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ynamic visual acuity 视力表的原理:推荐文章: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所谓视角就是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视力表就是以一分视角为单位进行设计的。目前所用视力表主要检查的是中心视力,即检查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视敏度,从而可简单迅速地了解到视功能的初步情况,对眼病的临床诊断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检查视力一般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两类:远视力多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此表为12行大小不同开口方向各异的“E”字所组成;测量从0.1-1.5(或从4.0-5.2) ;每行有标号,被检者的视线要
2、与1.0的一行平行,距离视力表5米,视力表与被检查者的距离必须正确固定,患者距表为5米。如室内距离不够5米长时,则应在2.5米处放置平面镜来反射视力表。进行 检测先遮盖一眼,单眼自上而下辨认“E”字缺口方向,直到不能辨认为止,记录下来即可。正常视力应在1.0以上。若被测试者0.1也看不到时,要向前移动,直到能看到0.1为止,其视力则是“0.1距离/5=视力” ;若在半米内仍看不到0.1,可令被测试者辨认指数,测手动、光感等。按检查情况记录视力。近视力也用“”近视力表:同样方法辨认“字缺口方向,直到不能辨认为止,近距离可自行调整,正常近视力在30厘米处看清1.0一行即可,近视力检查有助于屈光不正
3、的诊断。视敏度视敏度(visual acuity)眼辨别物体形态细节的能力即视觉的角分辨力,称为视敏度。通常是以能辨别两条平行光线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视力表上的标准环就是据此设计的。距离越小,视角也越小,即视力越好。最小视角为1分时,视力则定为1。视网膜各部分的视敏度不同,在亮光下,中央凹的视敏度最高,周围部分的视敏度迅速下降,最边缘部分的视敏度仅为中央凹的1/40。在暗处,中央凹的视敏度几乎为零,而周围部分视敏度相对较高,当然比明视觉相差很大。可见,中央视觉的特点是在亮光下分辨细节和具有色觉;边缘视觉的特点则是在暗光中对弱光敏感,而不具色觉。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反应特性时间:2011-04-
4、15 17:12 我要评论(0) 【找法网 驾驶常识】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有80-90以上的住处是依靠视觉获得的。驾驶员的眼睛是保证安全行车的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的视觉特性与交通安全有密切关系。1.视觉生理 (1)视野人的眼睛注视前方,头部的视线固定时,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静视野) 。如仅将头部固定,眼球自由转动时能够看到的全部范围称为动视野。视野也可分为单眼视野和双眼视野。 人眼的视野可利用视野计进行检查。如果驾驶员的双眼视野过,不利于行车安全。当驾驶员驾驶汽车高速行驶时,会感到车外的树木、房屋等固定物体的映像在人眼视网膜上停留的时间太短,人眼来不及仔细分辨物体的细节,因此,随着车速的提
5、高,驾驶员眼睛的有效视野会越来越狭窄。 (2)驾驶视力视力也叫视敏度,是指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的物体或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眼睛能分辨的物体越小,视觉的敏锐度越大,视敏度的基本特征在于辨别两点之间距离的大小,因此,也可以把它看作视觉的空间阈限。 静视力静视力是指人和视标都在不动状态下检查的视力。在报考驾驶员时都要经过视力检查。 我国通用 E 型视力表栓驾驶员的两眼视力(中心视力) ,被试者距视力表5m 远,在标准照明条件(200100lx)下,两眼视力(包括矫正视力)各为 0.7以上即允许报考。用这种方法检查的视力反映驾驶员在静止状态下视力,即静视力。 动视力动视力是指人和视标处于运
6、动(其中的一方运动或两方都运动)时检查的视力。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的视力为动视力。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的动视力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特殊情况下比静视力低3040 。例如,以60km/h 的速度行驶的车辆,驾驶员可看清前方240m 处的交通标志;可是当车速提高到80km/h 时,则连160m 处的交通标志都看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静视力好是动视力好的前提,但是静视力好的人不一定就会有好的动视力。静视力为1.0的277人,其中动视力等于和上于0.5的有170人,占总人数的61。许多研究分析都认为,驾驶员的动视力与交通事故有更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视力检查时,不仅要
7、检查形视力,还应重视对动视力的检查。 夜间视力视力与光线亮度有关,亮度加大可以增强视力。在照度为0.1100m烛光的范围内,两者几乎成线性的关系。由于夜晚照度低引起的视力下降叫做夜近视,通过研究发现,夜间的交通事故往往与夜间光线不足、视力下降有直接关系。2.视觉心理 (1)视觉与视知觉人能根据眼睛获得的视觉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这就是人的视知觉能力。例如当汽车在山区弯道上行驶时,由于山坡的遮挡,驾驶员眼睛看到的只是弯道的一部分,但驾驶员根据自己经验知道,道路并非到此为止,而是继续向前延伸。这样,驾驶员通过自己的视知觉,对山区弯道这一客观事物有了全面的认识。 虽然每人都具
8、有视知觉能力,但由于处境以及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不同,不同人对于同一视觉住处的加工和解释可能有所不同,因而产生出不同的视知觉。人的视知觉具有如下特点: 优先知觉自己关心的、想要注意的事物,例如驾驶员很容易发现在前面行驶的自己同伴的汽车; 容易知觉曾有过亲身体验的事物,例如行车中曾见过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截头猛拐,以后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便格外注意; 对于外界事物容易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向去知觉,例如在路口前看见前车向左侧靠,便认为前车想要左转弯,而实际上前车很可能是在为右转弯作准备; 对于自己认为关系重大的事物容易知觉,例如在路口转弯时,有的驾驶员只注意其他的机动车辆而忽视了行人; 对于移动的、变化
9、的事物容易知觉,例如闪烁的灯光比亮度不变的灯光更容易引起注意。(2)速度错觉一般认为,汽车驾驶员不必看车速表,只根据周围景物的移动身体的感受和听到的风声就能判断汽车的行驶速度。实际上这种判断并不准确,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特别是在高速短距离行驶时更是如此。 引起驾驶员产生速度错觉的视知觉因素主要有两点:即连续对比感觉的影响和适应性的影响。当人连续受到有差异的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差异感往往比差异本身实际的客观物理量差别大,这就是连续对比感觉的影响。英国道路研究所曾对汽车驾驶员作过“车速减半”试验,即首先让驾驶员将汽车加速到某一规定车速(以车速指示为准) ,然后要求驾驶员立即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将车速减
10、低到当前车速的一半。当车速变化时,驾驶员主观感觉到的速度差别总是比实际大。 适应性是人体自身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决定了人对外界有变化的情况比较敏感,而对缺少变化的刺激则感觉迟钝。减速前等速行驶的距离越长,车速判断的误差越大。这是因为在长直线高速公路上等速行驶一段时间后,由于适应性的影响,驾驶员的速度感减弱,虽然实际车速很高,但主观上觉得车速并不高。(3)距离错觉人对距离的判断往往有很大误差。国外曾作过一次试验,在夜间100名驾驶员轮流坐在静止的汽车里,凭主观感觉判断停放在前方的一辆载货汽车的距离。载货汽车的真实距离为什23m。试验结果,只有 3名被试者判断正确。有45名被试者判断的距离比实际距离短480,52名被试者的判断超过实际距离4120 ,可见凭主观判断距离的偏差很大。在光线充足的白天,驾驶员在行车中对距离的判断同样有很大误差。驾驶员对前方来车的速度和距离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且对方车速越高,判断的误差越大。很多超车时发生的正面碰撞事故就是由于驾驶员对距离判断错误造成的。(4)下坡行驶时的错觉在下坡行驶时,驾驶员可能会错认为是在平路上行驶,特别是在路旁无建筑物等明显标志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这种错觉。由于这种错觉驾驶员在不知不觉间超速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