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45300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http:/ 2006年 03月 16日 16:36 新华网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 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 、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一节 节约能源 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节能力度。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通过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通过加

2、强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实现管理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加大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实施力度,加快淘汰老旧运输设备。制定替代液体燃料标准,积极发展石油替代产品。鼓励生产使用高效节能产品。 专栏 10 节能重点工程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 采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燃烧等技术改造或替代现有中小燃煤锅炉(窑炉)。 区域热电联产 发展采用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产,将分散式供热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 余热余压利用 在钢铁、建材等行业开展余热余压利用。 节约和替代石油 在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实施节油措施,发展煤炭液化、醇醚类燃料等石油替代产品

3、。 电机系统节能 在煤炭等行业进行电动机拖动风机、水泵系统优化改造。 能量系统优化 在石化、钢铁等行业实施系统能量优化,使企业综合能耗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建筑节能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产品等。 绿色照明 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以及住宅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等。 政府机构节能 政府机构建筑按照建筑节能标准进行改造,在政府机构推广使用节能产品等。 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更新监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等。第二节 节约用水 发展农业节水,推进雨水集蓄,建设节水灌溉饲草基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基本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重点推进火电、冶金

4、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抓好城市节水工作,强制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器具,扩大再生水利用。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矿井水利用。 第三节 节约土地 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建立健全用地定额标准,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开展农村土地整理,调整居民点布局,控制农村居民点占地,推进废弃土地复垦。控制城市大广场建设,发展节能省地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到 2010年实现所有城市禁用实心粘土砖。 第四节 节约材料 推行产品生态设计,推广节约材料的技术工艺,鼓励采用小型、轻型和再生材料。提高建筑物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提倡简约

5、实用的建筑装修。推进木材、金属材料、水泥等的节约代用。禁止过度包装。规范并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使用。 第五节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抓好煤炭、黑色和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粉煤灰、煤矸石、冶金和化工废渣及尾矿等工业废物利用。推进秸秆、农膜、禽畜粪便等循环利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废纸、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和废弃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 推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行业实施循环经济改造,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发展黄河三角洲、三峡库区等高效生态经济。 专 栏 11 循 环 经 济 示 范

6、 试 点 工 程 重 点 行 业 建 设 济 钢 、宝 钢 、鞍 本 钢 、攀 钢 、中 铝 、金 川 公 司 、江 西 铜 业 、鲁 北 化 工 等 一 批 循 环经 济 示 范 企 业 。 产 业 园 区 建 设 资 源 循 环 利 用 产 业 链 及 园 区 集 中 供 热 和 废 物 处 理 中 心 ,建 设 河 北 曹 妃 甸 、青海 柴 达 木 等 若 干 循 环 经 济 产 业 示 范 区 。 再 生 资 源 回 收 利 用 建 设 湖 南 汨 罗 等 再 生 资 源 回 收 利 用 市 场 和 加 工 示 范 基 地 。 再 生 金 属 利 用 建 设 若 干 30 万 吨 以

7、 上 的 再 生 铜 、再 生 铝 、再 生 铅 示 范 企 业 。 废 旧 家 电 回 收 处 理 建 设 若 干 废 旧 家 电 回 收 利 用 示 范 基 地 。 再 制 造 建 设 若 干 汽 车 发 动 机 、变 速 箱 、电 机 和 轮 胎 翻 新 等 再 制 造 示 范 企 业 。第六节 强化促进节约的政策措施 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实行单位能耗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完善重点行业能耗和水耗准入标准、主要用能产品和建筑物能效标准、重点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和取水定额标准。严格执行设计、施工、生产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实行强制淘汰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制度。推行强制性能效标识

8、制度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政府节能采购、合同能源管理。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石油替代产品开发的财税、价格、投资政策。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第二十三章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专栏 12 生态保护重点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 对工程区内 9418万公顷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实行全面有效管护,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造林 579万公顷。 退耕还林还草 在长江、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以及北方风沙地区等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退牧还草 在内蒙古东部、内蒙古甘肃宁夏西部、青

9、藏高原东部、新疆北部四大片区治理严重退化草地。 京津风沙源治理 退耕还林 34万公顷,在宜林荒山荒沙地区造林 29万公顷,人工造林 127万公顷,飞播造林 145万公顷,封沙育林育草 95万公顷,草地治理 291万公顷。 防护林体系 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长江、珠江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推进三峡库区绿化带建设。 湿地保护与修复 建设 222个湿地保护区,其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 49个,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等措施恢复重要湿地。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 退牧还草 644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 0.65万公顷,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湿地保护、

10、黑土滩治理 80万公顷,鼠害治理 209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 5万公顷。 水土保持工程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900万公顷。实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设和完善一批自然保护区,继续实施对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拯救工程。 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 通过植被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育草、种草养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改变耕作制度、建设农村沼气、易地扶贫等措施,加大石漠化地区治理力度。在天然林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等限制开发区域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促进自然生态恢复。健全法制、落实主体、分清责任,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有害

11、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的侵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以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 第一节 加强水污染防治 加大“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强化对主要河流和湖泊排污的管制,坚决取缔饮用水源地的直接排污口,严禁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污水。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到 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

12、 70%。 第二节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加大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新建燃煤电厂必须根据排放标准安装脱硫装置,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治理。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加大城市烟尘、粉尘、细颗粒物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 第三节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加快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妥善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推进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置。加强核设施和放射源安全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加强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城市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到

13、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 60%。 专栏 13 环境治理重点工程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 “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松花江、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的水污染治理工程。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 增加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能力,使 90%的现有电厂达标排放。 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置 建设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基本实现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 核与辐射安全工程 加快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建设,解决高放射性废物永久处置问题。 铬渣污染治理 对堆存铬渣及受污染土壤进行综合治理,实现所有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置。第四节 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 各地区要切实承担对所辖地区环境质量的责任,实

14、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政府要将环保投入作为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并逐年增加。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识和环境认证制度,严格执行强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建立跨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并监督环保。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发展事务,认真履行环境国际公约。第二十五章 强化资源管理 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15、。 第一节 加强水资源管理 顺应自然规律,调整治水思路,从单纯的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雨洪资源科学利用转变,从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向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转变。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做好上下游、地表地下水调配,控制地下水开采。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国家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转让制度。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合理规划建设其他水资源调配工程。 第二节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法定权限审批土地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严格土

16、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修编的管理。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用途管制和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管理,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完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实行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加强土地产权登记和土地资产管理。 第三节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统一规划管理,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条件,强化资格认证和许可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划开发。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依法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建立矿业权交易制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占用制度和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完善重要资源储备制度,加强国家重要矿产品储备,调整储备结构和布局。实行国家储备与用户储备相结合,对资源消耗

17、大户实行强制性储备。第二十六章 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第一节 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 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治理重点海域环境,遏制渤海、长江口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生态恶化趋势。恢复近海海洋生态功能,保护红树林、海滨湿地和珊瑚礁等海洋、海岸带生态系统,加强海岛保护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完善海洋功能区划,规范海域使用秩序,严格限制开采海砂。有重点地勘探开发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国际海底资源。 第二节 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加强空中水资源、 太阳能、风能等的合理开发利用。发展气象事业,加强气象卫星应用、天气雷达等综合监测,建立先进的气象

18、服务业务系统。增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增强气象为农业等行业服务的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大气成分和气候变化监测、预测、评估工作。 新华网北京月日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

19、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规划纲要草案称,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水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要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要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监管。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规划纲要草案说,要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要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增强防洪能力,加强山洪地质气象地震灾害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