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利术语1.枯水期又叫枯季。指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水源的时期。在一年内枯水期历时久暂,随流域自然地理及气象条件而异。2.丰水期指江河水流主要依靠降雨或融雪补给的时期。一般是在雨季或春季气温持续升高的时期,这时河中水量丰富,延续时间长。3.水文年度与水文清况相适应的一种专用年度。水文年度的开始日期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1)选择供给河流水源自然转变的时候,即从专靠地下水源转变到地面水源增多的时候;(2)根据与地面水文气象相适应的时候,即选择降水量极少,地表径流接近停止的时候。因此,每一水文年度的开始日期是不同的,但为便于整编计算起见,实际划分时仍以某一月的第一日作为年度开始日期
2、。4.水文情势指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各水文要素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包括水位随时间的变化、一次洪水的流量过程、一年的流量过程、河川径流量的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等。5.水文资料指从实地调查、观测及计算研究所得与水文有关的各项资料。例如降水量、蒸发量、水位、流量、含沙量等,以及从这些资料求得在一定时期内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总量、过程线和等值线等。6.水文调查为了水文分析计算、水利规划、水文预报以及其它工农业生产部门的需要而进行的野外查勘、试验,并向有关部门搜集资料的工作。其目的是补充水文基本站网定位观测之不足。调查内容包括:水文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土壤含水量、下渗等),气候特征(降水、
3、蒸发、气温、湿度、风等),流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质、水系、分水线、土壤、植被等),河道情况(河宽、水深、弯道、建筑物等),人类活动(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工农业用水等)以及水旱灾情,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另外,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专门的目的,也可以组织专门的水文调查,例如洪水调查,主要是查清历史洪水的痕迹、发生的日期和情况以及河道情况、估算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发生的频率等。7.水文年鉴供各有关部门参考用的,分年刊印的各省、流域、水系水文整编资料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刊布说明,测站一览表与分布图,测站的考证资料,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地下水位等资料。一般均整编成逐日平均值表、月统计表、综
4、合过程线图、等值线图等。8.水文特征值研究水文变化的定量值。用以表示一定时段(日、月、年、多年)内的水文要素的特征,如最大、最小、平均值等。常用的水文特征值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径流系数等。有的把水文特征值再经过统计处理后所得的一些参数如均值 X、变差系数 Cv、偏态系数 Cs 等,也统称水文特征值。为区别干前者,工程上称它为水文统计参数。9.径流由于降水而从流域内地面与地下汇集到河沟,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的统称。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径流引起江河、湖泊水情的变化,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10.地面径流指降水后除
5、直接蒸发、植物截留、渗入地下、填充洼地外,其余经流域地面汇入河槽,并沿河下泄的水流。地面径流又由于降水形态的不同,可分为雨洪径流与融雪径流。前者是由降雨形成的,后者是由融雪产生的。它们的性质和形成过程是有所不同的。11.流域平均雨量又叫面雨量。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个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边形法),也有用绘制等雨量线图来推求的。12.降雨强度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小雨:12 小时内雨量小于 5 毫米,或 24 小时内雨量小于 10 毫米;中雨:12 小时内雨量为 5-14.9 毫米,或
6、24 小时内雨量为 10-24.9 毫米;大雨:12 小时内雨量为 15-29.9 毫米,或 24 小时内雨量为 25-49.9 毫米。13.暴雨一般指势急量大的降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暴雨的定量标准,各地并不一致,视具体情况而定。气象上大致规定暴雨按强度分三级:暴雨:12 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 30 毫米,或 24 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 50 毫米;大暴雨:12 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 70 毫米,或 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 100 毫米;特大暴雨:12 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 140 毫米,或 24 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 200 毫米。14.次暴雨由一次天气过程所形成的一场暴雨。每一次暴雨都有其一定的时
7、间分配和地区分布。15.灌溉: 引水浇田的措施,通过灌溉工程设施,利用地面水或地下水补充田间土壤水份之不足,以及时满足作物对土壤水分的需要,并对土壤温度及等分起调节作用,保证作物获得生产、稳产。16.灌溉管理: 村灌区经营管理的总体。包括:用水管理、工程管理、经营管理和组织管理。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水的经济效益,延长工程寿命,降低灌溉成本,不断进行灌区技术改造,为工农业生产服务。17.洪水预报: 是指上游出现雨情后,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水情变化,以指导防洪工程的调度运用,做到及时蓄水、泄水、确保安全的目的。18.水土保持: 主要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及其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研究水土流失同发展农业生产和根
8、治江河的矛盾,研究自然界中水、风的侵蚀力与土壤能力的矛盾。19.土地利用规划: 研究土地的平面配置和安排,确定土地合理利用方向,以便发挥土地生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20.跨流域调水: 将多水区的水引向干旱区、缺水区,从而改变水资源在流域和地区上的分布不均。21.梯级开发: 在一条河流的干、支流上建设二个以上闸、坝等水利工程、互相联系,联合运用,以充分开发利用这条河流的水利资源,称为梯级开发。22.工程测量: 即局部地区或水范围的地形测量,有时包括渠道定线;专为满足某一工程如水库枢纽、杨水站的设计而进行的测量,其比例尺大多在 1/5001/5000 之间。23.水利枢纽: 为了开发利用水利资源
9、和防治水害,将几种水工建筑物集中修建在一起,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又互相配合工作。这些彼此直辖市工作的水工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叫水利枢纽。-1.枯水期又叫枯季。指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水源的时期。在一年内枯水期历时久暂,随流域自然地理及气象条件而异。2.丰水期指江河水流主要依靠降雨或融雪补给的时期。一般是在雨季或春季气温持续升高的时期,这时河中水量丰富,延续时间长。3.水文年度与水文清况相适应的一种专用年度。水文年度的开始日期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1)选择供给河流水源自然转变的时候,即从专靠地下水源转变到地面水源增多的时候;(2)根据与地面水文气象相适应的时候,即选择降水量极少,地
10、表径流接近停止的时候。因此,每一水文年度的开始日期是不同的,但为便于整编计算起见,实际划分时仍以某一月的第一日作为年度开始日期。4.水文情势指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各水文要素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包括水位随时间的变化、一次洪水的流量过程、一年的流量过程、河川径流量的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等。5.水文资料指从实地调查、观测及计算研究所得与水文有关的各项资料。例如降水量、蒸发量、水位、流量、含沙量等,以及从这些资料求得在一定时期内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总量、过程线和等值线等。6.水文调查为了水文分析计算、水利规划、水文预报以及其它工农业生产部门的需要而进行的野外查勘、试验,并向有关部门搜集资料的工
11、作。其目的是补充水文基本站网定位观测之不足。调查内容包括:水文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土壤含水量、下渗等) ,气候特征(降水、蒸发、气温、湿度、风等) ,流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质、水系、分水线、土壤、植被等) ,河道情况(河宽、水深、弯道、建筑物等) ,人类活动(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工农业用水等)以及水旱灾情,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另外,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专门的目的,也可以组织专门的水文调查,例如洪水调查,主要是查清历史洪水的痕迹、发生的日期和情况以及河道情况、估算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发生的频率等。7.水文年鉴供各有关部门参考用的,分年刊印的各省、流域、水系水文整编资料成果。主要内容
12、包括刊布说明,测站一览表与分布图,测站的考证资料,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地下水位等资料。一般均整编成逐日平均值表、月统计表、综合过程线图、等值线图等。8.水文特征值研究水文变化的定量值。用以表示一定时段(日、月、年、多年)内的水文要素的特征,如最大、最小、平均值等。常用的水文特征值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径流系数等。有的把水文特征值再经过统计处理后所得的一些参数如均值 X、变差系数 Cv、偏态系数 Cs 等,也统称水文特征值。为区别干前者,工程上称它为水文统计参数。9.径流由于降水而从流域内地面与地下汇集到河沟,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的统称。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径流引起
13、江河、湖泊水情的变化,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10.地面径流指降水后除直接蒸发、植物截留、渗入地下、填充洼地外,其余经流域地面汇入河槽,并沿河下泄的水流。地面径流又由于降水形态的不同,可分为雨洪径流与融雪径流。前者是由降雨形成的,后者是由融雪产生的。它们的性质和形成过程是有所不同的。11.流域平均雨量又叫面雨量。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个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边形法) ,也有用绘制等雨量线图来推求的。12.降雨强度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 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
14、强度标准为:小雨:12 小时内雨量小于 5 毫米,或 24 小时内雨量小于 10 毫米;中雨:12 小时内雨量为5-14.9 毫米,或 24 小时内雨量为 10-24.9 毫米;大雨:12 小时内雨量为 15-29.9 毫米,或24 小时内雨量为 25-49.9 毫米。13.暴雨一般指势急量大的降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暴雨的定量标准,各地并不一致,视具体情况而定。气象上大致规定暴雨按强度分三级:暴雨:12 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 30 毫米,或24 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 50 毫米;大暴雨:12 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 70 毫米,或 24 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 100 毫米;特大暴雨:12 小时雨量等于
15、和大于 140 毫米,或 24 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 200 毫米。14.次暴雨由一次天气过程所形成的一场暴雨。每一次暴雨都有其一定的时间分配和地区分布。15.灌溉: 引水浇田的措施,通过灌溉工程设施,利用地面水或地下水补充田间土壤水份之不足,以及时满足作物对土壤水分的需要,并对土壤温度及等分起调节作用,保证作物获得生产、稳产。16.灌溉管理: 村灌区经营管理的总体。包括:用水管理、工程管理、经营管理和组织管理。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水的经济效益,延长工程寿命,降低灌溉成本,不断进行灌区技术改造,为工农业生产服务。17.洪水预报: 是指上游出现雨情后,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水情变化,以指导防洪工程的调度
16、运用,做到及时蓄水、泄水、确保安全的目的。18.水土保持: 主要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及其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研究水土流失同发展农业生产和根治江河的矛盾,研究自然界中水、风的侵蚀力与土壤能力的矛盾。19.土地利用规划: 研究土地的平面配置和安排,确定土地合理利用方向,以便发挥土地生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20.跨流域调水: 将多水区的水引向干旱区、缺水区,从而改变水资源在流域和地区上的分布不均。21.梯级开发: 在一条河流的干、支流上建设二个以上闸、坝等水利工程、互相联系,联合运用,以充分开发利用这条河流的水利资源,称为梯级开发。22.工程测量: 即局部地区或水范围的地形测量,有时包括渠道定线;专为满足某一工程如水库枢纽、杨水站的设计而进行的测量,其比例尺大多在 1/5001/5000 之间。23.水利枢纽: 为了开发利用水利资源和防治水害,将几种水工建筑物集中修建在一起,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又互相配合工作。这些彼此直辖市工作的水工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叫水利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