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 市 设 计备 课 笔 记一九九九年十一月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第一讲 概况一、概况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早期规划思想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1、空想社会主义(19 世纪后叶)2、巴黎改建(George E. Haussman)(19 世纪后半 )3、城市美化运动(19 世纪末)美国公园运动(19 世纪后期)美国城市美化运动(19 世纪末)4、公司城(19 世纪初19 世纪中)5、早期主要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二、早期主要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1、霍华德与花园城市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2、柯布西耶
2、的现代城市设想明天的城市 (The city of Tomorrow )光辉城市 (The Radiant City)3、李里亚玛塔与线形城市(Linear City)4、戈涅与工业城市5、尤金亨纳德(Eugene Hennard )的巴黎改建研究6、西谛(Camillo Sitte)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7、格迪斯(Patrick Geddes)的系统未著:进化中的城市名言,先诊断后治疗,即2调查分析规划Survey AndysisPlan三、定义、内容、类型、层次四、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演变1、 雅典宪章 (1933 年)认为规划仍然是基于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科学(认识上的不足
3、)重视功能公区最大贡献,提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主要还是针对当时城市功能混乱而提出的。2、 马亚比 宪章 (1977 年)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四十多年来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等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展望城市进一步发展方向。宪章声明:雅典宪章仍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它提出的一些原理今天仍然有效,但人类认识的发展对城市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的其他一些思想已不能应回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修正“都是理性派所没有包括的,单凭逻辑所不能分类(解决)的种种一切。 ”马亚比 宪章首先强调人和人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将理解和贯彻这一关系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马亚比 宪
4、章说:“我们深信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在总结四十年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提出雅典宪章所崇尚的功能分区“没有考虑城市居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果导致城市患贫血症,在那些城市里建筑物成了孤立的单元,否认了人类的活动要求是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 ”由于对纯粹功能分区的强调而导致许多问题,改建区不如未改建前充满活力,新建城市则冷漠、单调,缺少生气与活力。对于功能分区的批评,首先来自 CIAM 内部Team 10 在理论上批判雅典宪章的主要有 Jjacobs 和 Alexander.马亚比 宪章说,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贯穿规划,而且延伸至实施阶段,是个模拟、
5、实践、反馈、重新模拟的循环过程。3马亚比 宪章不仅承认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推出其发展, “只有当一个建筑设计与人民的习惯、风格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建筑才能对文化产生最大的影响。 ”3、 华沙宣言 (1981 年)首次提出“建筑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要领,把建设和发展与社会整体统一起来考虑。华沙宣言饱承了雅典宣言 马亚比 宪章的合理成分并加以综合,提出:“规划工作必须结合不断发展中的城市化过程,反映出城市及其周围地区之间实质上的动态统一性,并确定邻里,市区和城市其他构成要素间的功能关系。 ”华沙宣言也确认城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制定实施,并对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监督和评
6、价。华沙宣言同样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4、 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 世纪议程 (1992 年巴西)首先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环境宣言)可以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由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破坏)可持续发展;从一般的环保把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结合起来。21 世纪议程中指出: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并不仅仅把发展只限定在环境或生态上。5、北京宪章地域建筑与地域文化,文化的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绿色建筑4第二讲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城市发展理论)一、现代城市发展理论1、城市发展理论组成要素的变化,要素间关系的变化城市变化;原因与机制的认识1)城市
7、发展的区域理论先极化,后扩散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3)城市发展的人文生态学理论4)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2、城市分散发展理论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2)有机疏散理论(沙玉宁提出)3)广亩城3、城市集中发展理论1)聚集经济理论2)大都市、城市聚集区、大城市带3)国际城市或世界城市4、城市分散与集中发展的统一1)城市的相互作用2)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作用3)城市体系5二、现代城市空间组织理论(一)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理论2、工业区位理论3、市场区位理论4、中心地理论(二)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1、同心园理论2、扇形理论3、多核心理论(三)地租和竞租理论(四)邻里单位和居住小区邻里单位的六个组成原则1、
8、规模;2 、边界; 3、开放空间;4 、机构用地;5、地方商业(Local shops) ;6、内部道路系统(五)行为空间理论1、K.Lynch 的城意象2、JJacobs 的城市活力论3、C. Alexander 的半网格结构4、R. Veutari 的后现代空间观5、O. Hewn cam 的防卫空间6、R. Krier 的城市形态研究6第一讲 “城市设计” 一、概述城市设计的范围: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建筑群设计、城市交通组织建筑形体与空间历史的回顾1、二度观念的形成分析重比例关系2、以三度空间观念分析形式重体积3、以时空观念分析形式4、以系统的观念分析形式5、附:思潮与影
9、响一、二度观念的形成分析二度观念属于古典主义的,用比例关系分析。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的崇拜,通过立面各组成部分与整体间的整数比例关系,取得逻辑和理性。制用比例原理(黄金分割等)达到形式和谐。最初的建筑空间概念是国产自各种体量的力,体量间的各种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有关,它是和埃及与希腊的发达联系在一起的,它们都是从体量产生的现象,二世纪建筑的罗马神庙穹顶标志着打开了第二种空间概念的突破口。但是知觉心理学(感觉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整体的完形关系与特定的数的关系是很少的,知觉的恒常性,光形的倾向性,否定了严格的数学关系的金科玉律,有些形体局部被遮挡,人还是感觉它的定形。二、以三度空间观念
10、分析形式直到十五世纪透视法的运用,才开始注意三度形体,此后一直到十九世纪来,均7以三度体积评判建筑物。二十一世纪初人们发现建筑形式的主角应是空间,以空间为单位作形式分析。1914 年弗兰克尔( frankl)提出空间体(space cell)和体量形式(mass form)来分析建筑形式。三、以时空观念分析形式立体派艺术出现后,对于建筑形式分析的影响有重要作用,它的时空观念激发了现代主义一代宗师的灵感,形式构成分析理入空间时间新阶段。这里简要介绍一下,现代派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1)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从艺术上说,现代派想摆脱写实主义艺术的危机,不愿堕入自然主义;(二)现代派艺术是资本主义社会的
11、一种异化;(三)现代派最早的产生与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不满有关;(四)现代派重视形式、轻视内容的艺术特征满足了商业社会。(五)现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 X 光的发现及空间学说的发展对现代艺术产生了刺激作用。(六)现代反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的影响Le Corbosial 说他从毕加索立体主义的静物画中得到了关于现代建筑结构形式的启发。1907 年毕加索的 亚威农少女打破了传统造型观念,试图把正面、侧面、斜切面同时结合在画面上,这幅画是立体主义的开端。蒙得里安 1911 年来到巴黎,把立体主义语言规划化,几何化,作有规划的矩形的抽象画,对西方建筑布局和工艺设计产生过很大影响
12、。立体主义如毕加索采用象征手法,着重于提示而不在于说出,人们说毕加索的艺术是“破坏性”的,所谓破坏就是大变形,他的这种语言反映当时社会的混乱和非人化。在艺术创作中,高度概括产生抽象,抽象作品为观赏者留有余地,让欣赏者开动8劳动思维机器参与创作、去想象、去回味,这就是抽象作品的生命所在。在这方面代表人物有亨利摩尔,享利摩尔 60 年代用贝壳、石子进行原始性创作,表现事物的?萌、破的拙然效果。七八十年代摩尔的创作特点是通过大理石、玻璃纤维等材料造型,产生了形象简化,富有浑厚,古朴、苍劲的艺术特色。抽象派画家们的构思则是随“心”所欲,抛弃具体形象,追求抽象绘画的潜在表现,体现老子所说“大象无形,大音
13、希声”的境界,寻求大自然的幻象,把自然统统都融入了他们的艺术世界,他们的画?,非山、非水、非人、非物,却含有山之势、水之灵、人之情,物之态。主体主义与抽象主义一起掀起了一场新视觉革命Optical Revolution (New vision)新视觉若干主要水法在西方建筑中的运用。1、运动中的视觉建筑是在运用着的时间、空间中安排了体量、线形、色彩与光影的空间艺术2、新视觉与空间流动空间从盒子的包围中解放出来,成为一连串相互延续、相互渗透、不断变化的流动空间,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在视觉观感上是具有动势的。近求视觉中的刺激。3、透视变异与动的变形变异透视更点,变异透视地平线以及动的变形手法,打破
14、传统的由方形矩形平面组成六面体房间与规整的室外空间,为了打破视觉上的秩序感,采用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多边形空间,在建筑群规划中,有的故意迴避建筑物彼此间成直角的布置,动的变形手法在建筑中的运用表现为用歪(扭)曲建筑形象以制造动态,以倾斜的窗门,流线形穿等等。4、透明感与同时感要求建筑空间取得内外一致的“透明”与同时的时间空间感。空间层次与空间秩序的处理是获得视觉上透明感同时感的重要因素。行进过程中视觉上与心理感应上的叠合以取得时空合一的透明感同时感。95、视觉与光影追求原始的永恒的体形,把物象还原为球体、三维体、园锥体、立方体等最易识别、最易理解、在光影中体形表现最为强烈、最为肯定的原始形
15、体,以这些纯粹形式在运动着的空间中组成“纯粹”的构图,以获得纯形式的心理效应。空间时间观念对建筑师在人为环境的创造中有很大的贡献,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但事物总是不停地运动发展的,人们逐渐发现人为环境是一个整体的效应。附录一:“时间”在建筑中的含义首先是建筑的存在问题,建筑师在有限条件下考虑时间流变过程中的某些可能性。其次是对建筑的认知问题。从视觉来说,感知一个固定形状的对象不是瞬时的,如果是复杂的实体和空间形象,还应以多角度的观察才能获得其实在性感知,那么感知时间就会更长,人观看物体时着眼点以及着眼点的转移,也牵涉时间问题。第三,在建筑功能中,时间考量的概念不是很明确的,如参观古希腊社殿,有
16、严肃的时间凝固感,参观北京故宫、古陵墓、长江三峡其表现的美须在时间参量上予以安排,最后,所谓造型问题,它的时间量的作用已反映在上述三者之中。四、以系统的观念分析形式系统观念着重从整体上描述自然界客体,自然界任一客体都是由诸要素以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相应功能的系统。结构是系统内部要素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耦后关系和联接关系。系统观念就是把事物归纳为“要素”和“关系”的一种概念。环境形体就是由许多要素以一定的关系结合而成的整体。人为环境构成要素:基面、空间、体块及主体人环境中的主体人,即对人的社会性、人的行为方式及心理反应的研究对主客体相关的环节:印象、符号、进行分析系统的层次性几何性要素与几何性关系;非几何性要素与拓扑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