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75”事件对自治区民族团结工作造成的创伤,思考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及方式方法,我深深地感到,维护民族团结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各行各业人人身体力行,齐心协力,共同把民族团结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民族群众要想从“75”事件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首要的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搞清楚,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新疆有 13 个世居民族、47 个民族成分。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虽然信仰不同,生活方式有异,但
2、在伟大祖国这个大家庭里亲如兄弟、休戚与共。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使新疆这片广袤大地展现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和谐统一的繁荣发展美好景象。胡锦涛总书记把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征概括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团结产生凝聚力,团结增强战斗力,团结促进生产力。只有各民族兄弟万众一心、携手奋进,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众人扭成一股绳,才能集中力量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以共同团结奋斗达到共同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学习别的民
3、族的长处,就会补充自己民族的短处;帮助别的民族补上短处,就会放大自己民族的长处。各个民族通过相互学习、帮助,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达到团结的目的。真心真情才能换来真团结。各民族相处,贵在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 “75”事件虽然在汉族与维吾尔族之间造成了一些心理隔阂,但只要各民族群众都能从思想上真正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自觉地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就一定能够弥合“75”事件造成的创伤,把民族团结工作做得更好。在这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
4、摇,自觉主动地深入到各族群众中去,用自己的真情和模范作用,理顺情绪,消除隔阂,增进共识,加强团结,把各族群众更紧密地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更要发挥自身在本民族群众中具有独特影响力的优势,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帮助群众明辨是非、提高认识,为维护民族团结作出积极的努力。民族团结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具有实实在在内容的行动。民族团结的实质,是用正确的思想凝聚起为一个目标去奋斗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绝不是一个口号就能释放的能量,而是长期以来一块块砖瓦垒起的大厦,是一铲铲水泥铺平的大道。自 1983 年以来,自治区已连续 27 年在全社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并且每年
5、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为营造民族团结氛围、增进各族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活动中,从上世纪 80 年代提出“两个离不开”思想,到 90 年代形成“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教育;从针对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的反动思想体系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宣传教育,到强化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在新疆大地唱响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民族团结好、改革开放好、人民解放军好的主旋律,民族团结教育做到了年年有新重点、年年有新内容、年年有新发展。我们在平息“75”事件中所以能够迅速稳控
6、局面,与自治区多年来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分不开的。 “75”事件虽然对民族团结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它动摇不了民族团结的发展方向,动摇不了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奔小康的大趋势。通过这场斗争,只能使各族人民进一步懂得了民族团结的无比珍贵,更加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这一生命线。只要全疆各族人民像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那样,坚定不移维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添砖加瓦,就一定能够把新疆的民族团结大厦建设得更加雄伟壮观。营造民族团结氛围,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社会性工作,需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利用一切宣传阵地、一切传播渠
7、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适逢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新疆和平解放 60 周年,要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成功实践,大力宣传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地对新疆的大力支持,大力宣传新疆的大好形势和美好前景,大力宣传历年来涌现出来的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事迹,大力宣传在“75”事件中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互救的感人故事,在全社会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光荣、损害民族团结可耻的风气,在每个人的意识里树立起增进民族团结光荣、损害民族团结可耻的理念。编者按新疆经济报在 8 月 14 日刊登的题为撼动不了的历史必然的
8、特稿,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天山网等媒体纷纷进行了转载。这篇特稿所讲述的孙振晓与买沙力汗之间的兄弟情谊,如同一曲悲壮的、感人肺腑的民族团结之歌,引发了我们对民族团结这一主题的诸多思考。为此,本报特从今天起推出“高歌民族团结”系列专论,今天刊发第二篇工作关系之外还有民族关系 。撼动不了的历史必然中,当时的墨玉县县委书记孙振晓和萨依巴格乡乌鲁瓦提村党支部书记买沙力汗之间的故事感人肺腑。更加让我感动的是,这个故事一直没有结束,它在延续,在孙振晓的妻子、女儿和买沙力汗的妻子、儿女间延续。这不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故事了,它扩展到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情谊像一条小河,开始
9、只是细细的一条,但流着流着,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波澜壮阔。是什么力量让友谊之河能一路走到今天,在流淌的路途中,友谊渐渐演变成亲情一种人和人之间最牢不可破的情感。孙振晓和买沙力汗见面的次数有限,他们在工作交往中,渐渐为对方的人格所吸引,开始有了生活化的往来。买沙力汗的被害对他俩的关系是一次大考验。下属离去了,在表示了哀悼、料理完后事,并妥善安置了买沙力汗儿女的工作后,孙振晓是可以离开的。他当时是县委书记,肯定还有很多的大事等着他去安排部署。但他没有,他反而更加深入到了买沙力汗的家庭中去,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操心买沙力汗的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成长。后来他调到了乌鲁木齐,离墨玉县有千里之遥,他还是像在那
10、里时一样,关心着他的儿女,为他们的人生指路,为他们负担学费,逢年过节送去牵挂和祝福。买沙力汗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失去了一个好父亲,又得到了一个好父亲。他们在一起的画面,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画面。一个人,对自己最亲的家人,也不过如此了。是什么让孙振晓能真正走到了这个家庭每个人的心里?我认为,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大写的人对他人的道德情感在催化着这一切。情感有很多种,有些人只是在见面时很热情,但离开后,就什么都没有了。这种感情轻飘飘的,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一种情感表达。而有些感情则很厚重,见面时表现得平平常常,但彼此都真正把对方装在了自己的心里。最深厚的感情是对人的道德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在对朋友个
11、人身上,还会扩展到他的家人。这种感情不是来来去去了无牵挂的,而是包含着人的良知、道义和责任,它很沉很重。道德情感一旦扩展到民族关系中,更为高尚,孙振晓对买沙力汗就是这种情感。买沙力汗被害后,留下了失去了主心骨的一家人,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对他们家很关心,但失去了父亲的这个家的精神内核就空了,外来的物质弥补不了这个空白。孙振晓就是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选择了担当,这种责任其实并不必须要落在他的肩上,但他就是对这家人放不下心,对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们放不下心。他要对他们负责,不是负一时的责任,而是负永远的责任,这样,他才能心安。用“团结”一词来表达这两家人之间的情谊就有些见外了,虽然他们的族别不同,一家是汉族
12、,一家是维吾尔族。但当人和人走得越来越近,五官特征就不重要了,这时,人与人之间完全是靠心来交往的,你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心贴心,彼此情深意重。团结是外人眼里的他们的关系,但在他们自己眼里,就是一家人。由道德情感而升华起的人间真情没有高低之分,没有族别之分,纯粹而崇高,持久而牢固。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在这个团结的共同体中生活,就需要有一种与在单一民族社会中生活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团结。多民族共同体的多是个客观存在,谁也无法改变这个多的特点,因此在这个共同体中,无论是思考问题,还是行为选择都必须服从多这个前提。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只看见自己而看不见多,都必须从思想深处
13、接受多这个事实。因为多民族社会与单一民族社会有所不同,在多民族的社会中和单一民族的社会中应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个社会中,团结是最佳的选择,而且是唯一的选择。在多民族共同体中也不可能再有其它任何选择。团结的第一要义是从思想深处承认多,第二要义是怎么使多发挥互动作用,既然是多民族,在传统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日常的风俗习惯方面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有差异并不完全是坏事,处理得好,它可产生互动作用,差异的存在就有长短之分,甚至有优劣之分,如果让这些差异进行互补,以此之长补彼之短,就会产生 112 的互动作用。在多民族共同体中就要努力争取这种作用,出现这种作用的前提就是彼此要有团结的愿望。生活在多民族共
14、同体中的人,必须培养自己的团结思维,这个问题不是空洞的抽象理论,而是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在多民族共同体中,思考问题、判断问题都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做维护团结的事情,这不是外加的一个政治任务,而是多民族社会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团结是一种胸怀,有了这种胸怀,就能承认差异,包容差异、缩小差异。有了团结思维,就不会因出现差异而大惊小怪,也就不会只承认自己的异而不承认他人的异,或者只承认自己的长而贬低他人的异。要把差异当成一种客观存在。当然,社会在发展,历史也在发展,差异也就会处在变动中,我们要学会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缩小差异。在差异存在的时候,就要不断研究差异的互
15、补。团结就是交流、交往。在一个单一民族的社会中,交流、交往固然重要,在多民族共同体中,交流、交往就更加重要。只有通过交流、交往,才能彼此理解对方的异,知道异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存在的合理性,进而认识到对方的异中包含的有益因素,要用他人的异改善、修补自己的缺陷。所以民族团结不是一般的口号,而是要扩大交往的频率和范围,正是因为各民族文化存在异,也就容易产生相互不理解造成的矛盾,要消除这个矛盾靠的就是交流、交往,交流、交往是团结的具体表现。交流、交往有一个出发点,就是都承认他人身上有我学习的东西,团结就是借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每个民族的历史沿革都不一样,发展的历程也不一样,但每个民族的发展中都保留了各自
16、的精华,站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上,一眼就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而对不同的民族文化则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但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都应有一个设定,设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华,设定这样一个前提,人们就会在交流中借助他们的异,汲取精华,这就是具体的互补作用。团结就是宽容。没有宽容精神,团结就疙疙瘩瘩。多民族共同体就是彼此间有差异,有差异就会造成矛盾,在这种时候,大家就要彼此宽容,宽容在单一民族社会不是大问题,但在多民族共同体中就是一个大问题,它可以考验一个人的道德,体现一个人的胸怀。对于一些小的摩擦,各民族间都不应斤斤计较,更不能睚眦必报,要尽量从发生矛盾的好的方面去想,不能把彼此想得很坏,一味地妖魔化。宽容的
17、胸怀和团结思维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是思想上的,一个是情感上的,有了思想上的团结,没有情感上的宽容,团结也是不稳固的,它经不起考验,一旦社会生活中出现一些矛盾,日常生活中团结的局面就会被撕破。“75”事件,使新疆的民族团结受到了很大的损伤,痛定思痛,我们彼此更应包容,在今天,包容对恢复我们的民族关系特别地重要,我们还是要多想想几十年来我们和睦相处的历史,少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尽量遗忘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团结起来。团结就是共同发展。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目的,社会现象中没有无目的的存在,团结的目的就是共同发展,各民族的最高追求都是人生的幸福,幸福是人生最大的追求,幸福是从共同发展中来的,经
18、济是最大的基础,尽管我们在文化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但在实现人生的最高追求时有一个最大的同。幸福是一个变数,不是一个常数,它在发展中不断提升着它的指数,只有经济发展了,我们才能够享受到幸福,这是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团结和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如果忘记了发展这个目的,团结就失去了意义,正是由于发展这个目的,人们更加感到了团结的重要性,或者可以这样说,发展就是团结的思想动力,稳定是团结的具体表现。因此,尽管传统文化、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是在追求的目的上是同,这个同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异的存在,为了追求这个同人们可以淡化异,甚至可以抛开异追求同,因为这个同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和基本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