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房的防护.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25582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9.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T机房的防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CT机房的防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CT机房的防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CT机房的防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CT机房的防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医用X射线诊疗防护要求方远华 安徽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X射线基础(X射线的发现),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管中气体放电现象时,发现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并能使荧光材料发光的射线。由于当时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不明它的性质,故借用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代号,称为X 射线,一直延用至今。由于伦琴发现了X 射线,逐渐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医用放射诊断学。他的发现为自然科学的医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此,1901 年伦琴荣获物理学第一个诺贝尔奖。,X射线基础 (1895年12月22日诞生了第一张X光照片),1896年X线开始应用于医学。主要是临床的骨折和体内异物的诊断

2、。当时使用的X线机的管电压只有40kV50kV,管电流强度仅有1mA,当时拍摄一张手的X线照片要用15min。 一百多年来,X射线影像设备发展历史,也就是围绕不断提高X射线影像质量、降低患者(受检者)剂量和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发展历史。,X射线基础,宏观物质世界的组成,原子是非常微小的,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定义为1埃,记为lA。原子核直径仅几十费米(10-15m),密度高达1.66E+11吨/Cm3,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核外电子在各自不同能量级的轨道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核子质量1.67E-24g;电子质量 9.1E-28g。(1836倍),物质,原子,

3、电子,原子核,中子,质子,夸克,X射线基础,原子结构,电子轨道壳层里可以容纳的最大电子数目可用2n2来表示,但是,原子核最外面的壳层却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在某一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K壳层轨道上的电子能量最低,越往外层轨道上的电子能量越高。,锌(Zn)原子的结构,X射线基础,激发电子可以吸收外来的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这种现象叫做激发。电离如果吸收外来的能量较大,使得轨道上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吸引力(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种现象叫做电离。特征X射线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外层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内层轨道时,电子将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不同原子的特征X

4、射线各异),原子能量的改变,X射线基础,X射线基础(X射线产生的原理),X射线的产生1:高能电子经过原子核,受到核库仑场作用,损失能量以连续谱X射线形式释放。X射线的产生2:高能电子击飞原子内层电子,外层电子补充空穴时释放特征X射线。,X射线基础(医用X射线的产生),在医学诊断用的X线管中,被加热的灯丝发射出电子,在30120千伏高压的作用下,灯丝射出的电子被吸引到阳极靶子上,这些电子与靶内的原子相互作用产生X射线,X射线穿过管壁发射出来。只有少于1%的入射电子能量转换成了X射线,99%的转化成热能。,旋转阳极式X线管,左图:,图片来自百度网,X射线产生原理,X射线基础(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5、),光电效应,X射线基础(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康普顿散射降低图象的对比度,Compton效应:,Z2,X射线基础(X线的性质),X线在本质上属电磁波。物理特性: (a)穿透作用: X线波长短,能量大,能穿透一般光线不能穿透的物质。用来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是很合适的。 (b)荧光作用: 当X线照射某些物质时可产生荧光,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在荧光屏上直接观察X线图像。,X射线基础(X线的性质),物理特性:(c)电离作用:具有足够能量的X线光子不仅能击脱物质原子轨道上的电子,使该物质产生一次电离,而且脱离原子的电子又与其它原子相碰,还会产生二次电离。气体分子被电离后,其电离电荷很容易被收集,于

6、是人们可以根据气体分子电离电荷的多少来测定X线的剂量。许多X线检测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X射线基础(X线的性质),物理特性:(d):生物效应:X线是一种电离辐射。生物细胞经一定量的X线照射后会受到损害甚至坏死。利用X线的这个效应,可以用放射治疗的方法来破坏肿瘤组织。当然,人体受到一定剂量X线的照射后,也会导致正常组织的损伤。,X射线基础(X线的性质),化学特性:(e)感光作用:能使胶片感光,胶片乳剂中的溴化银受X光照射感光,经过化学显影,还原出黑水的金属银颗粒。(f)脱水作用(着色作用):某些物质经X光长期照射后,因结晶脱水而逐渐改变颜色。,X射线基础(透视成像),第一代的荧光透视接收器

7、是一块平板荧光屏。平板荧光屏透视检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屏的亮度比较低,观察起来比较吃力。放射科医生在进行透视工作前,一般要在黑暗环境中待15分钟左右才能使自己的眼睛适应黑暗环境。只能提供一个重叠的阴影像。,X射线基础(透视成像),为解决荧光屏亮度低的问题,现代X射线成像系统中都采用了影像增强管。影像增强管的引入是透视X射线成像系统的一项重大改进。,影像增强管,影像增强器的组成1.输入窗:X线的入射窗口(玻璃或薄金属板)2.闪烁晶体:将X线图像转换成荧光影像(兰光)3.光电阴极:一层极薄的光电发射膜,受光照射时逸出光电子4.电极:阳极阴极之间加直流高压,对光电子起加速作用;栅极加直流电压,对电子起

8、聚焦作用,X射线基础(透视成像),影像增强器的组成5.输出荧光屏:在玻璃基板上涂一层PtO荧光粉,其上敷铝膜,高速电子可穿透铝膜达到荧光粉层使其发出荧光,铝膜可防止光的反向传播6.输出窗:由玻璃或光纤面板制成,摄像头可摄取此窗口上的荧光影像7.管壳:大型真空器件,X射线基础(透视成像),X射线基础(透视成像),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X-TV),X-TV的优点,影像亮度高 改暗室工作环境为明室环境,使一些需在透视监视下的手术得以实施 ;由于增强器和电子电路具有放大作用,进行同样的诊断操作,X线剂量可减少710倍;由于X线剂量减少,延长了X线管的工作寿命,并可采用微焦点,使图像更清晰;,X射线基础(

9、透视成像),X射线基础(胶片摄影成像),X射线胶片摄影与X射线透视的不同在于用摄影胶片代替透视的荧光屏。入射的X射线在胶片上形成潜影,然后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将影像固定在胶片上。用X射线直接对胶片曝光的效率是比较低的。在临床中使用屏-胶片系统作为投影X射线成像系统的接收器。它是由涂上感光乳胶的胶片和与胶片紧密接触的一个或两个荧光增强屏组成的。荧光增强屏是涂有荧光材料的薄层。,X射线基础(胶片摄影成像),X射线的能量由增感屏吸收,并将其能量的一部分(大约520%)转变为荧光。此荧光再使胶片曝光。由于增感屏的荧光物质对X射线较敏感,使胶片曝光所需的实际X射线辐射剂量大幅度地降低。但使用增感屏会使图

10、像产生一定程度的模糊。,X射线基础(胶片摄影成像),X射线基础(胶片摄影成像),X射线摄影照片的分辨率比较高,用摄影胶片作为X射线图像的永久记录仍然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但是,为了得到照片,必须配备一套冲洗设备,操作过程也比较麻烦(在暗室中操作)。,X射线基础(评价成像系统与图象质量的客观标准),对比度分析简单模型,1.对比度,X射线基础(评价成像系统与图象质量的客观标准),在X-ray成像系统中,图象的对比度仅仅与被探查物体的厚度L2及被探查物与周围组织间的线性衰减系数之差有关,而与照射对象的总厚度无关(理想情况下)。 为了提高图像的对比度,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1): 使用造影剂 (2)

11、: 克服散射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滤线栅),X射线基础(评价成像系统与图象质量的客观标准),使用造影剂,使用滤线栅,X射线基础(评价成像系统与图象质量的客观标准),2.不锐度 衡量图像模糊程度的指标*几何不锐度 (被检查的物体静止,也称几何伪影) 造成原因:X射线源有一定的尺寸(焦点不是点源) 解决:将探查物尽可能接近记录器,X射线基础(评价成像系统与图象质量的客观标准),*移动不锐度(也称运动伪影) 问题成因: 物体的运动解决方案: 加大管电流,缩短成像时间,X射线基础(评价成像系统与图象质量的客观标准),2.不锐度,指影像系统所能分辨的两个相邻物体间的最小距离. 用单位距离的线对数(即单位距

12、离中所含的线条条数)来表达. LP/mm.,X射线基础(评价成像系统与图象质量的客观标准),3.分辨力,主要表现为:1.数量庞大的胶片使存储、查阅的效率低。2.摄影采用模拟技术,图像灰阶度分辨率低,不便用计算机处理、储存和传输,更不能异地医生同时观察一幅图像(如远程诊断或电话会诊),不便实现多人共享。3.X线摄影需要的曝光剂量相对较大,且X线摄影一旦完成,影像质量再不能改善,当质量达不到要求时往往需要重摄,给投照者和患者带来负担。,X射线基础(传统X线摄影的弊端),在传统的投影X射线成像设备中,所记录和显示的信号都是模拟信号,在模拟X射线摄影中因为记录器的动态范围很小。要求严格掌握曝光剂量,另

13、外,对所记录的图像也很难做进一步的处理。 现代的数字X射线摄影采用了动态范围大的数据采集系统,克服了胶片摄影系统的局限性。此外,数字图像便于处理、存储、归档与通信,这些特点也是传统的模拟系统所不能比拟的。,X射线基础(数字X线成像),CR将透过人体的X线影像信息记录在存储荧光板(storagephosphorplate,简称SPP)上,构成潜影。用激光束以25102510的像素矩阵(像素约0.1 mm大小)对SPP进行扫描读取,经计算机计算处理,通过改善影像的细节、图像降噪、灰阶对比度调整、影像放大、数字减影等,将经处理的影像特征信息在荧屏上显示图像,还可用激光照相机记录其图像。,X射线基础(

14、数字X线成像),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CR摄影条件低,为传统X线摄影的1223;摄影条件的宽容范围宽;数字化图像可存储于光盘中,为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CR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将传统的X线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大小传统X线机免遭淘汰。,X射线基础(数字X线成像),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优点: (1)灵敏度高(2)动态范围高(3)影像更清晰缺点:(1)时间分辨力较差(2)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X射线基础(数字X线成像),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15、CR),DR直接将X线光子转换为数字化图像。CR和DR由于均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CR和DR均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滤波,放大、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密度测量等丰富的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X射线基础(数字X线成像),非晶态硅型平板探测器,X射线基础(数字X线成像DDR探测器),1、透视 直接透视:作为接受器的平板荧光屏,将出射的X射线能量转换为可见光。由于屏的亮度较低,只能在暗

16、室中观察。 间接透视:即影像增强器透视,在影像增强管中X射线与荧光屏作用后产生可见光,可见光又使光电阴极产生电子,这些电子经过一个透镜系统加速并聚焦,使带有影像增强管X射线的图像质量明显改变,可以在明室内观察。显示系统 普通荧光屏板式增强屏影像增强器 剂量水平: 1 1/5 1/10,荧光屏透视X射线机,2、摄影 屏片摄影:由于病人的检查结果需要备案,以便对病人表达发病史和治疗过程进行跟踪,使用胶片与荧光增强屏组成的屏、胶片系统,可以得到高分辨的X射线图像。 CR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又称间接数字X线摄影。它是利用IP板作为成像介质,通过读出装置把X线信息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计算机处理得

17、到数字影像。 DR摄影:即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是由电子暗盒、扫描控制器、影像监视器等组成,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 分类: 第一大类:传统X射线摄影设备胶片-增感屏作为信息 收集载体,模拟图象; 第二大类:数字X射线摄影设备多种探测器件作为信 息收集载体;,图片来自百度网,单板DR,CR,双板DR,屏片,3、X射线重要应用断层扫描-CT,图片来自百度网,1972年英国EMI公司的Hounsfield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XCT机。CT(Computed Tomography)是计算机断层的缩写。克服了X光机平面图像在深度方向的重叠,可以得到人体脏器的断层(即一薄层)图像

18、,许多断层像可以重建成三维的立体像。,a,b,a CT机b CT模拟定位机,4、介 入 放 射 学,介入治疗已经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 ,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开展介入手术使用的X射线设备主要为C型臂类设备,包括小C、中C和大C。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计算机把血管造影片上的骨与软组织的影像消除,仅在影像片上突出血管的一种摄影技术。,C型臂类设备分类,小C:(C臂 、小C臂、小C、骨科C) 主要用途:(a)骨科:整骨、复位、打钉;(b)外科:取体内异物、心导管、植入起搏器、部分介入治疗、部分造影术及局部摄影等

19、工作;(c)其他:配合治疗疼痛,小针刀治疗,妇科输卵管导引手术等。 在医疗机构分布: 在医院普及率很高,基本上二级医院都已经装备。,C型臂类设备分类,中C:(也叫周边介入型C形臂)定义:周边介入型C形臂,在业界俗称为“中C”,不仅仅是把球管功率提高就可以谓为“中C”。中C产品主要是增加了DSA相关的许多功能。它在临床上可以完成大型血管机(大C)80%以上手术需求。 主要用途:(a)神经外科血管造影、减影术;(b)消化道介入手术,例如:ERCP、食道支架;(c)腹腔和盆腔脏器肿瘤介入治疗,例如肝脏、肾脏介入手术;(d)四肢血管造影剂减影术,成型术;(e)疼痛微创介入手术,例如:腰椎间盘介入、颈椎

20、介入; (f)妇科输卵管再造手术、子宫肌瘤手术。在医疗机构分布: 主要集中在县一级的医院。,C型臂类设备分类,大C(DSA血管机) DSA是由电子计算机进行影像处理的先进的X线诊断技术,是继CT之后,在X线诊断技术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主要应用于全身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和小C、中C相比,大C都是固定式的,有固定在天花板的,也有固定在地上的。功率一般都大于80kW。 主要用途: (a)头颈部血管系统的检查:对颅脑占位性病变,动静脉畸形,脑血管闭 塞,颈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粥样硬化及溃疡等,可提供诊断依据; (b)胸部血管系统的检查:用于对先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冠心病的诊断; (c)腹部血管系统

21、的检查:用于胃、肠、肝、脾、盆腔等的血管造影; (d)四肢血管系统的检查:可以诊断四肢血管的狭窄、闭塞、出血、动脉瘤、动脉畸形等。 (e)在介入放射学治疗中的应用:广泛应用于经皮腔内成形术、经导管药物灌注治疗、经导管栓塞治疗等介入放射治疗。 在医疗机构分布: 主要集中在三甲级别的医院。国家对该型产品的安装有严格的限制。,X射线重要应用DSA,图片来自百度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 DSA是一种新的X射线成像系统,是常规血管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普通血管造影图像有很多解剖结构信息,进行细微观察较困难。 DSA是将受检部位注入造影剂前后血管造影X射线荧光图像;分别经

22、影像增强器增益后,再用高分辨率的电视摄像管扫描,形成视频图像;经过模/数转换,形成数字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去除骨骼、肌肉和其它软组织,只留下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使血管的影像更为清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应用,床下防护铅帘,悬挂防护吊屏,管球,影像采集系统,双C臂,悬挂防护吊屏,悬挂防护铅帘,侧位防护铅帘,侧位防护屏,X射线设备机房防护设施技术要求,机房的选址:一般应设在建筑物的一端,充分考虑邻室(含楼上和楼下)及周围场所的人员防护与安全,每台X射线机(不含床边摄影机与车载X射线机)应设有单独的机房,机房应满足使用设备的空间要求。 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X射线机房,其最小有效使用面积、最小

23、单边长度标准都有明确要求。,X线机的工作情况1,X线机的工作情况2,X线机的工作情况3,机房布局要合理,应避免有用线束直接照射机房门、窗和管线口位置,操作台应安置在屏蔽室(区)外。,图片来自百度网,铅门,铅窗,主屏蔽,铅当量为了便于比较不同防护器材对或射线的屏蔽性能,通常用铅当量为比较的标准,把达到与一定厚度的某屏蔽材料相同屏蔽效果的铅层厚度,称为该厚度屏蔽材料的铅当量,单位以表示。,表不同屏蔽物质的密度,不同屏蔽物质1mm铅当量厚度,不同屏蔽物质1mm铅当量厚度,CT机房面积一般应不小于30m2,单边长度不小于4.5m(GBZ 165-2012),高度符合放射防护要求,CT装置宜斜向安放,机

24、房出入门应处于散射辐射相对低的位置。,图片来自百度网,扫描条件: 120kVp,250mAs/层;层厚10mm,320mm直径 PMMA模体。,一般工作量下的CT机房屏蔽应有16cm混凝土或20cm砖或2mm铅当量的厚度,较大工作量时的机房屏蔽应有20cm混凝土或37cm砖或2.5mm铅当量的厚度。 CT机房外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应小于0.25mSv,机房外表面0.3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小于2.5Gy/h。,CT机房的防护,CT机房下列位置不需要考虑建筑屏蔽: 1)下面无建筑时的地板; 2)上方无建筑时的屋顶; 3)设于二层以上(含二层)的CT机房,窗、墙外10m之内无建筑室时相应的

25、窗墙。通往CT机房的电器和通风管道应避开人员驻留位置,并采用弧式或多折式管孔。CT机房配电箱、吊顶设置位置的屏蔽应符合防护要求。,CT机房的防护,双C臂,悬挂防护吊屏,悬挂防护铅帘,侧位防护铅帘,侧位防护屏,图片来自百度网,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应设警示语句;机房门应有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和与机房相通的门能有效联动。,电离辐射标志,现行的标志与警示语,IAEA的补充标志,图片来自百度网,X射线设备机房防护设施技术要求(续),设于多层建筑中的机房顶棚、地板应满足相应照射方向的屏蔽厚度要求。机房应设有观察窗或摄像监控装置,其设置的位置应便

26、于观察到患者和受检者状态。机房应设置动力排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机房内不得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患者和受检者不应在机房内候诊;非特殊情况,检查过程中陪检者不应滞留在机房内。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低于0.25mmPb,用于儿童的不低于0.5mmPb。,放射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业务技术,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满足放射工作人员岗位要求。根据不同检查类型和需要,选择使用合适的设备、照射条件、照射野以及相应的防护用品。按GB 16348和GBZ179中有关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的要求,合理选择各种操作参数,在满足医疗诊断的条件下,应确保在达到预期诊断目标时,患者和受检者所受到

27、的照射剂量最低。X 射线机曝光时,应关闭与机房相通的门。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应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符合GBZ 128的规定。不应用加大摄影曝光条件的方法,提高胶片已过期或疲乏套药的显影效果。,X射线诊断防护安全操作要求,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时,要严格控制照射条件和避免重复照射,对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图片来自百度网,口腔底片应固定于适当位置,否则应由受检者自行扶持。确需进行X射线检查且固定设备无法实施时才能使用移动设备;曝光时,工作人员躯干部位应避开主射线方向并距焦点1.5m以上。,图片来自百度网,牙科摄影用X射线设备防护安全操作要求,应做好患者和受检者甲状腺部位的防护。根

28、据乳房类型和压迫厚度选择合适靶/滤过材料组合,宜使用摄影机的自动曝光控制功能,获得稳定采集效果,达到防护最优化要求。,图片来自百度网,乳腺摄影X射线设备防护安全操作要求,在无法使用固定设备且确需进行X射线检查时才允许使用移动设备。使用移动式设备在病房内作X射线检查时,应对毗邻床位(2m 范围内)患者采取防护措施,不应将有用线束朝向其他患者。曝光时,工作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合理选择站立位置,并保证曝光时能观察到患者和受检者的姿态。移动式和携带式X射线设备不应作为常规检查用设备。,图片来自百度网,移动式和携带式X射线设备防护安全操作要求,图片来自百度网,介入放射学和近台同时操作X射线设备 防护安全

29、操作要求,X射线透视介入诊疗程序特点:,1、手术时间长 达几个小时2、剂量率高 100-200mGy/分钟3、影像采集数目多 几千幅4、主射束多集中于皮肤局部位置,X射线透视介入诊疗程序危害集中:,1.皮肤损伤 红斑、脱毛、溃疡、坏死、皮肤癌(以病人为主)。2.眼睛损伤 晶体混浊、白内障(以介入医师为主),损伤与剂量相关性,对皮肤2Gy 时:暂时性皮肤红斑3Gy 时:暂时性脱毛7Gy 时:永久性脱毛12Gy 时:皮肤迟发生性坏死对眼睛0.2 Gy 时:眼晶体混浊2Gy 时:(单次照射)白内障4Gy 时:(三个月照射)白内障,患者和介入医师的放射损伤病例,图1、 该病人介入术后21个月时背部皮肤

30、溃疡照片,此患者在3天内接受1次冠状动脉造影及2次冠状动脉扩张术,估计累积剂量在15至20Gy范围。,图 为另一例病人在TIPS术后14个月时,身体后背中部的皮肤溃疡和斑块,周围色素沉着。该病人接受了溃疡清除术和植皮治疗。,介入诊疗手术程序中的防护加强介入放射诊疗技术的管理(放射实践正当化) 见卫生部文件卫医发2007222号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介入诊疗手术程序中的防护原则: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铅衣防护效果铅衣内剂量:3.1Sv 1.3Sv 15.0Sv 铅以外剂量:308.0Sv 1232.6Sv 1877.8Sv 防护效率:99%,诊断X线机主要防护和成像性能要求

31、:,摘自国家标准GBZ130、138,国际放射防护防护委员会(ICRP)第85号报告 “避免医用介入放射学操作放射损伤” 介绍,介入诊疗中控制病人皮肤剂量的措施(ICRP 85号报告) 剂量控制因素 剂量控制效果 减少因素减少影像采集片数 剂量减低 可变缩短透视时间及剂量率 剂量减低 可变增加管球电压 剂量及对比度减低 1.5增加管球过滤 剂量及对比度减低 1.7应用滤线栅 / 空气间隙系统 剂量较大,图像质量更好 减少病人与影像增强器之间的衰减 用碳素纤维材料减低剂量 2数字脉冲透视/ 终末图像存留 透视时间缩短、辐射剂量减低 2.0,病人受照剂量控制实用措施(ICRP 85号报告): 减少

32、X线透视危险的十律 (1)将曝光时间减低至最低控制医师、病人剂量的首要措施;(2)肥胖病人的照射剂量率会变大、积累也较快;(3)尽量通过保持较高的管电压以降低管电流,以便在图像质量和减少病 人剂量之间达到适当平衡;(4)X线管离病人身体越远越好;(5)影像增强器离病人越近越好;(6)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图像放大技术;(7)病人体重较轻或影像增强器不能靠近其身体时,不使用滤线栅系统;(8)尽量将X射线束对准感兴趣区域;(9)当介入操作时间非延长不可时,尽可能想办法变换病人体位,改变射 野或使用其它措施以改变X线投照角度,以免同一皮肤区持续受照;(10)许多设备在介入透视操作中的剂量率不断变化,透视时

33、间只是估计是否会出现辐射损伤的一个大概指标。当某项操作总的透视时间不变时,病人体重及相关操作等因素如投照位置、角度,正常或较高的剂量率,病人与管球间的距离以及影像采集片数等因素,都可以使得病人皮肤剂量数以十倍增加。,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控制(ICRP 85号报告) (1)操作人员必须穿防护衣,使用防护屏,监控透视剂量, 并清楚如何控制设备及站立在何处才能使得受照剂量降至 最低(见图); (2)如果射线束为水平方向或接近水平方向,操作人员应站 立在影像增强器一侧; (3)如果射线束为垂直方向或接近垂直方向,应保持管球在 病人身体下方。,图. 介入操作中等剂量曲线示意图,mSv /h,设备方面要求(

34、ICRP 85号报告) (1)应强调使用专用介入操作设备; (2)采用:脉冲透视、高线束滤过系统、人性化的校准 调节设计、边缘过滤器、应用碳素纤维材料以及终 末图像存留等设计。 (3)有显示透视过程中的空气比释动能率(mGy / min) 以及总的透视时间(min)。 (4)际电工协会(IEC 2000)已颁布了介入放射学系统的 安全标准。,个人防护用品要求(ICRP 85号报告) (1)防护衣应是专门裁剪设计的,使其重量均匀分布于肩 部,或使铅围裙悬挂于骨盆处,以免全部重量均加 在脊柱上; (2)证据表明,0.35mm 厚的铅当量围裙再加上铅围脖一 同使用,可得到1.53倍的保护。,病人须知

35、(ICRP 85号报告)交待放射危害并签署协议书病人介入诊疗协议书内容包括:除了常规交待介入诊疗中可能使用高剂量电离辐射之外,还应交待:电离辐射的危害效应通常是延迟出现的,如果进行多次介入操作,其辐射效应可以叠加,如果间隔时间较短,辐射效应可能会更严重。随诊对于皮肤剂量可能达到或超过3Gy的病人,应在介入手术后1014天安排随诊,了解病人是否出现了皮肤放射损伤(红斑),如果出现了皮肤损伤,应建议病人去皮肤科就诊,并提供介入手术及皮肤剂量方面的详细情况。,介入医师须知( ICRP 85号报告内容)了解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清楚介入操作对医患都可能造成的辐射损伤及其性质;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

36、清楚减低医患受照剂量的方法;建立核查制度,以便核查病人以前接受的介入诊疗情况,查明辐射所至的并发症,以便发现放射损伤;告知病人辐射剂量及影响;在开展新的介入放射学技术时,应权衡利弊,注重辐射危害;,在X射线或CT检查中,对儿童等特殊受检者可采取相应固定体位措施;对有正当理由需要检查的孕妇应注意尽可能保护胚胎和胎儿;当受检者需要扶携时,对扶携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图片来自百度网,在临床教学中,对学员必须进行射线防护知识教育,并注意他们的防护;对示教病例不应随意增加曝光时间和曝光次数。,图片来自百度网,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要求,验收检测设备安装完毕或重大维修后,应进行验收检测,合格后方可启

37、用,由供货商、医疗卫生单位协助有资质的第三方共同实施。状态检测应每年进行一次状态检测,状态检测由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实施。稳定性检测状态检测合格的设备,在使用中,医疗卫生单位应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机房屏蔽体外表面0.3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Sv/h;机房外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应不大于0.25mSv。 X射线设备机房防护检测应在巡测的基础上,对关注点的局部屏蔽和缝隙进行重点检测。关注点:四面墙体、地板、顶棚、机房门、观察窗、传片箱、采光窗/窗体、管线洞口等。 X射线设备机房放射防护安全设施在项目竣工时应进行验收检测,使用过程中应按卫生计生行政

38、部门规定进行定期检测。 在正常使用中,医疗机构应每日对门外工作状态指示灯、机房门的闭门装置进行检查,对其余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查。 X射线设备及机房防护检测合格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方可投入使用。,机房防护设施和周围辐射剂量检测要求,主要依据的检测标准,CT机(a)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 17589-2011(b)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 180-2006(c)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 165-2012医用诊断X射线机(a)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1(b)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c)乳

39、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6-2007(d)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7-2007(e)口腔X射线机专用技术条件YY/T 0010-2008(f)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介 入 设 备(主要依据的检测标准和主要涉及的检测参数)我国目前尚无介入放射学用设备的专用检测标准。目前该类设备的检测,是根据它的透视和摄影功能,按照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1标准中的参数要求开展检测。对减影功能尚未开展检测。对工作场所的检测,则依据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

40、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标准进行评价。防护检测中,重点关注手术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管理,1.管理组织机构2.管理制度及其实施3.职业人员健康管理 1)教育培训 2)个人剂量 3)健康检查 4)档案管理,剂量估算与评价,评价标准 工作场所外照射剂量监测是个人外照射剂量监测的一种辅助手段,因此,其评价标准是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即连续5年内平均每年有效剂量20mSv;眼晶体的当量剂量150mSv/a;四肢(手和脚)或皮肤的当量剂量500mSv/a。,剂量估算与评价,评价方法 对工作场所外照射剂量监测结果的评价,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年有效剂量(对全身照射而言)

41、与国家标准年限值相对照;二是采用当量剂量率与国家标准年限值导出的当量剂量率相对照。,剂量估算与评价,第一种方法需将监测结果按下列公式换算成年累积受照剂量: H=H0 t式中,H年累积受照剂量,mSv/a; H0监测出的剂量率,Sv/h或mSv/h; t场所内工作人员全年实际受照射时间,h。,剂量估算与评价,第二种方法需将年剂量限值按下列公式推导出每小时剂量率: H0=H/t式中,H0导出的剂量率,Sv/h或mSv/h; H年剂量限值,mSv/a; t场所内工作人员全年实际受照射时间,h。,剂量估算与评价,对场所内工作人员受照时间的估算应力求符合实际,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对于连续照射的辐射源,

42、由数人轮换操作时,全年按2000工作小时的总受照时间(一年工作50周,每周工作40小时)除以轮换操作的人数,即为平均每人全年实际操作时间。,剂量估算与评价, 对于间断照射的辐射源或射线装置(如医疗照射),在辐射场所内的工作人员,应按实际照射(曝光)的时间估算。,剂量估算与评价,例: 有一个介入放射学工作场所的剂量率为66Sv/h,问每周做6个病人的医生全年所受剂量是多少?是否超标?,剂量估算与评价,解: 用于介入手术的射线装置是间断出束的,每次手术的出束时间平均为0.5小时,每周做6例手术,医生的受照时间为3小时,加上2倍安全系数为6小时,所以全年的受照时间为506=300小时,已知H0=66Sv/h, 根据公式H=H0t H=66300=19800Sv=19.8mSv,剂量估算与评价,答:该医生全年所受剂量为19.8mSv,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的要求。,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