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97370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绪论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生理心理学是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机制的科学。2.生理心理学本质:概化(将行为的特定事例解释为从其实验演绎出来的一般规律的特征) ,还原(将复杂的现象用简单的术语来解释) 。3 裂脑人研究: (1) 严重癫痫病人,一侧脑的神经细胞过度活动,通过胼胝体传递到另一侧,导致癫痫每天发作多次。裂脑人两个半球分开独立运转。(2)左半球:控制右侧肢体,文字加工,语言表达等。右半球:控制左侧肢体,图像、空间、想象、艺术等。(3)胼胝体:连接大脑两侧相应部分的大束神经纤维。4.脑立体定位技术(知道):采用脑立体定位仪,根据已有的脑结构图谱,移动脑立体定位仪上的三维标尺

2、便能有效的确定想要找到的脑部位。5 电记录法:把生物细胞活动时伴随的微弱电流放大后输入阴极射线示波器或墨水笔记录器、磁带记录器等,便可把生物电活动记录下来。最常见为脑电记录。是活体人脑的主要研究方式。6.双生子:同卵双生子具有同样的染色体和基因型,显示某些疾病的遗传特性。第二章:感觉1.感觉:是指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反映2.感觉的三个部分:感受器、传导通路和中枢。3.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者是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界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4.感觉器官:是由一些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和它们的附属结构组成。一般把感受视、听、嗅、味和平

3、衡觉的感受器官(眼、耳、嗅上皮、味蕾、前庭)视为特殊感觉器官。5.分类(理解):按照接受刺激的性质分类(三种): 机械、电磁( 光、热)、化学感受器按照感受器的部位分类: 内感受器:本体、内脏感受器外感受器:皮肤感受器(感受温度、触压、痛觉) ,化学感受器(味觉、嗅觉) ,听觉感受器,视觉感受器。 6.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此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7.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具有一个共同的功能特点,就是能够将作用于感受器的各种形式刺激能量转换成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8.感受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换能过程中,感受器细胞或感觉神经末梢

4、处首先发生相应的膜电位变化,然后将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 前者称为感受器电位,后者称为动作电位。9.感受器电位特性:不是“全或无”的,它可随着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只能向邻近细胞膜作电紧张性(局部电流)扩布。没有不应期。有总和现象。9. 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有不应期没有总和现象沿着神经纤维传递的10 猫环层小体的发生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1)剥除环层结构,暴露出神经末梢。有感受器电位和动作电位。 (2)在裸露的神经末梢上的第一个朗飞氏结处用局部麻醉剂或局部损伤使该处膜丧失正常机能,可以引起感受电位没有动作电位。 (3)在实验前数日已经将靠近脊髓处将传入纤维切断,使神经纤维发生变性,没有

5、感受电位,也没有动作电位。11.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完成刺激能量转换的同时,将外界刺激所含的信息转移到了感觉传入神经动作电位的排列和组合中,称为感受器的编码功能。12.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脉冲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13.眼球的基本结构:结 构 功 能 纤维膜层角膜(前1/6)巩膜(后5/6)屈光作用 保护、营养作用 血管膜层虹膜 睫状肌 脉络膜 调节瞳孔大小 调节晶状体曲度 营养作用 眼球壁 视网膜 感光换能作用 内容物 晶状体、玻璃体 房水 屈光作用 屈光作用、营养作用,

6、保持一定的眼内压 视 神 经 将视觉信息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入脑 14视觉的适宜刺激:外界物体发出的光(波长 370740nm 的电磁波) ,经过眼的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感受光的刺激,将光能转变为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传入视觉中枢,产生视觉。15 视觉信息的传导:外界光线-瞳孔- 折光系统-视网膜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形成视交叉-左、右视束(小部分纤维到上丘,视觉定位)-外侧膝状体-枕叶 17 区-视觉。16.视网膜三级神经元:感光细胞(视锥、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视网膜的水平联系:一、二级神经元有水平细胞。它们形成外网络层;二、三极细胞之间有无足细胞

7、,它们形成内网络层。 17.18.视觉颜色的两种理论:三原色理论:设想在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光线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三种感光色素,当光谱上波长介于这三者之间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这些光线可以对敏感波长与之相近的两种视锥细胞或感光色素起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介于这两种原色之间的其他颜色感觉。 证据:1、简单的生物学感受结构假设。 2、心理物理实验(光谱吸收曲线) 3、基因水平:红、绿色素基因位于 X 染色体,蓝色素基因位于 7 号染色体上。 (色弱、色盲) 三原色学说的局限性:1、无法解释全色盲人也有明度(或白色)感觉。2、无法解释负后像和同时对比问题。四色理

8、论:假设存在着六种独立的原色(红、绿、黄、蓝、白、黑) ,耦合为三对拮抗机制,即红一绿、黄一蓝以及黑白机制。因为它们在感知上是不相容的,既不存在带绿的红色,也不存在带蓝的黄色,把这些颜色对称为拮抗色。这些拮抗的机制形成了色觉的基础。证据:现代生理学实验研究的证明:拮抗式反应是颜色信息沿神经通路传递的一种主要方式。E.g. 鲤鱼和鳖等动物的 C 型水平细胞,对绿光超极化,对红光去极化局限性:无法对三原色能产生光谱上一切颜色的现象给予说明。色觉机制的现在观点:颜色信息在感受细胞这一级是以三色独立变量接收的,但色觉信息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分 布 视网膜周边多,中央凹处少视网膜中心部多外 段 形 状

9、杆状 锥状视 觉 晚光觉(对光敏感度高) 昼光觉(对光敏感度低)色 觉 无 有视 色 素 视紫红质 视锥色素(3 种)细胞间联系方式多为会聚联系 多为单线联系空间分辨能力 弱 强视 敏 度 高 低传至神经节细胞则变成了四色系统。19.听觉感应过程:声波机械振动电化学神经冲动中枢信息加工。20.鼓膜感应特点:(1)鼓膜随声波振动而振动,其反应几乎完全与刺激同始终。 (2)鼓膜形似斗笠,使其周围部分的振动传至顶端时,振幅减少而力量加强。21 声波逐级放大:1.外耳道一端开口,一端终止于鼓膜2. 锤骨柄比砧骨长突,1.3: 1,声波放大 1.3 倍3.鼓膜面积:卵圆窗面积=55 : 3.2 17,

10、压强增大 17 倍22 声音分析:(1 ). 频率分析: 听神经编码 (位置原则 -行波论,频率原则-排放论) 。中枢编码 (位置原则-听皮层上不同频率的兴奋点不同,时间原则-同步锁相) (2 ) . 强度分析 :纤维活动强度 。位置原则23 双耳听觉(理解): 双耳感受到的声音时间差和强度差是声源定位的主要依据。对于低频率的声音,由于波长较长,头的阻隔作用小,两耳听到的声音强度差别也较小。在此情况下,判定声源方位主要靠两耳感受声音位相上的差别,也就是声波同一相位到达两耳的时间先后不同 。原理在于两侧神经原单位发放的锁相机制 两侧神经元对相同声波产生同步发放。 对于高频声音刺激,时差效应不明显

11、,双耳强度差效应。 听觉系统对同一个声音到达双耳的时间差和强度差的分析发生在脑干水平以上,因为在脑干以下双耳的听觉传导路没有发生交互作用。两耳听觉传导路发生交互作用的最低中枢是上橄榄核。并且,上橄榄核的许多细胞对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别和强度差别很敏感。 第三章:注意1.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组成:(1 )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保持在高度唤醒状态下注意的选择性(2 )上行多巴胺系统: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激活中扮演重要角色;(3 ) 上行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4) 上行五羟色胺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2.定向网络(1) 顶叶: 顶叶与注意定向有关。顶叶损伤不影响注意对测目标的能力,而是破坏了

12、摆脱对同侧的注意从而去检测对侧视野目标的能力。对侧疏忽综合征的原因:右侧顶叶控制左右两侧的注意;而左侧顶叶只管理右侧的注意。右侧顶叶损伤,左侧不能代替其功能。(2 )中脑上丘:上丘及其周围区域的损伤影响视觉定向。损伤后破坏了有效线索引导行为定向的作用。无效线索:水平,垂直相当 。有效线索:水平有效应,垂直无效应 。(3 )丘脑枕核:丘脑损伤患者及丘脑枕核被化学损伤的猴子在隐蔽定向上表现出困难。 3.注意:注意从其产生方式上说是一种定向反射。定向反射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发生下列变化:(1) 、植物性神经功能变化,如瞳孔散大,皮肤导电增强,躯体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心率一般变慢。(2 ) 、脑功能变化,如脑电图出现去同步化快波,皮层兴奋性提高。(3 ) 、运动功能变化,如头颈肌和眼外肌收缩,使感觉器官朝向刺激源。 4. 注意的中枢机制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5. 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丘脑抑制性网状神经核既接受丘脑- 额叶系统的特异性兴奋作用,又接受中脑网状结构泛化性的抑制影响,从而使它成为一个抑制性闸门。 “Y“行结构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示意图内 侧 丘 脑 额 叶 系 统 兴 奋 丘 脑 网 状 核中 脑 网 状 结 构 抑 制 丘 脑 网 状 核丘 脑 网 状 核 抑 制 感 觉 接 替 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