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赛珍珠的大地所构建的中国农民形象分析组长:陈美林 组员:付春燕 刘雪君 杨林红 牟雪婷赛珍珠是一个幸运的人,而立之年才开始写作,早期作品大地刚出版就风靡市场并同时获得诺贝尔和普策利两项大奖。赛珍珠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巨大的荣誉把她推向了风口浪尖,受到中外文坛尖锐的批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人生境遇不同当然读出来的内容就不一样了。风口浪尖的争议声由于历史、政治等等原因,跨文化传播在更多的时候处于不平衡状态, 大地在美国的出版,由于它展现了对中国主题的全新探讨,因自遥远的中国带来的异国情调而变得迷人,但引来了许多持中国正统文化立场者的责难。这些学者认为大地描写失真,丑化中国。1.反
2、对的声音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来做,才可以见得真像”“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的立场而已” ,他认为赛珍珠的作品只写出了一些“浮面的情形” 。著名的文学家江亢虎认为赛珍珠笔下的农民“虽说是构成中国人口的大部分,但却不是中国人民的代表。尽管布克夫人不带偏见地描写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但这并不是中国的真实面目” 。西方世界对赛珍珠的嘲讽和批评之声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诗人佛罗斯特嘲笑赛珍珠“如果她都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那么每个人得奖都应该不成问题。 ”小说家福克纳也曾表示,他甚至不愿拿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不愿和“赛中国通夫人为伍。2.赞同
3、的声音可是,在众多批评中也有赛珍珠的拥护者,比如林语堂、叶公超、陈哲衡等。叶公超说, “大地是这块国体的史诗,并且将作为饿哦史诗铭记在许许多多阅读过它的的人们的心中”陈哲衡也客观地赞扬了赛珍珠“忠实的创作意图、对人物持有真正的同情之心、脱离了做作的文风与腔调的束缚” 。林语堂则感叹:“布克夫人不但为艺术高深的创作者,且系勇敢冷静的批评家。其对于在华西方传教士之大胆批评,且不必提,而其对以吾华民族的批评,尤可为一切高等华人及爱国志士之当头棒喝。 ”而在国外,瑞典文学院也高度地赞扬了赛珍珠小说的社会学、文化意义和文学艺术成就。当时中国农民状况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大多数,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以
4、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很多。最出名的是鲁迅笔下的阿 Q,祥林嫂,闰土一代,鲁迅应该是承认赛珍珠所描写的个别现实,但是他的反对主要是考虑到时代的问题,那时的中国处于西方列强的夹缝之中,中国急需呐喊的声音和革命的勇士,这显然是一个外国女子无法驾驭的事情。而现在大地越来越被人们接受正是时代的发展,全球化的加剧,中西隔膜不断打破,越来越互相理解的结果。异国形象与真实的异国的关系长久以来,西方人建构了一套关于东方的认知与话语系统,在这套话语系统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始终被置于西方文化的权利话语之下。1931 年出版的大地 ,毕竟讲的是 1931 年前的中国,而 1931-1950 年风靡了这段时间的大地却
5、在现实生活中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赛珍珠的描写在当时看起来变得失真而片面。1.异国形象的真实反映赛珍珠所理解的中国农民形象,抓住了中国农民与土地不可分割的关系,成功地展示了中国农民独特的性格和命运,反映出她对中国农民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关注。 大地给我们展现出民国初年中国民间的婚嫁、神祀、习俗等,再现了当时那个时代中国各阶层人士的服装、发型等,描写可怕的旱灾、水灾、蝗灾和兵匪带来的灾难,用工笔的手法描写了一幅幅灾民流徙图和风俗民情图。大地这部作品总体来说是比较真实反映了当时的中国,虽然从她的视角可以看到很多的中国弊端。这里的大地有着现实的气息,也有着文学的加工。它在客观的反映农民阶层的现实的同时
6、,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必须改革的地方。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狭隘性,如小富则安,重男轻女,封建迷信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滑稽地描写了王龙拜土地公公等。但是她抓住了最大的特点,就是农民对土地的极度依赖。作品对女性的描写给读者也留下了很深的映像,引起了对女性权力的深思。小说中描写饥荒年代很多父母为了度日不得不把儿女卖于有钱人家,妇女的权利没有保障。赛珍珠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基本上是真实反映,主人公王龙与土地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在他眼中,土地就是性命!这个观点是切合了当时的中国生产方式的,维系农民生存的是土地,农民的兴衰苦乐,无不与土地相连。而在这期间所连带反映出的中国农民的局限性和落后性是不可否认的
7、,但是不应该程式化的接受,在接下来的中国时代里,中国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假如现在的美国人还读赛珍珠的书长大,那么他来到中国肯定有种时光交错的感觉,中国农民已不再是赛珍珠书里的中国形象,以前的我们不否认,以后的又得刮目相待。2.异国形象的歪曲反映赛珍珠在我的几个世界中称自己是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长大的,一个是长老会的美国人的世界,另一个是不太清洁的中国人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赛珍珠看来并不相通。她生长在江南一带,却这要接受着西方文化的教育,她经历了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军阀混战等战乱的中国,她生长在中国,熟悉中国的风俗民情,她选择中国人的生活为她创作的主要内容,却选择了西方人为她作品的读者。在“
8、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民族主义心理折射下,难免会不同程度上扭曲其叙述对象。虽然她无情的描写出中国农民的落后、无知、愚昧,长辫子,鸦片的形象,可是也塑造了中国妇女那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操持家务、伺奉老人等传统美德。在尊重事实和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赛珍珠塑造了个性鲜活、林林总总的中国人群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盛行的反面的中国人形象。作者与作者想象他者形象虽然是自我对他者的想象性产物,但他与产生形象的外部显示世界仍有着无法割裂的渊源关系。作者异国知识从何而来,对其作品有巨大的影响。例如美国小孩读完赛珍珠的大地就开始对着媒体宣传中国农民的无知与愚昧,和他亲身到中国感受回去所言之词
9、一定大相径庭。赛珍珠长期与中国各阶层人们生活在一起、与中国底层百姓广泛接触的赛珍珠,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必然目有所视、心有所动,在介绍大地时她坦承“故事是久熟于心的,因为它直接来自我生活中种种耳闻目睹的事情,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在接受采访时她强调:“我只能写我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我所知道的。而我看到的是中国最朴实、最真实的大众;我听到的是字正腔圆的中国话;我所知道的是辛勤耕耘在这块土地上伟大人民的故事。 ”形象学家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不是对异国进行简单的复制性的描述,而是对一种文化现实的再现,通过这种再现,创作了它(或赞同、宣传它)的个人或群体揭示出和说明了他们生活与其中的那个意识形态和文化空间” 。就大地所塑造的“异国形象”而言,赛珍珠通过王龙祖孙三代人对土地、家庭和生活的描写,完成了她对中国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