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下优秀父母都有共鸣的子女教育的好文章.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39835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天下优秀父母都有共鸣的子女教育的好文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天下优秀父母都有共鸣的子女教育的好文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普天下优秀父母都有共鸣的子女教育的好文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普天下优秀父母都有共鸣的子女教育的好文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普天下优秀父母都有共鸣的子女教育的好文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天下优秀父母都有共鸣的子女教育的好文章2007-09-01 09:32:42|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董进宇博士亲子关系模型 看了董进宇博士的亲子关系模型很受启发,真的需要好好学习学习,现转载如下,希望能够被更多的人了解,能够指导更多的家长,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人生第一课 亲子关系模型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家庭教育方式,我们的祖先都是在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状态下被教育长大的,我们发现,很多个体的方法和经验是不能普遍适用的,我们必须寻找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才能为大众所分享、遵循。亲子关系模型是我们总结出来的教育孩子的规律,它代表着整个家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图上家长和孩子之间有

2、两条带箭头的线,这代表着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的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互相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的话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家长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么任务有太多的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其实那主要是学校的事。有很多家长对学校应做的事忙个不停,比如帮孩子作业,检查孩子作业监督孩子学习,而

3、到头来劳而无功、事倍功半,我认为我们很多家长都是不务正业者,我们是种了别人家的地,荒了自己家的田。没有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作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这是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软件,如果这些没有处理好,孩子是注定要出问题的。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软件是“自尊心”当孩子开始尊重自己,把自己当作和别人一样的人来尊重的时候,孩子的主体人格就建立起来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他,他就不懂如何去看别人的眼神,他就不会去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则,他也就不会寻求别的尊重和认可,由此也就没有了上进心。这时

4、通过批评来教育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不在乎你的看法,你的批评对他不起作用。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不会主动参与群体活动,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没有在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愿望。应该说,自尊心是孩子的生命之火,是孩子成长的原点。自尊心没有建立起来,就等于孩子的生命之火没有点燃,因此他不会有成长的动力。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是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时候,他开始尊重自己,进而他会尊重别人这样他的“人化”过程才能启动。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是要无条件的爱孩子。当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自我价值回上升,他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而会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第二个

5、软件是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家长来说,不能是一辈子的任务,最多是孩子 25 岁以前的任务,孩子在离开家长以前,家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就是说一个人不能一劳永逸的永远有自信心,他必须每时每刻的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去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有自信心他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调动潜能,把事情做成功。假如打个比喻,自信心相当于电脑进入主运算程序的前置性程序。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信心,当他面对一个习题时,他的大脑进入的是一个系统,启动的程序是如何来解释为什么没做上这道题,我为什么不行。而有自信心就可以进入主运算程序,他的大脑的注意力的焦点会集

6、中在解题的方法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可以把问题做出来。所以自信心是一个孩子能否做事、能否把事情作对的核心和心理程序。诚然,自信心不是我们大家理解的挺胸抬头那么简单。他是人们做事时的心理程序:一个自信的小学生,他面对试题时,大脑会深入到题的内部去做寻找条件和结果间的因果关系,把题作对;如果没有自信的孩子,看到题会停留在题的表面,马上感受问题带来的压力和焦躁情绪,然后会想:这提怎么这么难?老师为什么会出这题?我不会做,我妈会怎么批我?结果 20 分钟过去了,他根本没做题而在想别的东西和感受痛苦。最后他会得出结论:你看我学不好吧,我还是不行。第三精神软件是“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

7、的相互关系时产生的主观心理状态。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痛苦、快乐产生因果联系,自己对这种联系很看重的时候,就产生责任心,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讲话影响其他人,如果他有责任心就不会讲话了。责任心分为对内的和对外的责任心。对外的责任心比如对家庭、对别人、对社会的。我们要讲的是孩子对自己责任心,我们太多的家长没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责任心,没能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然后由我们来看管,来强迫,这样,等于孩子对人生的责任由家长承担了,家长当警察,孩子成了小偷,我们不断的在后面监督。如果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负责的责任心,我们家长的监督功能就可以解除了,改为引领功能。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断然不能去积极进取的!孩

8、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才动一下。第四个精神软件是“主动进取精神”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长,自己要学习,那么教育孩子就是太简单的一件事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才能学习好。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那么孩子将来是断然不可能在人生中成功的。没有主动进去精神,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对人生没兴趣,对人生没兴趣,整个人萎靡不振,那么这个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发育成长的。第五精神软件是“学习兴趣”我在大学时读过苏联教育家写的学习兴趣一书,读完之后豁然开朗。那里的基本概念是说;

9、兴趣是学来的,不是天生的。所谓兴趣是当孩子在做这种行为的时候,他能感受到快乐,不用意志力逼自己去做,形成自动反应叫兴趣。如果孩子在脑的神经系统中,作一个学科的功课会产生条件反射的快乐,学习兴趣就产生了,这种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孩子第一次做这种行为是不会有什么快乐的,反复行为,最后不能用意志力,条件反射地把事情做对,再由于家长的表扬、鼓励,孩子找到了快乐,时间长了,形成自动反应了,每次行为孩子都能找到胜任自如的感觉。此时,所谓兴趣就产生了,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对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孩子晚上看书到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看书,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

10、如果凭意志力,是断然做不到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要想使孩子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而学习兴趣是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培养的。第六精神软件是“好习惯”习惯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的自动反应。好习惯是一个人快速成功的快车道。真正以学习为主的人,比如很多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授,没有人是靠意志力来学习的。这些人都是因为学习产生快乐才会没日没夜的做,后来就成了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日常的行为,而这些日常的行为就决定了他的成就。总结上述观点,我们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在孩子的大脑中镶入这些精神软件。家长好比程序员,孩子像刚出厂的计算机,硬盘还没有经过格式化,需要一道道输入程序,然后才可以独

11、立的使用。孩子只有变成独立的人才得以在社会上独立行走!如果说孩子是我们雕塑的作品,那我们手中应有的工具是什么?家长手中最重要的工具第一条件是“无条件的爱”作为父母爱孩子是我们的天性,但是有意识的爱孩子,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当一个孩子无条件的爱着的时候,他的自信心会大增,自己会尊重自己,进而回尊重别人。在他的心灵中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产生,即自我价值开始萌芽。而无条件的爱孩子,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勇气最重要的方法。第二个是“鼓励”美国一个大教育家说过一句非常偏激的话:“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我认为这句话中当中 80%的成分是真理。教育孩子,鼓励是每天要做的事

12、情。告诉你的孩子:“没问题,爸爸相信你!”你要每天不断的巩固。可是大多数家长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谁家的孩子都比你强的多!”这些家长仿佛是专门来为孩子泄气的。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自信和勇气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第三个工具是“表扬”表扬是孩子作对行为、取得成绩的时候给他加油的核心方法。当孩子的一个行为作对了,我们及时的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才能使他下次接着再做。所以表扬是家长经常要作的行为。孩子每天、每星期总会有优良的行为,或者取得小的成绩,比如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家长应及时的表扬,表扬会把行为确定下来。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就意味着事

13、情做对了,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会增强。第四个工具是“确认”一个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里不带有任何表扬和批评,家长要客观的帮孩子培养价值观的一系列过程。所以,家长要知道孩子是不会自动知道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这些都是学来的,是我们家长不断灌输的结果。比如去年美国双子大厦被炸,我女儿的班级产生了争论。他回家跟我讲时说:“爸,要把我吓死了!”我说:“怎么了?”他说:“今天我们老师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双子大厦该不该被炸?我们班男生一起喊该炸然后,老师说我觉得也该炸!我们班有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不该炸,里面有那么多无辜的人,这是针

14、对政府的行为,他们不该炸无辜的平民!我们班男生一起喊;打倒*!我们老师不但不制止,还说我认为美国人太气人了!应该炸!”我问女儿:“你怎默认为的?”他说:“太不应该炸了!老师不该这呀!”我告诉他:“你是对的,恐怖分子是人类的敌人,伤害无辜的人,这是对生命的残害!”所以我们家长要帮孩子分清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五个工具是“理解”有些家长来找我咨询,对我说,孩子就是不跟我讲话,最近他学习成绩下降,在学校和老师作对,回来什么也不跟我说!我问什么原因?他说不知道。如果你去投医,医生什么都不问,就给你开药方,那他百分之百是个江湖郎中!一个孩子行为出现偏差,可能有二十个原因,你想讨秘方,我开玩笑地说

15、:“打”。有很多学校的家长会就是这样给家长开秘方的 1 这么武断!拿人当玩笑一样!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牢不可破的观念:孩子从一生下来,他的人格就是和你一样平等的。你要把他当成和你一样的人来看待!在能力上,要考虑到孩子是待培养的,是需要你不断培养的小动物。我们很多家长恰好弄反了:人格上不能平等对待孩子,能力上却苛求孩子什么都会!家长要用理解这个工具走进孩子的心灵,不再批评、苛责。假如说你有工作上的烦恼,来找我谈谈,我什么也不问,劈头盖脸把你一顿数落,你肯定觉得我是不是有毛病,都没搞清是怎么回事就骂我一顿。可是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却是不问原由,开口就批。在

16、理解这个问题上,家长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不带任何的价值批判,单纯听孩子说他有什么理由。我请家长记住一句话:“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个行为,在他自己看来都有绝对的理由!”孩子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总有他自己的理由,只不过这些理由在成年人看来是不对的!或说是不成立的。如果你搞不清他的理由是什么,想改变他的缺点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们不能彼此倾听对方的心声,就无法搞清他行为的原因,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通过理解建立孩子的自我尊重感,他可以和别人心灵相通,感觉自己有能力沟通,感受彼此有能量流动,这样亲子关系就稳定了。第六个工具是“陪伴”孩子不是需要我们的钱,而是需要家长人本身!我在大四时读了苏霍万林

17、斯基的给儿子的信,正是这本书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促使我对教育进行了这么多年的研究。有一句话很深刻,但深在哪里并没有完全理解。这句话简单的不得了:“人需要人!”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必须在人的环境下才能成长完整意义的人,也就是他需要别人的存在,对它确认、理解、鼓励,最后他得以建立独立的人格!孩子在出生后,他的成长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他就会孤独、无助、没有安全感,需要家长的陪伴。否则,他会渐渐产生恐惧感、对人生的无助,也就没有办法成长,太多的家长因为自己事情太忙就用钱打发孩子,其实大错特错。假设在此时此刻,让孩子选择给他一百块钱或父母用一小时来陪他,来了解他的生命,他可能会选择一百块钱。这是因为

18、,他自己不知道真实的需要,他的潜意识里更需要父母用一小时确认他的价值,伴随他成长!我们既要在主体资格上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又要在思维方式上考虑到他的人格是有待发育的、能力是有待培养的,所以,还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意思。这也是儿科医生难当的原因。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只是哭,不知道自己哪里不舒服,医生必须像兽医对待小动物那样去了解、去观察。孩子缺乏父母的爱,他自己并不清楚,更不会表达。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去体会、去陪伴孩子!通过陪伴了解孩子,通过陪伴消除孩子的恐惧感。第七个工具是“批评”这是应该非常小心慎用的工具。批评只是针对行为本身才可能起作用。使用这个工具的前提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支持

19、、相互关爱、关系稳定!这样批评才能起作用。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互相不理解、不信任,即使批评是正确的、是直指行为的、不损害人格的,孩子依然不接受你的批评,这时,批评只能起副作用。批评是非常专业的事情,没有经过训练,很少人会把批评作对。因此,最保险的方法是尽量不用批评。家庭教育真正的目的培养真正的人我们有些家长脑海里,只是盯着上大学。我认为大学无论如何要上,这是没问题的。在办家长课程的过程中,我遇到一个非常大的悖论:我是非常反对以上大学为诱惑,让家长来听课的,但在家长的脑海中,你不说培养孩子上大学他就不来听你的课!我认为,培养孩子上大学、读硕士、读博士是必须做的。让孩子上大学不是目标大了,而是目标小

20、了!上大学就相当于让孩子吃一顿糖三角一样。我打这个比喻的背景是 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人民日报做过一个调查,问一个农民能想到的最好生活是什么样的?农民想了半天说:“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生活就是每天让我吃糖三角!”有很多家长想让孩子上大学的心情和那个农民想吃糖三角是一样的!不是目标大了,是小了!上大学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接受的教育,我们高中生考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 50%了,10 年内达到 60%是没有问题的。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上大学,而是培养真正的人!这是每个家长都应真真切切铭记在心的!我们要培养的不止是高智商的人,还应该是正直、善良的人,并且是对我们的社会有正面价值的人。这样我们对社会的责任!

21、对家长来说,你的儿子、女儿硕士毕业了,博士毕业了,可是,婚姻不幸,家庭不幸福,事业无成,作为家长我们应作何感想?我们要培养的是真正的人!让他幸福、成功、快乐!让他通过上大学这个渠道来达到生命的目的!家庭教育的总思路是引发孩子成长的动力我相信 80%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头脑没有自觉的、系统的思路。教育孩子不是我们不断的讲道理、告诉他应该怎么怎么做,而是我们要从他的角度出发,看什么能把他激励起来,使他自己能够学习、能够成长、能够探索自然、能够探索人与人的关系、探索社会也就是我们要让孩子找到“我想学“的感觉。我们是在引发他成长的动力!而不是我们要他怎样。要他自己想成为一个男子汉,而不是你强迫他去成为一个男子汉。当一个人有了成长的动力,一切事情都好办了他想成长、想学习新的行为,他会有动力去完成。如果孩子主动学习,想报这个班、那个班,想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想有好的品质,孩子的幸运之神降临了。而没引发出孩子成长的动力,不厌其烦的讲道理是毫无效果的!当我们把孩子当作“人”而不是“物”来对待,这个思路就是必然的选择。我们向孩子示范正取的行为是什么样的、成功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幸福快乐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学习好了以后会怎么样。让他自己来选择,诱导他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引发它成长的动力。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