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在我市每年都有大批农民外出务工,他们中多以青壮年为主,以九江县马回岭镇码头 村为例,村里 70 多户 300 多口人,就有七成以上的青壮年劳力都在外打工。而这个年 龄段的农民工的孩子正是接受教育的时候,他 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如何?对此,我会深入实地,对这些农民子女的教育 现状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教育分 为两大类,一是把子女放在家里让父母或亲友照料,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二是带在身边的则称之为“ 流 动儿童”。对于随父母一起进 城就读的这部分儿童,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了他们与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平等教育。市政府 颁布
2、了九江市进城 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明确 规定凡是符合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条件、要求在城区就读义务 教育学校的,如手 续齐全均可向就学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地教育局安排入学,收费标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收取任何“借读费”。据了解,目前按规定接纳农民工子女上学且免收借读费的学校有新星小学、田家炳 实验中学、九江学院浔阳附中、十二中等几所中小学校。另外,根据就近安置的原则,市一中、同文中学、三中也接纳了部分农民工子女入学,仅今年新转入我市念初中的农民工子女达 160余人,学校对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 进行统一管理、 统一编 班、统一教学。尽管如此,目前我市农民工子女辍学的
3、现象仍相当严重,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农民工子女在 3-6 周岁的流动儿童中,入托比例不到 60%,农村的比例则更高, 远远低于城市户籍儿童的入托率;6 周岁儿童中有 50%左右的农民工子女没有上学;超龄现象严重,近 20%的 9 周岁的农民工子女还在上小学一、二年级,13-14 周岁还在读小学的农民工子女也较多。不论是“留守儿童” 还是“ 流动 儿童”,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学习问题。对于留在农村的孩子,由于承担监护责任的老人文化水平较低而且代沟明显,根本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和思想教育,即便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
4、学习,孩子平 时学习上的事就只有靠他 们自己了。而 现在农村里的娱乐场所又比较多,即使孩子课余时间沉迷于游戏厅或网吧,家里人也 发现不了,在 这 种情况下,孩子读书也只能是顺其自然,学多少算多少。而跟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般情况下,父母出来打工,劳动时间较长,劳动强度较重,一般回到家里后很少再有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很难 与孩子进行沟通和辅导,也 请 不起家教,因而这些孩子的学习也完全靠自己。二、心理问题。农村的留守儿童通常是隔代监护、亲朋监护或单亲监护,他们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往往只是把孩子的人身安全和“ 吃饱穿暖” 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对他们的学习
5、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则很少关注,任其发展。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告诉 他们如何正确对待问题, 长期缺乏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导致部分孩子性格孤僻,脾气急躁,缺乏安全感,自卑心理严重,有的甚至走上歧途,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而城市农民工子女入读城区学校,本身在 经济上与其他同学相比 处于劣势,尽管可以接受 较高质量的教育,但他们却要承受来自城市孩子的种种压力,易 产生边缘化心理,从而给他们带来负面后果。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流动性大,学生上学不便,学校与家庭联 系不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配合,学生脱离父母 监护问题非常突出。
6、据一些老师反映,农民工子女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女的性格大多内向,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链接的断裂。未成年人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 监护下成长的,只有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和协调下,孩子才能 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 境。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 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管,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无法 协调。加之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 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基本的寄宿条件、办学条件难以改善,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统一管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得不到更有效的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素 质的普遍提高是关键和根
7、本,1020 年后这些孩子就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未来,也关系着和 谐社会的构建,为此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首先,搞好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如果双双外出打工,则应注意多与孩子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一个学期中回来一次,寒暑假则把孩子接到身 边,增加与孩子互 动、交流、沟通的时间和机会;对孩子的关心不能只限于学习方面,其他方面也应该多问问,特别是对处 在青春期的孩子,需要 给予他 们更多精神上、心理上的关心。此外,家长还应多主动与
8、老师联系交流,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父母应将把孩子带在身边作为首选。其次,抓好学校教育。一是大力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不断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便利的住宿条件,让他们在老师 、同学群体中成 长,以补偿缺失的家庭教育;二是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建立互助互学友谊伙伴、师徒 结对子、各 类兴趣小组等,使孩子在活动中,找回家庭中缺失的亲情,让他们远离网吧等不良娱乐场所;三是建议学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详细记载 他们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等等。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对留守学生
9、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这些留守学生的抚养者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 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让外出打工的父母打工教子两不误。学校还应与学生所在的村委会联系,让村干部和社会各界参与教育留守儿童。对于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要努力 营造公平理念, 让农民工子女与城里的孩子 拥有一样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有困难的农民工子女进行帮助。在 这方面,我市各定点学校不仅为这些农民工子女提供了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努力减轻农民工孩子 读书的经济负担,如:位于开发区的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四中)两年来共接收农 民工孩子 102 人,占全校接受义务 教育总人数的 12.4%,其中
10、成绩优秀的占 38%,获得“三好学生”等荣誉及表彰的占 36%,加入团组织的占 32%;九江学院 浔阳附中全校 200 多名初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就有 30 余人,3 年来,学校共为农 民工子女减免学杂费近 4 万元,确保了每一个 农民工子女不因家庭 经济困难而辍学。最后,各县市(区)政府部门要切 实担负起责任,充分 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要在财政上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此外,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应把其纳入城市教育体系里面来。我市在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一事上,尽管有些相关的政策,但由于教育资源配制问题,一些学校将解决居民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摆在首位,我市
11、相关部门虽 然也划出专门的学校来接 纳农民工子女上学。但受到接 纳量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 约,使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在指定学校读书。而每学期 300 元的 择校费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政府应对教育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在 调查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整。抓好各个环节,对农 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办学校的门槛进行客观的调整。只有政府切实为农民进城就业、安居 营造良好的环境,才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最终也是最好的办法。总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把他们的教育问题解决好,整个社会都将会为农村下一代教育的缺失付出代价。我们全社会应紧密配合,真正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