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近几年幼教领域掀起改制热潮,对幼儿教师冲击颇大。在这一转轨时期,社会的发展及对幼儿教师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幼儿教师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努力避免走进职业的倦怠状态,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幼儿教师。一、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任何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和矛盾出现,会有烦恼和不快产生。只有自己去寻找工作的乐趣,形成幼儿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就像有人说的一样,如果你把孩子看作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做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
2、呢?方法一:在工作中,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的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我们应该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的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的接纳幼儿,教育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幼儿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
3、和欢乐、疑惑和差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悦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作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做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方法二: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教师常习惯于带幼儿做着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是不平等的、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目的就是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
4、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身边。和孩子平等、真诚的交往,还会令老师体验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与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
5、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的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慢慢的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进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二、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幼儿教师来说,教学中的成就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二是幼儿的成长和进步,尤其是后者更能给教师带来满足和幸福。看着幼儿
6、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就会感到自己有用,自己的工作有价值,伴随着价值观的实现,教师会体验到自身力量的增长,而且这种体验本身伴随着幸福。弗洛姆曾说:“幸福本身不是结果,而是伴随着力量增长的体验。” 在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中,教师体验到了“给与 ”所带来的幸福。 “给与”不是奉献, “给与是潜能的最高表达。在给与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给与本身便是极大的快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你的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完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中要我们去进行研究,就会发现每天的太阳是新的:幼儿的精神面
7、貌是“新”的,孩子的反响是“新”的,每天的收获是“新”的。这样的工作当然是其乐无穷的。三、要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积极追求进步、工作成绩显著的同事要以欣赏、学习的态度与他们交往,绝不能以嫉妒、轻视不屑一顾的态度远离他们,应多和这些“先进分子” 交流,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心理。相反,如果,我们经常与工作中的“落伍者 ”为伍,久而久之,我们也会被他们那种消极的心态所感染,继而走进工作的倦怠状态中。对领导同事要多交流多沟通。“三人行,必有我师”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以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对别人的弱势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宽容之心对待。四、幼儿教师还要接受心理保健知识的继续教
8、育。新世纪是科技日新月异和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次性的学校“充电”,一辈子的工作“ 放电 ”现象已不再成为可能。这给为人师、为人妻、为人母的幼儿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幼儿老师不仅要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去进行业务方面的继续教育,还应接受心理保健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使自己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来适应社会的需求;能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并在努力中体验到不断进取的快乐与成功。幼儿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是变化的、动态的,只有充分发挥创造性,以研究者的姿态投入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而进行教育研究能给我们带来成
9、就感、充实感,会使教育工作变得充满挑战性和乐趣,对我们幼教事业充满无比的幸福感、热爱感。总之,教师是专门与人的心灵世界打交道的人,是各种职业最直接感受到他人感情的人。正如徐特立所说:“ 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越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每一位老师都要格外珍惜和不断积累这种愉快、热爱的真情实感,使它成为推动我们在道德上日益充实起来、丰富起来、高尚起来的巨大力量。做一个快乐健康的幼儿教师,对人,对已,对社会都是有益的!没有符合条件的评论 发表评论试论“一线工作法”党的十七大描绘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
10、代化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伟大的事业需要良好的作风,良好的作风推动伟大的事业。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 ,突出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我们一-定要从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实现科学发展、率先跨越发展的立足点放到改进作风上。要做到这一点,推行“一线工作法”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何谓“一线工作法”?就是在工作中坚持以“领导在一线垂范、干部在一线煅炼、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加深、威信在一线树立、成效在一线体现”为主要内容的工
11、作方法。这看似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其实反映的却是工作作风问题。“一线工作法”是一种“求是”精神。 “求是” ,即研究客观事物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做决策、出主意、谋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要“求”得客观规律之“是” ,光听听汇报、翻翻简报、看看调研报告,似乎还不够,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迈开双脚,亲临一线,到生动具体的实际当中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才能具体,思考问题才能深刻,解决问题才有办法,从而使我们的决策工作和领导工作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反之,如果不深入基层一线,决策搞主观主义,凭经验、
12、想当然,把主观愿望当作客观现实,这样即使有好的动机,也会因脱离实际而造成损失;决策搞形式主义,唯上、唯书、不唯实,这样只会出台“花架子”决策,劳民伤财;决策搞官僚主义,不讲民主,不听民意,独断专行,这样就难免决策失误。“一线工作法”是一种实干状态。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这样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地方为推进事业发展提出的好思路、好对策、好措施不少,但很多事情提出来后只热闹了一阵,并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追根寻源,重要原因是没有真正做到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这一问题,仅凭文件上部署、会议上要求、工作中遥控指挥是难以解决的,最实的办法就是深入一线、亲自上阵、狠抓落实。榜
13、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冲在第一线,站在最前沿,就是无 本文来自文秘 114 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声的命令,就会不言自威,干部群众就会不令而行,奋勇向前,这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线工作法”是一种爱民情怀。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当知县时的感怀。关切之情中,透着沉甸甸的责任。孔繁森同志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郑培民同志更是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然而,在新形势下,我们一些干部文化素质提高了,却越来越不会做群众工作了;交通条件
14、改善了,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信息手段先进了,与群众的沟通却越来越少了。少数干部这些思想上、感情上脱离群众的问题,必然导致工作上、行动上脱离群众,出现诸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不良作风。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 ”作为共产党员,对群众充满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只有对群众充满真情,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深入到基层一线去,调查研究,吃透下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体察群众的甘苦,了解群众的需求,体贴群众的困难,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积极帮助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15、题,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才能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从而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我们党就能无往而不胜,我们的事业就能如马克思所言:“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一线工作法”是一条“强兵”之路。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各项工作都要亲历亲为。干部到基层去,对于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是一个难得的煅炼。同时,干部到基层去,零距离地接触群众,长期一起生活和工作,同甘共苦,能够培养他们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也能够比较深切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这对于更好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至关重要。干部到基层去,也意味着到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去。然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多,就越能磨练人的意志,越能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和作风,这对于干部的成长、成才大有裨益。本文试论“一线工作法”_文秘 114_免费文秘网由文秘 114 http:/ 为您整理,更多范文请访问: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