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本单元既有歌词,也有记叙文,还有说明性的文字。选材也各不相同,教学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分析每一篇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有的采用的是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的方法;有的是通过包含感情的方法抒发的,有的是借助于一个简单的饰物来说明的,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篇文章都能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感染。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2、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章的的句子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认识五十六个民族,体会各民族的深情;激发学生多民族感情的理解,以及感谢。重点难点本单元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爱我中华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3、自学生字词词语,背诵课文。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
3、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板书单元主题:3 民族之花2、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3、初读了这一单元,你有哪些了解?有什么想说的话?二、歌曲导入,整体感知1、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谈出自己的一点感受就可以。)2、说歌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你听懂了什么?你对它又有哪些了解?请小组同学们交流交流。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2、自学生字词。3、检查自读情况
4、。指名朗读。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四、品读感悟,美读背诵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1)多处提到五十六。(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2)不管是谁,不论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3)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4)仔细阅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
5、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可联系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可让学生想想是谁雄姿英发?(4)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仿照这三句话自己写一到两句。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4、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歌词。试着背诵。五、形式多样唱歌曲,升华情感。1、小组自编自蹈,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2、展示成果。六、作业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2、唱这首歌。再找一找其他相似的爱国主义歌曲。3、预习草原查阅
6、有关蒙古的资料。板书设计:课后批注:2 草原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主要词语。2弄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能通过想象话别时的情景写一段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1 自然段。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内蒙古草原的美,激发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草原景色的挂图、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1板书课题:11 草原谁见过草原?你见过的草原是怎样的?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句子。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
7、懂的词语。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三、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2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迂回:有点曲折,不呈直线。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说说词语的意思。一碧千里: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翠色欲流:一片翠绿,又浓又润,像要流下来似的。欲,像要。3指名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2讨论。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1)课文是按进入草原以后经历事情的顺序来记叙的。(2)课文分五段,每一自然段作为一段。第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第二
8、段:写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写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写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况。第五段:写主客话别。3浏览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美景远迎会见联欢话别) 五、指导书写生字1指名板演下列生字,师生评价勒 璃 蹄 帽 套2用钢笔描红,临写。六、作业1抄写词语。(课后练习 3)3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二、精读第一段1(出示草原景色图)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2四人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指名说读懂了什么。(草原很美;作者的心情很愉快)(1)你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很美?(2)(投影映
9、示)A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B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是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4指名读有关句子。A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B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轻声读这两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好在哪里。指名说。(书中原句好,用比喻的手法把羊群、小丘写得很美,令人向往)(利用简笔画)理解“绿色渲染”、“墨线勾勒”、“流人云际”。指导朗读书中的这两句话。(3)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作者的心情很愉快?指名读有关句子。(4)(投影映示)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
10、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指名读。“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中的“好像”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不能,骏马和大牛并不会回味草原的乐趣)作者为什么写骏马和大牛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呢?(作者自己认为草原很美,有无限乐趣,因此,在他的眼中,骏马和大牛也仿佛与他有同感)指导朗读这句话。指名说不懂的。重点弄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尽管草原一望无际,但是远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模糊的感觉)4指导朗读这一段。练读,指名读,师生评价,指导背诵。(1)给这段课文分层,说层意。(一、写草原的天;二、写草原的地;三、写作者的感受)(2)看图,
11、分层练背,再连起来背。(3)指名背诵,评价。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欣赏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草原的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五、作业1摘抄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2背诵第一段。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指名背诵第一段。二、继续精读第二至五段1自由轻声读这几段,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2指名说。(相机解决较简单的问题) (投影映示: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道彩虹向我们飞过来。)(1)指名读。(2)指名说:这句话中是说什么“像道
12、彩虹”?(3)讨论:这个比喻恰当吗?为什么?通过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彩虹与从小丘上“飞”来的穿着各色衣裳的内蒙古人民的形与色的相似之处。(4)指导朗读。4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1)指名说“何忍别”、“天涯”、“话斜阳”的意思。(2)试说句子意思。(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相互倾诉惜别之情。)(3)联系课后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象话别时的情景,以“话别”为题说一段话。(4)试说,师生评价。(要说出分别时的环境和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三、指导朗读课文1读读你感兴趣的段落。2指名读。3师生评价。四、体会写法,
13、总结课文。板书设计:课后批注:中 国 结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把课文都通顺,流利,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变化无穷、憧憬、图腾等)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味其中饱含的中国情、中国心。 3. 在阅读课文前,可以按照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猜读的方法,并提示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会其中饱含的中国情、中国心。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教具准备:1.让学生从家中带来各式各样的中国结。2.搜集有关中国结的资料,包栝图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看到课题,你能猜到文章的内容吗?你们想不想读读课文对照印证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1)读准音,读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