正脱贫致富,还要靠优惠的政策和贷款扶持。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25 分

27、)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 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 , “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 1954 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与钟鼎文和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的写,而是一辑一辑的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很

28、大。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女儿 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 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 ? 拜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竖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丧子之痛加上诗人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

29、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 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给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文字所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 年至 1972 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 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来乡愁在大陆

30、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都会背。 1988 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 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现在,余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 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 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地方 故地重游。余光中一 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漂,并传授诀窍 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 出水为鸟,入水为鱼。 台南

31、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小学听小学生读书。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了车祸。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来,还教他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同意就行了。” 说到幽默,余 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再比如,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在余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除了写诗,翻译也是余光中今年热衷的一项工作。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依旧笔耕不辍。他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传记 2014 年第 3 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