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电梯的救援方式.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22053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切电梯的救援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一切电梯的救援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一切电梯的救援方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一切电梯的救援方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一切电梯的救援方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梯应急救援预案1目 录前言21. 总则3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43. 预防预警84. 应急响应115. 后期处置186. 保障措施197. 宣传、培训和演习208. 附则212前 言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2006)质检特便字第 5007 号文件要求,中国电梯协会会同有关单位组织编写了电梯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范本,以供电梯使用单位、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和电梯事故应急救援部门在制定各自应急救援预案时作为范本参考。本范本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多年电梯应急救援方面的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的法规、规章和标准,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为了提高本范本质量

2、,请各单位在实施本范本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电梯协会(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 61 号,邮政编码:065000,E-mail: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1 总 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提升电梯使用单位、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和电梯事故应急救援部门,应对电梯运行使用中各类意外伤人和困人事件的能力,规范电梯使用单位、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和电梯事故应急救援部门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及其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实施,建立健全电梯乘客事故应急体系,规范各电梯使用单位、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和电梯事故应急救援部门对伤人和困人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的危害,特制

3、定本范本供各相关单位参考。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电梯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范本。1.3 适用范围1.3.1 本范本适用于电梯发生运行事件或事故时的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适用于本管辖区域内使用的电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件或事故。1.4 工作原则31.4.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电梯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4.2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1.4.2.1 积极采用先进的预测、预防、预警和

4、应急处置技术,提高电梯事件和事故防范水平;不断完善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1.4.2.2 电梯事件和事故应急救援部门应有效掌控本单位区域内电梯设备数量、安装位置分布等情况;1.4.2.3 电梯使用单位、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对电梯在日常运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引发事故的故障类型、征兆有应对措施;1.4.2.4 电梯事件和事故应急救援部门应有效地进行电梯事件和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及抢险救援队伍建设;1.4.2.5 电梯事件和事故应急救援部门应有效地落实相应的电梯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部门主管、分管领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在处理事故时的职责。1.4.3 实

5、行分工负责的原则。1.4.3.1 电梯事件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依靠科技、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整合资源、平战结合”的原则,做到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实行领导问责。1.4.3.2 在电梯事件和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上,应当贯彻统一领导、专业救援、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方式。1.4.3.3 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应急救援实行区域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电梯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由应急救援指导协调机构(以下简称协调机构)、事件或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和应

6、急救援队伍及其社会力量组成。应急救援指导协调机构为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络协调机制。事件或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由应急救援指导协调机构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及社会力量主要为电梯维保单位,同时还包括地方人民政府、相关技术机构,以及消防、医疗救护、环境保护、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和其它社会力量。应急救援组织组织构架见图 1 和图 2。4图 2 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组成示意图善后处理组组长善后处理组若干成员总指挥长(本预案执行最高领导)应急救援组组长副指挥长若干名(执行领导或区域领导)物资供应组组长警戒保卫组组长应急救援协调组 组长应急救援组若干成员物资供应组若干成员警戒保卫组若干成员应急

7、救援协调组若干成员新闻媒体现场指挥部协调机构事件/事故其它部门和社会力量当地人民政府相关技术机构电梯维保单位新闻媒体电梯使用单位图 1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示意图注:图中虚线表示必要时执行52.2 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职责2.2.1 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何注:应增加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条件,根据那一类型的事故来组成;即:启动条件,本单位与组成对应。a. 负责一般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本单位:指应急救援包括的部门自身)b. 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并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加强管理工作。c. 负责组建单位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施、器材,组织进行应急知识的培训及演练。d. 一旦发生

8、电梯关人或电梯伤人事故及电梯机械伤害、火灾、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时,首先启动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e. 若事故造成人员重伤以上事故,必须马上向上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f. 负责本单位电梯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按照本预案及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示,开展现场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努力减少人员伤害和降低财产损失。g. 负责了解掌握电梯事故现场情况,并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h. 负责组织人员对电梯事故现场进行恢复,并落实整改措施。i. 起草应急救援文件、简报,负责应急救援文书、资料归档。j.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电梯事故调查处理。2.2.2 总指挥长职责a. 负责本单位应急救援预

9、案的启动,确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的区域和副指挥长。对电梯事故全权组织进行应急救援。b. 发生电梯伤亡事故后,在启动单位预案、组织应急救援的同时,负责向上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c. 在发生电梯伤亡事故时,应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政府部门指挥下具体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d. 在发生电梯伤亡事故时,负责将现场情况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政府部门汇报。e. 负责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恢复,并落实整改措施。f. 负责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电梯事故调查处理。2.2.3 副总指挥长职责a. 协助总指挥对无人员伤亡的电梯事故,全权组织进行应急救援。b. 协助总指挥组织人员对电梯事故现场进行恢复,并落

10、实整改措施。6c. 负责确定合理的技术处理方案、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审定。d. 总指挥不在现场或不便履行职责时,行使总指挥职责。2.2.4 应急救援协调组职责a. 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下,组织、协调各区域的工作,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b. 负责电梯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改和电梯应急准备工作的组织和检查。c. 发生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后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提供各类相关信息和资料,投入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各区域内、外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电梯困人或伤人。协调消防、医疗部门救死扶伤,并组织联系救治和向外转送伤员。d. 组织各区域应急救援预

11、案的培训和演练。2.2.5 应急救援组职责a. 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应急救援方案,救援被困人员。b. 负责现场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应急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行动。c. 救援现场的防护;d. 负责向上级报告。2.2.6 物资供应组职责a. 负责在应急救援情况下,为救援、善后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供应。b. 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保管,确保在应急救援时有效及时提供后勤保障。c. 确保救援体系运行的经费保障。2.2.7 警戒保卫组职责a. 负责应急救援事故发生地点的警戒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电梯区域。b. 当卫生部门医疗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保障救护车在电梯区域应急救援事故现场的道路畅通。2.2.

12、8 善后处理组职责a. 负责电梯困人或伤人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b. 负责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紧急调用需要物资器材、设备仪器、应急救援队伍等,所发生费用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 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协调解决。c. 电梯应急救援事故后,必须由有资格的单位对电梯进行全面的检查,向业主及电梯使用单位通报检测检查情况。7d. 电梯应急救援事故后,电梯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严重损毁、无维修价值的,应当向业主方及电梯使用单位通报,建议报废。3 预防预警3.1 电梯运行中意外事件或事故信息报告与管理: 3.1.1 电梯发生意外时,有关人员可参照下列方式传递、报告救援信息。3.1.2 受困

13、人员: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取下列顺序方法对外传递相关信息发布:a. 利用电梯轿厢内的紧急报警装置,将受困信息发布给电梯使用单位或电梯所在的大楼管理机构或电梯维护保养单位。b. 利用自己的电话,拨打电梯轿厢内公布的救援电话,将救援信息发布给电梯使用单位或电梯所在的大楼管理机构或电梯维护保养单位。c. 通过直接喊话的方式,将救援信息发布给电梯外面的人员。d. 利用自己的电话,直接拨打“110”或“119” ,将救援信息发布给公安、消防部门。e. 只有在无法使用上述方式实现救援信息发布时,可以通过敲打电梯的方式,发布救援信息。f. 不应拔门,等待救援。3.1.3 公众:在收到或发现救援信息后

14、,应立即将救援信息传递给大楼管理机构或电梯维保单位或直接向“110” 、 “119”报警;3.1.4 电梯使用单位:在接到救援信息后,应将受困人员的下列信息记录,并立即将救援信息报告给本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可参照下列程序传递救援信息:a. 向电梯维保单位发布应急救援信息。b. 如果需要采取医疗措施,可拨打电话“120” ,联系医疗救助。c. 发生火灾、建筑物受损,可以拨打电话“119” ,联系消防部门救助。d. 发生重大事故,应向当地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区域应急指挥部报告。e. 需要记录的报警信息一般包括: 报警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 受困人员所在具体位

15、置:地址、层站、电梯编号。8 受困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需要医疗救助。 报警时间。3.1.5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a. 接警人应记录报警信息,并向本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b.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救援信息,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c. 向应急救援小组下达救援信息和启动的应急救援预案。d. 向电梯使用单位通报救援信息。e. 依具现场情况,可联系“110” 、 “120”、 “119”或友邻单位(电梯生产厂家、电梯安装维修单位等)协助救援。f. 发生重大事故,应向当地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区域应急指挥部报告。g. 负责救援记录的存档。h. 发布本单位内应急救援预案结束信息。3.1.6 应急救

16、援组:a.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b. 随时将救援过程的信息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c. 记录救援的过程,将应急救援记录上报本单位存档,应急救援记录参见附录 16。3.1.7 区域应急救援指挥部:a. 发布或下达区域性应急救援信息。b. 启动区域性应急救援预案。c. 启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 通报区域性或重大应急救援事件。e. 负责重大或区域性事件的信息管理。f. 发布本区域应急救援预案结束信息。3.1.8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电梯管理部门应与各应急救援单位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掌握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与求救人员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救援活动的进展情况;3

17、.2 电梯事故预防预警系统:3.2.1 各级区域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本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发布、监督和管理工作。93.2.2 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指挥部、各区县、特种设备主管部门、各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应依据各自职责分工,并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等级、趋势和危害程度,及时向当地政府、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3.2.3 各单位应成立本单位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小组。3.2.4 建立预警逐级报告制度。3.2.5 各级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编制和公告:单位内部应急组织通讯录 ,参见附录 14。a. 应急组织内部的通讯联络方式,例如:电话号码、联系地址、电台。b. 上级应急指挥部的联系电话、

18、联系地址、电台。c. 特种设备主管部门的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电台。d. 相关单位及应急指挥部(例如:电梯使用单位、友邻的应急救援单位、医疗救助单位、公安及消防单位)的联系电话。e. 区域性应急救援指挥部、专项应急指挥部、各区县电梯主管部门,应编制下一级各应急救援单位(指挥部)的联系方式和电话。3.2.6 预警信息的发布:a. 各单位、各区域应急救援指挥部只能发布本单位、本区域内的预警信息。b. 各单位、各区域应急救援指挥部只能启动本单位、本区域内的应急预防措施或应急救援预案;3.2.7 对于已经完成预报、可能造成电梯困人的一些公告,例如:地震、暴风雪、台风、洪水、火灾、停电、施工项目等,应提前

19、采取预防措施,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适时的停止电梯运行,避免发生电梯困人事件;3.2.8 对于存在安全故障的电梯,应及时停止运行,由电梯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排除故障后再投入运行;3.2.9 对于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或缺陷,特种设备主管部门、作业人员、使用单位应将有关信息向电梯生产厂或电梯安装维修单位通报,督促有关单位尽快完善;4应急响应4.1 总则当发生下文叙述的事件或事故时,应按电梯运行意外事件或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预案范例可参见本本范本附录:(曳引电梯和液压电梯)可能发生事件或事故:电梯轿厢困人(例如停电,电梯冲顶,蹲底,安全钳意外动作,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制动装置意外动作,曳引机制动器失效等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