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石门县磨市镇商溪河流域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石门县磨市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二六年四月2目 录1 总则2 基本情况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4 组织指挥体系5 监测及预警6 转移安置7 抢险救灾8 保障措施31 总 则1.1 编制目的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结合磨市镇所处地理位置及设防工程措施的现状特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
2、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1.2.2 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1.2.3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1.3 编制原则1.3.1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1.3.2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41.3.3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1.3.4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石门县磨市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1.5 预案编制商溪河流域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内容包括:调查了解区域内的自然和经
3、济社会基本情况、历年山洪灾害的类型及损失情况,分析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确定乡(镇)、村级防御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及通信设施、设备,制定实时监测及通信预警方案,确定预警程序及方式,根据预报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确定转移安置的人员、路线、方法等,拟定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各项措施,安排日常的宣传、演练等工作。1.6 预案审批1.6.1 本预案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批,石门县防汛指挥部备案。1.6.2 预案有效期一般为 35 年,每隔 35 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52 基本情况2.1 自然情况磨市镇地处石门县中部地区,是石门
4、县中部地区的重要乡镇。集镇距石门县城 72Km,省道 S303 线和渫水贯穿全境。磨市镇行政区域总面积 221Km2,辖 58 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约 3.97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 7420 人。2.1.1 河流分布情况;商溪河为渫水的一级支流,澧水的二级支流,位于湖南省石门县的中部重镇磨市镇。发源于慈利县望月坪,呈东西走向,流域面积 94.18 平方公里,干流长度 17.4 公里,干流坡降 15.5%由西向东汇入渫水。商溪河西南与桑植、慈利接壤,东面同渫水相依。商溪河有支流 19 条,总长 21.1 公里。流域内有小(一)型水库 1座、小(二)型水库 5 座。2.1.2 区域内的气象
5、、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商溪河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风带气候系统与副热带系统的共同影响、锋面活动显著。气旋劲过频繁,加之地形的影响,故本流域为多发性暴雨区。据历年资料统计,该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678mm,其中 4-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78.6%,最大的降雨量 2348.2mm(1980 年),最小的降雨量 1087.3mm(1991 年),最大 24 小时降雨量 2655.4mm(1954 年 6 月 28 日),最大 30 日降雨量 654.9mm(1980 年 7 月)。10(80%)活动积温 5120,最低气温-7.2,最高气温 42.2。年日照时数 1650h
6、。无霜期 265 天。干旱频率55%,洪涝频率 65%。商溪河为山区河流,坡度大,汇流迅速,洪水涨落快,洪峰滞时短,峰型尖瘦。洪水是由上游的暴雨形成的,多发生在每年 49 月,尤以 68 月出现的机率最多。洪水涨落时间 24d,多数是单峰,少数呈复峰,洪水频繁。商溪河流域地处长江流域最大暴雨区桑植、鹤峰南麓,在渫水流域河川年径流中,有 2/3 是洪水径流,洪水径流多集中发生在汛期而造成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下游地区人们的生产、生命财产安全。2.1.3 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等情况。该流域系武陵山北支,由两条平行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延伸,中间低谷狭长,形成商溪河。境内干流长 23
7、.7 公里、落差 270 米、比降 15.5m/km,平均弯曲度 0.553;主要支流 19条,总长 21.1 公里。境内地形复杂,有山地、丘陵和河谷川地,上游有石门垭、蜜蜂垭、四方台等大山烘托。海拔 1000 米以上,中游多为 500800 米的低山,沿河逶迤横亘,下游丘陵起伏,沿河两岸为河谷川地,最抵海拔高 120 米,最高海拔为 1230 米。其比例为:山地占 70%,丘陵占 18%,河谷平地占 12%。7地质系海相沉积。以元古代志留系地层为主,其次有泥盆系、二迭系、三迭系及奥陶系。母岩多为粉砂岩、砂质砂岩、页岩、紫色砂岩、紫砂岩和灰岩。母质大多为原生母质,但因境内有两条断层由东至西贯穿
8、全流域,故两侧以及陡坡山谷均有坡积母质。山地土壤类型有 7 个土类、12 个亚类、20 个土属、44 个土中。其中以黄壤为主,800 米以上有黄棕壤,400 米以下有红壤。土壤厚度一般 3050cm,表土有机质含量及矿物质养分含量均较丰富,PH 值多呈微酸性,宜于各种作物和林木生长。该流域由于在 60 年代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2.2 经济社会情况2.2.1 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磨市镇面积约 221Km2,辖 58 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约 3.97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 7420 人。其中商溪河流域总面积 94.18 平方公里,辖 27 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约
9、1.78 万人。80%人口集中在沿河两岸。2.2.2 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等;2003 年国内生产总值 0.3 亿元,耕地面积 2.62 万亩,其中水田 1.45 万亩,旱地 1.17 万亩。其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到位,以柑橘、水稻、茶叶为主要产业。2.2.3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8由于皂市水库的修建,商溪河流域将是磨市镇的主要发展空间。目前磨市镇已修建一条贯穿整个商溪河流域的水泥公路,解决了整个商溪河流域的交通困难。相信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 2010 年,将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
10、增强,商溪河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在小康基础上更加富裕。在不久的将来商溪河将恢复“金仙阳、银渡水,有钱难买商溪水”的如诗如画的景象。2.3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2.3.1 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典型山洪灾害;咸丰六年(1856):商溪九斗峪发生泥石流,毁没水田 110亩,旱地 50 亩,房屋 7 栋。 (石门县水土保持志)1935 年商溪九斗峪曾发生过一次“起蛟” 蛟头有 23 丈高,一个晚上毁掉水田 110 亩,旱地 50 亩,房屋 7 栋。 (澧水支流石门渫水流域水土流失考察报告)1980 年 7 月泥石流发生地连续降雨一星期,降雨量 114mm,7 月 14
11、 日四方台大山腰部低凹旱地,出现地表横向裂缝,之后又连续降雨四天,降雨 225mm,裂缝增加三条,并不断加深延长。最长一条达 200 米,宽 10cm。30、31 日两天又降雨 157.6mm,土体开始向下移 动,大 队一栋公房也随之移动,第二天公房下移约 30 米,与大队公房相距 50 米远坡9面上的两栋社员住房也开始下移形成“滑坡” 。第三天下滑速度加快,滑体脱离滑毕,冲入滑床,变成泥石流直泄入九斗溪,并发出巨大的声响。入溪后速度大减,经过三天才流到溪口。答对书记胡成云回忆:“当时泥石流像拌成的三合土、土砂、石块混杂在一起,从山上翻滚下来,巨大块石时现时沉,碰到一座小山都翻过去了,站在沟岸
12、上,清晰地听到岩石间的撞击和摩擦声”。这次泥石流给九合大队造成巨大损失,冲毁农田 42 亩,旱地 50 亩。毁掉房屋 5 栋。大量的泥土、石块淤积在九斗溪和商溪河里,使九斗溪沟底抬高 510米,商溪河一段河床也抬高 12 米,造成两人死亡、一人残废、十多人轻伤。2.3.2 总结 1980 年九斗峪泥石流及易发区的成因和特点。1、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情况根据历史记载和现场调查,南溪河流域曾经多次发生山洪灾害。民国 24 年 7 月 3 日,大雨倾盆,5 日清晨,河水猛涨,南溪河沿岸尽在洪水淹没之中, 石门县水利志记载,全县受灾水田14.9 万亩,旱地 9.57 万亩,灾民 25.63 万人,溺死
13、5642 人(皂市镇数据无处查证)。解放后南溪河曾于 1954 年、1959 年、1969 年、1972 年、 1980 年、1988 年、1998 年、2003 年发生过较大洪水,其中 1988 年 6 月的大洪水,冲垮皂市大桥,皂市集镇进水,大片农田被淹,造成一人死亡,905 人受灾。1998 年 7 月的降雨时段之10长(20 日至 30 日),强度之大(7 月 29 日 1 小时降雨 84.2mm、7 月 21 日 3 小时、6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降雨分别达到156.4mm、201.mm、256mm、293.5mm)均 创流域建国以来之最,遭受到的损失也最大,两岸一片汪洋,对
14、县、对村部分交通中断,全镇倒塌房屋 36 间,28 间房屋成危房,冲毁农田 910 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465 万元。2、区域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皂市镇山洪灾害主要为暴雨形成的南溪河暴涨暴落的洪水,伴随有滑坡、崩塌等现象。也不排除上游水库溃决引起的河水暴涨淹没下游村庄和集镇。易发区为沿岸的低洼地带,全镇共有 5个村 12 个组为易发区。2.3.2.1 山洪灾害特点1、暴雨山洪出现季节性强,频率高。6、7 两个月是我镇的主汛期,也是我镇山洪灾害的多发期。多年来的山洪灾害都集中在 6、7 月,给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村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2、暴雨山洪出现区域性明显,时间较强。我镇所在流域土地面积 2.62 平方公里,其中远竹、泥坪、龙岗等村位于商溪河出口的低洼平坦地区,商溪河出口受渫水顶托,一遇暴雨,极易形成上游洪水猛灌,下游渫水倒灌,导致上述地段洪水淹没且时段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