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 4 页 第 页1批评教育要艺术化引子:针对社会各界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2009 年 8 月 22 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四章第十六条明确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摘要】这件事既要严肃处理,打杀这种歪风邪气,起到惩前毖后的目的。同时还要本着治病救人,对一切学生负责的宗旨,对该同学进行批评教育,希望他能引以为戒,早日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但又不能过于偏激,以暴制暴,得冷静思考,对这个学生的批评教育必须艺术化处理。先要调查
2、这件事情的根源,再想清楚如何处理,在哪处理,怎么收场,给老师,学生一个什么样的交代。【关键词】批评教育 艺术化 攻心 教育阵地 警示教育案例:2009 年 5 月 22 日 ,我被学校外派去某高中听课学习。正当评课时,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我班一位学生因老师提问的问题没有回答出来,老师让他站着思考一下,该同学认为老师是在体罚他,就强行坐了下去。随即老师就进行言语教育。该同学认为老师跟他过不去,并于老师发生了口角,并随手拿起手中的课本甩了老师一个耳光,还说有本事你也打我从教六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有三年了。说起“班主任”, 学生们则是嘘声叹气,甚至怨言四起。在他(她)们眼里,班主任则是那大话西游里
3、的唐僧,啰啰嗦嗦。遇到一点事情就抓着不放,认为班主任在跟他们过不去,总在心中说,我都快 18 岁了。对于同行们则多是摇头皱眉, “班主任”虽然冠上了一个主任的头衔,其实什么都不是。可谓是鞠躬尽瘁,吃力不讨好。记得我以前担任班主任时,我每天起早贪黑,住校严格盯班,每个月只放一天假,即便是婚假也只请了一天。班级工作事必躬亲,严密组织,忙得是昏天黑地。集会时,亲自整列排队;劳动时,指手划脚,督战到底;文体竞赛更是亲自拟计划、订措施、作部署,唯恐不周。尤其到了月末、假期临近、大考结束,那得全程陪同,唯恐出乱。但百密终有一疏,不想出状况,他偏偏出问题。只要出了问题,尤其遇到打架这类事情时班主任则更加忙碌
4、操心。又是谈心,又是调查,又是与家长联系有时处理事情处理到深更半夜,凌晨的也有。但单单说教有时显得软弱无力,对这些学生骂又骂不得,更加不能打,遇到那种品质较差的学生说些话、做些事还会把班主任气得跳脚。这也难怪班主任们都说“班主任”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而 2009 年 8 月 22 日的一个规定改变了班主任教育被动的境地,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四章第十六条明确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共 4 页 第 页2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无疑是一个教育的福音,班主任有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啦!这个权利该怎么使用呢?我个人认为批评教育得的艺术化处理!当接到
5、班上有学生打了老师这个消息时,我火冒三丈,是谁吃了豹子胆,你纵有天大的理由也不能打老师呀。我急忙往回赶,恨不得当即就冲到他的面前给他两记耳光。在返校的途中,我逐渐的冷静下来,我意识到这是一件比较棘手的问题,以前也曾遇到过学生顶撞老师情况,顶多顶顶嘴,而像这次动手打老师还是头一回。这件事既要严肃处理,打杀这种歪风邪气,起到惩前毖后的目的。同时还要本着治病救人,对一切学生负责的宗旨,对该同学进行批评教育,希望他能引以为戒,早日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但又不能过于偏激,以暴制暴,得冷静思考,对这个学生的批评教育必须艺术化处理。先要调查这件事情的根源,再想清楚如何处理,在哪处理,怎么收场,给老师,学生一个
6、什么样的交代。第一:了解心理,探究问题根源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社会关系、社会风气、习惯势力、文化设施、家庭条件、亲友关系等,都客观的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们也对社会环境作出种种反应和回答。比如表现为自身内部、自身与家庭、自身与校园环境的矛盾。事后我及时与该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到,该学生由于家庭平时的教育方式和中考失利的原因,确实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以前的成长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过份夸大和强调成绩好就是一切都好,将给他带去现实价值。却忽视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建立和提高的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爷爷奶奶过份溺爱、父亲教育方式粗暴、
7、缺乏交流和沟通;再加上中考考的不太理想,进了我们这样一所普通的农村高中,心理受到了重创。内心深处在不知不觉的随时都在抗拒对学校的认可,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寻找学校不足点来支撑自己的观念,老师让他订正单词三遍,就说老师变相体罚,说要打电话举报。慢慢形成了个性畸形,性格内向偏激,甚至心灵扭曲。今天老师让他回答问题没回答出来,起初心里确实有些难受,但老师又让他站着思考问题 ,他觉得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平日里爱找茬的心理再次体现。就强行坐下,随后老师的言语教育再次激发了他内心的偏激人格,发生了打老师的一幕。我了解了问题的根源后,我知道这件事要及早处理,以给老师一个说法,也在
8、学生面前树立一下自己班主任的威信。那在哪处理呢,怎么处理呢?第二 换位思考 转换教育阵地我现在了解到了他的内心问题的根源之所在,意识到教育阵地的重要性。共 4 页 第 页3换作是我自己犯了错误,希望班主任选择在哪里批评脚呢?我首先想到的是教室,教室毕竟是事情的发源地,也是进行班级警示教育的重要阵地。对这种不服管教,顶撞老师而且打老师的大逆不道的学生,就应该树为典型,在全班同学面前杀杀他的嚣张气焰,对全班同学起到震慑作用,以净化班级风气。对于一般的同学这个办法可能奏效,但对于这样一个对学校对老师充满敌对的学生在目前这样一个微妙时候当做典型来整顿班级是错误的。该同学刚反映他之所以强行坐下,甚至动手
9、打了老师就是在很多同学面前觉得太丢脸了。为了“自尊”,就“奋起反抗”。照这样的情况,班级对于这个学生的教育来说是最不理想的场所,如果班主任再当着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教育他,弄不好与我班主任都有可能敌对化,甚至还会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那就选择在办公室,没有学生,有的只是老师。但我又考虑到作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他肯定常被老师带进办公室,已是办公室的常客了。所以他本能地对老师有一种抵触心理,总觉得老师找他肯定没好事。所以他违纪后你找他谈话,他之前肯定预料到了,并且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甚至打好了腹稿来应付你。他有备而来,你的教育往往不能奏效,你了解不到他内心真正的想法,无法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且这次是打了老
10、师,全校的老师都对这学生产生了兴趣,甚至有个别男老师说要会会这个男生。那我如果在办公室教育他,避免不了有老师来了解情况,可能还有人帮忙教育一两句,那样反而不利于批评教育。最后我选择了一个相对偏僻,只有我和他的一个小房间面对面的谈心。第三 攻心为上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从他家庭背景分析,他的父母都是事业编制,爷爷也是教师,家教甚严。只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得法,过于强调成绩,学习。导致他叛逆心理的形成,我知道他其实是需要心理上的认同。所以我跟他谈心时先不去注重他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由此,我首先让他思考一个问题:你爸爸看
11、到别人的小孩犯了错,即便是打了架能心平气和,甚至一笑了之,但是如果是你犯了错误你爸爸会是什么反应?他说,肯定是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激动的语气)我又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自己的孩子肯定要管的。(声音有些低了)再叫他做了一道选择题:一位老师很随和,学生违纪后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一位老师较严厉,学生违纪后严加责罚,你从理智上选择哪位老师。他选了后一位老师。(低下了头)共 4 页 第 页4这两道题让他明白老师对他的教育是爱之深,责之切”,批评他是把你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是出于爱心和责任心,要他明白老师的苦心,并从内心里尊重老师。当我看到他在回答我提问的问题时,言语和动作上的变化,已不在是
12、一进小办公室时那无所谓的态度了,我知道,下一剂猛药好上了。第四 适当惩戒 进行班级警示教育通过与这个同学的谈心,走访其他学生,及时向那个老师了解情况后,我知道了整个事情是这个学生的错,是他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虚荣心在作祟。这个事件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如果不给这个学生点处分,以警示其他学生,或许这一坏习惯会在班级中蔓延开来,这极不利于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我决定对他作出相应的惩罚,并要他给那个老师一个圆满的答复。并以此为契机,对全班进行一次警示教育。打铁要趁热,全校老师,全班同学包括犯错误的学生都在看你班主任怎么处理这件事。因此,我第二天就利用下午第四节课自习课在班级开了一个主题班会,就是围绕
13、这个事件对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引导全班学生分析这个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告诫学生们吸取教训,遇事冷静对待,适当克制自己的冲动情感,设身处地的想,如果你当一天老师,你会怎么对待你的学生。并让该同学在全班作出公开检讨,检讨一式三份,一份张贴班级宣传栏一周,一张自己保管,一张由我保存。同时,就这件事,我及时向学校德育主管部门汇报,请示学校给予这个同学记过处分。当然,与家长的接触是少不了的,可是介于该学生家庭教育的特殊原因,我采取的是单方面接触,与家长接触不告诉学生,也不让家长告诉学生我与他们联系过,让该生认为我没有与他的家长联系而较轻松的转变自己那扭曲的心理,尽早步上成长的健康大道。另
14、外我还长期关注这个学生的后期心态转变情况,我安排了一个班级成绩较好,并与这个学生蛮谈得来的学生做他成长的思想跟踪督察员,及时向我汇报该同学的各种状况。从该学生身上,我发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去探索为什么他会有这些问题,并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我是问题学生,希望老师、家长怎么对待我。所以对这类学生的批评教育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造成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批评教育。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