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目录摘要2关键词21 对“稀缺性”的认识2 1.1 稀缺的相对性2 1.2 稀缺的差异性2 1.3 稀缺的绝对性2 1.4 稀缺的瞬变性2 2 环境资源稀缺性32.1 传统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识32.2 环境资源稀缺概念的扩展43 环境资源稀缺性的凸显43.1 凸显的成因及表现43.2 人类社会高度关注环境资源稀缺性问题44 缓解环境资源稀缺的办法54.1 依靠技术进步54.2 利用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54.3 基础设施投资54.4 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55 中国环境资源稀缺性分析55.1 我国环境资源稀缺性严重55.2 我国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65.3 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对
2、策与措施66 总结6参考文献6论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陈祖源(长沙理工大学 资环 0901 200932020131)【摘要】:人类在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以牺牲环境和过度利用资源为代价的,其造成的结果是,环境的急剧恶化,自然资源的日趋减少,人类的生产生活受到威胁。在此,有必要学习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了解稀缺性的相对性、差异性、绝对性和瞬变性。从传统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识中深入了解环境资源的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以及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高对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靠的重要性。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稀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提供原材料和能源等的经济功能。环境资源稀缺性的日益凸显,缓解环境
3、资源稀缺迫在眉睫。中国也要为缓解环境资源稀缺而努力。【关键词】:环境 自然资源 稀缺性 办法措施 中国环境资源1 对“稀缺性”的认识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是指相对于既定时期或时点上的人类需要,资源是有限的。而资源的稀缺性,既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可以耗尽的,也与这种资源的绝对量大小无关,而是指在给定的时期内,与需要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显然,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与物理意义上的稀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济学的稀缺是物理意义上的稀缺在特定经济关系中的具体体现,或者说是物理意义上的稀缺在特定时点内的具体反映。稀缺作为一种客观事实,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表现形式。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1.1 稀缺
4、的相对性稀缺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自然界来说,所提供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是无限的。1.2 稀缺的差异性在不同地区,作为资源总体或某种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是不一样的。稀缺的差异性是由客观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的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决定的。1.3 稀缺的绝对性稀缺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稀缺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社会;第二,稀缺是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资源的共同属性。1.4 稀缺的瞬变性稀缺的瞬变性是指在供给或需求一定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或需求强度的变化而导致的各种资源相对稀缺程度的变化。它是由供给或需求强度的变化决定的。2 环境资源稀缺性2
5、.1 传统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识(一)古典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古典经济学所分析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方面,是围绕着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产出率进行研究,在方法论上是将劳动价值论作为分析的基础。自 19 世纪以来,人口迅猛增加与土地产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这一矛盾成为古典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问题,或者说自然资源的稀缺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成为古典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1) 绝对稀缺论与相对稀缺论绝对稀缺论的代表人物是马尔萨斯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认为,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受土地资源有限性和农业对土地依赖的影响,食物供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如果对人口增长不加限制,就会导致灾难。抑制人口
6、增长可以依靠战争、瘟疫、饥荒等手段。如果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资源、经济、人口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类将面临自我设置的“生存困境” 。其人口理论显然过于偏激,但却引人深思!相对稀缺论的代表人物是大卫.李嘉图。他不同于马尔萨斯的主要地方是看到了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增长的积极作用。(2) 约翰.穆勒的静态经济论与自然和谐论穆勒对于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资源稀缺观点全部进行了吸收,并从技术进步上加以发展和给予更合理的解释。如果人类社会的产出超过自然所允许的限度,社会就会出现失衡。(二)新古典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识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主要以马歇尔的思想占统治地位。马歇尔否认绝对资源稀缺约束的可能
7、性,认为经济上有用的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都能通过市场价格得到反映。60 年代初期,巴尼特和莫尔斯提出关于环境资源稀缺性的理论,认为只有作为经济过程原材料和能源供应者这一功能的环境资源才具有稀缺性。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将环境资源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传统资源稀缺性理论归结为两种基本观点:资源绝对稀缺性和资源相对稀缺性(1)资源绝对稀缺在可获取的自然资源存量的极限没有达到之前,环境质量是不变的,不存在边际成本上升和收益递减现象,环境资源的有限性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绝对约束,只有达到极限时,资源的稀缺性影响才会在上升的成本中通过价格得到反映。一旦这一情况发生,所有自然资源存量都已得到利用,边际费用增加,人类
8、在资源替代方面无能为力,经济发展就会在没有任何调整机会的情况下突然停滞。(2)资源相对稀缺性资源质量是变化的,不存在环境资源的绝对稀缺,仅有资源质量下降的相对稀缺。当资源被消耗时,质量下降,稀缺性就上升,单位生产边际成本提高。不断上升的相对成本会刺激技术进步,导致经济质量更优的替代性资源出现。经济增长可能使特定资源存量出现暂时的、不断增加的相对稀缺性,但不会导致对经济增长的绝对约束。从总体上看,传统经济学研究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长期影响持乐观态度。他们将环境功能分为生产性功能和服务性功能。人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高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靠,不存在长期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资源稀缺问题。2.2
9、环境资源稀缺概念的扩展传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是:环境资源是外生的、可以无限供给的、不存在稀缺性的资源,不进入经济系统分析过程,不进入生产函数和消费函数。然而,环境资源稀缺性的出现和稀缺程度的迅速提高,证明了这一传统经济学假设前提已经不能成立。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稀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三种重要的经济功能:首先,提供了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原材料和能源,包括不可再生的和可再生的资源;其次,可以吸收、容纳、降解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这一功能常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最后,向人类社会提供自然服务,包括生产过程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直接物理交换和福利效益。3 环境资源稀缺性的凸显
10、3.1 凸显的成因及表现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约束表明,环境具有对经济活动的承载能力,它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水平和提供自然资源的量。当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接近或超越环境承载力的极限时,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就迅速显现,随着人们对环境资源需求的进一步增加,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在迅速提高。这种对环境资源需求的扩张首先来自于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口迅速增加不仅直接增加了环境资源的消费,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强度也在迅速提高。资源稀缺程度的急剧上升,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可再生资源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人类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速率快于人类发现替代资源的速率,导致可再生资源和不可
11、再生资源的稀缺程度都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弃物,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迅速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导致环境容量资源稀缺程度的急剧上升。这些方面相互影响,形成复合效应,不仅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造成危害,而且还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3.2 人类社会高度关注环境资源稀缺性问题20 世纪 50 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后,于 1962 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 。作者通过对污染物富集、迁移、转化的描写,阐明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动植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初步揭示了污染对生
12、态系统的影响。1968 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聚会罗马,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它的工作目标是,关注、探讨与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西德哥尔摩召开,来自 113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的议程。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20 世纪 80 年代初,联合国本着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发展宗旨,于 1983 年 3 月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92 年 6 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
13、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 世纪议程 ,此外各国政府代表还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文件及有关国际公约。1997 年 12 月,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协定书 。这一切,都表明人们已经开始高度关注环境资源稀缺性和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对其认识越来越深刻。4 缓解环境资源稀缺的办法4.1 依靠技术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技术进步了,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高科技的环保节能产品或设备,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上起着重要作用。4.2 利用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正所谓术业有分
14、工,往往各个国家在同一个产业上的效率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将自己的短处抛弃,专攻长处,那么就可以用更少的的资源完成更多的工作。这样不仅在技术上可以提高的更快,效率也更高,同时形成了更大的规模效应,成本由此也可以下降。4.3 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对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环保节能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在生产的重要条件,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效利用。4.4 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有效的政策制度可以使环境治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资源合理配置利用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发展,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有指导
15、性作用。5 中国环境资源稀缺性分析5.1 我国环境资源稀缺性严重最近 20 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 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业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并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环境问题予以思考和关注,研究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与措施,化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促进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6、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质量现状:1 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巨大;2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不高;3 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4 环保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大。5.2 我国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 政绩考核过分注重经济指标;2 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的能源结构造成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3 资源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没有进一步理顺;4 资源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5 市场化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5.3 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1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领导
17、干部对待发展的思想认识;2 倡导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理念和合理消费模式;3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资源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控制;4 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稳妥地探索管理机构的调整改革;5 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6 加强和完善市场化调控手段。6 总结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稀缺性有相对性、差异性、绝对性和瞬变性这几方面。传统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包括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识。环境资源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传统资源稀缺性理论归结为两种基本观点:资源绝对稀缺性和资源相对稀缺性。稀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提供原材料和能源,吸收、容纳、降解废弃物和污染物,向人类提供自然服务这三种重要的经济功能。人口增加、经济增长使人们对环境资源需求进一步增加,人类也高度关注着环境资源稀缺性问题,并想出一系列的解决办法以缓解环境资源稀缺。中国经济增长虽然快速,但其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严重,环境资源稀缺性仍然严重,需找到合理的对策与措施。参考文献1马中.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第二版:50-572 中国科学院院刊. 战略与决策研究,2007 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