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必修3水平.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21859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必修3水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泉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必修3水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泉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必修3水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泉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必修3水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泉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必修3水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泉州市教科所 廖世平,泉州市2012-2013学年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必修3水平测试(理科倾向) 质量分析报告,一、命题指导思想,1.本份试卷命题目标: 全面了解我市必修3模块教学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高二理科学生参加省会考提供一份可参考的试题样式 充分发挥水平测试卷对教学的导向功能,2.试题立足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反映了2012年福建省高中会考纲要的精神,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考核能力目标、试卷形式等方面遵循了省颁会考纲要的要求。全卷分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具体的考试内容严格依纲据本。,二、试题特点,1重视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省颁会考纲

2、要规定的命题原则,全面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全部试题都围绕课程标准、会考纲要和教材中要求的主干知识设计,没有偏题、怪题,鲜明地反映了引导考生立足学科基础,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的命题导向。考试内容覆盖到各个单元。,表1:各单元考查的主干知识,2.能力立意,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 在考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的能力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持续学习的能力;二是学生搜集和筛选社会信息、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如第31题围绕第六届“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情景材料,要求学生归纳文化对人影响

3、的有关道理,着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如第33题要求学生从“最美女教师”、“最美孕妇”等当前社会上的“最美现象” 说明先进人物的崇高道德义举对于我们筑起百姓心中的“道德高地”的启示,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如34题的评析题更是巧妙地做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很好地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3.贴近生活,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试题体现当前重大的时政热点问题,反映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但重大时事的考查主要通过设置活生生的生活案例为情境设置问题,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特点。,如针对社会生活中“外来文化的冲击

4、”、“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华文化走出去”、“福建茶文化”、“神九飞天”、“穿越剧”、“福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多读好书”等考查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思维能力。这些现实生活问题对考生没有“陌生感”,不会给考生答题带来心理负担,而且能让学生在做题中感悟科学发展、公平正义、竞争意识、和谐理念、创新意义、批判精神,提升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念。,4.体验探究,凸显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体体验,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参与课堂探究。综合探究题一般是围绕一个探究主题,提供案例、材料或场景,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设问一般涉及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研究方法,评析某些观点,设计行动方

5、案,提出解决问题建议等。本次考试主观性试题中的设问体现了新课程开放性与探究性的理念。,如32题以福建精神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知识就如何践行和弘扬“福建精神”提出合理建议; 第34题的评析题,要求学生任选一题作答,体现新课程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本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课内知识的教学缺乏扎实的作风,一方面是学生缺少对基础知识学习掌握,热衷于习题训练,学习缺少全面性;另一方面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往往在于简单地记忆,没有真正地理解,特别是对相关的知识还没有形成整体性的把握,缺乏系统性,无法抓住知识间的内在

6、联系。,(2)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本卷所有试题都创设了情景材料,都需要考生全面、具体、准确地把握题目的指向、设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才能作出正确解答,但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不能准确、全面提取材料信息,特别是抓不住关键词,分析时要么就事论事,要么简单罗列观点,要么观点与材料形成“两张皮”现象。,(3)运用和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待加强。 新课程教学要求中的生活化、实践性、探究性还没有得到正确的落实,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活问题缺少深入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4)学生答题缺乏规范性。 包括书写的规范、答题的规范、格式的规范、语言的规范等,这需

7、要平时有意识地加强训练。,(5)根本原因:学生平时对思想政治学科缺乏兴趣、不够重视。 高考中,理科考生不考思想政治,因此从学校领导、班主任到家长、学生都比较功利,不太重视。在这种态度和心理影响下,学生自然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学习。,四、教学建议,1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兴趣度和重视度。 首先,老师应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和试卷。以生为本,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学生得到老师的关爱能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特别是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其次,老师要多说明学习思想政治对学生的意义,以及会考对学生以后参加自主招生或出国留学的重要性。打消学生对会考开卷形式的侥幸心理和临时抱

8、佛脚的应考心态。 再次,老师要课堂创新,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特别是本省的社会现实,经常用新内容和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和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要回归教材,消除知识的盲点,把握知识的关键点,区分知识的易混点,理解知识的疑难点,夯实基础。 可以用两种方法交叉实施:一是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纽带,把相关知识融合起来;二是以现实问题为纽带,把相关知识衔接起来。具体方法可以运用知识结构图、知识专题图,以逻辑的方法、回忆的方式,进行以点带面的巩固复习。,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发展,中华文化,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中心 环节,创新,民

9、族精神,文 化,形式,内涵,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思想、理论等,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意识形态部分,非意识形态部分,经济政治,概念,相互交融,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我国文化发展面临挑战,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对人的影响,表现,特点,塑造人生,交往方式,交往行为,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个性,共性,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多样性,构成,地位与作用,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是什么),必要性

10、(为什么),原则(怎么办),促进文化传播,途径ABCD,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传统文化,习、建、文、思,内 容,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作用,顺应促进,不变阻碍,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文化发展,实质,影响,基本矛盾,科技,思想运动,教育,作用AB,主体,根本途径,社会实践,具体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克服错误倾向,坚持正确方向,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基本特征,源远流长,涵义:历经沧桑,顽强 生命力,无穷魅力,见证,史书典籍,汉字,博大精深,独特性:文艺、科技,区域性,民族性,重要原因:

11、特有的包容性,含义,作用,各民族文化,(特性),(共性),共同 熔铸,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力量,熔铸,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成为,精神力量和力量之源,集中 体现,基本内涵,核心:爱国主义,四个方面,贯 穿,新时期的主题,丰富发展,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程中,革命,建设,改革,集中体现,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共同价值追求,地位和作用:“三精一魂”,要 求,培育和宏扬民族精神,必要性ABC,途径ABC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生活的变化,可喜,忧虑,大众文化,倡导的方向,推动,满 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特 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

12、面,滋生,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含义、对策、原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先进文化)- - - - - -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涵,根本目标:四二一,要求,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关键),核心价值体系,立足实践,文化创新,依靠全体人民,地位作用,基本内容,途径: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内容,目标,公民,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自身修养,科学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无止境的过程,不断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不断改造 主观世界,重在行动从小事做起,地位,作用,要求,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 进,增强

13、,辨别力 抵抗力,带 来,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相互 促进,3研究课标和会考纲要,注意考点的不同要求等级。 对于“了解”等级要求的知识点,复习中主要通过选择题形式测试巩固,对于“理解”、“说明”和“运用”等级要求的知识点,则主要可以将其问题化,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会分析,然后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编制题目,让学生练习巩固。,在练习巩固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 第一,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进行审题训练。 第二,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 第三,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 第四,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恰

14、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第五,加强答题的逻辑性训练。近几年文化生活模块在会考中常以辨析题的形式出现,如2012年1月福建政治会考卷的第32题(2)和2012年6月福建政治会考卷的第31题(2),而学生解答辨析题的逻辑性较混乱,往往影响了答题的效果。为此应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做到确定辨析点,分析必然点,展开讨论点,补充遗漏点。,4关注时政热点,特别是福建地方性热点,并注意与各模块教材相关知识点的联系。 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要着眼于对当前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要结合学科的主干知识,不能超越高中学生的知识能

15、力范围和生活经验。 分析时政热点必须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让思维向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平时要多考虑这个问题有没有可深入的余地,能不能转换不同角度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分析热点必须找准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做到多角度、多侧面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当前热点如,十八大精神;收入分配改革;中日钓鱼岛争端;道德建设;房产税改革;海峡两岸文博会等等,5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复习。,会考体现基础性原则,反映基础教育要求,总复习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把握适中的广度与深度,不必拓展繁杂和极难题。如对基础观点和原理让学生进行复述、进行课堂上的抽查等等,要做到有奖有罚

16、。对会考有困难的同学个别突破,鼓励进步,树立信心。 复习中渗透时政热点,建议进行热点讲座,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学科教研,科学选择热点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要引导学生透过时政热点,把握其实质。时政本身是一个感性的东西,我们平时对它的认识基本上是一个感性认识。比如,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很少去思考问题的实质。而会考的考查,借时政热点为背景,运用教材上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阐述一种理念,表达一种观点,揭露一个社会问题等。所以,我们在关注时政热点时,不仅是感性认识,更重要是理性认识。,6要加强时事政策教育,紧密联系各个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教学。 充分认识加强中学时事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活动课时间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切实加强中学时事教育。 应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落实好时事教育课,使用好时事报告(中学生版)(时事)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努力增强时事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相关文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