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种植面积.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03766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从种植面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摘要从种植面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摘要从种植面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摘要从种植面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摘要从种植面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摘要从种植面积、品种数量、新品种推广、良种覆盖率、产量、品质及深加工等方面论述了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对发展小麦生产、稳定粮食面积及产量的积极促进作用,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良种补贴;小麦生产;作用;安徽宿州; 埇桥区 2004 年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以来,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产量、品质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明显和突出。 1 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以宿州市埇桥区为例,2004 年开始实行小麦良种补贴 ,面积 16 666.7hm2,占当年小麦种植面积 92 082.0hm2 的 18.1%;2005 年小麦良种补贴面积 41 333.3hm2,占当年小麦种植面积97 814.0

2、hm2 的 42.3%;2006 年小麦良种补贴面积 43 333.3hm2,占当年小麦种植面积 105 718.0hm2 的 41.0%;2007 年小麦良种补贴面积 43 333.3hm2,占当年小麦种植面积 108 792.0hm2 的 39.8%;2008 年小麦良种补贴面积 66 666.7hm2,占当年小麦种植面积 111 067.0hm2 的 60%;2009 年小麦良种补贴面积 145 000.0hm2,基本实现了小麦种植面积的全覆盖。 2 品种数量逐年增多 2004 年埇桥区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小,使用品种只选择了 1 个烟农 19。随着良种补贴项目面积的逐年增加,使用品种也

3、逐步增加。2005 年、 2006 年分别选择了 2 个小麦良种补贴品种,分别是烟农 19 和皖麦 19。2007 年选择了 3 个小麦良种补贴品种,分别是烟农19、皖麦 50 和皖麦 19。2008 年选择了 6 个小麦良种补贴品种 ,分别是烟农 19、皖麦 50、皖麦 52、连麦 2 号、皖麦 53 和邯 6172。2009 年选择了 10 个小麦良种补贴品种,分别是烟农 19、皖麦 50、皖麦 52、皖麦 53、连麦 2 号、矮抗 58、徐麦 856、济麦 20、邯 6172 和开麦 18。 3 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快 随着种子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种子经营户越来越多, 经营的小麦品种也逐年增加

4、。仅埇桥区境内种子经营户多达 400 家, 每年经营小麦品种几十个, 加大了管理力度, 以往未审先推,以次充好,给生产造成损失的案件时有发生。良补项目后, 针对良补项目面积逐年增加的特点,农业部门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规范进行,首先是根据安徽省农委当年发布的小麦主导品种,采取企业申报,集中示范种植 ,然后组织农民代表、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对大面积示范田进行观摩,通过一系列措施淘汰产量不稳、品质不优、抗逆、抗病性差的品种1,最终采取农民申报种植品种, 区级专家汇总, 确定招标品种及面积。 4 良种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小麦属常规品种,与玉米、水稻等作物不同, 不需要年年换种。良种补贴实施前,农民购买种子的数

5、量只占到当年种植面积的 30%左右,大部分农户用自留的商品麦作为种子进行种植,由于纯度不高, 翌年午收前 “五花头” 、 “三棚楼”的现象经常发生,不仅影响产量, 还影响品质。良补项目实施后,采取政府招标采购, 农民用低于商品粮的差价款购买小麦品种进行种植。种子管理部门严把质量关,使田间纯度大幅提高, 产量 去年秋种以来,我市实施了以“依靠科 5 产量、品质稳步提高 2004 年埇桥区小麦面积、平均产量、总产量分别比 2003 年增加4.8%、38.9% 、45.7%;2005 年分别增加 11.4%、22.6%、36.6%;2006 年分别增加20.4%、44.3% 、73.7%;2007

6、年分别增加 23.9%、38.3%、71.3%;2008 年分别增加26.5%、49.2% 、88.7%;2009 年分别增加 28.9%、48.4%、91.3%。埇桥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南部,适宜发展中筋和中强筋小麦生产。实施小麦良种补贴以来,优质品率逐年提高,2007 年优质麦面积为 79 733hm2,占当年小麦总播种面积的 61.9%;2008 年优质麦面积为 102 133hm2,占当年小麦总播种面积的 92.0%;2009 年优质麦面积为 107 533hm2,占当年小麦总播种面积的 95.0%。 优质品率提高与良种补贴推广优质品种有直接关系,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前,埇桥区小麦主导品种

7、主要以皖麦 19 中筋品种为主, 项目实施后以烟农 19 为代表的中强筋小麦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72009 年(收获) 埇桥区累计示范推广烟农 19 面积 162 067hm2,比皖麦19 增产 789.3kg/hm2,共增收小麦 127 918.6t,新增产值 19 672.002 5 万元。 6 深加工能力增强 良种补贴项目不仅提高了埇桥区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带动了小麦的深加工4 。2009 年底统计, 全区有面粉加工企业 28 家, 总年生产能力 110 万 t。其中 100t/d 以上的面粉厂 12 家 ,加工能力 2 700t/d;100t/d 以下的面粉厂 44 家。产

8、品不仅满足本地市场,还远销全国各地。 7 参考文献 1 杨红旗, 路风银,焦宏廷 ,等.河南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若干思考J.种业导刊,2009(4):14-17. 2 茹光平.小麦良种补贴中如何搞好种子质量监控工作J. 种子世界,2007(1):10. 3 郭霞,董维春.良种补贴政策对品种技术扩散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优质小麦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8(4):134-137. 4 魏同科.抓实抓细良种补贴政策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J.种子科技,2005(6):329-330.技,主攻单产,全面提高小麦生产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在市委、市政府及省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

9、,精心组织,克服了秋种期间严重干旱、春季低温冷害、后期病虫频发等不利因素,加大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推进力度,突出强化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巩固了上年小麦攻关成果,并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活动成效1、小麦生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今年是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第二年,在上年单产突破300 公斤的高起点上,今年我市小麦生产整体上再上一个新台阶。预计,小麦生产将实现“三增” ,再创历史新高:一是播种面积 394.4 万亩,比上年增加 43.66 万亩、增 12.4%;二是单产达 331.1 公斤,比上年提高 8.6 公斤、增 2.7%,比基期 (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前三年平均)单产 236.5 公斤提

10、高 94.6 公斤、增 40%;三是总产达 26.1 亿斤,比上年增产 3.49 亿斤、增 15.4%。2、核心示范区建设示范效果显著。在继续巩固和提高 2005 年秋种已建的 25 万亩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的基础上,2006 年秋种我市新建 30 万亩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其中天长市 10 万亩、定远县 7 万亩、凤阳县 6 万亩、明光市 7 万亩,涉及 56 个乡镇、286 个行政村、78265 家农户、299380 人。由于采取 “五统一”措施,增产效果显著。 30 万亩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达 424.8 公斤,比上年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 418.1 公斤增长 1.6%,比全市平均单产 331.

11、1 公斤增长 28.3%,比全市非示范区平均单产 323.4 公斤高 31.4%,比基期单产236.5 公斤增长 79.6%。其中定远县炉桥镇、明光市潘村镇、明光市柳巷镇、天长市龙集乡等 4 点小麦超高产田块实产验收,折合每亩分别为 561 公斤、563.2 公斤、558.8 公斤、564.5 公斤。3、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经济效益显著。每公斤按 1.38 元计算,全市小麦单产 331.1 公斤, 比基期单产 236.5 公斤增 94.6 公斤,亩增收 130.5 元,394.5 万亩共增收51482.25 万元,加上 80 万亩小麦良种(每亩 10 元) 和 30 万亩高产攻关核心区

12、(每亩 8 元) 补贴,以上三项合计 52522.25 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可增收 150.4 元;其中 30 万亩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 424.8 公斤,比非示范区 323.4 公斤亩增产 101.4 公斤,可实现亩均增收 139.9元、人均增收 158.3 元。二是社会效益明显。通过高产攻关工作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为领导指挥生产、为科技提升、为粮食单产挖潜和农民增收等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三生态效益明显。生产上通过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用肥用药,特别是无公害农药的推广使用,对粮食质量安全、保护环境意义重大,高产攻关工作的整体推进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

13、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按照“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种、统一机播、统一田管、统一机械收获”的要求,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达 98%;优质专用小麦面积 205 万亩,比上年增加 44 万亩,增加 6 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 121.5 万亩,比上年增加 23.5 万亩;小麦机播面积 160.1 万亩,占 40.6%;病虫害综防率达 65%,比上年提高 5 个百分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广泛应用。其中,核心示范区关键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小麦良种覆盖率达 100%,亩播量降低 10%左右,精少量播种面积达 25 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 50%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 90%以上,机械化

14、作业率进一步提高。5、基础性服务功能得到逐步增强。一是增强了技术指导服务功能。采取定地点、定时间、定专家、定期会商“四定”办法,对小麦全生育期开展苗情、土壤墒情和病虫情“三情”监测,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对策,并通过电视专栏、技术讲座、现场指导、科技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宣传、培训和指导力度,初步建立了生产指导服务体系。二是建立了小麦良种繁殖基地。全市共建成小麦良繁基地 37 处,面积 10.3 万多亩,繁殖的品种有扬麦12、泛麦 5 号、皖麦 19、皖麦 33、烟农 19 等,田间纯度鉴定都在 99%以上,预计可产优质小麦良种 8778 万斤以上,为今年秋种继续组织实施良种补贴、高产攻关提供了种源保

15、障。二、主要做法(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攻关活动顺利开展。1、成立组织,明确责任。为加强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协调和指挥,市政府成立了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各项目县、市以及有关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组,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2、认真筹划,制定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意见,我市及时制定并下发了2006 全市秋种工作指导性意见 (滁政办电200658 号) 。各县(市)均制定了小麦高产攻关实施方案。3、加强督查,严格考评。在攻关活动期间,我市及时派出督查组,在产前、产中、产后分阶段开展多次检查督促工作。天长市农委还专门下发了农技人员开展小麦高产

16、攻关的考核办法 ,明确农技人员职责和考核内容,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明光市 5 月中下旬,组织人员对1 2 3 下一页 示范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测产验收,并对各地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情况进行了验收评比,对成效显著的乡镇将予以表彰奖励。(二)强化技物服务,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1、规范招标,良种统供。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农委、财政、监察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委。同时成立了技术指导组和小麦良种供应招标小组和督查小组。各项目县、市以及有关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组,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明确了皖麦 19、扬麦 12、烟农 19、扬

17、辐麦 2 号、扬麦 158 等优质品种作为补贴品种的基础上,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规范操作程序与措施。同时,分别在安徽农网和市农网上发布了招标公告,并及时召开了小麦种子招标暨供种合同签订会,市财政局、监察局、项目县农委、财政局、9 家种子投标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农委也派专人到会监督,确保招投标工作“阳光操作” ,公开、公平、公正。在供种之前,按照程序对发芽率、净度、水份进行了抽检,全市共抽样 325个。在确保种子质量的前提下,按照供种清册、农户补贴卡进行良种统供,农户在供种清册签字或按指印,真正做到按清册供种到户。2、强化领导,抗灾生产。2006 年秋种,我市遭遇了持续干旱天气,对小麦安种极

18、为不利,为此,我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分类指导,对墒情适中的田块趁墒抢种,坚持收一块,种一块;对水源条件较好的田块,采取造墒播种,造一块,种一块;对水源条件差的岗坡地,采取三干下种,耕一块,种一块,确保安种任务及时完成。10 月 18 日,市农委在天长市召开 xx 市小麦高产攻关秋种现场会,会后组织三个抗旱秋种督查组分赴各县检查指导秋种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秋种进度。全市秋种小麦播种面积为 394.4 万亩,其中:10 月 10 日前播种面积为 11 万亩;10 月 11 日至 20 日播种面积为 90 万亩;10 月21 日至月底播种面积为 201.4 万亩,11 月 1 日以后播种面积

19、为 92 万亩,其中:趁墒播种面积294.4 万亩、造墒播种面积 100 万亩。11 月中下旬,我市普降喜雨,旱情全面解除。针对今春倒春寒不利气候,迅速组织广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对受冻田块补施速效氮肥,加强田管措施,有效减轻了冻害造成的影响。为抓好关键时期病虫害防治工作,3 月22 日,市农委在定远县召开全市小麦纹枯病防治现场会,会后各地立即掀起防治小麦纹枯病高潮;4 月 17 日, 市农委在明光市又召开了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治现场会,不失时机地组织开展赤霉病防治工作。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准确监测预报,科学指导防治,积极开展统防统治活动,努力夺取抗灾生产关键一仗的全面胜利。3、开展培训,

20、搞好服务。为了确保良种发挥应有的效益,项目区层层广泛开展培训、印发技术规程“明白纸” 、抽派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开辟电视“专栏”和农技咨询 110 等技术服务。去年秋种前,定远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秋种工作大会,县农委和县移动公司联合印制了2006 年定远县秋种小麦主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简介明白纸 10 万份,发放到每家每户;秋种期间,在电视上作了良种小麦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讲座,每天播 2 遍,连播 1 周;小麦生长期间,农技推广中心又先后在电视上作了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 加强冬前田间管理,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 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等技术讲座,指导农民群众进行

21、科学田间管理。在小麦播种和越冬期间,我委还组织科技报告团,分赴到各乡镇、重点行政村进行了三期技术培训。为确保高产适用技术到位,全市共抽出 129 名农技人员,深入示范片开展技术承包,驻点指导,并要求每个农技人员承担 20 户入户指导工作,且在小麦一生中入户指导不少于 8 次,每次入户指导必须由农户签字确认。真正做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努力解决农技推广的“最后一道坎” “技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据统计,全市累计举办科技培训班 314 多场次,直接培训农民 53.9 万人次,发放秋种明白纸、小麦病虫防治技术明白纸、病虫情报、农情汇报等宣传资料 68.9

22、多万份,组织科技赶集167 次。4、监测“三情” ,指导有力。全市共建立 4 个小麦“ 三情”监测点,严格按照“四定”办法,对小麦全生育期的苗情、土壤墒情和病虫情“三情”开展定时、定期监测,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对策,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管理。定远县分别在定城镇、能仁乡建立了小麦“三情”监测点,对小麦生长实行全程监测,及时准确的预测、分析、发布“三情”报告 28 期,有效地指导了农民适时适播适管,为小麦高产、优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5、关键技术,落实到位。一是推广优质良种。全市项目区优质良种覆盖率达 100%。二是推广精少量播种技术。通过适期早播,精少量播种,创造一个合理的小麦群体结

23、构。半冬性品种主播期安排在 10 月 15 日-10 月 23 日之间,亩播量 10 公斤;春性品种主播期为 10 月 20 日-11 月 10 日,亩播量 12.5 公斤。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现科学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全面使用有机肥、小麦专用肥,推广氮肥深施和后移技术,重点施好拔节孕穗肥。四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指导农民适时用药、用药对路和方法得当,提高防治效果。五是推广小麦抗灾避灾生产技术。小麦是越冬作物,容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抗灾避灾生产技术尤显重要,重点是深沟平墒、 “三沟”配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套、一播

24、全苗、培育壮苗等,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确保安全越冬,为夺取稳产高产奠定基础。(三)强化示范建设,确保整体生产水平提高。1、抓点示范,典型引路。去年秋种,各级农业部门主动抓点示范,开展小麦小麦高产攻关竞赛活动。据统计,全市共建成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片(点)355 个、面积 52.6 万亩,占全市小麦面积的 13.3%。市农委带头抓了定远县年家岗镇万亩中强筋小麦高产示范基地,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并建立“三情”监测点。11 月 20 日,省农委副主任张华建来到示范片田头,给予了充分肯定。天长市共建万亩示范片 10 个,市农委农业局、科技中心、作栽站、植保站、种子站分别在龙集、高庙、汊涧、秦楠、便益等 5

25、乡镇分别建立千亩攻关示范片和百亩核心攻关指挥田,28 个乡镇乡乡都有千亩示范片,乡乡都有百亩攻关指挥田。每个示范点都指定专人承包、定面积、定指标、定奖惩,确保示范技术到位率全面提高,从而带动大面积大范围增产增收。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全面提升全市小麦生产水平。2、现场观摩,辐射带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示范作用已初步显现,为了充分发挥核心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我市及时要求和组织各地开展小麦高产攻关观摩活动。5 月 17一 18 日,市农委召开全市小麦观摩会,现场观摩了明光潘村湖农场、天长大圹圩农场小麦生产、品种展示及小麦良繁基地。明光市在去年秋种、今年 4 月中下旬和 5 月下旬分别组织召开了

26、小麦机播、赤霉病防治和优新品种观摩现场会,各乡镇主要领导、农技站长、种粮大户、种麦能手、种子协会成员单位等参加观摩。据统计,在小麦生产的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前等关键时期,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层层组织示范区观摩活动,共举办活动875 场次,参加人数有 10 万多人次。其中市农委组织各县(市、区)相互观摩 4 次、360 人次,县组织乡镇领导、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相互观摩 11 次、2300 人次,乡镇组织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进行观摩 125 次、2 万人次,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开展。三、下步打算按照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坚持核心示范

27、辐射带动原则。继续抓好小麦核心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集示范带动、技术集成、科技展示与现场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区,辐射带动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二是坚持单产和品质并重原则。以推广优质品种为基础,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狠抓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挖潜增产,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坚持社会化服务创新原则。创新攻关示范服务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实行自我管理、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密切产销衔接,提高小麦生产与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对参与攻关活动的各方,在明确职责的同时,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

28、,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摘要从选择良种、精细整地与轮作倒茬、种子处理、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春小麦栽培技术,以指导大通地区实际生产。 关键词春小麦;选择良种;适时播种;科学施肥; 合理灌溉 中图分类号 S512.1+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032-02 1 选择良种 大通地区根据海拔高度和植被可分为川水、浅山、脑山等三类地区,针对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良品种是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川水地区海拔 2 2802 600m,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有乐麦 5 号、民和 583、青春 533、阿勃、

29、民和 588、高原 448及青春 587。浅山地区海拔 2 6002 700m,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有互助红、乐麦 5 号、高原584、民和 588、高原 448、通麦 1 号、青春 144 等。半浅半脑山地区海拔 2 7002 800m,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有互助红、乐麦 5 号、民和 853、青春 144、通麦 1 号及阿勃。 2 精细整地,轮作倒茬 土壤耕层深厚、松软肥沃、结构良好是争取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要求耕深2025cm。深耕可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促进根的生长,同时还能减轻土壤病、虫、草的危害。小麦连作由于对营养物质要求一致,养分供求受到限制,容易造成杂

30、草及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从而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因此,小麦不宜连作,必须进行轮作倒茬, 豆类作物为养地作物 ,是小麦的良好茬口; 马铃薯、油菜、蔬菜等也可作为小麦的前茬作物。 3 种子处理 一般种子里都有一些成熟差、破碎、秕粒、虫蛀、霉烂和带菌的种子,还混有其他作物种子、杂草种子、虫卵、杂质等。因此,播种前一定要剔除,使种子整齐一致,提高纯度和净度,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减少杂苗 ,减轻病虫危害。既可节约用种, 又可达到苗全、苗壮、提高产量的目的。播前晒种就是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将种子表面的毒素、菌体杀死,改善种皮的通透性,有利于种子内部可渗性营养物质的形成, 促进酶的活动,

31、排除 CO2 及各种废物从而提高种子活力,促进种子后熟, 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发芽势, 是保证苗齐、苗全、苗壮的重要环节。方法是:春小麦播前选择晴天晒种 23d,厚度在 10cm 以下( 摊薄一点),经常搅动,夜间盖上蓬布。为防止春小麦根腐病、黑穗病、白秆病等病害,用 25%粉锈宁进行药剂拌种,用种子量 0.3%的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进行药剂拌种。方法是 :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 150g,对水 1.001.25kg 溶化,喷洒在 50kg 种子上,充分搅匀, 堆放 25d即可进行播种。 4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播种是一项关键性措施,让种子在低温下先扎根后出

32、苗,则根系发达,抗倒伏, 早分蘖,是形成壮苗的重要措施,为春小麦延长生育期创造条件, 且穗分化的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形成大穗。因此,川水适宜在 3 月中旬播种,浅山地区适宜 3 月下旬播种,半浅半脑山地区适宜在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播种。播种时要求在精选好种子的情况下做到行直,播量准确,下籽均匀,不漏播,不重播 ,播种深浅一致 ,播种后待土壤松散时碾平。播种深浅也对麦苗影响很大, 如果播种过深,出苗缓慢 ,种子中大量的养分消耗在出土过程中,则幼苗黄、瘦、细、弱, 分蘖晚而少,根系不发达, 影响地上部茎叶正常生长。播种也不宜过浅,否则遇到干旱, 影响次生根的发育,后期易发生倒伏。一般适宜的播种深

33、度为川水和半浅半脑山地区 34cm,浅山旱地 45cm为宜。 川水地区分冬灌地条播和干耕地条播 2 种情况。冬灌地播量为 262.5300.0kg/hm2,干耕播种时播量为 300.0337.5kg/hm2。浅山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出苗率较低, 应适当加大播种量,保苗在 420 万根/hm2 左右,适宜播种量为 300.0337.5kg/hm2。脑山地区气候冷凉、阴湿,小麦成熟晚播种量应适当减少,保苗 300375 万株/hm2,适宜播种量为 300.0337.5kg/hm2。 5 科学施肥 基肥以腐熟的农家粪为主,粪土以 13 为宜。川水地区施 60m3/hm2,浅山地区施30m3/hm2,脑

34、山地区施 22.530.0m3/hm2。除有机肥外, 再配合施用氮、磷肥作基肥, 增产效果比较显著。基施一部分氮肥能满足春小麦苗期的需要。一般施尿素 75kg/hm2 即可,再配磷素化肥(包括过磷酸钙、磷钾肥、磷酸二铵等 )效果佳。若单施过量氮肥 ,会导致地上部分虫害严重,植株抗倒伏能力减弱, 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种肥一般都是速效性肥料, 以满足苗期养分的需要。常用的种肥有尿素和磷酸二铵等粒状肥料。使用方法是尿素、磷酸二铵各 37.5kg/hm2 与种子混匀进行条播,用量过大会烧坏种子。若采用分层条播时,肥料用量可适当加大,也可把用于基肥的氮、磷化肥全部放在分层施肥条播机内施入土壤中,能起

35、到集中施用和提高肥效的作用。施用追肥不但要掌握好肥料的数量、种类和施用方法,而且要掌握施用追肥的最佳时期。春小麦三叶期至抽穗期是吸收氮素最多的时期,为满足这一阶段对氮素的需求,在二叶一心期追施肥料最为适宜。可提高分蘖成穗率,促使苗壮早发,为穗大粒多奠定基础。追肥采用速效肥,如尿素、磷酸二铵等, 水地可结合除草、松土、浇水进行,依苗情追施 37.575.0kg/hm2。在抽穗和灌溉浆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1.5kg/hm2,除可促进营养生长外,还可改善籽粒品质 ,提高蛋白质含量。 6 合理灌溉 春小麦是一种需水很多的作物,降水量只能提供生育期总耗水量的 1/41/3。适时适量灌溉, 满足春小麦对

36、水分的需求, 是春小麦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的重要保证。在大通县川水地区春小麦生育期一般需浇水 34 次。小麦的需水规律是: 苗期少,中期多,后期逐渐减少。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春小麦种子萌芽大约需要种子重量 50%的水分,出苗后需水少,以后随植株长大需水量增加,到抽穗期达到高峰, 灌浆期仍需较多的水分,乳熟期至收割需水量逐渐减少。春小麦灌水要抓住分蘖、拔节、抽穗和灌浆 4 个重要阶段进行。要掌握 “前控、中攻、后稳”的原则。分蘖前土壤处于化冻阶段,一般不缺水,这时气温低,小麦生长缓慢, 水分主要通过地面蒸发而损失,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 50%为宜,此阶段不宜大水漫灌,宜控制水量。低位水

37、在 2 叶 1 心, 中、高位水在 3 叶 1 心时进行浇灌。若苗期过早浇水 ,反而会降低地温,影响小苗生长。因此, 苗水可推至分蘖期进行。分蘖至拔节期结合除草、松土、追肥, 巧灌拔节水, 水量不宜过大过猛。拔节至乳熟期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叶面积大, 水分主要消耗于叶面蒸腾,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70%为宜。应浇大水 ,水量宜大、宜足,以浇透为原则,是中攻阶段 ,以保证孕穗期不缺水 ,增加结实小穗数, 浇好灌浆水,提高粒重。乳熟后需水量逐渐减少,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55%左右;黄熟后 ,要降到 50%以下,这时既要防止缺水造成高温逼熟,又要防止水分过多造成的贪青晚熟和倒伏,降低粒重。此阶

38、段应采用小而碎的灌水方式,灌好麦黄水。 7 适时收获 小麦以蜡熟中期,即小麦旗叶和骨节仍带绿色, 而茎秆呈杏黄色、籽粒变硬即可收摘要介绍了小麦良种繁育技术,包括种子田基础建设、品种选择、种植管理技术、合理运筹肥水、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田间去杂、收获与贮存、清选与包装、发放二证等内容,以为小麦良种繁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良种; 繁育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小麦种子需求量非常大, 均在 200 万 t 以上, 但近几年来小麦种子退化现象较严重,使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制约。小麦良种繁育是解决小麦种子混杂退化,保证良种供应,促进小麦持续、稳定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目前我国实施的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

39、 对小麦良种繁育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和挑战。为切实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提高小麦良种纯度, 保证种植业户增收增效, 必须严把种子质量关。笔者结合实际制种经验,现将小麦良种繁育技术要点综述如下。 1 种子田基础建设 1.1 基地选择 选择生态条件能满足种子生产需要,具有良好的光、温、土壤、排灌等基础条件的地块,同时基地单位应配备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1.2 地块要求 种子繁育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方便,前茬一致、地力均衡、一般小麦产量在 6 000 kg/hm2 以上的地块, 不应在病区及检疫性病虫害地区种植繁种。应选择交通方便的地块,以便于种、管、收、展示和检验。且最好有自花

40、作物的适当隔离条件,防止异常气候、自然灾害等造成串花(生物混杂 )。一般要求有 25 m 的空间隔离,以防止生物学混杂及机械混杂。 1.3 整地施肥 1.3.1 机械深耕,提高整地质量。耕深一般在 2025 cm 左右,耕后要迅速整平,耕耙结合,达到上松下实,防止跑墒、失墒, 以保证出苗率。并拾净根茬,清除田边杂草、玉米秸, 达到地表平整1。 1.3.2 在耕地前施足基肥。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45 t/hm2 以上,氮磷钾配合施用。根据产量水平确定施肥量,在生育期一般施纯 N 200225 kg/hm2、P2O5 90120 kg/hm2、K2O 75 120 kg/hm2。全部磷、钾肥及总氮

41、量的 50%作为底肥施用 ,剩余的 50%氮肥在第 2 年春季小麦拔节期追施2。 2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地力水平和市场需求,选用符合当地生态条件、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并在当地主推品种范围内的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在宁阳县伏山镇,繁种面积 700 hm2,可选用近年来表现较好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济麦 20、烟农 19、淄麦 12、泰山 9818、潍麦 8 号、济麦 22 等。在选好品种的前提下,为提高繁种质量和纯度,应从正规科研单位购买原种进行种子繁育,以生产纯度高、质量好的大田生产用种。 3 种植管理技术 要求集中成方连片种植,种植区域内不得随意种植其他品种。足墒适期播种,以 10 月

42、512 日播种最佳。统一专机播种,播前根据不同品种、播期、地力水平进行测算确定播种量,播种深度 4.5 cm 左右,不出现缺苗断垄。初春及早镇压、划锄,通过压碎坷垃,破除板结,弥封裂缝,使土壤表土沉实 ,从而使土壤与根系密接 ,促进养分、水分的吸收利用, 减少水分蒸发。在表层土化冻 2 cm 时, 进行早春“顶凌期”划锄, 以促根壮蘖。 4 合理运筹肥水 根据小麦长势、地力水平、田间持水量、天气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合理运筹肥水。在小雪至大雪间浇好越冬水,确保麦苗安全越冬, 先浇群体小的麦田,后浇群体大的麦田。拔节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的麦田, 要在小麦拔节末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

43、。地力水平一般的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 一般结合浇水追施尿素 225 kg/hm2。小麦开花期至灌浆中期的土壤水分含量 ,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 70%80% 为宜,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尤其是小麦开花期没有降雨。土壤比较干旱的地区,应在开花期浇好小麦扬花水,也可在灌浆初期浇水。注意有风不浇, 防止倒伏。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 5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5.1 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 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种衣剂或拌种剂,可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保证小麦苗齐、苗全、苗壮3。 5.2 病虫防治 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主要防治麦蚜、红蜘蛛、条锈病、白粉病 ,用 2.5%溴

44、氰菊酯(敌杀死)乳油 375 mL/hm2 加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粉锈宁)1.5 g/hm2 对水 9001 050 kg/hm2喷雾, 可兼防兼治。 5.3 杂草防治 于 11 月中旬前后,双子叶杂草叶龄 24 叶、单子叶禾本科杂草叶龄 23 叶时,用 75%苯磺隆(巨星) 干悬浮剂 13.5 21.0 g/hm2 加 6.9%骠马水乳剂 7501 050 mL/hm2 对水450600 kg/hm2 均匀喷雾。 5.4 后期一喷三防 于小麦扬花后针对穗蚜、吸浆虫、条锈病及白粉病、赤霉病,用 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3 kg/hm2+辟蚜雾可湿性粉剂 375 g/hm2+磷

45、酸二氢钾 3.75 kg/hm2+尿素 3.757.50 kg/hm2 喷防,防治赤霉病可加 50%多菌灵 1.5 kg/hm2 喷雾。一次用药,既防病又治虫,还有利于预防“干热风”的危害,防止小麦早衰。 6 田间去杂 苗期田间去杂。于冬前到第 2 年返青拔节前进行,识别苗相、叶色等形态 ,凡是有异者连根拔除,全田拉网式去杂 12 遍4 。抽穗期田间去杂。主要看抽穗整齐度,过早或过晚,结合品种株型、叶姿,有异者带根拔除。成熟前田间去杂。在进行以上 2 次去杂后, 还要在成熟前看植株高低、穗形、落色,严格去杂 12 次。对禾本科杂草去杂。如节节麦、野燕麦、大麦在苗期至抽穗期应尽早拔除,保证在田间

46、收获验收前彻底清除。 7 收获与贮存 采用统一专机收获,联合收割机收割前要进行 35 次内部、外部清理,对清杂不够彻底的、先收获的 50100 kg 小麦种子要当杂麦处理。收获后统一晾晒,场面晾晒要清场 23次,禁用碾过大麦的场面, 禁止在棚布、水泥地上晾晒 ,要求含水量不大于 13%,不小于 8%,贮放前要清扫仓库,确保单库、单仓, 安全贮放,分仓时要装袋严防混杂。 8 清选与包装 种子收获后,要及时统一精选, 以应达到国家一级种子质量标准,即标准净度不低于 99.8%,纯度不低于 99.0%,发芽率不低于 85%,水分不高于 13.0%。无砂石土粒等杂质,无霉烂粒,种子完好,破损率小于 2%3%。 9 发放二证 收获前由专人进行田间检验,验收合格后发放田间检验合格证(卡), 统一精选检查后,登记种子产地、产种数量和质量(纯度),发放种子检验证( 卡)。 10 参考文献 1 范秀华.旱地夏播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10):14. 2 姚国才,杨勇,马鸿翔,等.不同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8):159-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