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3206571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安 徽 省 滁 州 市 地 震 局2010 年 11 月1目 录第一章 滁州市地震形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面临严峻复杂的地震形势二、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 总体目标与指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二、指标体系 第三章 市防震减灾“十二五”重点项目一、郯庐带皖东段钻孔体应变实验区项目二、拓展市级“四个中心”建设项目三、推进实施县级“五个一”工程建设项目四、 “大滁城”建设新区地震小区划项目五、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项目六、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工程项目七、地震监测台网完善与拓展工程项目八、城市地震安全基础工程探测项目九、应急救援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十、宣传教育服

2、务系统建设项目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将防震减灾规划纳入市政府“十二五”总体规划之中二、拓宽防震减灾投入渠道三、着力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四、推进科技和人才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五、强化各级抓落实的责任制附件: 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投资一览表2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滁 州 市 地 震 局2010 年 11 月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保障我市全面建设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地震安全保障,现依据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 年)和安徽省防震减灾规划的总体要求,制订本规划。重点规划 20112015 年滁州市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展望到 20

3、20 年。第一章 滁州市地震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市面临严峻复杂的地震形势滁州市地处华北断块区 和扬子断块区 两大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著名的郯庐断裂带斜贯滁州市中西部,地震地质构造较复杂,属于中强地震活动区。近年来,我市小震活动十分频繁,自 1970 年至 2010 年共发生地震 162 次(图 1),其中 0.0-0.9 级地震 65 次;1.01.9 级地震79 次;2.02.9 级地震 15 次; 3.03.9 级地震 2 次; 4.04.9 级地震 1 次,最大地震为 2006 年 7 月 26 日定远县 4.2 级地震,震中倒塌房屋 6 间,损坏房屋 548 户 984 间,直接

4、经济损失数百万元。根据国家标准 GB18360-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显示,我市全境都处于地震烈度度(0.05g)以上抗震设防区(图 2),其中有 43%国土面积为地震烈度度(0.05g)区, 57%国土面积为地震烈度度(0.10g)区,存在着较大的地震灾害威胁,相关专家研究综合分析认为:滁州市未来 5 年存在发生 5 级左右地震的背景。因此,我市也是一个重点防御地震灾害的地区。3图 1 滁州市地震震中分布图(公元 281-2010 年)图 2 滁州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据 GB18360-2001) 二、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4汶川特大地震再次警示我们,我市的防震减灾基础还

5、很薄弱,与日益严峻的震情形势很不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的要求很不适应。突出表现为:第一,政府投入严重不足,防震减灾事业的需求与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第二,农村农居抗震设防要求还没有得到落实;第三,应急救援体系不够完备,灾情速报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救援实战能力还不够强,物资储备难以满足抗大震巨灾的要求;第四,监测预报水平还停留在震后预报上,震前预警系统没有建立;第五,部门防震减灾责任意识不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还比较薄弱。第二章 总体目标与指标体系一、总体目标到 2015 年,我市地震监测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功能齐全、覆盖全市的地震监测台网,达到一县一台,市地震台能够作出地

6、震前兆监测预警;完成未设防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新建、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地震应急救援形成体系;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二、指标体系 1.全面增强震害防御能力一般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全部达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5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新农村民居抗震示范村达到新建点的 50%。2.全力提高地震前兆监测预报能力实现地震前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交叉与融合观测,初步建立全市地震预警系统。3.着力增强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市地震应急救援队具备震后 1 小时到达震区展开救援行动、市应急指挥中心

7、30 分钟内发布震情、灾情信息,并在震后 2 小时内快速实施地震应急区域联动和社会联动能力。4.大力增强公众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70%以上的公众能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正确采取防震避震措施,科学应对地震谣传事件;发生有感地震时,有感区能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 80%以上,发展地震志愿者队伍,各县(市、区)至少成立 4 支志愿者队伍,总量达到 1 万人以上。5.着力增强震后救助恢复能力震后 24 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和安置,3 日内地震灾区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各县(市、区)均至少有一处按照省地方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要求建设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8、6.着力增强投入保障能力市县人民政府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把防震减灾事业经费列入正常财政预算,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6第三章 市防震减灾“十二五”重点项目“十二五” 期 间,是我市 贯彻落实全面防御 观,全面增强防御地震灾害能力的关键时期,总规划投入经费 6200 万元。其中:一、郯庐带皖东段钻孔体应变实验区项目(投资概算 900 万)1、建设目标:监测郯庐断裂带皖东段块体活动习性;观测震前十几分钟至数小时皖东块体应力异常变化,进行地震预警能力和临震预报能力实验研究,并破题地震前兆预警。图 3 郯庐断裂带皖东段钻孔体应变前兆台网实验区图2、建设内容:根

9、据滁州市政府滁政2010 106 号文件精神,在郯庐断裂带南段滁州市境内皖东块体上,新建市本级、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天长市、来安县、全椒县 7 个钻孔体应变前兆预警台和 1 个数据处理中心,2011 年 7 月全部建成投入观测,在全市实现“ 一县 一台” 的监测 前兆台网建设目 标,并与安徽省地震局的7“一 场 一带 一站” 实验场 工程相衔接,形成 综合性钻孔体应变前兆预警台网研究体系(见图 3)。二、拓展市本级“四个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概算 800 万)1、建设目标:完善与拓展市本级“四个中心” 功能建设。构建监测- 研究 -预警预测 立体网络体系;应急救援实现小震不乱、中震能战、大震

10、不瘫痪;震害防御实行重大工程重点防、民居工程全面防、校安工程高标防;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和避险技能进入每一个家庭。2、建设内容:继续完善与拓展市本级“四个中心” 功能建设:(1)新建滁州市政府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和升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实现与中国局省局视频互联互通,具备灾情速报、快速响应、信息通告预警、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保证震情应急的需要。指挥中心系统内配置显示功能系统,能够将各种信息、实时图像、视频信号进行演示,为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参数。(2)扩建滁州市地震前兆监测预报信息中心在琅琊山地震台新建地震监测大厅、信息管理大厅,设置 8 间功能室,采用 power 计算机群及最新

11、信息技术建设中心软、硬件平台,建设海量数据汇集存储与备份库、实时数据高性能计算机群集运算、地震自动定位快速处理与评估及信息发布平台、地震仪器运行维护监测系统。(3)改(扩)建抗震设防技术服务中心将原市局办公楼改(扩)建城抗震设防技术服务中心。对中心硬件和软件进一步完善与拓展,为“农 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提供抗震设防技术服务;为城市“新建、 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定,提供抗震设防基本资料;参加城乡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8(4)完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中心功能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中心面积为 1280 平方米,由电子图书阅览厅、建设工程抗震演示厅、多功能展示厅、科普知识展厅和影像

12、厅等七个部分组成,还需增建模拟地震系统、3D 视频系统等,把我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中心建成一流的“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三、推进实施县级“五个一”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概算 700万)1、建设目标:强化县(市)专业地震台网建设,增加观测站点,努力提高地震监测薄弱地区的监测能力,实现“ 一县一台(站)” 的监测台网建设目标。2、建设内容:县级“五个一” 工程建设。即,(1)、一个地震应急指挥中心;(2)、一个地震监测台; (3)、一个抗震设防技术服务站;(4)、一个防震减灾科普馆(5)、购置一辆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应急指挥)车。四、 “大滁城”建设新区地震小区划项目(投资概算 300 万)1

13、、建设目标:通过勘察、探测分析等地球物理和化学方法,给出城市不同区域的地震动参数,并编写出地震小区划报告。2、建设内容:实施地震小区划项目,可对“大滁城” 建设新区地震安全环境进行地域划分,区分不同地段间潜在地震危险的差异,预测震害分布,为一般建设工程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为城市发展规划和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为城市和工程震害预测、政府防灾救灾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资 料;为指导建设资金的合理投入提供科学依据。9五、 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项目(投资概算 500 万)1、建设目标:查清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绘制出建筑物安全状况系列图件,建立 GIS 震害预测评估系统。2、建设

14、内容:开展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由地震部门牵头,建设、城乡规划、国土、房产、统计部门参加,分阶段对已建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规模工业和商业设施、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建(构)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普查和评估,市本级先实施,并逐步扩大到县(市、区)行政地域。普查中,建立健全建筑物安全档案及图件资料,完成 GIS 震害预测评估系统。六、 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工程项目(投资概算 700 万)1、建设目标:形成全市地震社会服务技术体系,为逐步提高我市城市、农村及重大工程的强震防御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与响应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2、建设内容:(1).城市地震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深入研究地震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开展全市地震风险综合评估,完善城市震害防御能力的评价方法,推动解决和改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民宅的抗震性能。建立城市基本单元-社区的地震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立城市震害防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实现重要城市典型生命线系统的抗震示范改造工作。(2).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建立滁州市农村民居资料数据库,编制农村民居抗震防震技术指南及建造、加固图集,选择典型区域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结合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震害防御服务系统” ,建立覆盖多震区乡村和其他地区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农村震害防御技术服务网络。(3)、实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