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下.docx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62394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动物学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动物学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动物学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动物学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柱头虫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介于脊索和无脊索动物之间的联系环节。2、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具有脊索 、具有背神经管 、具有鳃裂 具有位于消化管腹面的心脏 、循环系为闭管式。3、脊索:位于身体背部,由富有液泡的细胞构成,起支持身体的作用。4、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是中空的管状结构,是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5、鳃裂:位于咽部两侧成对的裂孔,式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6、尾索动物亚门(柄海鞘)的形态特征:、呼吸在咽鳃裂中进行 、有一囊状心脏,血管分支未形成毛细血管 、神经中枢形成神经节,无集中感官 、无集中的排泄器官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7、柄海鞘的取食方式:被动取食。食物入水管孔咽

2、内柱围咽沟背板食道胃肠肛门出水管孔。8、内柱:位于动物腹面,由腺细胞和纤毛构成,起运送食物的作用。9、背板:位于动物背面,由腺细胞和纤毛构成,起运送食物的作用。10、血窦:既各器官的组织间隙,没有真正的血管壁。11、逆行变态: 动物在变态的过程中,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加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12、海鞘具有开管式的循环还具有一种特殊的可逆式血液循环流行。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双向流动,这种血液循环方式在动物界是绝无仅有的。13 头索动物门(文昌鱼)的形态特征:、皮肤:表皮和真皮之分,表皮为单层细胞,真皮为冻胶状组织。故皮肤具双重性,既表皮特征像无脊椎动物;真皮特征像脊椎动物

3、。、骨骼:尚无骨质的骨骼,脊索是支持身体的主要结构。、肌肉:分节现象明显,肌肉呈“”形,尖端向前,前后相继排列,为一种原始的排列,无任何分化。、消化和呼吸:消化器官为消化管和消化腺。呼吸主要在咽鳃裂中进行。、神经:神经中枢为一条背神经管,前端内腔略微膨大,称为脑泡。、感官:不发达,有脑眼及眼点(色素点) 。此外,皮肤中还有零星的感觉细胞。、排泄:通过肾管来执行排泄功能,肾管位于咽壁两侧。、生殖:雌雄异体,无生殖管道,体外受精。、循环:闭管式循环。14、文昌鱼在动物进化史中的地位(意义):介于无脊椎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联系环节。15、头索动物:终身有发达脊索,纵贯全身并延伸到神经管的前方。16、轮器

4、:缘膜边缘向前方伸出的指状突起,其摆动可时代有实物的水流进入口中。17、文昌鱼的发育过程:受精卵桑葚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等时期,然后孵化成幼体。18、脊椎动物亚门的特征:、神经系统发达,形成了明显的头部,既脑和感官集中到体前端。、多数种类的脊索只见于胚胎的早期,后期为脊柱所代替。、原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水生和陆生种类用肺呼吸。、除圆口类外,均出现了能动的上、下颌。、具完善的循环系统,出现了能收缩的心脏。、排泄系统,肾脏代替了肾管。、除圆口类外,出现了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圆口纲原始特征:1、 无上下颌2、 无成对附肢,只有奇鳍3、 终身保留脊索,只有雏形的脊柱骨4、 头骨不完整,相当于其它脊椎

5、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5、 肌肉分化少,保持原始的肌节6、 脑发育程度低。进步特征:1、 具有吸附性不能起闭的口漏斗,具有角质齿2、 鼻孔单个,位于头部背面3、 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4、 具有特殊的口腺,其分泌物是一种抗凝血剂。代表动物东北七鳃鳗1、 外形:体呈鳗形,分头(最后一个鳃孔的前端部分) 、躯体、尾(肛门以后部分) 。2、 皮肤:表皮为多成细胞,具单细胞腺,表面光滑无鳞,无偶鳍,居奇鳍。3、 骨骼:具软骨无硬骨,具鳃笼和软骨鳃篮。4、 消化系统:口位于口漏斗深出,借助口漏斗吸食血肉。5、 呼吸系统:具有特殊的鳃囊。6 循环系统:具有能跳动的心脏(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 ) ,总主静脉

6、左侧退化。6、 排泄系统:形成了肾脏。7、 神经系统:脑以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8、 感官:(1) 、嗅觉:具单个嗅囊 (2)听觉:仅具内耳 (3)视觉:具有眼的结构。9、 泄殖系统:雌雄异体,生殖腺单个,无生殖道管。鱼纲1、 鱼:具有颌器,体被鳞片,用偶鳍和奇鳍运动,终身用鳃呼吸的这样一群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2、 原因:(1)水环境的多样性 (2 )在地球上出现较早 (3)水域面积大3、 进步性特征:(1)具有颌器,能主动摄取食物 (2)脊柱取代脊索 (3)具有成对的附肢既胸鳍和腹鳍 (4 )脑和感官比圆口类发达,内耳中具有半规管。4、 适应环境的生活特征:(1)体多呈纺锤形

7、 (2)体表常被有骨质鳞片和富含有粘液 (3)体被偶鳍和奇鳍 (4 )无颈部出现,头部不能灵活运用 (5 )终身用鳃呼吸 (6)血液循环为单循环。5、 外形:纺锤型、侧向型、棍棒型、扁平型6、 各种鳍的功能:(1)背、臀鳍:平衡身体和帮助运动。 (2)尾鳍:运动和转向。(3)胸鳍:运动、平衡、转向。 (4 )腹鳍:平衡、升降、转向。 (5)尾鳍的分类:原尾(多见于胚胎期) 、歪尾(大多数软骨鱼) 、正尾(大多数硬骨鱼) 。7、 侧线:位于鱼体两侧,有侧线管、粘液等组成,能感知水的压力和振动的功能。8、 年轮:指鱼类等生长过程中在鳞片、耳石、鳃盖骨和脊椎骨等上面所形成的特殊排列的年周期环状轮圈,

8、也指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所产生的一个层,它出现在横断面上好像一个(或几个)轮,围绕着过去产生的同样的一些轮。9、 皮肤:表皮和真皮组成,还有色素、鳞片等衍生物组成。鱼鳞分为:盾鳞、硬鳞、骨鳞。盾鳞:由基板和向后倾斜的棘组成。多见于板鳃鱼类。外层为釉质,由表皮形成,内层为齿质,有真皮形成。硬鳞:来源于真皮,一般为斜方形的骨质板,上面盖有一层充分钙质化的闪光质,多鳍鱼和中华鲟。骨鳞:为弹性半透明的薄骨片,有真皮衍生而来,多数硬骨鱼特有。10、 软骨化骨:结缔组织先骨质化成软骨,在由软骨骨质化成硬骨的骨化方式。11、 膜质骨:由结缔组织直接骨化成硬骨的硬骨方式。12、 初生颌:上颌由鳄片软骨而下颌由麦氏

9、骨组成的颌器,与消化有关。13、 次生颌:上颌由上颌骨和前额骨组成,下颌主要由齿骨组成的颌器,与消化有关。14、 附肢骨骼包括鳍骨及悬挂鳍骨的带骨。骨骼系统完全由软骨组成。15、 雄性软骨鱼的腹鳍内侧一块基鳍骨延伸形成一对棒状交配器官,称为鳍脚。16、 肩带:17、 腰带:18、 肌肉系统:分化程度低,分节明显,出现水平肌隔。19、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口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消化管) 。 (消化腺)胃腺、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乳化脂肪,储藏糖原,制造尿素,解毒。 )胰脏(分泌胰液,消化脂肪,蛋白质等) 。20、 鳃耙:是阻拦食物和沙粒随水流岀鳃裂的滤食结构,也有保护作用。鳃耙

10、的数量与鱼的食性有关。21、 鳔:22、 鳔的功能:是大多数硬骨鱼类身体密度的调节器官,调节身体的比重。鲤形鱼特有的器官:韦伯器,感知声波和压力。位于鳔和内耳之间。23、 循环系统:(1)循环方式:单循环。 (2)血液循环方式: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心脏。24、 动脉圆锥:在发生壁上属于心脏的一部分,壁上具有瓣膜,能搏动。25、 动脉球:在发生上不属于心脏的一部分,是腹大动脉基部的膨大,无搏动能力,但能维持入鳃血管的血压。26、 动脉:凡是从心脏输送血液出来的血管都统称动脉。特点:管壁厚,弹性大27、 静脉:凡是运送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都称为静脉。特点:管壁薄,弹性小。28、 肝门静脉:一条与消化有

11、关且两端均有毛细血管的静脉。29、 肾门静脉:一条与排泄有关且两端均有毛心血管的经脉。30、 排泄系统:(1) 、排泄器官肾脏(调节内渗透压)和鳃。 (2 ) 、头肾演化为淋巴器官,无排泄功能。 (3) 、硬骨鱼的输尿管:不是由肾管发育而来,而是由包围生殖腔的腹膜向后延伸形成的管道。 (4) 、鱼类大部分代谢废物以尿的形式由肾滤出,并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31、 卵胎生:受精卵在体内发育,但营养来自卵本身,靠卵黄供给,与母体几乎无营养联系。32、 胎生:受精卵在体内发育,营养靠母体供给,形成胎盘。33、 卵生:在体内受精,在体外发育。34、 泄殖窦:生殖管和输尿管汇合而成的管,有 2 个开口。3

12、5、 泄殖腔:生殖管和输尿管汇合而成的管道再加上直肠管道而形成,只有 1 个开口。36、 神经系统:(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 (2)纹状体:大脑深部灰质细胞集中的地方。 (3)原脑皮:位于大脑顶端,有神经系统的分布,但比较分散,未行成层次,主管嗅觉。 (4)间脑:较小,被中脑覆盖,腹面连有脑垂体,是综合与交换的中枢。37、 神经系统: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走,另加十一副,再有舌下十二全。38、 膜迷路:由膜质的椭圆囊,环状囊和半规管组成,是听觉器官的主要结构。39、 耳石:平衡作用。半规管:动态平衡感受器。椭圆囊和球

13、囊静态平衡感受器。40、 鱼纲的分类:、分类系统:根据动物的系统发育及其在演化上的我亲缘关系来进行分类时按进化顺序排列组成的系统。、分纲:得贝尔格分为 4 亚纲 11 科目。、普通动物学的分类系统则是拉斯和得贝尔格。41、 软骨鱼类:、特征:、全身为软骨 、体被盾鳞 、口在腹面,肠中具有螺旋瓣 、鳃间隔发达,鳃裂直接通到体外。、板鳃鱼亚纲:、体呈纺锤形或扁平形。、鳃间隔宽大呈板状,口宽大。、鳃裂 57 对,直接开口于体外。、鲨总目:体呈纺锤形,眼和鳃裂侧位。、鳐总目:鳃裂位于腹面,胸鳍及其扩张并与躯干部愈合而形成体盘。42、 硬骨鱼类:特征:、骨骼大多由硬骨组成。、体被硬磷、圆磷或栉磷。、口常

14、位于前端。、鳃间隔退化,并有骨质鳃盖。、总鳍鱼亚纲:偶鳍的排列为单列式基鳍骨位于基部,辐鳍位于尾部。、肺鱼亚纲:基鳍骨分节排列中轴,辐鳍骨排列在两侧。辐鳍亚纲:、骨骼基本上是硬骨。、鳍骨多数退化或消失且鳍系排列为辐射状。、体被硬鳞或骨鳞。、无内鼻孔。、鲟形目:体被 5 行纵形骨板(骨鳞愈合) 。、鳗鲡目:个体发育有变态,背鳍、臀鳍和尾鳍相连在一起。、鲱形目:腹鳍腹位,鳍手一般在 6 板以上,胸鳍的位置接近腹中线。 ,各鳍均无棘。、鲤科:鲤形目具有咽喉齿,鲤形总目具有韦伯氏器官。、合鳃目:左、右鳃孔在腹面合二为一,有性逆转现象。、鲈形目:背鳍有两个,前一个为鳍棘组成,后一个由软鳍组成。、鲽形目:

15、成鱼身体左、右不对称。、鲀形目:体短粗,皮肤裸露或被有小刺、骨板、粒磷等,个别种类的内脏有剧毒(弓斑圆钝) 。43、 性逆转现象:从胚胎到初成体时的生殖腺都为卵巢,当产卵后卵巢又变成了精巢的一种现象。44、 洄游:鱼类在一身的生命活动中有周期性、定向性和群集性的迁移的运动。、生殖洄游:从发育地和越冬地向产卵地的迁移。、溯河洄游:从海洋游到江河上游繁殖的形式。 (大马哈鱼)、降陆洄游:从江河到海洋去繁殖的洄游。 (鳗鲡)近陆洄游:从深海游向浅海繁殖的洄游。 (大、小黄鱼)、索卵耳洄游:鱼类追踪捕食对象为主的洄游。、越冬洄游:冬季鱼类从水温较低的地方迁移到温度适宜的地方做的洄游。45、 鱼类资源的

16、利用:、食用,鱼肉蛋白质含量高。、可提供一些医药和工业方面的原料。、可防疫卫生和美化环境。46、 鱼类资源的保护:a、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B、规定捕捞尺寸和网目规格。C、渔具、渔法的限制和禁用。D、移植驯化新品种。E、环境保护。F、协调好自然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关系。两栖纲1、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水陆兼栖,用肺呼吸的变温动物。2、 水路环境的主要差异:、温度的差异。、含氧量的差异。、密度的差异。、温度变化的差异。、陆地环境的多样性。3、 初步适应特征:、成体用肺呼吸。、出现了五趾型附肢。、皮肤开始出现角质化,但角质化程度不深。、为不完善的双循环。、首次出现了颈椎和荐椎。

17、、听觉出现了中耳,嗅觉出现了内鼻孔,大脑两半球已分开。4、 原始特征:、繁殖仍在水中进行。、皮肤为辅助呼吸器官,而且角质层不发达,故不能离开潮湿的环境和不能生活在含盐量高的海水中。、新陈代谢水平低,是一群变温动物。、结论:分布狭窄,种类少。5、 两栖纲的分类:蝾螈型:四肢退化,尾部不明显。鲵蝾型:四肢发达,尾部明显。蛙蟾型:后肢发达。6、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外形:身体分头、躯干、尾、四肢四部分。、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还分布有粘液腺、毒腺、色素细胞等。特点:、皮肤裸露,无覆盖物。、具有角质层,但较之化程度不深。、皮肤具有多细胞腺体。、皮肤中具有色素细胞。此外,在蛙类的皮肤和肌肉之间还形成了

18、淋巴间隙,期间充满大量水分,对皮肤呼吸有重要意义。7、 骨骼系统:、骨骼:中轴骨骼(头骨、脊柱) 、附肢骨骼(带骨、肢骨) 。、脊柱:由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组成。具有颈椎和荐椎是陆地脊椎动物的特征,但各只有一块。多数为前凹型或后凹型,少数为双凹型。、头骨特点:f、扁而宽,无眶间隔,骨化程度不高,骨块数少。G、枕踝 2 个,由外枕骨形成。H、颌弓与脑颅链接为自接型。I、舌颌骨进入中耳腔,形成传到声波的耳柱骨。J、成体鳃大部分消失,小部分演变为支持舌和喉部的软骨。、带骨及肢骨:a、四足动物与硬骨鱼类的区别:两栖类肩带不连头骨,腰带借荐椎与脊椎联接。B、固胸型肩带:左、右上乌喙骨在腹中线愈合,左

19、、右肩带不能活动。C、弧胸型肩带:左、右上乌喙骨在腹中线愈合,左、右肩带能活动。8、 肌肉系统特点:、大部分肌节发生了愈合和移位而形成了一块一块独立活动的肌肉,故原始肌节的分化不明显了。、分化程度高,鱼鳍只有在基部有肌肉,而两栖类则在四肢出现了独立的肌肉群。、鳃肌大多退化,部分转化为咽、喉部肌肉。9、 消化系统:、构成(消化管、消化腺)、消化管:口口咽腔(无消化酶,对食物无消化作用。 )食道胃小肠大肠泄殖腔泄殖腔孔体外。、四足动物共同特征:肌肉质舌和分泌黏液的唾液腺,能使食物湿润和便于吞咽。、青蛙舌的功能:感觉作用和捕食器官的一种特化。、口咽腔内有内鼻孔、耳咽管孔(与中耳相通) 、喉门、食管开

20、口。声囊为发声的共鸣器。、耳咽管:平衡中耳腔内外压力,从而保护鼓膜。10、呼吸系统:结构:外鼻孔鼻腔内鼻孔口咽腔 喉头气管肺(气体交换) 。、外的肺内表面积:皮肤表面积=2:3。呼吸方式:鳃呼吸、肺呼吸、皮肤呼吸、口咽腔粘膜呼吸。、口咽式呼吸: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上升和下降来完成并由口咽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故称口咽式呼吸。11、循环系统:由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血液循环包括:心脏、动脉、静脉。a、心脏由 4 部分组成既静脉窦、 2心房、心室、动脉圆锥。b、动脉特点:腮部血管发生重大变化既:肺皮动脉、劲动脉、体动脉。c、静脉特点:腹静脉典型,主静脉演变为大(腔 )静脉,鱼类的“H”演化为两栖类的

21、“Y” 。d、鳃循环的出现和肺循环的废弃(水生两栖类有些尚保留鳃血管) ,使原有的鳃动脉弓发生重大变革,在有尾类和无尾类又有不同。淋巴循环:a、组成:淋巴管、淋巴心、淋巴腔、淋巴液。b、淋巴液无色透明,含有血浆和白细胞无红细胞,淋巴液最终流入到静脉,故是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c、淋巴心推动淋巴液回心,两栖类不具淋巴结。不完全双循环: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由于心脏分割不完整,故动静脉血在心脏内没有完全分开的一种循环方式。12、神经系统:特点:a、脑的弯曲度不大,仍在一个水平面上。 b、大脑半球明显,且在顶部出现了原脑皮主管嗅觉。c、小脑不发达,由于运动方式简单,多数为跳跃运动。d、脑神经只有 10

22、对,脊神经形成了臂神经丛和坐骨神经丛。变态发育:a、外形变化:附肢出现,尾的消失。b、内部器官变化:肺逐渐代替鳃。13、感官:视觉特点:a、一般陆栖类具有多功能的眼脸、瞬膜、泪腺。b、角膜凸出,晶体近球形,稍扁。c、晶状体牵引肌和晶状体悬韧带收缩时将晶体拉向前移,使视觉由远视调解为近视,在水中则变成远视。 (角膜变得扁平)d、瞬膜:听觉:a、出现了中耳,中耳腔中有耳柱骨(由鱼类的舌颌骨演变形成) ,故两者为同源器官。b、听觉的产生过程:鼓膜接收声波和振动耳柱骨卵圆窗内耳听神经听觉中枢。c、咽鼓管(欧式管)功能:防止耳膜损害。嗅觉:嗅觉器官仍在鼻腔中,出现内鼻孔,故鼻腔具有嗅觉和呼吸的功能。14

23、、泌尿生殖系统:排泄器官:生殖方式:a、多数体外受精,体外发育。b、蛙蟾类雌雄两性在生殖季节具有抱对现象(抱对的作用:刺激两性同步排精产卵,提高受精率,并完成受精。 ) 。c、鲵螈型无抱对现象,不鸣叫召唤异性,但雄性常表现出某些求偶行为。15、两栖纲的分类:分类依据:Romer 的分类系统,四肢和尾的有无。吲螈目特点:体细长,呈蚯蚓状,四肢及带骨均退化,无尾或具短尾,营穴居生活。椎骨双凹形。有尾目:a、椎体低等类型为双凹形,高等类型为后凹形。受精方式:雄体向水中产出椎体为双凹形。体外受精。c、隐鳃鲵科:犁骨齿呈长弧形排列。椎体为双凹形。体外受精,雌鲵不具受精器。d、蝾螈型:犁骨齿多呈“” 。椎骨多为后凹形。成体有肺。体内受精。无尾目:a、体型较宽,具有强健四肢,后肢尤为发达,成体无尾。b、负子蟾科:椎体后凹形。肩带为固胸型。无舌。c、盘舌蟾科:椎体后凹形。肩带为弧胸型。舌盘状,不能伸出口外。d、蟾蜍科:椎体为前凹形。肩带为弧胸型。耳后腺分泌毒液。e、雨蛙科:椎体为前凹形。肩带为弧胸型。指、趾末端膨大为吸盘。f、蛙科:脊柱的 17 椎体前凹形,第 8 枚为双凹形。肩带为固胸型。筛骨 1 个。g、树蛙科:肩带固胸型。指、趾端明显膨大为吸盘。h、姬蛙科:肩带固胸型。筛骨 1 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