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蔡武: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授牌会议上的讲话12 月 9 日,文化部在天津隆重举行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授牌活动。我代表文化部向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珍惜荣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好地保持和体现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努力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在此,也通过你们转达文化部党组对广大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界人士的亲切问候,你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你们的身上孕育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意与活力。文化部和各级文化部门将以自身实际的工作更好地服务广大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这次会议既是
2、一次命名活动,更是在“十一五”收官、 “十二五”开局之时,文化部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动员部署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界一直处在一种十分振奋、欢欣的精神状态之中。2 月初,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把文化建设作为全国全党要抓的重点任务之一,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刻阐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3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重点抓
3、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五个方面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4 月上旬,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其中就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若干重要论断,这篇重要讲话 6 月 16 日发表在求是杂志上。4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了我受国务院委托所做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汇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体现了全社会对文化产业的关注与重视。7 月 23日,
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文化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国际经验表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10 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了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中的功能,提出了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今年以来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一系列的重大战略部署再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清醒认识和自觉把握,集中鲜明
5、地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这是今年以来文化战线最重要最显著的发展变化。在这一系列重大部署和举措中,文化产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给文化产业工作赋予了很多新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强烈感受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进入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时期、新阶段。2我们要认真总结“十一五”以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要战略部署,谋划“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推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一、 “十一五”期间
6、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潜力初步显现(一) “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新发展“十一五”期间,演艺业、动漫业、文化旅游、文化娱乐、艺术品、网络文化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消费十分活跃,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热情高涨,文化产品丰富多样,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文化生产能力大为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产业快速增长,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十一五”时期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 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 6 个百分点,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
7、8 年至 2009 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得到凸显,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2009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 8400 亿元左右,比 2008 年现价增长 10,快于同期 GDP 的现价增长速度 3.2 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文化产业业态更加丰富。随着网络、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拓宽了文化产业的领域。2009年,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达到 322 部 17 万分钟,比 2008 年增长 31。原创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票房过亿元,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 25
8、8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39.5。文化产业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不少地方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朝阳行业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以北京、上海、天津为代表的城市合理利用工业遗产、老旧厂房和近代建筑,建成了一批独具魅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河南、陕西、山西、安徽等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通过文化产业让古老而厚重的传统文化焕发了青春;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等地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结合亮点频现;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西部省(区)积极
9、开掘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帮助少数民族同胞增收致富。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资源开发持续升温,文化产业集群不断形成。文化产业高附加值的特性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大量资本和人力资源涌进文化领域,文化产业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如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深圳华强集团,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成为国内文化主题公园的新锐。化工企业广西维尼纶集团参与投资制作的全球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 ,已经成为中国文化旅游的一枝奇葩。3过去的 5 年,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设和投入使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效地发挥了引领、示范和带动
10、作用。北京市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数量已达 30 家,覆盖了北京市全部区县,八大重点行业。上海市有文化产业园区 75 家,集聚了 2500 多家文化企业和 2 万多名高层次创意人才。江苏省建成或在建的文化产业园区有 60 多家。文化部和北京市、天津市分别共建的中国动漫游戏城和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正式启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2009 年,我国境外商业演出团组数约为 426 个,演出场次 16373 场。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文化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并开始实施“本土化”战略,抢占国际文化竞争的主动权。总体
11、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提升经济、产业和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和创业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和区域文化品格、增加吸引力、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动力。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为标志,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二) “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给我们的深刻启示1.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
12、针对性、实践性的判断和论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文化发展方向、目的、思路、战略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理念,提升了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产业的作用和地位。理论创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七大将“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长春同志就文化产业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体现了中央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寄予的殷切希望。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也非常重视。许多地方明确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建设文化强省强市的主要目标来抓。全国有 26 个省(区、市)
13、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财政投入约 25 亿元。天津、江苏、上海、陕西等 10 多个省市已经或正在抓紧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2.逐步加强的文化产业规划与政策体系建设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2006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其中将文化产业列为专章进行了规划。2009 年 7 月,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极大地提振了文化产业界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平稳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随后,文化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演艺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游戏业、
14、文化会展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与工艺美术、艺术创意与设计、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4相关服务 10 个重点领域,并明确了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五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在财税支持方面,中央财政设立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支持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企业和动漫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在金融支持方面,中宣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文化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从信贷、证券、保险等多方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部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15、等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为文化企业向银行贷款创造便利条件。3.不断提高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需求动力。文化消费需求高度依赖于物质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的高低。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上升,2008 年我国人均 GDP 已经超过了3678 美元,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 1995 年末期下降到 50%以下,1999 年继续下降到 41.9%,2000 年下降到 40%,2008 年下降到37.9。我国城镇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已经结束,逐步向以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阶段过渡。居民在基本物质生
16、活进一步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稳步增长,新兴文化消费形式不断涌现,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动力。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和地区人均 GDP 已经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完全可以先行一步,率先启动,跨入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期。中西部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也可以突出地域特色,发挥区位优势,走跨越式发展道路,逐步使文化产业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4.不断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全国已有 123 家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
17、其中 2009 年转企改制的有 69 家,超过了过去六年的总和。2009 年,中国东方歌舞团、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等 4 家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转企,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了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向面上拓展。同时,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 ,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目前,在演出、娱乐、艺术品、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领域,基本实现了对国内非公有资本全方位、全过程开放。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文化市场主体的数量逐步增多、实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政府职能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深入人心,文化部门主要承担提供公共产
18、品、公共服务和弥补市场缺陷的角色,做市场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情,改变以往在市场方面介入过多的“越位”和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明显“缺位”现象,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2006 年 12 月,文化部启动了全国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工程。服务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国文化产业网站上设立国家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及投融资项目的交易量,为各类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提供全面、便捷、有效的服务。5为加快文化产业和金融结合发展,切实解决文化企业和资本市场之间信息与资源不对称问题,今年初,文化部启动了“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平台已开通文化企业信贷申报评审系统,并建成信息资讯
19、、政策法规、文化产权交易、文化企业上市、行业知识等栏目内容。在动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文化部、财政部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南、江苏、黑龙江等地建设了一批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动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国家动漫产业网也已经投入运行。5.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智力支持。早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文化部就曾经组织了多次文化产业理论研讨会、论坛、培训班,并于 1993 年 11 月,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命题,文化产业渐渐引起社会和理论界的关注和重视,文化系统由“以文补文” “以文养文”逐步转入发展文化产业的轨道。1999 年以来,文化部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20、等高校合作建设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对涉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前瞻性研究,推动了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产业理论和政策研究人才。在理论研究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提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轮驱动” “双翼齐飞”的文化发展思路,廓清了长期困扰人们的关于文化建设中能不能、要不要发挥市场作用的问题,纠正了一度流行的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的错误观点。针对文化产业人才缺乏的“瓶颈”问题,文化部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004 年以来,连续七年在西部地区轮流举办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2007 年,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办了文化产业管理方向
21、的 MPA 班。2008 年以来,举办了多期国家原创动漫高级研修班,培养动漫产业人才。2009 年,举办了全国文化厅局长文化产业研修班。今年,又举办了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金融工作培训班,并资助支持地方文化厅(局)举办了 7 期投融资业务培训班。通过不懈的努力,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状况有所改善。总之,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文化战线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逐步找到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上 5 条重要启示,在“十二五”期间仍值得我们遵循和借鉴。二、紧紧抓住“十二五”时期重要机遇,着力打造服务平台,努力推
22、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十二五”期间,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09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同期 GDP 的 2.5%,离支柱产业还有不小的距离。文化产业存在着总量还不够大,产业集中度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知名品牌偏少,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经营管理、文化创意人才短缺等等问题,要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还需要我们明确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以推进。目前,文化部正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 倍增计划将提出五年内文化部门管6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 2010 年翻一
23、番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打造公共平台、完善政策体系入手。今年 7 月,我在经济日报发表了题为努力强化服务职能 着力打造服务平台 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文章,提出了打造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五大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观点。 “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从完善政策体系、打造五个平台、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思路入手,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技术创新、土地等方面的政
24、策,同时,抓紧起草文化产业促进法 ,加快文化产业立法进程,争取把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在政府投入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引导作用。根据扶优扶强的原则,利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及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发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用,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促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在税收政策方面,要根据普惠制的原则,让税收政策惠及所有文化企业。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的关于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扶持文化企业发展、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鼓励技术创新的税
25、收扶持政策,另一方面,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演出业、艺术品业、工艺美术等行业反映出的税负较高问题,认真加以研究,逐步完善相应的税收政策。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将引导演艺、娱乐、艺术品、动漫、网络文化等行业开展“三网融合”技术应用,提高文化产业网络技术应用水平。鼓励建设网络文化一体化生产销售平台,扩大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美术在线和移动生产销售。加快演艺、娱乐、舞台装备等基础设施改造更新,鼓励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数字娱乐、音响、舞台技术装备。加强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研发力量,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重点项目包括中国风格动漫技法数字化与推广、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游戏
26、软硬件研发系统、手机娱乐内容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支持平台、游戏开发和应用、数字音频智能搜索引擎研发及产业应用等。在土地政策方面,要争取将文化产业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在国家土地政策许可范围内,争取优先保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用地,优先安排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实验区建设用地;鼓励各地将城市转型中退出的工业企业原有用地优先用于发展文化产业,新农村建设中适当考虑文化产业发展用地。支持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和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等存量房地资源转型兴办文化产业。争取将剧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同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样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更多地考虑其公益性的一面,加大政府投入,
27、同时对民营机构投资兴办剧场等文化基础设施的,政府给予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调动各方面建设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7在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口岸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大力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杂技、展览、动漫游戏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打造一批国际知名文化品牌。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境外兴办实体、设立分支机构,实现文化企业在境外的落地经营。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外艺术节等国际文化展会和活动。(二)建设好文化产业公共平台,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根据基础性、
28、开放性和公益性的原则,整合集成各类资源,策划建设一批包括公共技术支撑、投融资服务、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统计分析等功能在内的文化产业公共综合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非盈利性的第三方公共服务,降低文化企业的创业和运营成本,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有选择地建立若干个集创意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交易、展示的服务平台,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对符合规划、公共服务能力突出的园区和基地,争取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好各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服务平台作用。要
29、通过文化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运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促进文化创意、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提高文化产业信息化水平。推动文化领域技术创新和应用,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抓住“三网融合”发展的机遇,催生发展新的文化业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演艺、娱乐等设施和技术。(三)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破除资金瓶颈进一步协调金融监管机构,共同研究制定金融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支持组建文化信贷担保公司,争取建立文化企业贷款贴息机制。支持组建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30、。通过改进无形资产评估和抵押办法,促进银行开展文化企业授信工作,为文化企业融资创造条件。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票据。丰富“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内容,陆续研发开通文化产权交易、企业上市推荐、无形资产评估、保险业务办理、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申报等系统。(四)办好文化产业展会和重大活动,为文化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和出口渠道继续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办展方向,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促使文化产业博览会向差异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博会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效益。继续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东
31、北文化产业博览会、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等重点文化会展。其中要重点打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将其培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交易额超千亿元的文化产业展会。同时,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外文化产业展会和活动,利用国外大型文化活动扩大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8(五)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十二五”期间,我们拟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 ,重点培养 7 支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行政管理人才队伍,一支善于市场运作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支具有创新思维的文化创意人才队伍,一支文化资源开发、推广与传播人才队伍,一支掌握先进技能的专业
32、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熟悉金融市场的文化产业资本运营人才队伍,一支有创新能力的理论政策研究队伍。其中,要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大力弘扬德艺双馨精神,努力把最好的精神产品奉献给人民群众。在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上,我们将建立加强与知名企业、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以及著名高校的合作,在全国建立 3 至 5 个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或培训中心,健全文化产业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培养讲政治、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专业能力强、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各类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培养人才。 “请进
33、来”即大力引进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邀请国外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主管文化产业的政府官员、文化机构和企业负责人、营销专家来华讲授文化产业相关课程。 “走出去”即组织到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考察,加强与各国主管文化产业的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交流。(六)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扩大文化消费,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娱乐、休闲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原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34、努力降低成本,完善流通网络,扩大传播覆盖,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发展文艺演出院线,覆盖主要城市演出场所,支持全国文化票务网络建设。支持建设和改造剧院等文化消费的基础设施,为文化消费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促进节假日和会展的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理顺对新兴文化业态的管理体制,整合行政和执法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提高管理能力,依法查处和制裁破坏文化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净化文化市场,维护诚信、公平、竞争有
35、序的市场秩序。三、当前做好文化产业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当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文化产业提出的新要求,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按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总要求、新要求来重新审视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工作,及时调整工作安排。这里,我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和把握。9(一)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防止出现偏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轮驱动” “双翼齐飞”的思路。文化事业发展必
36、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为重点,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针,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这里,特别强调“政府主导” 。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确保投入,重视建设,狠抓落实,强化领导。同时,要运用各种方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而文化产业发展则必须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致力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规范的文化市场,提高
37、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提供高质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费需求。在谈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时候,也不能忘了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一项基本前提。文化系统的同志要弄清楚文化的两种属性,弄清政府的责任,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不同任务。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文章或演讲中有人提到所谓“文化的市场化、产业化”问题,我们要纠正这种说法,要不断重申我们从来没有提出要把文化“市场化” “产业化”这样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凡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都必须是政府主导,依靠财政投入,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
38、干,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这是政府的责任,不存在“市场化”的问题。只有在经营性文化产业领域,才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注意振兴文化产业不是政府直接办企业、办产业,政府的职能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搭建好服务平台,做好政策引导,搞好市场监管,政府不越俎代庖。这里要特别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走科学发展之路,做到又好又快,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要更加注重内涵、质量、效益,坚决克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倾向。(二)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内容引导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
39、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一点,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委员们意见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不少同志对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精品力作少、创作低俗化的问题意见很突出,有的甚至提出了批评。这里我要强调,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是产业,但首先是文化。因此,如何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
40、既要实现经济效益,又要确保其社会效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是每个文化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必须要研究思考的问题。过去,文艺院团、文化生产单位都是文化部门直属的事业单位。抓直属院团的艺术生10产,我们有一套办法和经验。但转企改制之后,这些院团和其他民营文化企业一样成为市场主体,都是我们服务和管理的对象,而且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文化企业数量更大。如何对文化企业的创作生产进行内容引导,如何确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这些新的文化产业主体的创作和生产,是文化行政部门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挑战。在改变了对文化生产单位的隶属管理后,在实现了“三个转变”后,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文化
41、产品的创作生产还有没有引导力、调控力,是我们必须深入探索和实践的。既要坚持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来引导文化创造的方向,更要研究综合运用专项资金、税收调节、投融资推荐、表彰奖励、人员培训、文艺批评、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多种手段来保证和促进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同样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深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激发文化创造力,推动创作生产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培养和造就更多引领时代、德艺双馨的文化人才
42、,真正发挥出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三)围绕“支柱性产业”这一新定位谋划文化产业新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那么什么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就成为摆在我们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人面前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一般认为,支柱性产业需具备几个特点:一是产业规模较大,占 GDP 的 5%以上;二是发展较快,市场需求高;三是就业涵盖广;四是关联度大;五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照这一要求,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之还有差距,所以才要“推动成为” 。我们要进一步组织研究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文化产业的内
43、涵、外延、特点和规律,研究文化产业影响和贡献国民经济,促进和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与发展潜力,研究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研究尽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政策措施。各地也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使文化产业成为当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主要标准和发展路径,从而真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更大贡献。(四)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当前,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十二五”规划。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紧扣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文化产业的新定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主动而为,在本地区“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努力有所作为,在本地区“十二五”的总规划中为文化产业留出一席之地,为文化产业发展构筑规划和政策的空间。各地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和发展改革、财政、工信、商务、国土、建设、科技、教育、金融、统计、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协调沟通,主动争取支持。要认真总结评估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执行情况,科学研究编制“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高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约束性。更加注重文化产业的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巩固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更加注重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结构,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努力做到结构好、布局好、效益好、可持续。按照科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