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教案 ( 2课时) 导入: 提问:请问同学们: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包括 哪些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回眸 20 世纪刻骨铭心的两大灾难 : 20 世纪对人类构成的最大灾难,莫过于两次血腥的世界大战。两次大战的结果,整个世界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石破天惊的两大震撼 : 十月革命与苏联解体,是 20 世纪两端震撼世界的两大事件。前者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后 者意味着社会主义在进程中经受挫折。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
2、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洞察到苏联改革失败的真谛,及时地从中汲取教训,制定了一条确保改革成功的基本路线。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 时代背景 和社会历史条件 理论基础 :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形成的时代背景。 时代主题从 “ 战争与革命 ” 向 “ 和平与发展 ” 转变,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 80 年代,邓小平率先揭示了这
3、一主题。 1985 年,邓小平非常敏锐地指出: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是东西南北四个字。”(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5 页)这就深刻揭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已经转向了和平与发展。 他 敏锐地指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要争取更多时间发展自己。因为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有资格的只有美国和苏联,而他们都核 武器,都能把对方消灭很多次,结果将会是同归于尽。因此,谁都不敢打,充其量是局部战争,而且越富越不敢打,遍地是黄金,打哪里都不好,因此,他认为,世界大战不是一触即发,而是一时半回打不起来。
4、现在经济是第一位的,发达国家掠夺财富,也主要是经济掠夺、文化侵略。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 恩格斯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有过顺利发展的时期,也经历过曲折,特别是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极为重大的损失。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挫折和失败的教训同样也是宝贵财富。邓小平同志在答外国记者问中深有感触地说:“我
5、一生最痛苦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这种“痛苦”,引起了他的深深地思考:这一切究竟错在哪里?又如何才能得到纠正?就是在这样“痛苦”的思索中,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 、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 “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针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酷现实,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又一次尖锐地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只能是死路一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理论 体系 ,正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体系 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 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新的伟大实践。在这场新的实践中,人民群众生气勃勃地创造出的许多新事物、新经验,为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最直接、最丰富的源泉。例如:安徽小岗村农民的承包制、深圳特区的发展,包括安徽的傻子瓜子等。邓小平尊重群众、尊重实践,热情地支持、鼓励和保护群众的这种创造,带
7、领我们党从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中,逐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理论。 3、 形成 和发展过程 ( 1)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时期 1978年 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的基 本路线。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阶段。 3 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997年 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强调指出邓 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郑
9、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1999年 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 2)以江泽民为代表的时期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顶住了空前的压力,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经受住了政治风险的重大考验,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必须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10、进方向, 必须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3)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时期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种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指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
11、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总之,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要思想 ” 、科学发展观,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4 主义等学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
12、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 导核心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择其要点讲解即可) (一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科学回答当大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鲜明提出新形势下党治国理念的一系列重要方略,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2012
13、 年 11 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 年 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2014 年 10 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 年 10 月 8 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背景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 最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本内容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第一个百年梦想,指向民族复兴的广阔未来。 “ 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
14、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 13 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 人作出的郑重承诺,亦如他上任伊始的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 是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5 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又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找突破口。改什么,怎么改,
15、不同 地区有着不同的课题、不同的答案。 3、 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4、全面从严治党 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这 6 个字合在一起表述尚属首次。但其主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4 年 10 月 8 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已经体现出 来 “ 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
16、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逻辑关系 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保障措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 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17、社会蓝图的姊妹篇。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 新 时期全党全国种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6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教学参考资料 一、 邓小平的生平 (1904 1997)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18、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人。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 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转往苏联学习。 1926 年底动身回国,被派到西北部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军队中从 事政治工作。 1927 年春夏在陕西中山军事学校工作,是年底至 1929 年夏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29 年底和 1930 年初,同张云逸等在中国南部的广西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 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 1931 年到位于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曾
19、担任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红军报纸红星报主编和中共江西地方组织的领导工作。 1933 年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曾被当时党内“左”倾的领导者撤职。 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年底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35年 1 月参加了在贵州省遵义县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他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任 129 师政治委员,同师长刘伯承共同领导创建了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这些地区的抗日战争。 1945 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 (后改称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 )
20、政治委员。 1947 年同刘伯承一起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开始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在对解放战争具有重大意义的淮海战役和 渡江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他和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并向华东、中南、西南各省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 1952 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1954 年改为国务院 )副总理。 1954 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 年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6 年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
21、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 记。 1956 1963 年,曾多次赴莫斯科同苏共领导人进行谈判和斗争。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遭到公开批评和谴责。 1969 1973 年间下放到江西省的一个工厂从事体力劳动。 1973 年 3 月恢复副总理职务。 1974 年 4 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首次向全世界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周恩来总理病重以后,他主持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并于 1975 年 1 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着手对当时极端混乱的局势进
22、行整顿,并 同当时拥有很大权力的江青集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但因此受到迫害, 1976 年 4 月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1977 年 7 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同年 8 月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 1978 年 3 月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在同年 12 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81 年 6 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在他主持和指导下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次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从 1978 年以来,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决策人,领
23、导全党制定和实施新的发展时期的7 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 1982 年十二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根据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不再设中央主席、副主席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1983 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87 年 10 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1989 年 11 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 职务,退出领导岗位。 二 、 邓小平一生的三落三起的经历 ( 1) 邓小平同志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战功。
24、一落 : “ 谢古邓毛剩小平 ” 原因 :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 时间 :1933 年关键词 :王明 “ 左 ” 倾路线、 “ 城市中心论 ” 情感 :离婚、 “ 饿极了 ” 1931 年 8 月,邓小平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初到瑞金,他就止住了 “ 肃反 ” 扩大化的倾向,宣布立即停止杀人,已被关押的贫农、中农一律先放掉 使 300 多名被无辜关押的人免成刀下之鬼,瑞金全县大快人心。 1932 年 5 月,邓小平调任中共会昌县委书记,两个月后,会 (昌 )寻 (乌 )安 (远 )中心县委成立,他又出任中心县委书记兼第三作战分区政委。 在会昌,邓小平与毛泽覃、谢
25、唯俊、古柏等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从实际情况出发,对 “ 左 ” 倾教条主义进行了抵制。他们反对 “ 城市中心论 ” ,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 ;反对军事冒险主义,主张诱敌深入 但正确意见,为当时执行 “ 左 ” 倾错误路线的中央所不容。 当时 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就因此被撤职处分。 3 月底,临时中央在江西开展了反对以邓、毛、谢、古为代表的所谓 “ 江西罗明路 线 ” 的斗争,并撤销了邓小平会昌中心县委书记职务,调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4 至 5 月间,对邓、毛、谢、古的批判越来越激烈,那些批判者子虚乌有地硬说邓小平等有个“ 小组织 ” ,施加最大的压力要邓小平承认,
26、目的是最终查到毛泽东的头上。但邓小平总是坦然回答 :“ 自己感觉到不会走到小组织的行动,不成严重问题。 ”1989 年 5 月忆起此事,邓小平还说,“ 人家说我是毛派,本来没有那回事。 ” 我 “ 就是从来不搞小圈子 ” 。 在受审期间,邓小平被关进了一间阴暗潮湿的矮房子里,隔几天就要被 “ 提审 ” 一次,而且饭菜质量越来越差。一天,邓小平被卫兵 看守押着走在路上时,遇到陆定一的妻子唐义贞。邓轻声对唐说 “ 我饿极了,肚子根本吃不饱 ” 。唐就回家从枕头下摸出唯一的一块银元,买了两只鸡,做好后让邓来住所吃了一只,另一只让他带回禁闭室留着下顿吃。 此际,邓小平还遭遇了人生的一个大变故,就是与妻
27、子金维映离了婚。 1933 年 5 月,邓小平一切职务被撤消,并受到党内 “ 最后严重警告 ” 的处分,下派到边远的乐安县南村区当了几天巡视员,又受命到宁都县参加了几天劳动。毛、谢、古也受到不公正待遇。 1934 年 10 月,邓、毛、谢、古这四人中的邓小平和谢唯俊随中央红军长征,另两位毛泽 覃、古柏留下来参加游击战争,邓之外的三人都于 1935 年在战斗中先后牺牲。后来党的 “ 四老 ” 之一的林伯渠老人得知这些,悲愤地写诗讨伐 “ 左倾 ” 教条主义者 : 偶忆往事便心惊,谢古邓毛剩小平,割截无情读八股,江西路线有罗明。 一起 : 才华出众 1933 年的政治磨难,并没有使邓小平屈服和消沉
28、。他的才能,依然受到很多同志的赏识。 邓小平在宁都刚刚劳动几天,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就从李富春的一次汇报中知道了。王稼祥深知邓小平精明强干,就提议调邓小平到总政治部。 8 于是当年夏天,邓小平就告别宁都,到瑞金当红 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去了,并主编红星报。1934年 10月他随中央红军长征,随毛泽东的沉浮而沉浮, 1934年底中共中央在黎平开会,毛泽东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而一直拥护毛的邓小平,经毛 的 提议,当上了中央秘书长。 1935年 1月他参加了著名的 “ 遵义会议 ” 。 ( 2)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他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老师对邓小平在
29、这一段时间的贡献自己讲述,这里主要介绍邓小平的“两落两起”的曲折人生之路。 二落 : 指挥千军万马的手 砸煤洗衣 原因 :错估形势的毛泽东领导和发动了 “ 文化大革命 ” 时 间 :1966 年关键词 :“ 文化大革命 ” 、林彪、 “ 走资派 ” 情感 :骨肉分离与刘少奇同被打倒 196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根据林彪的指控,把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定为 “ 反党集团 ” ,撤销了四人的领导职务。 5 月 18 日,林彪作了杀气腾腾的 “ 五 一八 ” 讲话,随后成立了中央文革小组,以陈伯达为组长,江青、张春桥等为副组长,康生为顾问,姚文元等为委员。这个 “ 小组 ” 实权相当
30、大,实际上不受中央政治局约束,是 “ 文化大革命 ” 十年动乱的指挥部。 6 月伊始,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和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在全国广播,许多学校 掀起揪斗老师的恶浪。 面对这种危局,在中央第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及邓小平,从 6 月 4 日起向北京各院校派驻工作组,以稳定局势。不料,这竟成了他俩 “ 阻碍运动 ” 的罪状。毛泽东听了江青等人的诬告后,8 月 4 日指责派工作组是 “ 镇压群众运动的路线错误 ” 。 8 月 5 日,毛泽东发表了炮打司令部 我的一张大字报,把批判的矛头不点名地指向了刘少奇、邓小平。当月改选了政治局常委,刘、邓地位下降,实际上退出了中央一线的领导工作。 1
31、0 月里,毛泽东认定, “ 文革 ” 仍有阻力存在,而根子就是刘、邓,认定党内有一小撮以刘、邓为首的 “ 走 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 。于是毛泽东再次开会批判刘、邓。 10 月 23 日,刘少奇、邓小平作了违心的检讨。两人的检讨事前都经毛泽东审阅。刘少奇的检讨敢于负责。而邓小平也极力担承责任,说 :“ 必须讲清楚,工作组的绝大多数是好同志,在这段工作中所犯的错误除了个别人外,主要责任不应由他们来负担,而应由我和少奇同志来负担。 ” 12 月 25 日,在张春桥的指使下,清华大学造反派张贴大字报,公开喊出了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的口号。 1967 年 4 月 1 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公开点名批判
32、邓小平,称他为 “ 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当权派 ” 。 1968 年 10 月,刘少奇被开除出党,邓小平被撤销一切职务,但保留了党籍。 保留党籍的内幕 邓小平在历次政治磨难中,都保住了党籍,为日后政治上的东山再起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探寻其中的原因,是耐人寻味的,应该说,这与邓小平拥有过人才华、受到赏识是分不开的。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 “ 文革岁月 ” 中,对原因分析得很透彻 :对于刘少奇,毛泽东既已改选林彪作为接班人,那么原定为接班人的刘少奇,是肯定要去掉的,只是处理到一个什么程度的问题 纵观毛泽东前后讲话和做法,可以证明,对于邓,他始终心存 一份赏识。刘、邓在 “
33、 文革 ”中犯 “ 错误 ” 以后,毛泽东批刘也批邓,但批判的矛头,始终主要对着刘。邓小平后来对此曾说过 :“ 谁不听他 (指毛 )的话,他就想整一下,但是整到什么程度,他还是有考虑的。 ” 在邓被打倒以后的 1967 年 7 月 16 日,毛泽东曾说过 :“ 林彪要是身体不行了,我还是要邓出来。邓至少是常委。 ” 从这个谈话看,毛泽东还想留着邓,到了需要的时候,也许可以一用。 9 但邓小平没有直接受到冲击,毛泽东 “ 关照 ” 了他。 1967 年 5 月里,汪东兴向邓小平转告了毛主席的三个意思 :第一,要忍,不要着急 ;第二,刘、邓可以分开 ; 第三, 如果有事可以给他 (指毛 )写信。邓
34、小平当即表示求见主席面谈一下。 随后某日深夜毛泽东召见了邓小平,主要问他三十年代离开红七军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这一段的历史情况,邓小平详细讲了。后来,邓小平曾说自己一生很幸运,革命生涯中从未受伤,也没被捕过,非常幸运。 确实幸运,这次深夜谈话,由于他再一次证实了自己历史上的清白,应该说对后来的政治生涯大有益处。 1968 年,邓小平写了长达 26500 字的我的自述,他知道毛泽东能看到它,在最后这样写道 :“ 我的最大的希望是能够留在党内,做一个普通的党员。我请求在可能的时候分配我 一个小小的工作,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给我以补过自新的机会。 ” 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他从不放弃一切可以争取的
35、机会。 这信应该起了作用。 1968 年 10 月,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被撤销,林彪、江青等要求开除他的党籍,对此,毛泽东没有同意。 江西 “ 流放 ” 心态平和 1969 年 10 月,邓小平被下放到 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 劳动。初去时,车间主任问他能不能干钳工活, 65 岁的邓小平高兴地说 :“ 这个要得,锉刀活可以出出汗,我还可能多活十年。 ” 根据周总理指示,邓小平夫妇每天只上半天班,但从住所到工厂要绕路,每趟要花一个小时 ,又累又不安全。工人们就在工厂的后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并平整出一条田间小路,专供他们夫妇上下班使用。这条路经过山坡和田埂, 1000 多米,只需走 20 分钟左
36、右,就可到达他们的住地。这条印满邓小平夫妇足迹的小路,如今被称为 “ 邓小平小道 ” 。 有一天,邓小平突然在车间里晕倒了,大家问卓琳,得知他平时有低血糖病,有位女工就跑回家中,端来冲得很浓的白糖水。邓小平喝过糖水后,渐渐清醒,工人们用拖拉机把他送回了住所。 当时,住在新建县的,只有邓小平夫妇及邓小平的继母三个老人,邓小平成了全家唯一的壮劳力,那双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大 手,在家里尽干劈柴、砸煤、洗 衣 等重体力活 他的长子邓朴方被迫害致残, 儿女都分散在各地乡下插队,骨肉分离。 后来,他的儿女陆续获准回家看他,带给他不少欢乐。 1971 年里有一段时间,身体致残的邓朴方在北京得不到看护,邓小平
37、就把他接到江西自己照顾。于是每天卓琳为儿子端水送饭,邓小平帮他洗澡,帮他翻身 邓小平在江西度过了三年多时间。 1971 年 “ 九一三 ” 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邓小平终有了复出的机会。 二起 : 顺势而动 1971 年 9月 13 日,林彪叛逃坠机温都尔汗后,邓小平迎来了政治生涯中的转机。林彪的事 在精神上对毛泽东打击很大,他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 邓小平以他非凡的政治智慧,觉察到了机遇。 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于 11 月初向全厂职工传达了林彪自爆事件,邓小平随后给毛泽东写了一封数千字的长信,揭露、批判林彪的反革命罪行,表达了还想工作的愿望。 1972 年 1 月陈毅元帅逝世,
38、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有了重新起用老干部的念头。毛泽东说,邓小平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周恩来马上示意陈毅的子女,把毛对邓的评价传出去 。 8 月 3 日,邓小平再次致信毛泽东。毛泽东接信后,批写了关于邓小平历史功劳的一段话,说他 “ 中央苏区是挨 整的 ” 、 “ 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 ” 、 “ 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的 ” 等等。 10 毛泽东的批示,直接决定了邓小平的复出。 1973 年 3 月 10 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 4 月 12 日晚,邓小平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欢迎西哈努克亲王的宴会。邓小平的出现,
39、引起了国外舆论的广泛关注,西方一家杂志就此称他为 “ 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 。 1975 年 2 月起,邓小平代替病重的周恩来主持全国事务。 9 月,周恩来接受手术前,握着邓小平的手大声说 :“ 这一年你比我干得好 !” 三落 : “ 天安门事件总后台 ” 原因 :由于不赞同 “ 文化大革命 ” 而为毛泽东所不能容,再次被打倒 时间 :1976 年关键词 :“ 反击右倾翻案风 ” 、 “ 天安门事件 ” 情感 : 孤独度日,唯有扑克牌相伴 。 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在 1976 年,离他上次复出仅三年时间。因为晚年的毛泽东越发偏执,不能容忍谁否定他亲自发动的 “ 文化大革命 ” 。 1975
40、年下半年,毛泽东的病情逐渐加重,此时他内心非常矛盾。他支持邓小平搞整顿、抓生产,不过,不希望邓小平改变对 “ 文化大革命 ” 的定性。 毛泽东急于为 “ 文化大革命 ” 做一个肯定性结论, 11 月里他提出 ,由邓小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一个肯定 “ 文化大革命 ” 的决议。总的评价是 “ 七分成绩,三分缺点 ” 。毛想再给邓一次机会,希望邓能够就此妥协。 邓小平是坚持原则的人,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明确表示,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源中人, “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于是后果可想而知。 11 月 24 日,中央召开 “ 打招呼会 ” ,会上宣读了毛泽东亲自审阅批准的打招呼的
41、讲话要点,一场新的 “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 运动就此开始。 1976 年 1月 8 日,周恩来逝世, 1 月 15 日,已经处于受批判地位的邓小平,代表党中央为周恩来致悼词。 十多天后,中共中央发出文件,邓小平被指定专管外交,实际上他已不能工作了。 1976 年的清明节前夕,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自发悼念周总理、反对 “ 四人帮 ” 、拥护邓小平的群众活动。天安门广场成了声讨 “ 四人帮 ” 的主战场。 4 月 4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江青等人的左右下,天安门广场的悼念活动被定性为 “ 反革命事件 ” 。邓小平被指控为 “ 天安门事件总后台 ” ,第三次被打倒,由毛泽东作出了 “ 开除
42、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 的决定。 这次 “ 落 ” 的时间并不长。邓小平和卓琳被禁锢在北京东交民巷 17 号,有段时间卓琳因病住院,只剩下邓小平孤 独一人。邓小平不想看报,不听广播,又没书看,就一个人在屋子里散步走路,或者拿出扑克牌,一个人在桌子上摆牌。 三起 : 众望所归 1976 年 9月 9 日,毛泽东逝世。 10 月 6 日, “ 四人帮 ” 被粉碎,持续十年之久的 “ 文化大革命 ” 也随即结束。 10 月 10 日,邓小平提笔给党中央写信,表示由衷的高兴和坚决的支持。但是,他的表态华国锋置之不理。 12 月 14 日,在叶剑英等人的努力下,中央作出决定,恢复邓小平看文件。 1977 年 3 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会上陈云作了书面发言,提出让邓小平重新参加党中央领导工作,是 “ 中国革命和中 国共产党的需要 ” 。王震也作了发言来响应。华国锋被迫在会议结束前表态, “ 要在适当的时机让邓小平出来工作 ” ,但他附加了一个条件,就是让邓小平对 “ 两个凡是 ”( 即 “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 表态。 但邓小平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他说 :“ 两个凡是 ” 不行。我出不出来没有关系,但 “ 天安门事件 ” 是革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