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06207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易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易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易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易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六八为足。道德经:道是老子哲学上的一个中心观念,在道德经上有几种含义:一是构成世界的实体,二是创造宇宙的动力,三是促使万物运作的规律,四是人类行为的准备。道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机都是道的潜藏力之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各种知识尤其是天文地理,占卦,易经等可以启发圣人从天道(天命)去看世道和人道。第 1 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解释:道包含万物之理没有形状没有声音没有

2、实体而且永恒不变(用语言难以描述) ;要了解大道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名称;要靠心去领悟。天地开始的时候没有实物没有形象,这种情形可称为“无” ;无是道的本体,宇宙的本源;当道产生创生的作用万物就随之而生,这时就可称之为“有” ,有就是道的作用;所以当想到天地的本始是“无”就可以了解道的本体精微奥妙,想到万物的根源是“有”就可以了解道的作用广大无边;“无”和“有”一个是道的本体,一个是道的作用;可以说同出于道,只是名称不同而已;都可以称为玄妙,玄妙又玄妙;这便是万物创生的本源道。宇宙的本体是“无” ,由“无”创生天地,由天地而生万物,终于形成了万象纷纭的世界第 2 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3、;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教,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解释: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产生了;天下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产生了;有和无是相互比较而产生的,难和易是相互比较而成的,长和短是相互比较而显现的,高和低是互相比较而造成倾倚的,音和声是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的,前和后是互相对立而形成顺序的。所以圣人以无为的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任万物舆做而不加主宰,生产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工业成就而不自居,正因为他不居功

4、,所以功绩不会埋没。人世间上一切概念、价值都是人所设定的,价值判断都是因此比较而产生的,而对立的关系是经常变动着的,因此价值判断也不断的在变动中。美和丑、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等都要淡然处之,不要庸人自扰才好。第 3 章:尚贤,市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 ,则无不治。解释:“贤人”人人想做, “贤名”人人都想要,则人人都倾向于竞争;不标榜贤人可以使人民不起争心;金银珍宝都是难得的财货,大家为了要获得这些财货,于是盗贼因而产生了。名位实足以引起人的争逐,财货实

5、足以激起人的贪图。名位的争逐,财货的贪图,于是巧做诈伪的心智活动就层出不穷了,这就是导致社会的混乱与冲突的主要原因。解决方法,一方面要给人民适度的温饱,另一方面要净化他们的贪图的信念,削减谈们的攘夺的心机。所谓“无知”并不是行愚民政策,乃是消解巧伪的心智。所谓“无欲”并不是要消除自然的本能,而是消解贪欲的扩张。不吹捧难得的货品可以使人民不起盗心;不显现名利的可贪可以使人民的心思不被惑乱;所以圣人为政,要净化人民的心思,满足人民的温饱,减损人民的心志,增强人民的体魄;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是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这样顺其自然,无私无我的治理国家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第 4

6、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熙,似万物之宗;湛熙,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解释:道体是空虚的,然而作用却无穷无尽;这样的渊深,却能创生万物,是万物的本源,它虽然隐没无形,似亡而又实存;我不知道他是从哪里产生的似乎有天帝就有了它,道体是虚无的,但是这虚体并不是一无所有,它含藏着无穷的创造因素,因而他的作用是不穷尽的;这个虚无的道体是万物的根源。第 5 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尤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解释:天地是大公无私的,对万物一视同仁,把万物当作草扎的狗一样没有喜爱没有憎恨;圣人也是大公无私的把百姓当做草扎的狗一样没有喜爱

7、没有憎恨,全部一视同仁;天地之间就好像风箱一样中间虽然是空虚的,但正因为其空虚所以才能够生化万物;由此可见越多作为越多设施反而招致错误、失败,还不如抱受清虚,无为不言来得好。大道创生万物,纯任自然,无偏无私;国君治政也应该无为而治这样社会自然安宁。第 6 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解释:天地所能够长久是因为他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圣人处处谦虚、退让反而能够赢得爱戴,事事不计较利害得失反而身受其益,这便是由于他不自私结果反而成全了自己。谦虚反而能够赢得爱戴,处处为别人着想反而能够成就自己的

8、理想。第 7 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解释:用水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水最显著的特性和作用是: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最完美的人格也应该是“处众人之所恶”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愿意做。它具有骆驼般的净胜,忍辱负重,谦卑守屈。他能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而绝对不和别人争功夺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有道德的人就像水一样;处下不自卑顺其自然,滋养万物而不争;水渊深清明,有道德的人虚静沉默;水滋养万物,有道德的人博施不望报;水照万物各如

9、其形,有道德的人绝不虚伪;水性柔弱能方能圆,人能效仿水的不争就能产生利万物,谦下的效果,于是于是就接近道了。第 8 章:持而盈之,不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解释:“盈”即是满溢、过度的意思,自满骄傲都是“盈”的表现,持“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倾覆之患。人不可“盈” ;一个人如果在功成名就之后能身退不赢,才是长保之道。身退并不是隐身而去,更不是隐匿形迹。 “身退者,非谓必使其功成而去也,但欲其功成而不有志耳” ,身退即是敛藏,不表露。老子要人在完成功业之后不炫耀功劳,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可见身退并不是要人做隐士,只是要人不要自我

10、膨胀。盛载任何器皿里的水太满就会溢出来;刀锋能用就行如果磨得太锐利就会断即锋芒太露就很容易折断;金银财宝太多就会遭到别人的窥视,也会因而生活糜烂最后反而不能保留这些财宝;所以人在成功之后就激流勇退这才合于自然之道。就像上天一样,上天生万物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自居。第 9 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地开合,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解释:心中紧守着道能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听任生理的本能,导致最柔和的心境能像婴儿一样吗?摒除心智的作用,能没有瑕疵吗?爱国治民,能自然无为吗?感官和外界接触,能安静谨慎吗?智无不照,能不用

11、心机吗?生活必须是形体和精神合一而不偏离;能守道,可使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臻至于一个和谐的状况。第 10 章:三十幅,共一榖,当其无,有车之用。延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解释:车的作用在于运货载人,器皿的作用在于盛物,室的作用在于居住,这是车、器、室给人的便利,所以说:“有之以为利” 。然而如果车子没有车毂中空的地方可以辅轴就无法行驶;器皿如果没有中间虚空的地方可以容量,就无法盛物;居室如果没有四壁门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通明就无法居住。可见的中空的地方所发挥的作用了,所以说“无之以为用” 。世人只知道“有”的便利,而不知道“无”用处;事

12、实上“无”的用处比“有”要大得多;三十根车幅汇集在车毂上,因为车毂是空虚的车才能够禅城乘坐的作用;一个杯子因为中间的空穴才能产生盛物的作用;一个门窗我们也在利用它的无;一间房子因为其无才能产生居住的作用。总之,有之所以能够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它的作用,只是有是发挥不了大用处的唯有“有”和“无”配合才能产生大作用;一切器物的用处全在于“无” 。大道是无形无相的,而天地万物均有道生,可见道真是妙用无穷。第 11 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解释:人的需要有限而欲望则无穷,过分的追求色彩的享受最后必定视觉迟钝;过

13、分的追求声音的享受最后必定听觉不灵;过分的追求味道的享受最后必定味觉丧失,食不知味;过分的纵情玩乐最后必定弄的心神不宁,神不守舍;过分的追求金银珠宝最后必行伤德坏,身败名裂;所以体道的圣人生活简单只求填饱肚子不求官能享受,宁取质朴宁静不求奢侈浮华。欲海难填,不能去欲,必遭灭顶,过分追求欲望而不能节制其结果不仅不能感到满足、舒适;反而会感到痛苦,丧失自我。第 12 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解释:是人得失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

14、宠和收到屈辱都会耽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而害怕。为什么?在世人的心目中,荣宠是高尚的,得到荣宠就觉得高贵因而怕失去荣宠;屈辱是低下的收到屈辱就觉得丢人所以害怕收屈辱。我们所以有大的祸患那是因为我们常想到自己的关系,假如我们能够忘记自己那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如果一个人愿意牺牲自己为天下服务,就可以霸天下让给他;人应该无私,忘我,若能置生死于度外,则一切宠辱祸害都不足以动摇其心志了,那还何惊之有?第 13 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解释:人的心灵

15、本来是虚明、宁静的,但往往为私欲所蒙蔽,因而观物不得其正,行事则失其常,所以我们要尽力使心回复到虚名宁静的状态这样就能够看清万物蓬勃生长,看山往复回圈的道理。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到它的根本这叫做静也叫做常,了解常叫做明,不了解常而轻举妄动就会有祸害,了解常道的人是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才能做到无不偏私、才能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符合大道才能永垂不朽,这样终身也不会有任何危险了。致虚和守静的功夫做到极致就能明察实例,能洞知万物变化的常规就能深得自然的妙趣而与道同体。第 14 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解

16、释:国君治理国政可分为四个等级。最上等的国君,推行不言的教化使人民个顺其性、各安其身;次一等的国君用得教感化人民用仁义治理人民;第三等的国君用政治治理人民用刑法威吓人民;第四等的国君用权术愚弄人民,用诡计欺骗人民。最好的政治是无为而治,功成事遂之后老百姓还浑然不知;为政者,像事肺之于人体,最好的肺是我们没感到有它在替我们呼吸工作,当我梦天天感到肺在替我们呼吸时肺已经有病了。第 15 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解释:鱼在水中,不觉得水的重要;人在空气中,不觉得空气的重要;大道兴隆,仁义行于其中,自然不觉得有倡导仁义的必要。等到崇尚仁义的时代,社会已变

17、得不纯厚了。某种德行的表彰正由于它特别欠缺的缘故;犹如现在所谓好人好事的表彰正由于这些事迹极其稀罕的缘故。上古的时候人民诚实,没有知识就没有虚伪;到了中古的时候,民情日盛,于是治天下的人就用他的智慧创造了制度法令来治理人民,于是虚伪诡诈也随之而产生了;当家族中的人能坦诚相待和睦相处根本用不着孝和慈等到六亲失和孝慈才因而产生了;国家清明的时候,大臣们各司其职没有所谓的忠臣,国家昏乱以后臣子不能负责尽职忠臣才随之产生。仁义、智慧、孝慈、忠臣,这些都是大道废弃、纯朴破灭以后才产生的。他们的产生正说明了道德的破产、人心的堕落,回归纯朴就不用倡导仁义孝慈。第 16 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

18、与恶,想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湛兮其若海,辽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解释:学问知识是忧愁烦恼的根源,弃绝一切学问知识就不会有忧愁和烦恼;世人都趋荣避辱,取善去恶,但荣辱贵贱相差多少?善与恶有相差多少?不过我也不能特立独行显露锋芒,大家畏惧的我也不能不畏惧,但是大道是那么的广大而没有穷尽和世俗相差太远。众人都兴高采烈的样子好想参加丰盛的宴席又好像春天登台眺望景色唯独我恬淡无动于衷好

19、像不知嬉笑的婴儿疲惫的样子好像无家可归;众人都有多余唯独我好像不足的样子,我真是愚人的心肠,混沌的样子;世人都光耀自炫唯独我昏昏昧昧的样子;世人都精明灵巧唯独我无所识别的样子;众人都好像很有作为唯独我愚昧而笨;我和世人不同,老子重视的是“道”的生活。贵、贱、善、恶、是、非、丑这些价值判断并没有绝对性,只不过是相对形成的经常随时代、环境而更改;世俗的人纵情于声、色、货、利,生活应该甘守淡泊、淡然无系但求精神的提升。第 17 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夫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

20、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解释:常人总喜欢追逐事物的表象,芸芸众生莫不急于求全求盈,或急于张扬显溢,因而引起无数的纷争。求全之道莫过于不争。不争之道在于不自见(现) ,不自是,不自我,不自矜。 “曲” “枉” “洼” “敝”也都具有不争的耐寒。人应处柔守柔,谦下退让而达到不争的境界。委曲可以保全,屈就反而能伸展,低洼得以充盈,敝旧才能生新,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弄得迷惑,所以圣人守道作为天下事理的模范,不自我表演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夸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持反能长久,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地间没有人和他争。第 18 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局则贵左,用兵则贵

21、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解释:武力会带来凶灾,老子指出了战争的祸害,而表达了他的反战思想,用兵出于不得已的;弱势为了除暴救民而用兵,也应该恬淡为上,战胜了不要洋洋得意,得意洋洋就是喜欢杀人,这句话真是一语道破尚武者的心理状态,他还说,如果不得已而应战要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要以悲哀泣之。这就是人道主义的呼声。锐利的兵器是不祥的东西大家都厌恶他所以有道的人不适用它,君子平时以左方为贵,用兵时右方为贵,吉庆的事情以

22、左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上将军在右方,用兵作战时偏将军在左方这是把战争当做丧事来看待,杀人多了要以悲哀的心情来悼念他们,即使打胜了也要以丧事来处理,武力带来凶灾祸害,用兵是不得已的事,应该心平气和只求达到目的就好了。第 19 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解释:个人修养与自我建立。一个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要反视自己,坚定自己,可知自己,并且矢志力行, 。这样才能进一步施展他的精神生命与思想生命。能够了解别人优劣的只能算是聪慧,能够认识自己本心本性的人才可算是清明,能够战胜别人的可算是有力,能够克服自己的才算是坚强

23、,能够知足而淡薄财物的可算是富有,能够体道而强行不息的可算是有志,一道为本而繁守不失的可算是长久,身虽死亡而精神不朽的可算是长寿;每个人都有私有欲要想去私欲必须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够做到自知、自胜、自足和强行那么就可以算是得道了。第二十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解释:执守大道,天下人都来归往,归往而不互相伤害,于是大家都平和安泰,音乐盒美食能使过路人停步,但是道虽然淡而无味看不见、听不到,确实使用不完。仁义礼法之治,像音乐与美食一样仅能满足人的耳目口腹之欲,到却能使人得到心灵的满足。第二十一章:将欲歙

24、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解释:要收缩他,必定先使他扩张;要削弱它,必先使他坚强;要废弃他,必先兴举他;要套取他,必定先给予他;这是很明显的道理,柔弱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渊,离开水必定干死;柔弱是治国的根本,治国不用柔弱,必定灭亡;权谋、刑法,都是凶利的东西不能够施加于人民。物极必反,势强必弱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人君如果明白这道理善加运用则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一下为德的部分:第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25、,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心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此取彼。解释:上德的人不自以为德所以才是有德;下德的人有心施德,所以就没有德。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有意;上礼的人有所作为,若得不到回应于是就伸出手臂来使人们强从。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而后才有礼。当社会需要用礼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产生了,祸乱也就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是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大丈夫应该手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

26、智,舍弃礼智的浮华取用道的精神。道德修养公分道、德、仁、义、礼、智,合于道德社会,一切需自然而行。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的运行反复回圈,周流不息,才能产生绵延不尽的生命。道的作用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中产生的,而有时从无中产生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达到道的最高境界。第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解释:道是万物创生的总原理,万物创生的程式是由道生出一种气,这种气又划分为阴阳两气,阴阳两气相交而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于是万物都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了,万物都背阴而向阳,阴阳两气互相激荡

27、而成新的和谐体。道创生了万物,万物创生以后,还要守住道德精神依道而行;因该柔弱,应该顺其自然。第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有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吾将以为教父。解释: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因此知道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少有比得上的;水是最柔不过的,却能穿山透地,柔能胜刚是很明显的道理啊。第四:名与身孰轻?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什爱必大费;多蔽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解释:名和生命比起来哪一样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生命

28、哪一样为害?因此过分的爱名就必定要付重大的耗费;收藏财货太多,就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人应爱惜身体,生命,不应过分追求名利,得到名利而失去生命是得不偿失的。第五: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解释:战争的起因大半由于侵略者的野心勃勃,贪得而不知足,结果侵入国土,伤人性命,带来无穷的灾难。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意思是天下不停打仗,也是忘欲大道。所以战争连连,战马也要在战场上产子,也可以反映当时兵马倥偬,互相杀戮,惨烈情况。天下有道的时候人人知足知止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战争绝迹了战

29、马也没有用了自豪用来耕田;天下无道的时候人人争名逐利,国与国之间战争不断,所有的马都用来作战,木马都的在战场上生产。天下的灾祸没有比贪欲更大的了,所以只有知足这种满足才是永久的满足,人人知足天下就太平了。第六: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解释:万事万物的原理不不在远不可及的地方,它就在我们心里,若能内观反省,除私去欲,不出门也能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也可明了自然法则,走出大门越远知道的事理也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外出远求,天下的事理都可以明了。不造作施为,万物就可以化育生成,心灵深处是透明的像一同镜子,应净化欲念清楚心灵的壁障,去了解外

30、物。第七: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解释:求学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却一天比一条减少,减少又减少,一直到无为的境地;如能不妄为,那就没什么事情不成的了。治理国家要常清静,不扰攘;至于政举繁苛就不配治理国家了;为学只能增加添欲,因此虚伪百出、扰烦众生;求道,损知去欲;内心既清既虚,外在自然无为无事。第八: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解释:圣人没有成见,以百姓的意见为意见;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

31、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向善;守信的人我善待他,不守信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守信;圣人在位,收敛自己的意欲,使人心思化归混沌,百姓都凝视静听,如痴如愚,圣人都他他们当做婴儿一样爱护;理想的统治者,收敛自我的意欲不以主观决定是非好额的标准,应以善心诚信去对待所有的老百姓。第九: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有十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犀虎,入军不被甲兵;犀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并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解释:人出生后,能够长寿的有十分之三;短命夭折的有十分之三;本可以长寿而自己跳入思路的也有十分之三;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奉养太

32、厚、享受太过了。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深山里行走不会遇到犀牛、老虎的攻击;在军队中大战也不会遇到兵刃的杀伤;犀牛虽凶但对他却没有办法用他的角,老虎虽猛但对他却没有办法用它的爪,兵器虽然锋利但对他没有办法用它的刃。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善于养生的人根本就不进入致死的境地。人如果能心安神静,谨言慎行,不争强好胜就不会受到伤害。第十: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解释:智者晓得道体精微奥妙所以勤而行之,不敢多言;整天喋喋不休的人根本不晓得道。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含敛光耀,混同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完全超然物外,淡泊无欲,既无法和他亲近也无法和他疏远,既无法使他得利也无法使他受害,无法使他高贵也无法使他低贱,修养到达这种境界才是天下最了不起的了。理想的人格形态是挫锐,解纷,和光,同辰而到达玄同的最高境界。第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