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菌药物专项治理、临床应用管理、合理使用复习考试题(之一)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和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或 2 种以上病原菌感染。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4.需长程
2、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三、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及用药基本原则:1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2用药基本原则是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四、外科手术预防用药:1. 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如头颅、心脏、眼内等手术。c.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d.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2. 清洁- 污染手术:上、下呼吸、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3. 污染手术:由于肠道、尿路、胆道液体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五、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给药方法:1. 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 0.52 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
4、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 ,可手术中给予第 2 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 4 小时,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个别情况延长到 48 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2. 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 24 小时,必要时延长到 48 小时。3.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
5、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作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七、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一)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
6、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 ,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 ,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等。八、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50 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35 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 2 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 1-2 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 5 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 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 3 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 4 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 5 个品规。九
7、、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 40DDD 以下;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 30 分钟至 2 小时,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十、二级以上医院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 3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
8、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十一、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医疗机构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十二、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医疗机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组织对 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 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 I 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十三、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 10 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 10
9、 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 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 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十四、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1.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
10、理应用问题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重的,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责任。十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十六、尽量避免或不宜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1、发热原因不明者。2、病毒司长感染的疾病
11、。3、局部外用(如皮肤) 。十七、抗菌药物按作用可分为几类?抗菌药物按作用可分为四类,繁殖期杀菌剂:有 -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 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喹诺酮类;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联合应用预期可能产生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十八、给药途径与疗程尽量选择口服给药,不宜频繁更换药物,疗程不宜过长,如门诊使用抗菌药提倡不超过三日是,最长不超过七日(抗结核药除外) 。十九、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原则一线药物放开使用,二线以上药物酌情选用。1、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放开使用,为一线药物。2、疗效好、毒副反应大或价格较贵的药物应控制使用,为二线药物。3、疗效好、价格昂贵、近期研制出的保留抗菌药物,为三线药物。临床使用二线以上的药物时,应由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签字。当有感染病情严重或免疫状态不良病人发生感染时,可直接使用二线药物。二十、抗菌药物合理作用的管理规定关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管理,国内的众多医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也在酝酿着出台有关的管理措施,这都将有助于我们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病人提供最合适的用药选择与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