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保继刚.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05691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 保继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旅游 保继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旅游 保继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旅游 保继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旅游 保继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提要 喀斯特洞穴在我国分布广泛,数量多,是一种区域性的旅游资源。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本文阐述喀斯特洞穴资源和旅游生命周期特点,划分出孤立的、组合的、镶嵌的、介入机会的种类型,探讨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开发问题。关键词 喀斯特洞穴 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类型我国碳酸盐岩的分布面积大约,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在湿热气候和长期地壳间断性上升作用等有利条件下,喀斯特洞穴十分发育。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开发大量洞穴发展旅游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开放的旅游洞穴总数达个左右,其中大部分属喀斯特洞穴。对洞穴旅游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已有的工作表明,洞穴研究已不仅仅局

2、限于成因、演化等自然方面,学者们已经意识到必须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洞穴的发展规律,促使旅游洞穴的持续发展。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开发问题。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总体评价 遍在性旅游资源喀斯特洞穴是一种遍在性旅游资源,全世界凡是有碳酸盐岩分布的地区,大多有喀斯特洞穴发育。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世界第一,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浙江发育有大量的喀斯特洞穴,仅云南省经调查有开放价值的喀斯特洞穴就达多个,年代初贵州喀斯特洞穴普查,上报给省有关部门的就有个。除了南方省分外,北方的北京、河北、辽宁等省市都发现并开发了喀斯特洞穴。 共性大、独特性小,重游率低从地貌学的角

3、度,喀斯特洞穴有多种成因,可分为多种类型。但作为一种旅游景观,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洞穴内不外乎都是由共性大、个性小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石幔等构成似人似兽似物的景观,甚至不同旅游洞穴所配的神化导游词都差不多。所以总体而言,喀斯特洞穴是一种共性大、独特性小的旅游资源。个别的洞穴,或由于洞穴保存着古代文化和艺术,如广东曲江的狮子岩洞是“马坝人”出土地和“石峡文化遗址”;或由于洞穴中有观赏动物形成的特殊景观,如云南建水燕子洞,春夏秋季可见成千上万只燕子早出晚归的壮观景象,可观看农民徒手攀岩采燕窝的惊险场面;或由于历史上道、佛教利用洞穴修建庙宇,开展宗教活动,如贵州镇远的清龙洞、昆明的观音洞等,使这些洞

4、在共性之中具有独特性。图 石林、阿庐古洞、白龙洞、九乡溶洞距离图Fig. 1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among Stone Forest,Aluguo Cave,Bailong Cave and Jiuxiang Cave 空间竞争替代性强旅游地的空间竞争是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出现此长彼缩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喀斯特洞穴作为一种共性大、独特性小的旅游资源,当多个洞穴在同一地域出现时,他们之间往往产生替代性强的空间竞争,其结果是区位好、资源价值高、知名度大的洞穴替代区位差、资

5、源价值低、知名度小的洞穴。如贵州安顺郑家洞,在年代初中期,游客很多,但由于附近龙宫洞的开发,龙宫洞资源条件比郑家洞优越,大量游客流向龙宫洞,从而使郑家洞游客大减,以至难以维持,时开时闭。又如云南弥勒白龙洞,与泸西阿庐古洞区位条件相似,两洞相距,距著名风景区石林分别为和,如图所示。从资源条件看,阿庐古洞既有旱洞又有水洞,稍优,白龙洞仅为一旱洞;从知名度考察,阿庐古洞比白龙洞名声大很多。阿庐古洞年开放,白龙洞于次年年开放,两个洞都想分流石林的既有客源,但结果差异很大(参见图、图)。阿庐古洞年共接待万游客,平均每年万游客,旅游直接收入万元人民币,历年总投资万元;白龙洞年共接待万游客,平均每年万游客,

6、旅游直接收入万元,历年总投资万元,并且游客下降幅度很大,年仅万游客,只有同期阿庐古洞的。因此,在这种空间竞争替代性强的作用下,在同一地域上出现多个喀斯特洞穴时,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开发。 总体评价区域性旅游资源喀斯特洞穴风景区,虽然有的已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贵州的龙宫洞、织金洞,云南的燕子洞、九乡溶洞。但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不论洞穴的规模多大,或景观多好,它们的吸引力和吸引范围都是区域性的,全国至今还没有哪一个已开发的洞穴具有象黄山、九寨沟、石林、张家界等那样的全国范围的吸引力。以织金洞为例,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金关寨,距县城,到省会贵阳,织金洞长,现开放段长,游览面积约。织金洞无

7、论从规模还是从洞内景观来看,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是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喀斯特洞穴之最。织金洞年开始接待游客,年,织金洞共接待游客万人次,每年平均仅万人次,最高年分开业后的第三年(年)为万人次,最低年分年仅万人次,虽然年属特殊情况,但年也仅万人次。年经济收入不详,这年因门票价低,以年人均消费元计算,这年估计收入为万元,年经济收入为万元,加上的估算数为万元,而同期总投入为万元(资料据织金洞风景区管理处)。织金洞仅仅能低水平维持,不可能还本付息,更谈不上赢利。因此,织金洞从景观方面评价虽然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但从吸引力、吸引范围和游客规模方面看,它仅仅是区域性的旅游资源。 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特点加

8、拿大学者 ()认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循环进化的过程,经过个阶段,即: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比较独特,往往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孤立的洞穴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都很短,很快就进入衰落阶段,衰落到一定程度后会稳定在某一个旅游规模水平上持续发展。有些洞穴游客太少,不能维持正常的营运费用,就只有关闭洞穴。如果洞穴在旅游热线上或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则其巩固、停滞阶段较长,不会很快衰落。作为地下空间的喀斯特洞穴,在没有开发之前,由于黑暗和危险往往没有自发前往的游客,所以很少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或者有一个很短的发现

9、洞穴后的本地居民的好奇探查阶段,这个阶段一般由地方政府很快采取保护措施后而结束。而一旦开发,由于轰动效应会吸引大部分本地游客及部分外地游客前往游览,所以大部分喀斯特洞穴开放的第一年游客量达到最大,轰动效应一过,本地游客锐减,由于其吸引范围一般较小,所以很快进入衰落阶段。在旅游热线上或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的喀斯特洞穴,借助于已形成的旅游市场分流游客,使其巩固和停滞阶段较长。图是广东英德宝晶宫、乐昌古佛岩洞、曲江狮子岩和云南弥勒白龙洞的游客量年增长曲线,属第一种情况;图是贵州安顺龙宫洞和云南路西阿庐古洞的游客量增长曲线,属第二种情况。 喀斯特洞穴的开发类型 孤立的喀斯特洞穴开发孤立的喀斯特洞穴指附近

10、基本上没有与之吸引力相仿的其它类型旅游资源的洞穴,这类喀斯特洞穴的开发除了洞穴本身的质量要高以外,取决于交通条件以及是否靠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如果交通条件好,又靠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那么洞穴旅游开发容易成功,反之则容易失败。以广东英德宝晶宫、贵州织金洞为例。宝晶宫位于广东英德市,距市中心,英德与广州由京广铁路相连,相距,相对于织金洞,宝晶宫交通条件要好得多,区域经济也比织金洞要优越。宝晶宫年开放后,除了第一年游客最高达万,年最少为万以外,其它年份稳定在万左右,年年平均每年万游客;织金洞开业年平均每年万游客(资料据宝晶宫、织金洞风景区管理处)。图 宝晶宫、古佛岩洞、狮子岩洞、白龙洞游客量年变

11、化Fig.2 The mumber of tourist arrivals to Baojing Cave,Gufoyuan Cave,Lion Cave and Bailong Cave图 龙宫洞、阿庐古洞游客量年变化Fig.3 Tourists to Longgong Cave and Aluguo Cave雪洞(Snezna Jama)位于共和国东北部山区, 属东阿尔卑斯山地,洞口在山间塌陷洼地中,我们身着喀斯特研究所提供的探洞装备,头戴安全帽,帽沿装有乙炔灯,身背乙炔发生器,入洞时点燃头灯照明。一临洞口即寒气逼人,手扶钢梯似乎贴皮,只好用手裹衣袖扶梯下降。从洞口沿钢筋梯辗转直下百余级,

12、再沿斜梯下百数级,至一溶洞,数个巨大的冰柱迎面而立,晶莹剔透,犹如巨型玉柱从天而降。从侧面观察,恰似一座玉观音盘坐,怀中抱一玉柱。由于洞内温度保持在 0 以下,从穴顶渗流的水瀑布凝成冰瀑布,受人及灯光、洞风影响,冰瀑布缓缓融化而成细流,为了保护冰瀑布,洞穴管理部门对入洞人数、灯光布置等发热体都有严格限制。过了冰瀑布趟着泥水又往深处考察多个洞穴,其中有多种喀斯特景观国内未见。因为乙炔灯发出黑烟、怕熏染洁净如玉的结晶体而不能近察。此次入洞考察,斯方派 6 名科技人员陪同,其中有两名是第一次探此洞。帕瑞德亚姆斯基溶洞(Predjamski Jama )与波斯托伊娜溶洞一山之隔,它有上、中、下三层,我

13、们由该洞管理部提供的探洞装备入洞探察,从底洞进入,从顶洞而出,洞内湿度大,涓涓细流处处可见,路泥泞而滑,主要考察洞穴结构,水文地质状况。顶洞洞口为一城堡建筑,原为 16 世纪一部族首领的军事要塞,现辟为博物馆,内陈列古代的军事、生活用具,连同部族首领的起居室、工作间都保留完好。3 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研究所的发展由于国土面积将近一半为喀斯特地貌所覆盖,所以斯洛文尼亚很早就重视喀斯特研究。本世纪之初,便建了喀斯特研究所。由于疆域的变化,喀斯特研究所先后隶属于奥地利、塞尔维亚、意大利、南斯拉夫,直到 1991 年斯洛文尼亚共和国诞生后,方成为国家级研究所。喀斯特研究所的诞生是和波斯托伊娜洞穴的旅游开发

14、研究分不开的,研究所所址选择在波斯托伊娜而非首都卢布尔雅娜便足以说明这点。至今,研究所与该旅游洞穴仍保持密切关系,该所对洞穴有系列研究成果为其开发、利用、保护提供服务。研究所不仅局限于波洞研究,还对全国洞穴开展广泛调查,已建立洞穴档案的已达 5500 个,占斯洛文尼亚喀斯特洞穴总量的 84.6。该所近年还参与对首都供水系统研究,参与解决工程建设、高速公路、矿山开发相关的喀斯特工程地质问题,并参与环境整治与保护工程。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研究所设在市中心广场边的老式三层楼建筑中,总面积约 600m2,全所只有 18 名人员,其中科技人员 14 人(5 名地理专业,5 名地质专业,1 名生物专业,1 名

15、化学专业,1 名图书馆专业,1 名学术秘书),另外有技术工人 4 人,包括 1 名信息系统编码员。该所设一名所长两名副所长,均是兼职不设专职。所内有喀斯特地质、地貌、水文研究室外还有制图室、标本室、化学分析室和图书情报室。走廊与大厅陈列着数以千计的喀斯特标本及大型木刻地图。除个别人员外,科研人员全都取得了博士学位,最低工资为 1200 马克。该所还聘请了国外兼职研究人员。科研人员均掌握 24 种语言,国际学术交流频繁,信息灵通,工作效率高,节奏快,没有人浮于事的现象,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所长和一名副所长多次来华访问,对中国的喀斯特问题比较了解,在此次考察过程中,该所 70的人员都

16、陪同我们出野外考察过,对我们十分友好,有问必答。4 考察的初步体会4.1 开展中国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研究合作, 有利于培养我青年喀斯特科研骨干全世界喀斯特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 12,达到 2107km2,而中国的比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按碳酸盐分布面积(含隐伏于非可溶岩下者)达 3.463106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3 以上, 按碳酸盐地层出露面积计有 2.06106km2,占国土面积的 15 强,而碳酸岩出露面积亦有 9.0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9.5。 全国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有 21011m3年, 仅南方地区便有喀斯特地下河流 2836 条,总长度 13919km,总径流量 1

17、482m3s,是十分宝贵的资源。至于金属与非金属资源亦相当丰富,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大西南是我国喀斯特最集中的区域,以贵州为中心,包括滇东、桂北、湘西、鄂西南、川南的广大区域,喀斯特面积达 50 万 km2, 使云贵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高原。在这个广大区域只有地矿部桂林岩溶研究所一个专业研究单位,和斯洛文尼亚 9000km2 喀斯特区域设置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喀斯特研究所难以相提并论。西南喀斯特区域是我国环境最脆弱的地带,又是贫困面最大、贫困度最深的区域,强化研究喀斯特环境,借鉴斯洛文尼亚的先进经验,培养我青年科技人员,是两国科技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可以从多领域,多

18、层次学习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研究成果,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4.2 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研究所小而精,效率高, 值得我们办所借鉴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研究所开办已有 80 多年的历史,当年研究所不设于首都而在波斯托依娜,这和它研究波斯托依娜旅游洞穴史有着渊源关系。即这一研究所的筹建与成长与波洞的深层次开发相伴随。尽管研究所对全国洞穴做了大量研究,例如对全国 6500 个洞穴的5500 个洞穴进行档案登记。还对喀斯特区域环境的地质构造、溶洞发育、水文地质、溶洞水文化学、喀斯特制图进行了系统研究。许多成果以专著形式出版,并广泛参加国际学术活动,该所的整体研究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这个研究所只有 1

19、8 名人员,而行政管理只有一位秘书处理日常事务,研究所正副所长都是专业人员,承担重要的研究项目。各研究室只有 23 人组成,制图、实验室、图书馆,只有 1 人承担。研究人员绝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只有新进所的生物学专业科技人员是硕士学位。他们均能掌握 24 种语言,并驾驶汽车,全所科技人员均分别陪同过我们考察,或一二人,或三五人,使我们对他们有不同的了解。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研究所每年从国家获得拨款约折合 20 万美元,他们还从社会及国际上获得资助,每年的款数不等。从该所的办所经验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研究所精干、职责分明、办事效率高、生活后勤全部社会化,使全所人员能集中力量进行科研活动,应是我们今

20、后办所的努力方向。该所还利用国际网络,聘请外国学者作为客座教授进行合作研究,扩大了学术交往,加之图书资料系统与国际联网,查询亦十分方便。4.3 中斯喀特研究合作前景广阔,借助斯方科技力量, 深化我国喀斯特区域整治与保护斯洛文尼亚在喀斯特方面有多领域的研究、开发与保护喀斯特环境的成功经验,例如,改造喀斯特贫困环境、恢复天然植被、开发旅游洞穴、申报世界自然与历史遗产名录,合理利用喀斯特区域的水资源、保护喀斯特环境等等,都可以用于我国喀斯特区域。以旅游洞穴开发与管理为例,偌大的斯科扬斯克洞穴1986 年被批准列入世界自然与历史遗产,但其管理人员只有几个人,而其中导游即占 5 人,每名导游员能操 45

21、 种语言(斯洛文尼亚语、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向游客讲解。游人入洞后分别站在各种语言的指示牌下,听一位导游员轮流用不同的语言作导游讲解,他们讲解的内容多是科学性的解释不同喀斯特景物形成的原因和造形美学价值,不像国内旅游洞穴处处描绘为人、物象形石或编造千篇一律的神话传说而毫不涉及科学成因内涵。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研究处在国际前沿,信息灵通,交流渠道多,对我们访问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我们认为,应当利用这个渠道,不但深层次的利用他们的研究成功经验,还可以此为窗口掌握国际、特别是欧洲喀斯特研究的动态,利于我们尽快与国际接轨。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利用斯洛文尼亚的科技力量,参与我国喀斯特洞穴探测与研究问题。喀斯特洞穴探测是风险性大、技术性强、难度大、装备先进的探测研究,目前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利用双边合作,既可培训我青年探洞人员,又可解决我国一些地区的喀斯特科技攻关难题,我们认为这是一项投入小、效益高的科技国际交流。为此,我们与该所签订了合作研究备忘录,并邀请斯洛文尼亚学者 7 人分两批来华访问,开始在地下水库建设渗漏和石林风景区保护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