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泾川县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城北区用地规划泾川县城建局 2003.111第一部分 发展战略规划部分第一章 规划基础一、 关于总体发展战略规划1、 由泾川县城建局主持,进行城北片区用地规划、科教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了更好地使这几个地段与县城总体布局相一致,形成完整的整体,首先进行了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以便总体把握。2、 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产生基于两点: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性质、规模、用地性质随市场的需求不断产生变化,按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编制的总体规划往往落后于城市建设的需求,从而应需产生更具弹性、更适应市场经济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2) 总体发展战略规
2、划是对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大的战略布局、功能结构作以统一部署,具有战略性、意向性、原则性,而不像总体规划作过多的量化分析、控制。因此,本次战略规划着眼于泾川县城发展的长远目标的建立,不拘泥于规划年限的限定,以及局部地域的限制,因此该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3、 本次规划是建立在96总规的基础之上,主要参照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1 年 6 月编制)和西安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 年9 月编制)以及大伦敦规划 、 大巴黎规划的成果来进行的。二、 对96 总规的解读及规划实施情况1996 年,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
3、成了泾川县城总体规划,其要点概括为:1) 城市性质确定为:以发展轻工、商业为主,积极拓展旅游服务业的文明城镇。泾川县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城北区用地规划泾川县城建局 2003.1122) 人口规模:近期发展 3.6 万人,远期发展 6.0 万人。3) 总体布局为:老城区作为城市中心区;火车站为综合开发区;公园路与甘家沟之间为工业区;甘家沟至泾灵路为生活服务区;何家坪为温泉疗养度假区;王母宫山为古迹名胜游览区。在当时指导思想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下,该规划对泾川县城的性质、规模确定较为合理,总体布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泾川县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山川
4、秀美工程、退耕还林工作的深化,原有的规划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1、 泾川县城旅游的职能没有能够得到强化;2、 城市规模缺乏弹性,不利于泾川县城持续性发展;3、 缺乏对泾川县城建设风貌特色的探索;4、 缺乏对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和控制;5、 对建设环境、城市管理等方面缺乏研究;6、 规划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根据现有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对原规划进行适当调整,统一思想,立足现状,放眼未来,长远规划,逐步实施,对泾川县城朝着同一目标,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三、 现状概况泾川县城位于泾河、汭河交汇处,其西依王母宫山,东瞰夸
5、父山,南靠高峰寺山,北临泾河。旧城区现有建设面积 2.5 平方公里,人口 3.5泾川县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城北区用地规划泾川县城建局 2003.113万人。途经县城现有三条公路,一是 312 国道;二是泾川县至崇信县的省级道路;三是至灵台县的泾灵公路。规划的西平铁路拟从泾河北岸经过。拟建的银(银川)武(武汉)高速公路也从县城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泾川县城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原 312 国道为依托的道路骨架基本形成,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县城现状由两大部分构成:一为老城区,自王母宫山至化工厂段,主要分布着行政、教育、经济、文化、商业等设施和住宅用地,为基本
6、建成区;二是东部以温泉度假为主的经济开发区,已建项目有温泉宾馆、凤郿管理所、瑶池山庄、长庆石勘局泾川办事处用地以及临街的餐馆、商店等服务设施。四、背景条件1、发展机遇1)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 WTO 并正成为投资热点。2)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3)泾川县城发展“十五”规划从战略高度上将泾川县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强调其要选择产业关联强、带动作用大的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凸现城市与区域经济综合优势。4)规划的西(西安)平(平凉)铁路、拟建的银(银川)武(武汉)高速公路也为泾
7、川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优势条件。5)城市进一步发展,努力发展轻工、商贸业,积极拓展旅游业、科教产业,有力地改善配套服务设施水平,提升区域综合人文环境,努力实现撤县设市!泾川县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城北区用地规划泾川县城建局 2003.1142、 生态与环境生态与环境是人类生存、社会进步、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基础,而又时时面临着人类活动的破坏和干扰,生态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实践表明,健全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最有力的保障,也是人类社会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泾川县城则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为今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3、 区域背景立足西部大开发大发展平台,利于应用本
8、地基础性优 势。泾川县是西部大开发承东启西的桥头堡,也是连接西安平凉兰州的重要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将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作为重要经济增长极,更利于援用本地基础性优势,吸引更多的资金、项目及技术而率先得到大发展。五、发展条件分析1、不利条件:1) 城市人口规模过大(3.5 万人)与建设用地太少(2.5 平方公里)矛盾突出,造成建筑密集,道路狭窄,建设混乱的后果。2) 城市功能单一,仅表现为行政、居住、交通、商贸四大功能,与现代城市复合型生产、休闲功能相比差距甚远。3) 缺乏公共活动场所,县城中,除设施简陋的中心广场外,没有其他公共活动场所,难以负荷现代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需求。4) 城市环境质量
9、差,虽然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城市建设却缺少必要的绿色空间:作为县城,商贸活动是其主要职能之一,因缺乏专用场所,摊贩临街设市,使环境面貌日渐恶化,环境质量差。5) 城市建设缺乏特色。一者城市道路,建筑布置与山、水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城观山,受山前条形建筑的遮挡;山观城,密集、杂乱的“火柴盒”式建筑一片;滨河两岸荒凉空旷。所有这些,都严重损害泾川县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城北区用地规划泾川县城建局 2003.115了泾川县城作为“山水城市”应有的面貌。二者建筑形式、色彩、材料的地方特色没得到体现,大多数建筑都为全国通用的“火柴盒”造型,建筑设计水平低。建筑是体现城市面貌
10、和城市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形成城市特色的主要元素,这种单一、通用的建筑形式又使城市面貌黯淡无光。三者缺乏标志性的构筑物或建筑物:城市标志在城市面貌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烘托主体的作用,而全县则没有这种“点睛之笔” ,城市面貌平铺直叙。6)生态环境、历史遗迹和旅游资源没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西王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而王母宫山又被公认为是西王母的发祥地,在海内外具有较大的品牌效应。山势优美,宛若卧虎。但被新建的宾馆所掩蔽, “以假乱真” 。这些宝贵财富没有得到很好保护。现围绕王母宫山进行的活动主要为朝拜和庙会,缺少其他活动的支持,且周围环境差,没有必要的服务设施,
11、很难将游人留住。以温泉宾馆为中心的温泉旅游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设施标准低、内容少、吸引力差。总之,县城的环境资源、文化遗产、温泉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利用,旅游业呈现内容少、环境差、服务水平低的状况。2、 发展优势:1) 区位:位于大城市西安至兰州交通中心位置, “左右逢缘” ,又处于西安一乾陵一崆峒的旅游线上,是陕甘区域旅游体系中的重要“棋子”,同时又位于两省三区交汇处,具区位优势。2)交通优势:位于 312 国道之侧,泾灵、泾崇路交汇于此,规划的西平铁路、银武高速也途经县城,交通方便。3) 用地优势:泾河两岸、汭河东岸有大片的川地,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建设备用地。4)环境优势:县城依山傍
12、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 ,是我国古代城市选址的最佳选择。随着生态环境的建设,势必形成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大环境氛围。这种山水城、绿碧交映成辉,必将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泾川县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城北区用地规划泾川县城建局 2003.116具有其它城市所缺少的独特的环境。5)资源优势:突出表现在旅游资源上:东有全国罕有的百里石窟、南石窟;中有温泉资源、夸父峰自然景观;西有高峰寺、王母宫、瑶池等。所有这些,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第二章 发展战略与目标一、发展战略1、生态立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搞好县城周边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任务。2、环境兴市:一是
13、建设山、水、城一体化,绿色穿插,碧绿交映的人居环境, “筑巢引凤” ,使城市兴旺发达;二是建立高效完善的基础设施,构筑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3、 旅游强市: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整治、建设旅游环境,完善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形成食、宿、行、娱、息、购、游于一体的完整的旅游体系。带动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旅游职能是现代城市职能转变的一大特征。旅游产业作为“无烟工业”和全球性支柱产业己被世界公认,而我国也将其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启动消费市场的一大国策,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旅游消费的政策, “双休游 、 “节假游”已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为此各城市都将旅游休闲职能作为自己的主导方向。二、 县城性质根
14、据以上城市发展战略,县城性质拟定为:以旅游商贸为主,生态健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型小城市。泾川县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城北区用地规划泾川县城建局 2003.117三 、建设目标1 、规模化:立足长远,充分考虑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山川秀美,退耕还林工程的落实,城市化水平将有大的提高;加之火车站的建设,旅游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流动人口,以及城市建设中引进项目的落实,县城规模将有一大的突破。考虑到一定的弹性,发展规模按 10 万人控制(规划范围内可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为 12 平方公里,按花园度假城市要求,人均 120 平方米。按此环境容量计算,极限人口规模为 10 万人) 。实践表明,只有
15、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增强吸引力,完全配套各项设施,同时减少城市运行费用。2 、生态化:建设以山体、河滨、路侧为主的绿化林地,构筑“绿中城”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城市街头绿地、广场绿地、小型公园的设置,体现“城中绿”的优美环境。3 、特色化:充分发挥山、水自然景观在城市中的组景作用,形成山、水城一体化的山水型城市特色;同时,明确县城的建筑风格、形式、色彩、材料,形成统一而又有变化的建设特色面貌。城市特色的形成对增强印象、扩大影响、吸引投资、树立品牌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4、功能化:合理分区,正确处理好生活、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形成分区明确、功能协调的城市综合体。同时,形成完
16、整的交通、绿化、公共设施、景观体系。5、信息化:形成通信畅通、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第三章 发展规划一 、县城规划区范围泾川县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城北区用地规划泾川县城建局 2003.118东起王家沟、收费站一带,西至王母宫山西;南北至山体脚下,总面积 16 平方公里,可用建设用地 12 平方公里。该范围内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二 、县城的规模到 2020 年,县城的建设用地为: 10.76KM2县城人口为: 10.91 万人三、县城的形态结构形成中心城区、外围组团、轴带分区发展的城市形态结构。以县城为中心,周围布置综合开发区、工业产业区、生活服务区、名胜游览区、疗养度假区等功能区。四 、用
17、地功能布局根据用地状况和建设现状,县城由三大板块,八大功能区组成。三大板块指王母宫山板块、泾河南岸板块和泾河北岸板块。王母宫山作为旅游观光板块;泾河南板块以现有旧城为依托,以东部的温泉为重点,形成居住、商贸、生产、休闲度假四大功能区;泾河北板块以火车站的建设为中心,配套完成居住、商贸、科研文教等三大功能。1、王母宫山:逐步迁出山体与汭河之间的村民,将两河环绕的王母宫山作为完整的风景旅游区。该景区又由五大部分组成:1) 王母宫朝拜区:以现有的王母宫石窟 金大钟、山顶大殿、即将落成的三清殿为基础,去除现有的上山天梯,改造上山的盘山旅游路,形成以海内外信徒寻根问祖的朝拜区。2) 入口广场标志区:设于
18、瑶池沟内汭河之滨,建一彩虹桥与县城泾川县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城北区用地规划泾川县城建局 2003.119相连。作为庙会、演艺等活动和出入景区的标志性广场。3)瑶池西王母文化区:以体现西王母有关瑶池文化传说为题材的西王母文化景区 包括瑶池、九重玉台、十二重琼楼、蟠桃园、七仙园等,建于现有的地方病研究所、瑶池沟一带。4)万树园自然景区:瑶池西侧的山体作为县城的植物园,栽植在北方能够成活的所有植物,并挂牌说明植物的习性、特点、效用等,使人们在此享受到地方生态环境面貌。5)天池休闲区:引水上山,在山顶建一天池,结合现有的陈平墓、新建标志建筑鼓楼、摘星楼,与三清殿、王母殿共同构成随山就势的标志建筑群。形
19、成以天池为中心,俯瞰全貌的休闲游乐区。另外 通过泾河两岸滨河绿带的实施,共同构成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共存,山、水、城相映生辉的综合性景区。这对泾川县形成旅游产业、扩大知名度,增强吸引力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泾河南岸板块:由以下功能区构成:1)住宅生活区;以现有的旧城区为基础,东、西(分别沿泾河、汭河)拓展,形成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的生活区。2)商贸区:作为县城商业贸易的中心用地,布置于化工厂至新老 312国道的交汇处之间。3)产业园区:设于新老 312 国道与苗圃之间,作为生产性产业园区用地。4)温泉度假区:设于苗圃至现温泉宾馆之间。包括南石窟、夸父峰。泾川县城总体发展概念规
20、划 城北区用地规划泾川县城建局 2003.1110这样沿 312 国道,以老城区为基础形成居住、商贸、生产、游憩四大功能区。3、泾河北岸板块:以火车站为主题,开拓相关产业,为城市的发展留下充足的余地。这板块由以下功能区组成:1)站场中心区:依托火车站,发展商贸、旅馆、饮食等相关产业,形成县城对外服务的窗口。2)站西生活区:火车站以西作为生活居住发展用地。3)站东生产区:火车站以东作为机务、仓储、工厂等生产加工区域。4)科教产业园区:生活区以南作为科教产业园区。这样,与河南板块相对应,由西至东形成了生活、对外交通、生产三大功能区。五、道路交通规划l、西平铁路按原有的选线位置预留铁路用地(北部山脚) ,站场布置于泾灵路北端的轴线上。2、银武高速公路沿泾河南岸(现 312 国道)通行,银武高速在县城的出口布置于县城东端的王家沟处。3、312 国道改线至泾河北岸(北区环南路) ,其一,可同时解决北岸的过境交通与环南路及防洪的问题:其二,避免过境交通对城市建设区的干扰,有利于城市的发展。4、 泾崇路改至汭河东岸沿岸而行,并由泾灵大桥-泾灵路- 城南环南路与新的 312 国道连接通过县城。避免过境交通对城市中心区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