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化史李煜词时期划分以及后世影响肖才林 1(1.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0 级环境科学,1253410004)摘要:李煜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无可撼动,但是对于其词作分为两个时期是在不妥。李煜词是一个整体,它像一个生命一样经历了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体现了李煜生命历程的精神思想。其各首词作对后世词家都影响颇深。关键字:南唐,李煜,李后主李煜(937-978) ,南唐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公元 961-975 即帝位(国主) ,降宋封为违命侯,降宋后三年于七夕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能诗文,善音律,工书画。以词作闻天下,传千古。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李煜词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2、,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1可以说南唐后主李煜奠定了宋词的基础,使得词文化与汉赋、唐诗和元曲等中华文化瑰宝比肩媲美 2-4。研究李后主词的学者习惯性硬生生地把李煜词分成两部分,以亡国为界,即公元 975年,词学家认为:李煜前期的创作缠绵绮靡、温软香艳;亡国之后的作品有了此前作品中所没有过的厚重情感和深沉感慨 5-6。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量学者全盘否定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尤其是后主前期作品受到大量批判 7。对于这样的评价,学生不敢苟同。李煜词是一个整体,体现了李后主人生思想渐变的过程,其每一首词都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如果这样硬生生地分出前后期,并且以李煜亡国为界,学生觉得过于牵强。以
3、后主清平乐为例: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首小令相传是李煜亡国之前的作品。有的研究者甚而指实说,它是李煜请求宋太祖赵匡胤放还他的七弟从善而不可得的时候写的 8。把作者的 却登高文等作品联系起来看,这种说法是有可信之处的。如果这首词真的是李煜写于亡国之前,那么历代研究李煜词的学者按照亡国前后为界限评定李煜词“李煜前期的创作缠绵绮靡、温软香艳”则有些欠妥。清平乐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艺术上都是一首价值不菲的词作。通过这首词,我们中国文化史能够清清楚楚感受到与亲朋好友的离别之苦,那种离愁之苦从心底泛起直达味蕾,让我们一
4、遍又一遍的咀嚼,那种苦涩让人胆颤心惊。阅读上半阙,我们脑海中总是联想到分别数年甚至仅仅几个月的父母,兄弟姐妹,他们的样子在脑子翩翩起舞,伸出手,我们似乎可以触碰到他们的脸颊,我们伸出手,替远行而至的亲人拂去满身尘土,满身花香,或是满身白雪。这种联想,使人不仅心里感受得到,眼里似乎也看得到,几乎手里也捉摸得到 9。所以这首词绝对算不上“缠绵绮靡、温软香艳” 。而清平乐下阕的艺术成就完全可以与后主死亡前期创作的两首虞美人比肩。 “雁来音信无凭”巧于用典,将“雁衔书,鱼藏锦”的故事运用得出神入化。俞平伯认为“路遥归梦难成”最为巧妙,他认为:“梦的成否原不在乎路的远近,却说路远以致归梦难成,语婉而意悲
5、。 ”10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体现了后主在作词之中的成长。研究后主亡国之后词作发现,在后主的一首乌夜啼中有相似艺术手法: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这首乌夜啼下片与清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 清平乐具有承古往、开继后续的作用。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固然受了古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和杜牧“恨如春草多”的影响,但却是意境全新的再创造的产物,或许,这正是后主以诗入词的开山之作。李煜这种巧妙的比喻和奇特的句式,给后世词家开了许多法门,如欧阳修“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和秦观“倚危亭,恨如芳草
6、,萋萋铲尽还生”都是受了后主清平乐的启发 2,8。通读李煜词,会发现坐着一直在成长,其作品前后呼应,不能简单的将后主词硬生生划分为“前期的创作缠绵绮靡、温软香艳;亡国之后的作品有了此前作品中所没有过的厚重情感和深沉感慨” 。李后主填词作曲的成长轨迹很明显。先是“花间词”的继承,如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首词完全承继“花间词”的写作手法,描写了男女幽会的过程。此词为小周后而作。小周后在她姐姐抱病时期与李煜私通,因此有人将此词全盘否定 11。抛开这首词的感情色彩不谈,其实这首词的艺术成就并不低,它对后代词作
7、家有一定的影响。有人认为纳兰丧妻前填写的承继了后主这首词中对月伤怀的情感 12。这种观点学生又不敢苟同,虽然公子纳兰性德之词崇尚后主李煜,但并不是所有的词作都和后主之词有必然联系,学生不便展中国文化史开详述。但有学者认为李清照点绛唇确实受到后主菩萨蛮影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学者考究说易安这首词中的“袜刬”一词正是来源于李煜的菩萨蛮 。继承之后是发展与延伸。 “花间词”在李后主手中得到发展。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花间词”作品
8、,词风香软、慵倦、淫靡,多无病呻吟,而后主这首词则是完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态 11。另外,遍览 “花间词”作品,几乎全写相思和闺怨,充满了“香而软”的脂粉气。李煜词中这种以艳为美的审美心理开始变化,不在停留于感官感受上,而是以意境和神韵取胜 13。当然,单单从意象也可以看出李煜发展了“花间词” 。李煜不再如温庭筠等人一样局限于“香腮”和“娥眉”等着重于妇女容装的简单意象,而是眼界始大,睁眼看见的是“金炉” 、 “金钗”和“红锦地衣”等奢华意象 14。当然,这和李煜贵为一国之主不无关系。正是这种“皇家气象” ,使得后主即使填写“花间词”也让人觉得有一种雄浑之气 14。值得注意
9、的是,这一点又反映了李煜词作的成熟历程。这种“皇家气象”体现在后主许多作品上。例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如果把李煜的词作与其他亡国之君的作品对比起来研究,会发现他对晚于其百年的宋徽宗赵佶影响颇深。赵佶写有一首眼儿媚与后主之词颇为相似,怀疑受后主亡国之词的影响: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赵佶的眼儿媚与后主的破阵子颇为神似。但是,试想想赵氏宋朝坐拥中原万里江山,比较南唐只有三十六州疆土,我们不禁觉得宋徽宗太过小家子气,难于与南唐后主媲美。学生觉得正是李煜发展“花间词”时大量体现“皇家气象”才使得他即使创
10、作亡国词作时也尽显雄浑之气。之后,我们看见我们熟悉的李煜,真正的李后主,他的作品不再是“花间词”的继承或者是延伸,而是一种衍生,而衍生的动力在于国破家亡,在于灵魂深处对于家仇国恨的感慨和对过往的回忆及念怀。也正是这种衍生巩固了后主一代词宗,与李白想媲美的地位16。对于李煜词的研究多集中于亡国之后的词,而这些词大部分都体现了李煜的精神世界,中国文化史在这些词当中主要研究又着重于虞美人 、 浪淘沙 、 相见欢和乌夜啼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16-20。在此,学生不便进行详述。除此之外,上文提及的破阵子也应该属于李煜自我精神的一种升华结果。但是,学生认为,李煜早期作品谢新恩也应该属于李煜孤独精神世界的自我
11、独白: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口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这是李煜悼念大周后所做之词。这首词睹物思人,触处皆物是人非。学生认为可以和苏轼悼念王弗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和公子纳兰容若悼亡妻子卢紫薇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相媲美。苏轼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与后主词“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词意相通,让人肝肠寸断;而公子“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更是与“琼窗梦口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一样悲悲切切。好的作品都是相通的,学生认为三首悼亡词实际难分伯仲。据传李煜传世词作有 34 首,
12、唐宋词鉴赏辞典收录李煜词 23 首,学生熟读背诵,妄自认为现在学术界对于李后主词的划分及对所为“前期”词作的否认是在不可取。后主词作是一个整体,体现了李后主人生思想渐变的过程,熟读背诵,能够发现各首词作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后世词家的影响。参考文献:1 唐圭璋. 词话丛编. 北京:中华书局,1986.2 李定广. 从点化唐诗看李煜词对于北宋词的范本意义. 学术界 ,2010(1): 149-154.3 高俊,高英. 从李煜词前后期风格变化看其成就. 景德镇高专学报 ,18(3): 67-68.4 吴颖. 重新论定李煜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5(2): 54-70.5
13、 刘锋焘. 从李煜到苏轼“士大夫词”的承继与自觉. 文史哲 ,2006(5): 82-87.6 王岩,刘艺虹. “南唐词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李煜词的情感与意象.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5(1): 65-69.7 王基. 光华千秋李煜词兼与赵治中先生讨论李词价值. 汉中师范学院院报 ,14(2): 48-55.8 唐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第 135-137 页.9 杨宝林. 试论李煜变“伶工词”为“士大夫词” . 辽宁大学学报 ,1987(3): 26-27.10 俞平伯. 唐宋词简释.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第 42 页.中国文化史11 王恩全. 李煜在
14、中国词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6): 750-752.12 游周倩. 浅析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文学教育 ,2007(11): 72-74.13 吕桂萍. 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看李煜词的特色. 甘肃高师学报 ,16(6): 37-39.14 马彦锋,戚朝霞. 李煜词浅论.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8): 6-9.15 蔡青. 绝代词人说李煜. 2011 年人文社会科学专辑 ,2011(37): 480-486.16 张丽.断裂与和谐李煜的词语人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 107-111.17 沈燕红. 问君能有几多愁,愁似湘江日夜潮李煜和纳兰性德词作相似性比较. 宁波职业技术学校学报 ,10(3):68-70.18 吕莹莹,孙建等. 现代烛辉下的光辉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 时代文学 ,2011(12): 188.19 张超. 李煜词百年研究综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1): 54-60.20 陈丽芳. 李煜后期词的成就与影响. 开封大学学报 ,13(3):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