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资本论中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区别与联系商品价值和商品价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具体的:商品价格是商品的货币表现,由于受价值规律支配和其它因素影响,从某一次具体交换看,商品价格和它的价值往往是相脱离的;但从较长时间和整个社会的趋势上看,商品价格仍然符合其价值。 因此,价格和价值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关系可概括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还必须明确,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表现价值在不同社会形态里情况是不一样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价格更多地受市场供求关
2、系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外,还要受国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进行宏观调控的约束。格和价值的关系价格就是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价值则是等边际时的边际效用。等边际原理:“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是符合等边际原理,即在消费者的收入固定和他面临着各种物品的市场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正好等于花费在其他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的时候,该消费者就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效用。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 65 页)由等边际原理可知:对某人来说,等边际时,在其购买的物品范围内,1 美元买到的物品的边际效用相等,也即 1 美元买到的
3、物品的价值相等。我们把此时1 美元买到的物品的价值定义为 1 美元的价值,用数量表示为 1 美元。1 美元所能购买到的物品的数量为:q=1/Pq:1 美元买到的物品的数量P:物品的价格由此可知,购买的任何 1/P 量的物品的价值等于 1 美元。则可求出一单位物品的价值。Q=1/q=PQ:一单位物品的价值即:一单位某物品的价值等于它的价格。一物的价值和它的价格相等,这个数量关系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由效用论提出来了。现在的问题是,人们究竟是根据价值来确定价格,还是根据价格来确定价值呢?由于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是价值决定价格,所以效用论并没有真正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马歇尔在论述一个人的需求表时,他说
4、:“为了完全了解对于一物的需求,我们必须确定在此物可能被供应的每一价格上,一个人愿意购买多少。他对茶(比如说)的需求情况,能由他愿付的价格表即他对不同数量的茶的几个需求价格来最清楚地表明。这个表可称为他的需求表。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他会购买: 每磅 50 便士时6 磅。每磅 24 便士时10 磅。 每磅 40 便士时7 磅。每磅 21 便士时11 磅。 每磅 33 便士时8 磅。每磅 19 便士时12 磅。 每磅 28 便士时9 磅。每磅 17 便士时13 磅。 如果对上表中一切中间的购买数量加上了相应的价格,则我们对他的需要就得到了精确的说明。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第 115 页)从这段话
5、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人是如何根据茶的价格变化来确定自己的需求量的,他总是使需求的最后一磅茶的边际效用即价值恰好等于茶的价格。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是茶的价格决定着茶于这个人的价值,而不是相反。又比如,希克斯说:“如果在一种市场价格体系之下(粗体字由作者加粗,下同) ,一个人处于均衡状态,则在任何两种商品之间,他的边际替代率显然等于它们的价格比率。否则,他以某种数量的一项商品替代等值(按市场率计)的另一种商品显然有利。 ”(希克斯价值与资本第 18 页)在这里,我们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到,明明是价格比率决定着边际替代率,但希克斯接着固执地说道:“我们说商品的价格等于该项商品对货币的边际替代率。 ” (
6、希克斯价值与资本第 18 页) 。从边际效用下降原理看,随着物品数量的变化,物品的价值是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需求量来使物品的价值确定在最大边际效用和 0 之间的任意值。我们观察到的普遍事实是,在市场上,消费者调整的不是价格,而是根据既定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量,好使物品的价值和价格相一致。比如市场上,1 美元可买到 1 斤鸡蛋或 2 斤大米,那么对任何在市场上购买鸡蛋和大米的人来说,他必定会将 1 斤鸡蛋的价值调整到等于 2 斤大米的价值,并且恰好等于 1 美元他所买的任意物品的价值。假设价格发生变化,1 美元可买到 2 斤鸡蛋或 2 斤大米,那么对任何在市场上购买鸡蛋和大米的人来
7、说,他必定会将 2 斤鸡蛋的价值调整到等于 2 斤大米的价值,并且恰好等于 1 美元他所买的任意物品的价值。从这个例子很容易观察到,价格是自变量,价值是因变量。价值随价格变化而变化。因此有,价格的大小决定着价值的大小。我们已经知道,一物于购买者的价值等于它的价格,那么,当一种物品没有价格时,它的价值又是多少呢?首先,让我们将效用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人的全部活动。有些人认为,只有消费活动才有效用。这种狭隘的观点无疑阻碍了他们对效用论的认识。我们认为,人的所有活动都有效用,效用是引起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原因。如果不承认活动都有效用,那么,既然没有效用,人们为什么还要进行某项活动呢?如果承认活动都有效用
8、,那么,消费活动相对人的其他活动,其效用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呢?我们认为,消费活动不过是人的活动的一种,其效用和人的其他活动的效用完全可以通约。从效用最大化原理来看,也必须承认人的活动都有效用。因为,如果某项活动没有效用,人们就会取消这项活动去进行别的有效用的活动,来增加自己的总效用,这样有利于效用的最大化。效用是个主观的东西,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并不重要。因此,由于认识的不同,一物于我有效用,于你可能无效用。一物于我现在有效用,将来可能没效用。比如,痔疮药于我有效用,于另外的很多人,就不一定有效用;于我现在有效用,等病好后就没有了效用。因此效用是个别的,变化的。因为效用的主
9、观性,所以效用等边际只是某个时点的一种预期,是人的主观上的目标,它会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70484&page=1任何效用的取得,都要耗费时间。因此,效用最大化并不是无条件的最大化,而是时间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比方说,物品 A 的效用是物品 B 的效用的 2 倍,人们并不一定会选择物品 A。因为如果取得物品 A 的时间是取得物品 B 的时间的 3 倍,那么人们就会选择物品 B,而不是物品 A。如果把单位时间取得的效用定义为效用生产率,那么效用最
10、大化原理其实就是效用生产率最大化原理。我们把等边际原理里的“一美元”换成“一单位时间” ,就可以得到时间等边际原理。时间等边际原理: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是必须使耗费在任何物品或活动上的最后一单位时间取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我们把最后一单位时间取得的边际效用定义为一单位价值。可见,任何一单位时间取得的物品的价值等于一单位价值。价值的单位可以用任何一单位时间取得的物品表示,为简单计,用时间单位表示。比如,我一小时生产 5 个苹果或 3 斤大米,那么,对我来说,1 个苹果的价值就等于 1/5 小时;1 斤大米的价值就等于 1/3 小时。如果用大米来表示价值,那么,1 斤大米的价值就是 1 斤大米,
11、1 个苹果的价值就是 3/5 斤大米。从时间等边际原理可以知道,一单位时间的价值是活动能否进行的一条分界线。单位时间取得的效用大于等于价值的活动就有进行的价值,否则,就没有进行的价值。所以,任何于我有效用的东西,如果其效用大于等于价值,我就愿意耗费时间来取得;反之,我就不愿意去取得。比如,结在树上的果子,埋在地下的矿藏,你家的电视机,凡高的画,世界上最大的那颗钻石,如果我没打算去取得,这些于我就都没有价值。所以,我没有打算去取得的物品于我没有价值。根据时间等边际原理,对任何人来说,在其有价值的物品范围内,均有:U=1/SU:物品的价值S:物品的生产率我们惊奇地发现,尽管物品价值是一个主观的量,
12、但物品价值的大小却完全由其生产率决定。一个人不管如何古怪,如何离奇,其对一物的评价与别人的评价如何不同,在其有价值的物品范围内,物品的价值都是由其生产该物的生产率决定的。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任何两物价值之比等于它们的生产率倒数之比,后者决定前者,随着两物生产率之比的变化,其价值之比跟着变化。用时间来计量价值,比用价格计量更具有普遍性,人的任何活动都可以用时间来计量其价值。购买时,物品的价值为:U = T = P/R+tU:购买品的价值T:购买品耗费的时间P:购买品的价格R:收入t:交换时间忽略交换时间不计,则有:U = P/R我们看到,购买品于某人的价值等于它的价格除以某人的收入。在一个时点,收
13、入总是一定,因此,一物的价值由它的价格决定。这和前面的结论是一致的。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某物于某人的价值是该物耗费的该人的时间,那么同样的物品对耗费时间不同的人价值就不同了。价值在不同的人之间可以比较吗?我们说,答案是肯定的。价值虽然于不同的人而不同,但是各人各物的价值之比是一样的,都等于各物的价格之比。需要指出的是,在交换时,我们只能讨论物品于购买方(看做消费者)的价值。因为在以完全交换而非消费为目的的生产中,产品本身可能对生产者没有任何效用。此时,生产者遵循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更多的收入,效用最大化原理以收入最大化原理体现出来。当他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货币的时候,他会全部出清自己的产品,并
14、根据自己产品的价格来寻找他取得货币的最好的方法;而不是像自己的产品也是自己的消费品的情况下,产品不会出清,其保留的数量会使边际效用停留在等边际处。因此,在交换的过程中,价值(即边际效用)都是针对直接需要产品的买方而说的。对于卖方来说,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生产是不是收入最大化的生产。根据边际效用下降原理,我们知道,总效用越大,边际效用越小,也即价值越小。因此,由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得到价值最小化原理。在生产物品时,U=1/S价值 U 最小化,可得生产率 S 最大化。在购买物品时:U = P/R由于价格不是购买者所能控制,所以,购买者为了最小化价值 U,总是最大化自己的收入 R。即有:收入最大化原理。
15、所以,当我们作为消费者时,效用最大化原理表现的是等边际原理。当我们作为生产者时,效用最大化原理表现的是收入最大化原理。有些人在质疑边际效用下降原理时问,货币的边际效用下降吗?如果下降,为什么人们追求货币越多越好呢?答案就在这里。原来追求货币最大化,其实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货币的边际效用沿着每种物品的边际下降,所以下降非常缓慢。事实上只要存在价格,那么除非货币无穷大,物品的边际效用总是大于0,货币的增加总会增加总的效用。讨论到这里,我们发现效用论和劳动论可以达成一致了,一单位的价值都可以用一单位时间来计量,只不过劳动论用来计量价值的时间应该改为个别劳动时间。所谓个别劳动时间,就是每个人自己的劳动
16、时间。每个人都用自己耗费的时间来计算物品的价值,我们把这样的价值论叫做个别劳动价值论。个别劳动价值论彻底解决了劳动论存在的弊端,它不仅和效用论达成了一致,而且大大增强了对现实的解释力。个别劳动价值论是以一个特定的人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价值论的。这个特定的人可以是我,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任何人。如此,任何一物于我的价值都可以用也只能用我的劳动时间来计量,而不是用任何别的人的劳动时间来计量,更不是用什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取得一双鞋,我要 3 天时间,你要 1天时间,比尔.盖茨只要 1 秒钟时间。那么,1 双鞋对我的价值是 3 天,对你是1 天,对盖茨只是 1 秒钟!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角
17、度来看待劳动论,以前的劳动论都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分析的,而现在,我们则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一物的价值不是等于生产者的劳动,而是等于消费者的劳动。一物于购买者的价值不是等于出卖者的劳动,而是等于购买者自身所付出的劳动。我们把交换看作和生产一样,都是劳动的一部分,我们购买的物品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所得。根据个别劳动价值论,我们可以得到和效用论一模一样的公式。生产物品时,U=1/S购买物品时:U = P/R像效用论一样,劳动论也可以得出了价格决定价值的结论。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70484&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