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紧抓“小班化”新机遇 构筑学校发展新高地盐城市第三中学小班化教育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适性化、多元化、个性化是小班教育的三个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立足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使小班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已成为教师的共识。随着生源的逐年减少,我校从 06-07 学年开始,起始年级进入小班化教育的实验。我们组织大家研究小班化教育的理念,探索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要点。通过学习、培训,绝大部分实验教师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教师们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数少一半,关爱多一倍) 、教学观(关注率、参与率、互动率百分之百) 、学生观(学
2、生有潜力,学生有差异,学生是不断发展的) 、师生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是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 、质量观(进步就是优秀) ,且贯穿和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在行动中以课程改革为平台,思考和领悟小班化教育的创新之处,以科学观念指导实验工作,努力达到被动实验小班,主动打造品牌、构筑学校发展新高地的目标。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将我校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情况做一个汇报。一、人数少一半,关爱多一倍我校七年级共有 101 名学生,分为四个班级,每班 24-26 人,与新颁布的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对照,比规定人数少了一半。学生少了一半,该怎么教呢?今年元月 1 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一
3、篇题为大班额是课改的一道瓶颈的文章,文章的四个标题是:1、什么时候轮到我发言;2、我的作业又没批改;3、老师还不知道我的名字呢?!4、我的孩子要坐前面。这些瓶颈,不正是小班的优势吗?!小班的优势就是人数少,有广阔的教育时空,有利于开展适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个性化教育的前提。新课程理念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理性、有独立人格、有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人” 。只有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有可能实施精致教育。作为学生的每一个个体,他们在家
4、庭教育、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个别差异。要尊重学生个性首先就要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查摸底,二是建档分析。我们向每位学生发放了调查表,要求学生和家长合作完成。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全员家访,开学两个月后,家访面接近 100%,每一位班主任与每一位学生、家长进行了初步交流。据此建立起每个学生的档案。通过这样的方法使班主任对每位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每一位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2.关注学生。因为受到额外关注而产生的正向工作或学习成果增加的作用,被称为“霍桑效应” 。正向“霍桑效应”的例子在学校中时常可见。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因为比其他同学
5、获得老师更多的赞扬、关注,而更加用功学习;反之,负向“霍桑效应”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一个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常会因遭到老师责骂或忽视,在缺乏外界关心的情况下,逐渐自我放弃。当老师与学生共同思考这些问题时, “霍桑效应”的正向效应会显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他们会体会到老师的真心诚意,他们内心会因这双倍的关爱而温暖不已,从而有优秀的表现。善用“霍桑效应”是一个教育者应该做的事,这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为了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及建立应有的自信心。我们提出:小班学生的关注率应达到 100%,这种关注是全方位的,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为此学校提出了全员教育、全员写学生教育观察笔记的要求
6、。政教处出台了市三中撰写活动方案 ,方案分活动目的、观察内容及方法、观察对象、要求、奖励、上传格式、案例等几个方面。要求每位任课老师认领一位学生进行观察和教育,其余的归班主任,每两周上传一篇教育观察笔记。通过这种活动促使每位老师主动地关注学生、观察学生、教育学生,确保学生得到 100%的关注。截止目前为止,已上传笔记近 60 篇约 4 万字,取得初步的成效。二、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适合小班化教育的教室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室应是师生共创共享的“家” ,因此我们动员师生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建设有特色、适合本班同学学习生活的“家”。各个班级发动学生,主动提建议,想办法,自己动手,布置各自个
7、性化的教室环境。所有班级都设置了图书角、生物角,都有自己的班风;有的班级墙上钉上了手工制品,有的贴上了名人名言,有的在黑板上专门辟出一小块设置了“每日一句” 、 “好望角”等每天更新的文化快餐,学生的书法、绘画、手抄小报,还有七巧板拼图、数学小制作、科技小报装点着教室,真是“我的风采我来秀”!鲜花、小草、盆景点缀着窗台、讲台,给教室增添了生机、活力一情趣。一 4 班以小组为单位“承包”墙壁,展示各小组的荣誉,探究感悟、艺术作品,组与组间开展竞赛,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发挥特长,把班级内的每堵墙都布置得漂亮而有个性,也增强了合作意识。在不断更新,生动活泼的展示墙上,记录着每个学生的点滴收
8、获,记录着每个学生成长中的足迹,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塑造自我,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自信心。和谐的教学环境的创设,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也使学习的环境变得十分温馨。各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们教室的环境很好,有了许多的动植物。四周的墙上还贴了很多我们自己精心制作的版报和画,每当往墙上看,就觉得很有自豪感。 (2 班曾晶)教室里充满了学习的气氛,让我在五彩的环境下学习,在教室里无论走到那里,都能学到知识。 (3 班向月琴)三、切实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有一位专门研究过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的课程论专家,在评析和欣赏了不少小班教学的课后,得出了这样一
9、个结论:小班化教育上得最好的课,是不像“课”的“课” 。乍一听,令人困惑不解;可仔细想来,个中原委释然清晰。不像“课”的“课” ,前一个“课”字, 是专指陈旧模式的课堂教学:比如,课堂教学表现为让学生围着教师转,师生活动严谨有序,师说生听、师令生做、师问生答,师布置习题,生别无选择;教学仅仅围绕认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一切围绕考试和升学;教学的辐射面狭窄,不能深入到每一个孩子,优胜劣汰,使不少学生在课堂里已失去了信心和自我。而后一个“课”字,是体现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的,又是比较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达到后一个“课”字的要求,就必须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是课
10、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具体体现在:教师不仅是课程学习的“教”者、 “述”者、“问”者或指导者,而且是“学”者、 “思”者、 “听”者;不仅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而且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具体体现在:学生不仅是“听”者、 “答”者,而且是“问”者、 “说”者、 “思”者,不仅是“学”者,而且会从“学”的领域扩展到“教”的参与,部分的成为“教”者。为此,我们专门研制了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权重的 50%指向学生学习状态,对三个“百分之百”规定了具体的量化标准, “自主合作探究、关注参与互动”成为评价表中关键
11、的词语,同时将学生课堂学习水平分为五个等级,从定量和定性两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从实践来看,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课堂组织形式变化了。课桌排列多样化,以利于学生小组学习的形式为主。形式的变化折射出的是观念的更新:课堂是以“学”为主还是以“讲”为主。-构建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性格、能力、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将全班学生组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发言人等。组内各角色的职责与分工,由师生讨论确定。课堂上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讨论、归纳、评价。组内倡导合作,组间开展竞争。-合理要求,分层推进。班级规模虽小,作为普通公办初中,班级内部成员
12、的水平仍然是参差不齐的。小班化教育使个别化教学方式成为可能。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各学科教师把学生进行分类,有些学生性格上比较内向,教师就经常安排他们在班上发言;有些学生平时表现比较散漫,教师就有意要求他们负责班级的某一项工作。教师们分层制订了阶段辅导计划,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进步要求,争取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师生互动,培养能力。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可能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和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业面批、评语式批改比例越来越大。-各备课组围绕小班化教育的特
13、点,开展了小课题研究。语文:参与率的激发与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给每个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和机会;英语:提高互动率的思考与实践,听课的老师也成为互动的资源;历史课将模拟法庭搬进了课堂。我们还是来看看学生是怎么说的吧:课桌排列形式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我觉得这样很好,讨论的时候不用再转头了,而且,我们小组成员接触的时间也多了,不会的问题,可以方便地请教组长,我还可以和我的桌长一起讨论问题。 (4 班冯婉月)(现在的课桌排列形式)很好,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上课的发言次数多了,活动多了。 (1 班高加伟)我对作业批改形式的变化,非常赞同,因为只有这样的方法我才能正确了解自已在学习上的不足,克服我
14、之前下课不敢问老师问题的坏习惯。 (4 班成国健)以前我们不知道自己作业的优点或缺点,但现在老师写了评语,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好与差。 (2 班季春燕)(作业批改形式)和以前比,(现在)这种方式更好,以前作业交给老师,错了就发下来订正,可现在老师面批,不会的还可以当场讲。 (3 班钱瑾)四、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小班化教育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多元化的课程”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张显个性、发挥特长。一年一度的体育节,青年志愿者活动, “激扬青春,歌唱校园”校歌合唱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 ,每日一千米的跑步活动等等。在活动设计的时候,避免
15、就活动搞活动,总是赋予一定的教育功能,比如,每日一千米活动,我们要求在掌握跑步要领,跑整齐外,大声喊出口号:“三中学生,潜力无穷,自强不息,我要成功” ,强化心理暗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初一年级开设了校本课程超市,强调个体的选择性,让学生从自己的个性爱好出发,实施扬长教育。第一轮,让学生从学校提供的课程菜单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 ;第二轮,召开校本课程推介会,由第一轮选择产生的六个校本课程负责人推荐介绍本门课程,学生进行第二次选择,你喜欢哪门课程就将表格交给主讲老师,现场气氛相当热烈,六门课程中有一门得票数为零,最后确定开设声乐合唱、硬笔书法、英语口语交际、网页制作、趣味数学等
16、五门课程。由于是自己选择的课程,所以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效果显著。五、 教师是这样成长的小班化教育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技能上一专多能,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并要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辅导批改、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综合性的教学改革。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把培养一支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师队伍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一是积极开展培训,把培训作为教师的重要福利,除校内开展培训外,只要有机会我们都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让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能力。06-07 第一学期,共计派出学习培训 31 人,占全校
17、一线教师的 60%。二是开展读书活动,努力做到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校园网开辟了“校长荐读”专栏,一学期来已推荐学习 78 篇文章,阅读量约 8000 人次。积极开展主题读书活动,最近一次是 12 月份的“儒家经典读书月活动” ,累计上传读书心得 48 篇,四万余字。借读书活动的平台,我们改革了教职工例会的程序,增设了“教师论坛”板块,每次例会的第一项程序就是请几位教师围绕事先布置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效果较好。三是一如既往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从小班化的校本问题出发,发掘草根效应,从小课题研究入手,群策群力,积小胜为大胜,整体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育能力。四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充分利用小班
18、化课堂教学评价表 ,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并搭建平台,认真开展“希望杯”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培养实施小班化教育的骨干队伍。五是打造开放式的课堂。任何人任何课都随时对外开放,与此措施相配套,我们规定中层以上干部每人每周至少听 2 节随堂课,每周五由分管教学的校长进行统计,并上传到校园网上进行公示,截止上周,听课最多的干部已听课 68 节。六是建立小班化教育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五下午两节课下是雷打不动的七年级全体老师例会,除了总结和布置面上的工作外,更像是座谈会,18 名老师畅谈一周来的收获与困惑,交流心得,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小班化教育的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组织保证。小班化,意味着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小班改变的不仅仅是班额大小,而是在逐步改变着教育本身,它已经让三中的师生发生了悄悄的变化。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三中的小班化教育之路刚刚起步,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困难还很多很多,但我们主动打造质量品牌、构造学校发展新高地的决心是坚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