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七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父亲挑书重 100 多斤的书压在 60 多岁的父亲的肩上。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他,样子潇洒得要命。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学到滇东南就读。六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孤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终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出台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一路上。父亲重
2、复着那句重复了很多年的话:“(a)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 ”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去?”他就抬高本来就很洪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尽是书。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 ”“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 “嗨!”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便理所当然地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内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一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板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
3、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 100 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的身子,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 (b)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啊!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里, (c)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 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1、 “父亲挑书”这件事发生的具体时间是 ,地点
4、是 。2、段中“样子潇洒得要命”并不是要赞美“我”的样子,而是为了 。3、段中“不言而喻”的意思是 。4、文中加线句子(a)的意思是 。5、对文中加线句子(b)你是怎样理解的?26、加线句子(c)是个比喻句, “风”比喻, “种子”比喻 。7、本文写作顺序,从全文看是( ) ,第段有( ) 。8、文章以( )为主,兼用了( )和( )的表达方式。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
5、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
6、好吧,就明天。 ”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却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的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7、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 第自然段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可根据哪些语句判断?2、第自然段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本段中最能表现“我” “无常”的两个词分别是什么?33、文中加线的三个句子反复写“悄悄地” “出去” “进来” ,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文章结尾描写“我”观赏“烂漫的菊花”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歌
8、颂了什么?谈美人们都希望自己是美的。美,表现在心灵、举止、言谈、仪表等方面,其中心灵美是基础。“心之官则思” , “心灵即是人的思想感情,心灵美就是思想美。 ”人的行为是心灵伪镜子,心灵的美丑决定着行为的美丑。一个有远大理想,高尚道德的人,必然会举止端庄,言谈谦和,仪表整洁、朴素,必然会公而忘私,助人为乐。雷锋同志就是这样的典型。他在看病的路上,忍着自己的病痛,去帮助工人运砖。他一贯艰苦朴素、省吃俭用,却把自己积累下来的钱寄往灾区。他这样做,正是因为他具有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品德,具有美好的心灵。有的人只追求外在美,把心灵看作“虚无缥缈”的东西。(11)殊不知,一个人如果没有心灵美,他的举止、言
9、谈、仪表的美,岂不就是“无本之木” 、 “无源之水”吗?(12)青年朋友们,我们要努力学习,加强思想品德方面的自我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上锻炼自己,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纯洁、美好。1、本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 A人们都希望自己是美的。 B心灵美是基础。C具有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品德的人,才具有美好的心灵。D青年们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心灵更加纯洁、美好。2 “心灵美是基础”的依据是什么?( )A “心之官则思” ,心灵美就是思想美。B人的行为是心灵的镜子。C心灵美决定着行为美。D具有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品德的人,才具有美好的心灵。3本文的论证方法是( ) A摆事实 B讲道理 C既摆事实又讲道理4根据本文实际情况,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x)A总分总式结构( )B总分式结构( )C分总式结构( ) D分总分结构( )45本段共 12 句,段内层次有下列四种分法,哪一种比较正确:?A (11) (12) B (11) (12) C (11) (12)D(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