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IV与AIDS,HIV与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艾滋病即为AIDS的音译,HIV,HIV是AIDS的病原体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HIV模式图,一、来源与发现,1.来源 看法一:HIV来源于西非的大猩猩,可能是 1930 年前后,非洲土著人为了获取食 物而捕杀黑猩猩等动物时传染上的。 看法二:20世纪50年代在非洲进行脊灰疫苗研 制时传播给人类。,2. HIV的发现,西非扎伊尔首都的一家医院1959年的
2、血样中检出HIV。1981年美国报道了首例艾滋病患者。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分离到淋巴结肿大相关病毒(LAT)。1984年美国Gallo等亦从艾滋病人中分离到相似的病毒,称为人类嗜T细胞病毒III型(HTLV-III)。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统一命名为HIV。,二、AIDS 流行情况,全球性疾病非洲是目前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某些国家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HIV感染者。亚洲已成为继非洲之后的第二大重灾区。印度的艾滋病患者人数仅次于南非,居世界第二位;在泰国、柬埔寨和缅甸等国,艾滋病患者已占总人口的以上。,中国AIDS的流行情况,自1985年中国发现首例病历后,截至到
3、2005年年底,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5476万),其中艾滋病人约7.5万(6.58.5万人)。 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0.040.06)。 检测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14.1万,与评估的感染者65万人相差约51万人。 目前中国AIDS的流行趋势处于世界第14位,在亚洲排名第二位。 而且HIV的感染者每年以40%的速度在增加,中国处于AIDS暴发流行的前沿。,三、生物学特性,1 、形态和结构形态:HIV呈球形,直径100120nm,核,结构,2、HIV的生活周期 增殖周期包括5个阶段:,吸附 穿入 脱壳 复制与合成 装配与释放,吸 附,HIV主要通过gp120与宿主细胞膜表
4、面的相应受体结合进入细胞。,CD4+ 细胞,HIV gp120 结合CD4 / 辅助受体,HIV 的生活周期吸附,进入细胞CD4+ T细胞是主要的靶细胞,人 HeLa 细胞,转染CD4抗原的人HeLa细胞,没有感染,感染,HIV的复制,HIV的释放,HIV的生活周期,3、分型,HIV有两型,分别为HIV-1和HIV-2。两者的结构和致病性相似。世界范围的AIDS主要由HIV-1所致,约占95%。,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56加热30分钟或用0.5%次氯酸纳、10%漂白粉、70%乙醇、0.3%过氧化氢、1%戊二醛等消毒剂处理10分钟均能灭活病毒。室温(20-22)可存活7天,4、抵抗力,H
5、IV仅感染表面有CD4受体的细胞。实验室中常用正常人T细胞分离病毒。感染病毒的细胞出现CPE。动物模型可用HIV感染恒河猴和黑猩猩。,5.培养特性,四、致病性和免疫性,1.传染源,a)HIV无症状携带者 b)艾滋病患者,其外周血、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脑脊液、骨髓等标本中均可分离到病毒。,2)血液传播:医源性 吸毒者,1)性传播:STD之一 同性恋 异性恋,3)母,2. 传播途径,婴传播:胎盘 产道 哺乳,我国卫生主管部门的统计表明,中国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比例分别为:静脉注射吸毒感染占69.8%,性接触感染占6.9%,采供血感染占6%;余下的百分之十几,为母婴传播和其它特殊途径传播。,3
6、、HIV的致病特点和机理,HIV感染和致病的主要特点是能选择性地侵犯表达CD4分子的细胞,引起以CD4+ 细胞缺陷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 。CD4+ 细胞主要是Th细胞,也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皮肤的朗格汉斯细胞及肠道粘膜的杯状、柱状上皮细胞等少量表达CD4分子的细胞。,(1)CD4+细胞受损; (2)HIV干扰T细胞的抗原识别; (3)HIV诱导的自身免疫应答; (4)HIV超抗原成分的致病作用; (5)HIV的播散; (6)HIV的其它病理作用。,HIV的主要致病机制:,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子代病毒出芽释放 导致细胞被破坏;,细胞融合,被感
7、染的CD4+ 细胞gp120 阳性,未感染的CD4+ 细胞gp120 阴性,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其寿命明显缩短;,gp120,CD4,HIV诱导细胞凋亡;,凋亡小体,受染CD4+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效应,HIV干扰T细胞的抗原识别 CD4与MHC-类分子的相互作用是T细胞识别抗原肽所必需的,HIVgp120与CD4分子的结合干扰了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使T细胞不能对HIV发生有效的免疫应答。,HIV诱导的自身免疫应答 HIVgp120和MHC-类分子均能与CD4分子的相同区域结合,提示这两种分子可能存在共同决定簇,因此针对HIVgp120的特异性抗体能与MHC-类分子发生交叉反应,破坏免疫活性细胞
8、。,HIV超抗原成分的致病作用 HIV基因编码产物有超抗原样作用,其致病机制为:作为T细胞的强活化剂,过度激活T细胞, 最终导致T细胞无能反应或细胞死亡;激活多克隆B细胞,造成B细胞功能紊乱。,HIV的播散 HIV在单核/巨噬细胞内低度增殖,并将病毒播散至其它组织。,HIV的其它病理作用,HIV感染单核/巨噬细胞,可损伤其趋化、粘附、杀伤和抗原提呈能力;HIV可诱导巨噬细胞分泌大量IL-1和TNF-,导致患者长期低热,并引起恶病质;受染的树突细胞抗原提呈功能下降并可将病毒传播给CD4+T细胞。,HIV引起以CD4+细胞缺陷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1)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2)体液免疫
9、功能紊乱 (3)侵犯多种组织器官,CD4+T细胞数量减少,健康人外周血中CD4+T细胞数量为1000个/ml,晚期AIDS患者则在100个/ml以下。当CD4+细胞下降到每毫升200个以下时,病毒的滴度迅速升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出现崩溃。,迟发型变态反应减弱或消失;T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特异性抗原、同种异体抗原的增殖反应低下;由T细胞或NK细胞引起的细胞毒性反应降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在疾病早期由于B细胞的多克隆性激活可出现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产生、CIC形成。随着病情的发展,抗体的产生能力下降。,通过感染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皮肤的朗格汉斯细胞及肠道粘膜的杯状、柱状
10、上皮细胞等少量表达CD4分子的细胞,HIV被播散到全身,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肺、肠及其它器官感染致病。,侵犯多种组织器官,4、HIV感染的临床特点,原发感染急性期,无症状潜伏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原发感染急性期 此时感染者血清中出现HIV抗原;患者出现发热、咽炎、肌肉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皮肤斑丘疹和粘膜溃疡等自限性症状。,无症状潜伏期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外周血中HIV抗原含量很低或检测不到;少量病毒在细胞内低水平持续复制,大部分HIV以前病毒的形式整合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内;持续6个月至10年。,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当机体受到某些因素激发,HIV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并造成免疫系统进行性损害;患者
11、出现发热、盗汗、疲倦、慢性腹泻和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典型的AIDS有三大临床表现: 机会感染 恶性肿瘤的发生 神经系统异常,不加干预,2 年内死亡,机会感染是AI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涉及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以卡氏肺囊虫 、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隐球菌、鼠弓形体等常见。,卡氏肺囊虫在肺的外部产生隆起性钙化,形状象粗糙的肾脏,在AIDS患者中念珠菌属感染是很常见的, 象鹅口疮(上图)尽管不危及生命但十分讨厌.播散性感染是少见的, 左图为念珠菌性肺炎,其类似于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恶性肿瘤的发生 如kaposi肉瘤和B细胞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神经系
12、统异常 约有1/3的AIDS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艾滋病痴呆综合征,表现为记忆衰退、偏瘫、颤抖、痴呆等神经、精神症状。,5、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感染过程中机体可以产生多种抗体和细胞免疫,但不足以清除病毒。,五、微生物学检查法,1、检测抗体 ELISA是快速检测HIV抗体的标准方法。2、检测病毒抗原常检测HIV的P24蛋白。病毒感染的急性期出现,潜伏期常为阴性,病情发展至艾滋病症状出现时又可检出。 3、检测病毒核酸,病毒数量预测生存时间,六、防治原则,(1)预防HIV感染综合措施(2)疫苗的研究(3)抗病毒治疗,(1)预防HIV感染的综合措施 建立HIV感染的监测网络系统。 加强宣传教育,
13、普及预防知识,打击卖淫、嫖娼、贩毒及抵制吸毒等; 加强血源和移植器官的筛选与管理; 加强国境检疫等。,尚未获得理想的疫苗,在疫苗研究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仍然是HIV包膜的高度变异性,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基因工程疫苗 人工合成疫苗 重组活疫苗 HIV突变株疫苗,由于HIV病毒株快速变异,使获得具有广泛保护性的疫苗研制变得十分困难。,(2)疫苗的研制,一个病人体内病毒氨基酸序列的变化为 1-6%变化最大的蛋白是gp120,病毒多态性,HIV从感染患者到出现临床症状,病毒已发生很大变化,对HIV感染的治疗,目前使用多种药物的综合治疗,以防止耐药的发生。临床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主要有三类: 核苷
14、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3)抗病毒治疗,“鸡尾酒疗法”被证明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扩散、延缓病毒感染者发病时间和延长病人生命,鸡尾酒疗法,“鸡尾酒”疗法是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其他多种抗病毒药剂混合使用,在艾滋病病毒刚侵入人体时下药,每一种药物针对艾滋病毒繁殖周期中的不同环节,从而抑制或杀灭艾滋病毒,从而使患者的发病时间延后数年。,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博士,生命的渴望,天真遭“邪”,无辜的受害者,饱受痛苦,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W.Churc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