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皮和丽姬娅.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15018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皮和丽姬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画皮和丽姬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画皮和丽姬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画皮和丽姬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画皮与丽姬娅的中美文化比较关键词:蒲松龄爱伦坡恐怖题材画皮和丽姬娅分别是中美两国恐怖文学的经典著作,在各自的文化与文学史中也颇具影响。 画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恐怖小说的巅峰之作,时至今日,仍不断被后人模仿甚至多次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而丽姬娅则是西方恐怖小说大师爱伦坡的代表作之一,对其后的西方恐怖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两篇文章的作者蒲松龄和爱伦坡在距离上相隔半个地球,在时间上相差一百多年,却不约而同地选择类似的题材进行艺术创作,但是由于两者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产生了风格迥异的两篇文学经典。一恐惧是人类的心理活动状态之一,是人类面对危险或未知事物时的本能反应,因此在世界上几乎每个文化中都能找到人类试

2、图捕捉或者激发这一情绪的文字,甚至借由恐怖文学的创作来抒发个人对现实的愤懑和不满,如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志怪文学,美国文学中哥特小说等,而读者则通过阅读这类小说来达到感官的刺激。恐怖小说的创作几乎离不开几个重要的恐怖元素,如黑暗、死亡、恶灵与鬼怪等。黑暗中往往潜伏着未知的危机,是恐惧心理滋生的温床,人类本能地惧怕黑暗,因此大部分恐怖小说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晚上或将地点设置在地窖、监牢、古怪城堡等阴暗、鲜少阳光的地方。 画皮就多次提到夜间, “王生早行” “夙夜踽踽独行” ,女鬼杀人也选择在“一更许” 。 丽姬娅更是从头到尾都只发生在灰暗阴森的房间里,窗子涂成铅灰色,房间的顶棚极高而阴森,床是黑檀

3、木的,房间五角竖着巨大的黑花岗岩石棺,房间内挂着重重叠叠的巨幅帐幔,上面有看起来漆黑一团的花样,等等,整篇文章提及最多的词汇就是黑暗,高潮部分更是设定在午夜时分,屋子里黑影憧憧。作者用种种黑暗的描写建构起黑暗的环境和阴森的氛围,即使没有发生恐怖的事件,也足以让人毛骨悚然。畏死之心人皆有之,因此死亡是最容易挑起人类恐怖心理的元素之一。两篇文章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死亡的题材,并花费不少笔墨在描写死亡的过程中。 画皮中王生被裂腹、掬心,腔血狼籍,其死亡过程血腥恐怖。而丽姬娅中罗文娜重病之中被痛苦折磨,心灵上惊恐不安,反复昏厥,最终死亡,这一极其痛苦的过程甚至影响她身边的人出现各种幻觉。恶灵即是邪恶的灵魂

4、,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魔鬼或其他心存恶念的东西,总之是使故事中的人物饱受惊吓和折磨的元凶。但在恐怖小说里,最有震撼力的却往往是人类扭曲变态的心理,怪诞乖戾的行为,让人疯狂,让人崩溃。 画皮中的恶鬼固然恐怖, 丽姬娅却通篇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对人类而言,死亡是一种神秘的自然现象,意味着亲人故友从此离开人世,永不相见。人们希望思念的人能够回归这个世界,即我们所说的复活。然而,人死后的归宿是什么,人们对此即恐惧又好奇,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化和宗教都对此有所猜测,甚至想象出各种如地狱、天堂等灵魂归所,试图得到解释和安慰。人们希望思念的人能够回归这个世界,即我们所说的复活,但同时也由于对未知的恐惧,对于复活的现

5、象心存疑虑,因此创造出了鬼怪的形象。兼通,可他的译作同样的有大量的增删现象。他虽然提出了 “信、达、雅” ,但在实践中, “达旨”是他采用的主要方法。之所以用“达旨”的译法,首先考虑的是西学论著用汉文表达之难,当然最重要的,是为了便于他“随取发挥” ,即结合西哲的论述表达自己的主张,这也是严复的用心。最后,翻译者的文化立场在翻译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译者进行语言转换的背后,实际上是对另一种文化和另一个世界的翻译。在翻译中,译者的文化立场和美学观念也渗透到他的文学翻译、文化译介和思维方式转换的过程中。如果译者以自身文化传统为正统,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另一种文学(文化) ,那么他在翻译中增删误

6、解原作的情况就是不可避免的。晚清译者们多以高等文明的民族自居,傲视西方蛮夷文化,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翻译文学在当时的文化系统中属于弱势,处在边缘地位。4.结语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在翻译过程中,大到源语和目的语,小到译者的语言功底、翻译方法、文化立场等,都会对文本的转换结果产生影响,而运用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发现翻译背后隐藏的文化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和译文。摘要:画皮和丽姬娅分别是中美两国杰出的恐怖小说,时空毫无交叉的两位作者却同时采用恐怖题材创作出两部文学经典,有偶然也有必然。本文通过恐怖元素的选用、故事叙述角度、宗教信仰的文学文化方面分析这两篇文章的异同,同时分析

7、其产生的原因,进而对相关的中美文化进行比较。参考文献:1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London:Routledge ,1993 :105-123.2Even-Zohar,Itamar.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with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 1990A.Venuti,Lawrence.The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C.London:Routledge Taylor andFrancis Group,2000.192

8、-197.3Bassnett&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M.London&New York:Pinter Publisher,1990.4张南峰.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外国语,2001, (4).5王继权.略论近代的翻译小说.王宏志编.翻译与创作:中国近代翻译小说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3-55.6朱光潜.谈翻译.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7埃文佐哈尔.张南峰译.多元系统论J.中国翻译,2002, (4).8陈淳.比较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9谢天振.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J.外国语,200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