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00166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如在潮湿热带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更替出现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寒温带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我国的植被分区原则:是分地理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地带性作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非地带性规律。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用材基地。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垂直分布带较明显,木材重要基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被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是我国森林类型中植被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型。广东分布于湛江、化州、高州和阳江一线以南。温带草原区域:是欧亚

2、草原区域的一部分。温带荒漠区域:本区内有一系列巨大山系,如天山、昆仑山等。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发育着以山地森林垂直带为代表的植被。第二节 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一、植物群落分类分类方法:按外貌分类: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生长型)作为分类基础。森林、矮疏林、密灌丛、草地、稀树干草原、灌木稀树干草原、树丛、稀树草地、草甸、干草原、草甸性草原、真草原、灌木干草原、草本沼泽、木本沼泽、荒原缺点:把生态学关系差异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按结构分类:忽视生态特征,没注意群落与环境的统一按植物区系分类:注意植物生态、生活型和地理型按优势度分类: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按生态分类:主要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

3、或环境状况作为分类基础.按外貌生态分类: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外貌(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特征(生活型)和生态学指标(生态环境)为划分原则。按演替分类:强调演替在植物群落分类上的重要性。(二)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植被型组:如草地植被型:如温带草原(植被亚型):如典型草原群系组:如根茎禾草草原群系:如羊草草原(亚群系):如

4、羊草丛生禾草草原群丛组:如羊草大针茅草原群丛:如羊草大针茅柴胡草原亚群丛2.植被分类单位 植被型:最主要的高级分类单位。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如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热带荒漠、温带荒漠。 植被型组:最高的分类单位。建群种生活型相近因而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这里的生活型是指较高级的生活型。如针叶林,阔叶林、草地,荒漠等。 植被亚型:辅助单位。根据优势层片或批示层片的差异划分。这种层片结构的差异一般是由于气候亚带的差异或一定的地貌,基质条件的差异而引起。例如温带草原可分为三个亚型:草甸草原(半湿润),典型草原(半干旱)和荒漠草原(干旱)。 群系:主

5、要的中级分类单位。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如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大针茅群系。以落叶松为建群种的落叶松群系等。如果群落具共建种,则称共建种群系,如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群系组:在植被型或亚型范围内,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生活型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划分。如草甸草原亚型可分出:丛生禾草草甸草原,根茎禾草草甸草原和杂类草草甸草原。 亚群系:辅助单位。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所反映的生境条件而划分。如羊草草原群系可划出:羊草+中生杂类萆草原(也叫羊草草甸草原),羊草+旱生丛生禾草草原(也叫羊草典型草原),羊草+盐中生杂类草草原(也叫羊草盐湿草原)。 群丛: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

6、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如羊草+大针茅这一群丛组内,羊草+大针茅+黄囊苔草原和羊草+大针茅+柴胡草原都是不同的群丛。 群丛组:片层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与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工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如在羊草+丛生禾草亚群系中,羊草+大针茅草草原和羊草+丛生小禾草就是两个不同的群丛组。 亚群丛:反映群丛内部在区系成分、层片配置、动态变化等方面出现的若干微细变化。亚群丛就是用来反映这种群丛内部的分化和差异的,是群丛内部的生态动态变型。 根据上述系统,中国生态学家于1980年完成了中国植被和中国植被图的制作。中国植被分为10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56

7、0多个群系、群丛则不计其数。二、地球上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一)热带雨林:分布与生境特点:赤道及其南北的热带湿润区域。特点:高温、多雨、高湿、为赤道周日气候型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丰富,垂直结构丰富、生长迅速。群落内有丰富的粗大木质藤本、有花附生植物、板根现象、茎花现象、(半)纹杀植物等。乔木层最高可达6080m。群落层次结构复杂,仅乔木层就可分3层以上。以龙脑香科、梧桐科、大戟科、蝶形花科、茜草科、山榄科为主。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以上。年降雨2500-4500毫米,全年均匀分布,无明显旱季。这里也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热带雨林在地球上,除欧洲外,其他各洲均有分布。而且在外貌结构

8、上也都颇相似,但在种类组成上却不尽相同。P.W.Richards(1952)将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分成三大群系类型,即印度马来雨林群系、非洲雨林群系和美洲雨林群系。 植被特点 种类组成特别丰富,大部分是高大乔木。 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 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在阴暗的林下地表草本层并不茂密。在明亮地带草本较茂盛。 树干高大挺直,分枝小,树皮光滑,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 茎花现象(即花生在无叶木质茎上)很常见。 寄生植物很普遍,高等有花的寄生植物常发育于乔木的根茎上。 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由于它们没有共同的休眠期,所以一年到都有植物开花结果。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动物种类最丰富的

9、地区。 乔木叶子在大小、形状非常一致, 全缘,革质,中等大小。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此外,西藏自治墨脱县境内也有热带雨林的分布,这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界。(二)红树林 分布与生境特点:是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分布于热带亚、非洲及美洲。 物种组成:我国有12科27种,为单优群落种混生树种。 群落特征:胎生现象引人注目,红树有呼吸根、支柱根;具有据盐和泌盐适应,叶片具有旱生结构。(三)季雨林、稀树乔木林和多刺疏林1.季雨林(seasonal rain forest):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有常绿季雨林和落叶季雨林。是紫檀、黄檀、蔷薇

10、林、黑木柿、柚木等名贵木材的原产地。(四)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分布在地球的中纬度地区,我国在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区林。特征:种类组成没有热带雨林丰富,由樟科、木兰科等物种组成。外貌暗绿,结构简单、整齐、似馒头状、分层清晰。(五)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群落分为硬叶乔木、和硬叶灌木。茎可代叶光合,环境不良时,群落变矮。 我国的草原可分为4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九) 稀树干草原是热带旱生草本植物群落。特点是草本层构成了群落的背景,草本植物通常密实、生长在红壤土上,乔木的相思树为优势。(十一)水生草本群

11、落: 由水生植物组成。环境特点:水分超饱和,以致多数水生植物沉没于水中生活,或根固着水底,仅花露出水面或浮于水面,有的甚至根部脱离土壤,漂浮水中生活。 沉水植物群落以各种眼子菜为优势。如莲花类、水葫芦,遍布全世界。 由于水生生境的一致性,水生植物群落类型都非常相近。(十二) 荒漠( fellfield,desert):可以分为干荒漠和冻荒漠。 干荒漠: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极端干旱条件下发育的植被类型。以多汁肉质植物为主,百岁兰、仙人掌科、景天科、菊科、豆科、小檗科等。表现为稀疏不连续的植被。冻荒漠:分布于两极及极高山地带,在极端寒冷条件下发育起来的冻原或冻荒漠植被。以地衣、苔藓为主,偶有蕨类与

12、灌木。我国主要是西北高山地区的荒漠植物群落。第三节 城市植被的群落类型一、城市植物概念 城市绿地:实质是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被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的空间。 城市植被:一方面侧重于植物群落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则侧重于绿地的功能,并分别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分类体系。二、城市植被的群落分类 人工栽培群落 残存自然群落 城市杂草群落 自然植被 半自然植被伴人植物群落:缝隙类、侵占废地类、裸地演替后期。 人工植被:行道树、城市森林、公园和园林、街头绿地、强调外貌季相用于景观效果,也可反映园林绿地植被规划的理念与倾向,并强烈地制约着城市不同地段植被管理的方法与措施。三、城市绿地分类概述城市绿地

13、系统:是指城市中多种类型与规模的绿化用地的整体。按地形要素分按形态分按功能分绿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共5大类,13中类、11小类。包含两层内容: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城市植被最为重要的是居住区的植被,再就是生态效应,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系。第四节:城市植被恢复与重建一、城市植被的变化1.植被环境的变化:人为干扰加剧、热岛效应加剧、土壤有机质与肥力下降、水土污染严重,导致植被衰退。2.植物区系成分的变化:乡土优势树种减少;乡土乡成分比例减少,外来物种比例增大;人布植物与归化植物

14、对城市及周边植被的侵染干扰越来越严重。3.群落类型的变化:自然植被破碎,从自然群落向半人工、人工群落发展,而且程度越来越强烈。二、城市植被的现状1.自然植被破碎化:被建筑、道路等分隔破碎,只有少量的城市森林公园保留原生植被。2.地域性群落杂灌化:年久的公园、建筑、无人管理的院落自然演化的小型群落。3.群落的单一化:层次简单、物种少、优势种群类同现象。4.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多样性趋同化:环境趋同造成物种的不适应,导致能生存物种的减少,最终也导致植物景观的趋同。三、城市植被恢复与重建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生态学原则: 以群落为基本单位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营建适生群落。 遵循地带性植被原则:群落优势种应以体

15、现气候地带特点的物种为主,根据自然植被的结构特点,配以乔灌草层次变化来营建城市植物群落。 遵循生态演替规律的原则:根据地域气候特点,选择中生树种,营建稳定的终极群落。 坚持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自然植被的保护与物种迁地保护相结合。 符合景观多样性原则:植物景观与建筑、环境的协调性与多样性。 符合整体性与系统性原则:利用城市公共绿地的整体规划,系统地进行规划。四、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类型与实例 抗逆性人工群落:工矿区、道路等重污染区的群落。 防护性人工群落:防风沙、防潮涌等。 知识性人工群落:科普教育、专类观赏性群落。 休闲与疗养群落:恬息、康复为目的。 文化与景观群落:人文景观、旅游风景区等。 也可按绿地类型划分为不同的群落类型。复习思考题 地球上植被有哪些类型?其分布规律如何? 何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有何相关性? 城市植被与自然植被有哪些区别? 城市植被恢复重建应遵循哪些生态学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