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必修三 第五、六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1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这表明鲁迅主张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2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写道:“自天演论
2、做出发点,以观进化之世界,反映出一个争杀的景象,弱肉强食的恐怖氛围,充斥其间。瓜分之祸,也觉得很显然有必然之势,为求其不灭亡,进而引导出保种、保教、保国的民族意识,强化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 ”据此可知进化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A 导致瓜分危机 B 掀起革命浪潮 C 推动民族觉醒 D 兴起实业救国3 1917 年 6 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
3、展4晚清世界历史教育教科书万国历史 ,有意删减或修改了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如将“以固 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西变乱” 、 “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晚晴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促 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 B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 D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5 “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zhi,病) ,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 ”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A国运兴衰取
4、决于国民素养 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 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6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守旧势力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7 1905 年有人在演讲中说:“若单说立宪,此时全国的大权都落在人家手里,我们要立宪,也是要从人家手里夺来。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共和国呢?”这位演讲者是A康有为 B谭嗣同 C孙中山 D胡适8 “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
5、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9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2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特别强调了中国奋斗的历史 B突出了中国人为国为民的主动性C把中国与世界作为两个概念对立起来 D认为中国与世界是互相融合的10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
6、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11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 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 。没有五化 ,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A. 工业化 B. 科技现代化 C. 政治民主化 D. 国防现代化12清代主流学术原为考据学,晚清以后转变为讲求权宜的经世致用之学。此转变的主因是A内忧外患
7、加剧,学以致用思想兴盛B反清复明思想日盛,学者转学宋明理学C西学东渐,学者趋之如骛D戊戌变法改科举,旧学已不能使知识分子入仕途13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诗界革命” “文学革命” “思想革命” “家庭革命” “教育革命”“社会革命” “佛教革命” “经济革命” “科学革命” “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下列对当时这一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 “革命”话语影响极为广泛 B国民的权利自由得到法律保障C “革命”已带来根本性变化 D “政治革命”目标已彻底实现14蔡元培在 1918 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
8、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 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 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15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 、 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 (1891 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劫的代表作。 ”下列说法最符合当时社会条件的是A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根据,减少变法阻力C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具有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D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16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
9、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17 “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以上材料体现的观点及其最早的倡导者应是A中体西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 B主权在民 资产阶级维新派3C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 D民主科学 资产阶级激进派18 右图所示为李大钊发表
10、于新青年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他在其中所阐述的观点和主张不可能包括A “经济构造是社会的基础构造,全社会的表面构造都依着他迁移变化 ”B “余值既全为资本家的掠夺品是对工人的能力课额外的汗血税,而为资本家增加幸运,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秘密”C “资本家的生产方法,是社会的生产方法中采敌对方式的最后。阶级竞争也将与这资本家的生产方法同时告终” D “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 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19 1920 年 9 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
11、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 B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C上海即将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20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21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
12、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该材料表明A慈禧太后已对李鸿章产生了怀疑 B李鸿章承认自己是“康党”成员 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改革 D李鸿章与维新派的变革有相似之处22 1902 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这段话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反映了社会契约思想 C抨击了民主革命思想 D强调了救亡图存思想23美国
13、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满清帝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 ,以下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4甲午战争战败是这一时期中国屈辱的表现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开展洋务运动是满清帝国自我反省的表现“百日维新”是满清帝国重新组织的一次努力A B C D24 1916 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这则材料实质是A.批判近代洋务派
14、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C.指出西方思想宣传过程的缺陷 D.提倡马克思主义以指导革命25下图是鲁迅先生于 1917 年 8 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 ) ,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 。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B隐含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C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的理想与追求D反映了“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26.孙中山认为:“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这种思想体现在他的什么主张中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15、C民族主义 D三大政策27毛泽东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其原因有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A B C D28.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 2011年 9 月 7 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B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型29. 1923
16、 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相符的是A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成功 B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革命成功的前提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30.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5了现实C新文化运
17、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31.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 ,这一思想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 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32.1939 年 冬 , 毛 泽 东 指 出 : “领 导 中 国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和 中 国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这 样 两 个 伟 大 的 革命 到 达 彻 底 的 完 成 , 除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之 外 , 是 没 有 任 何 一 个 别 的 政 党 能 够 担 负 的 。”材 料 中 毛 泽东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目标 B.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起
18、的策略C.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D.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先锋队作33. 毛泽东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 ”该话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B“士” 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C 讲学风气盛行,私学兴起 D 井田制崩溃3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以及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
19、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A. B. C. D.35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都是我党的指导思想 都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作出了贡献 后者都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都直接指导了中国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A B C D36、 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在民族主义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在民权方面,倡导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 在民生主义方面,充实了耕者有其田”等具体内容 提出了扶助农工的政策 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A B C D37、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外部因素是十月革命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0、 孙中山挽救民族危亡,救国救民探索的必然结果 孙中山由伟大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A B C D38、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下列事件属于中共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发展的有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和平“赎买”政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B C D39、1925 年,毛泽东写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一时期,毛泽东“激扬文字”主要表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A B C D40、20 世纪 20 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 ,毛泽东开
21、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6市”的道路,30 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 ,90 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 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二、非选择题(41小题共13分,42小题共9 分,43小题共 18分)41.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
22、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
23、迁异同论 (1901 年 10 月)请回答:(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 (5 分)(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 “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4 分)7(3)你认为梁启超做出上述比较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康有为一生的文化学术活动,可谓波澜壮阔,恣意汪洋,但其主体或主干是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和重构。从当时的社会发展看,康有为对儒学的近代阐释如同双刃利剑,无论是对他本人,还是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而言,都带来了正负两种不
24、同的影响。特别是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援西学入儒学,化合中西文化所形成的新儒学思想如春风化雨,起到了涤除旧弊、维新气象的效果:借助于孔子及儒学的权威,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以新学代旧学,宣传近代民主,昭蒙启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西交释,有利于缓解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不足是,他把异质的西学汇入儒学,存有牵强附会之处,影响了其可信度。张昭军康有为与儒学的近代转换陈独秀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 ”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 ,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 独秀文存1954 年 9 月,毛泽东说:“
25、郭沫若曾经用很多材料证明,孔夫子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是革命党,到处参加造反。说孔夫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那是孟子讲的。其实当时孔夫子周游列国,就是哪里造反他就到哪里去,哪里想革命他就到哪里去。所以此人不可一笔抹煞,不能简单地就是打倒孔家店 。对孔夫子,自董仲舒以来就说不得了, 非圣诬法,大乱之殃 。我们不能这样,我们要实事求是。我们对一切事情都要加以分析:好,就肯定;不好,就批评。 ” 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对孔子(儒家思想)的看法。 (9 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或对材料中几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43结合所学知识或依
26、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到 1911 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 700 多个,资本总额仅 13 亿元左右,而 1912 年至 1919 年八年间,建成厂矿 470 多个,投资 9500 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 13 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 40 多年。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二:1915 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 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 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中国近代史参考材料三材料四:这十三年来,政治
27、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1924 年 1 月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材料五: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 、 建国大纲 、 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孙中山遗嘱请回答:(1)2011 年 10 月 8 日,武汉、南京等地举办活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据材料一、
28、二、三概括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6 分)(2)为改变材料四中“十三年来”的局面,20 世纪 20 年代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4 分)(3)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 “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据材料五,归纳“孙中山的精神” 。 (6 分)9(4)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2 分)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10BCCBA DCBCD 1120CAAAB BBDDC 2130DBBCB ADCDB3140BCBDA AACAD二、非选择题41、 (1)不同:欧洲强调神权至上,突出反映教会专制统治;
29、(2 分)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 (2 分)相同:都反映了封建专制、等级社会的时代特征。 (1 分) (2)构想: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 (2 分)意义: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代议制的建立) 。 (2 分)(3)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 (1 分)原因:中国的专制统治和列强的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思想的制约,民主观念淡漠。 (3 分)42、参考观点:康有为的观点:借助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有利于减小变法的阻力。陈独秀的观点: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任何活动。
30、他的目标是想在中国建设一个以西方国家为模版的国家,所以他也就不得不全面地反对传统的儒家思想传统。毛泽东的观点:既有对孔子思想糟粕的批判,也有对孔子思想精华的继承。古为今用,剔除其糟粕,留取其精华。43、 (1)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 分) ;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2 分);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进步(2 分) 。(2)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 分) ;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2 分) 。(3)毕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答出三点即得 6 分)(4)两岸政党团体和社会各界应摒弃前嫌、紧密合作,携手排除外来反华势力的干扰,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振兴和腾飞,为两岸人民谋福祉,造福子孙后代。 (言之有理即可,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