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彭鹏【摘 要】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或做法。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思维的创造性更多的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小学阶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需要综合运用数学 中的各种知识。解应用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能力。 一、教师教学思想的突
2、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作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应从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原则。首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是否别人解决过,而是关键在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所以每个学生都可以创新,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如何挖掘和提高这种潜能,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程度。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
3、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 二、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一代新人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例如教学“修一条长1200 米的
4、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这时鼓励学生们大胆提问题,如“第一天修了多少米?” ,“第二天修了多少米?” ,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了多少米?”等等,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尝试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老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次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我们可以模
5、拟到商店购物时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也可以让学生当营业员。顾客:巧克力怎么卖?我要买 0.5 千克。营业员:巧克力每千克 15.26 元,请您付 7.6 元。顾客二:作文选一本多少钱?我买一本。营业员:每本 12.6 元,八折后每本 10.08 元,请付 10.1 元。有的学生已经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问:该付 7.63 元的,只要付 7.6 元,而付 10.08 元的却要付 10.1 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表示疑惑。教师抓住了时机,适时地引出了学习的内容。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积的近似值”时,不再反倒枯燥乏味,增强了
6、教学实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为学生安排创新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尝试创新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用绞笔刀将铅笔绞成一个圆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个圆锥和刚才的一截圆柱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各说出自已的设想。当认为同学们的设想都是合理的,接着问: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圆锥、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接着我又问:谁能说出具体理由来?有的小组代表说:我将灌满圆锥的水往圆柱里倒,结果 3 次将
7、空圆柱倒满,因此,我们小组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3倍。有的小组代表说:我是将灌满圆柱的水往空圆锥里倒,结果 3 次才倒完,因此,我得出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 3 倍,反过来说,圆锥的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四、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和练习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 ”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然而,专家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
8、能只满足于学生表面的、形式上的参与。什么是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在新课程教改实验区,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依然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
9、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 ,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 “师、生”和“生、生”之间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有关专家认为,还是要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该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
10、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例如:在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后,有一个活动课你说我摆,就是用学具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摆你最拿手的东西,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我把要求说完,还挂出了一些参考图,让学生看图模仿,并提示他们:可以自己设计、创新。学生就迫不及待的进行了,过了 10 分钟,我请一组一组的同桌来表演。其中有一组是这样说的:我们要摆一个小狗吃骨头,先摆一个大长方体,再把小长方体放在大长方体短的一面的前面,当小狗的嘴巴,然后把 2 个小正方体放在小正方体的上面当作眼睛,最后把圆柱体放在小狗的
11、嘴巴前面当骨头。乙表演以后说:我们摆的是 4 人抬轿子,把小长方体放在大长方体的上面,还有一个球放在小正方体的上面做轿身,小棒放在大长方体的两侧做轿竿,最后用 4个小正方体做 4 个小人抬轿子。还有许多有趣的动物啊、房子啊、恐龙啊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充分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如上下、左右、前后,还有各种图形,和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同学们在玩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的玩何乐而不为呢?五、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记得在开学的
12、第一天,我便和学生们说道:“我是你们的大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和你们一起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 ”亲切的话语拉进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在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就十分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画。正是这些生动的画面、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成为我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烦琐的数学题改造一下变成一道趣味数学题,让同学们在宽松的气氛中解答。例如,我们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设置问题: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地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
13、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理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 “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 10 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 “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地爬啊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 5 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 ”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在睡觉,它心理一
14、凉:“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 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 5 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 4 米。爬呀爬,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能猜出来吗?蜗牛需要用几天的时间才能爬上井台?这么有趣的问题立刻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致,不用老师强迫,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六、善待动手操作,促进思维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陈鹤琴先生曾想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发现的,他自己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因此,教师需要在操作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自感知,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在头脑中构建数学知识。教学时,要放
15、手让学生学与操作,通过摆、拼、剪、折、量、画来活动,激励学生在手指尖上的创新。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通过手操作,教师辅导直观教学,明确了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来推导出 S=r?的方法后,接着又让学生用学中的学具,尝试的圆转化或近似平行四边形,近似的相关梯形等,用不同的方法推算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养成尝试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创新的性情和信心,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七、架设探索桥梁,深化思维。质疑就意味着创新的开始,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不断设疑激疑,要一波刚平,一波起,处于“透化”状态,使课转化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而且还要满腔热情地促使学
16、生质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要使学生多思善思必先多问善问,当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时,往往无拘无束,和提出许多问题,面对学生的发问,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要把问题交给大家讨论,引导学生自己来释疑,探索一个个“为什么” ,这样,正是克服定势的束缚,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过程。八、建立多种联系,发展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设置疑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动性和方法。教师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并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自然,创造意识。例:一(4)班的数学研讨课,学生学习了认识加法 5 的加法以后,出示这样的问题。说出每后一个的比前一个多个?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其实,这道题发展思维空间很大,这题应由学生自己去发挥想象,观察图意,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提几个?也许学生会这样说:、 前一个比后一个少 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