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固民生之本 筑稳定之基在构建和谐 XX 中全力做好劳动保障工作(2005 年 6 月 27 日)家和万事兴,国安万民福。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和谐 XX的宏伟蓝图,这是万民期盼、社会共建的德福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其核心是民生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协调有序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之基石。劳动保障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承担着统筹城乡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无一不关乎人本理念,都是围绕着人做工作。因此,劳动保障部门在构建和谐 XX 中责无旁贷。一、构建和谐 XX,劳动保障使命光荣。劳动保障工作直接为全市 3
2、0 万城镇从业人员、80 多万人次参保职工、近 5 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服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维系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重要内容的劳动保障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劳动保障部门是就业再就业的铺路者。劳动者的充分就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件,面对劳动力资源总量过剩,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就业压力较为沉重的现实,劳动保障部门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兴工富市战略,强化就业服务,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加2大就业再就业培训力度,完善再就业援助办法,千方百计广开就业门路。2004 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259
3、88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刘力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的“打工经济 ”呈现出规 模效应,全市进城和外出 务工农民累计 32万余人。2002 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劳动力市场“三化” 建设推进试点城市,去年我市被评为全省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市政府受到省政府表彰。其次,劳动保障部门是社会稳定安全网的编织者。在利益调整中,社会保险对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并通过二次分配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承担着社会稳定安全网、减震器的作用。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五险齐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1923
4、02 人、149429人、222395 人、114825 人和 117325 人, 2004 年发放社会保障资金 5.12 亿元,一个老有所养、失有所济、伤有所助、病有所医、困有所帮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第三,劳动保障部门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护驾者。在新旧体制的交替中,各种利益矛盾不断出现,劳动保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清欠工资、规范用工、督促参保等方面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近年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建立诚信用工、诚实劳动及信誉保证金制度为主的劳动者权益维护的长效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拖欠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的问题。2004 年我市工资清欠 1416 万元,清欠历年社保资金 3600 万元。3二、
5、构建和谐 XX,劳动保障责任重大。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协调与不和谐,我市劳动保障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一是就业再就业任务仍然艰巨。2005 年,我市城镇需就业 5 万人,可就业仅为 3.5 万人左右,缺口达 1.5 万人;尤其是历年结转的近 1 万“ 4050”等大龄困难人员就业难度更大;农村还有近 30 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二是社会保障面比较窄。社会保险实际参保人数与我市从业人员相比,还有扩面空间。改制破产和困难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还有死角。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偏低且不平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滞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剔除中央补助)每年在2000 万元以上
6、,而欠缴社会保险费达 1.74 亿元,其中养老保险费 1.45 亿元。三是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较为普遍。少数改制企业安置职工不规范,权益资金落实不到位;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仅在 40%左右;拖欠克扣工资现象时有发生;高危行业职工工伤待遇得不到保障。近三年来,全市劳动争议纠纷和信访案件每年增长 20%以上。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合理合法调整利益关系,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将从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从基层基础抓起,从办得到的实事抓起,积极探索,着力破解五大难题。第一,破解“4050” 等困 难群体就业难题 。 “善待工人、善待农民、善待弱势群体” 。高度重视和关注困
7、难群体及“ 四类人员”就业问题,继续采取政策扶持、公益性岗位安置、劳动派遣、社区组织就业等形式帮助 “4050”人员、双下岗失业人员、一家无4一人就业家庭至少实现一人再就业;对企业下岗失业军转干部,用活政策,帮助就业;对大学毕业生,通过劳动力市促进就业。同时对“4555 ”人员, 实施社会保险援助,解决其养老、医 疗问题。第二,破解困难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难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解决“三类企业两 类人员” ,即:已改制关闭破产的原国有企业、未参保困难国有企业、已参保但难以正常缴费的困难国有企业中的退休人员和内退人员的医疗保险。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通过企业自筹、个人承担、财政补助,多
8、渠道筹集资金,纳入医疗保险,实行大额医疗救助,重点保住院、保大病。第三,破解社会保险支撑能力不足难题。针对社会保险扩面难度加大,基金缺口逐年增加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扩面征收和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工作力度。每年集中开展一次扩面征缴攻坚,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全面推行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 五险统 一申报 核定、一票征收” ,在 矿山、建筑、化工等农民工集中的高危行业、企业中重点推进工伤保险。力争 2005 年五个险种扩面新增 5 万人次以上。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和劳动监察执法,核实核准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提高参保率、实际缴费率、基金征缴率,社会保险费征收年均增幅超过 15%。今年要继续加大争取中
9、央、省对我市社保资金的支持力度,转移支付资金力争在 2004 年 1.1 亿元的基础上再有所增加,努力实现基金当年收支平衡。5第四,破解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难题。当前,劳动者合法权益屡遭侵害,特别是拖欠工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将大力推广欠薪保障金制度,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确保清欠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逐步实现农民工工资按月支付、银行代发。年初,省政府将我市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从 280 元、310 元提高到 310元和 360 元,我们将加强执法检查,认真督促落实。加强指导,促进非公有制、改制重组和使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力争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到 80%以上。第五,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难题。
10、实施技能培训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据调查,农民工经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 85%以上,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月收入可提高 60%。我们将以技工学校和就业培训中心为基地,实行校企联合,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将培训与转移就业相对接。把农民工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设专门服务窗口,提供岗位信息,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由自发输出向有组织输出、由无序流动向有序流动、由体力劳务型向技术技能型、由行政管理为主向引导服务与市场监管并重的“四个转变” ,逐步做到“ 输出有 组织,求 职有服务,就业有技能,权益有保障” 。三、构建和谐 XX,劳动保障任重道远。在着力破解当前难题的同时,还必
11、须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劳动保障部门新的定位,建立与和谐 XX 相适应的劳动 保障工作长效机制。一是统筹城乡,探索并构建促进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就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把充分就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6大事来抓,着力在促进就业上下功夫。研究制定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把当前专门性、过渡性再就业扶持政策转化为普惠性、长效性就业政策,将扶持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职工、新成长劳动力、大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要在扶助“4050” 人员再就业的同时,注重做好“2030” 新成长劳动力就 业工作;在推进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注重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增加就业总量的同时,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
12、促进广大劳动者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充满创造活力。二是稳步推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参加社会保险为主攻方向,按照“大数法则” ,实行全员参保,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让更多的劳动者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加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高危行业工伤保险制度,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医疗保险政策,扩大企业年金实施范围,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办法,研究职工家属参加医疗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保障制度规范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劳动者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三是注重质量,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13、。将培养技能型人才队伍与人才强市战略相结合,与促进就业相结合,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新技师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培训。按照适应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发的需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学校教育培7养、企业岗位培训和个人自学提高为主要方式,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标准,以提高社会地位和待遇为激励措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依法维权,促进劳动关系协调稳定。目前,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 ”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 键时期。能否有效地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
14、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在所有用人单位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为协调劳动关系奠定基础。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健全企业工资调整机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探索建立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和信访制度,探索劳动争议流动仲裁办法,将仲裁庭审工作延伸到社区、企业,使其公平、公开,实现劳动者利益合理诉求、合法解决。五是创新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社区平台建设,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素质,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金保工程,尽快建成市、县、街道、社区四级通联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提供快捷服务;建立“一条 龙” 的劳动保障服 务平台,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存、社会结构合理匀称、社会行为规范有序、社会运筹科学得当的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为改革发展稳定和构建和谐8XX 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