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变态心理学复习材料(1).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67333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选课变态心理学复习材料(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公选课变态心理学复习材料(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公选课变态心理学复习材料(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公选课变态心理学复习材料(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公选课变态心理学复习材料(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变 态 心 理 学(公共选修课)教育科学学院 马 剑 侠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它是研究人类各种心理障碍与异常的表现及其形式、发生原因、机制规律,探讨鉴别方法和预防矫治措施的科学。正常心理-异常心理概念辨析:1.神经病: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生理障碍导致的疾患。如脑震荡、脑发育不全、脑动脉硬化(医学)2.精神病: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发的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病学)3.心理障碍:由心理原因导致的轻度心理或精神障碍(变态心理学)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2、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4、心理异常的矫正与预防。描述现象、 发现原因、 治疗干预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1有助于探明人类的心理活动的实质,提供洞察人类历史和个体心理现象的新视角2. 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人和自己,提高个体和群体心理卫生水平,推动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心理工作者和精神科医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 第二节 异常心理的判别标准一、 何 谓 变 态 行 为(心理异常) “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 (郑晓边) 异常行为指与所处文化不相符的行为,情感与认知功能紊乱,

3、表现为痛苦和明显的功能损害。 (DSM-IV) 二、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1、统计学的标准 假设:变态是对平均数的偏离(极端) ,正常健康的心理活动和大多数人是一致的。 统计学的常模概念。简便易行,但缺乏价值取向。 天才-“疯子” 2、社会规范与评价的标准 最常用标准。与社会规范和文化格格不入,不适应社会。 社会规范和文化的变迁,群体规范的差异。 3、个体经验的标准主观性强、随意性大,个人经验作参照 ,取决于个人的经验、训练与专业素养 4、症状客观检查的标准医学检查与心理检查相对客观、规范、操作性强 有些复杂心理测试困难(价值标准与事实标准) 小结:没有一个十全十美、客观而又绝对公认的共同标准;

4、综合运用。坚持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相统一的原则。严重与临界状态的适应性;量与质的辩证分析。多数社会相对共同认可的标准:缺乏现实接触;对人与情境的反映不适当;伤害自身或伤害别人又不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古怪而反复无常的行为。 严重心理异常 轻度心理异常 精神病症状 重 轻 社会适应 丧失(严重适应不良) 部分丧失 人格改变 明显 部分自知力 没有 有主动求治 不会 会 第三节 心理异常表现的类型 常见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 ICD10 国际疾病分类 。 (世界卫生组织 1992)11 类 2DSMIV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美国 1994,18 类 3CCMD3 中国精神障碍方案与诊断标准200

5、0,9 类 常见心理异常的类别: (1)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不良适应性反应 (2)特殊意识状态(催眠、气功、药物致幻、宗教现象等) 。 (3)轻度的心理异常(神经症) ; (4)心身障碍:心理因素引起,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 (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6)严重的心理异常(精神病) ; 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历史透视 (一)古代对心理异常的认识 1.超自然论:病因:超自然力量控制的结果;魔鬼附体等。治疗:驱魔、巫术、鞭挞等。 神秘主义倾向 2.自然主义思想:病因:精神疾患是由自然因素引起; 治疗: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放血、针灸、药物(希波克拉底、盖伦、内经) (二)中世纪对

6、心理异常的认识 社会背景:宗教、迷信、神学狂热。 病因:魔鬼附体,邪教。巫术。 治疗:拷打、监禁、活烧、水淹、迫害等 1415 世纪,黑死病的鼠疫流行,欧洲 1/3 人口死亡,归咎为精神病人,异端,迫害、火刑柱 (三)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与科学至上 病因:身体疾病; 治疗:物理与化学、医学生物疗法、道德疗法、心理疗法。 人道主义运动、解放精神病人运动(皮埃尔、塔克等) (四)现代变态心理学的建立 1.从黑暗到复兴:皮埃尔等。 2.从思辩到实验:克雷丕林等 3.从外因到内因:弗洛伊德等。 4.从医院到社区:卡普兰(1974) 第二章 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是对心理异常产生的原

7、因、发展规律和诊断治疗原则进行解释的各种理论或假设。 这种理论模式影响着研究者对心理异常进行理解、观察的方式以及治疗原则和技术的选择。 目前影响较大的六种理论模型一、生物学(医学)模型: 这是历史最悠久的模式。 由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发展起来的。 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统地应用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成为公认的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这种模型的理论核心是:把个体心理异常归为异常的躯体因素(遗传、体质、脑结构、生理生化等)引起,应该采用医学的方法加以治疗。 1、 心理异常的原因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上,有着明显的作用,基因的变异就构成了心理异常的基础。精神分裂: 一级亲属患病

8、率 3.7%,对照组 0.2%同卵双生 91.5;异卵双生 12.5躁狂抑郁症: 同卵双生 95.7;异卵双生 23 2)大脑机能状态与脑损伤 :(3)生物化学因素:如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就会出现情绪高涨(躁狂状态) ,反之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状态) 。(4)素质因素:应激反应经历、个人内心矛盾冲突、适应不良习惯都可能诱发精神疾病,但是这种情况只有易感或脆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患病。 2治疗方法:从 50 年代起,化学药物的使用开始进入精神卫生领域,特别是对严重心理异常的治疗更离不开化学药物。电休克治疗(ECT) ,至今仍被采用 暂时的休克,这种治疗通常能使病人的机能迅速恢复正常。缺陷:

9、易造成恐惧、痛苦。无抽搐电休克技术的运用。评价: 贡献:第一次明确精神疾病和其它躯体疾病一样是一种疾病,有助于我们了解心理异常的实质及其原因、机制。提供的医学治疗技术为人类有效减轻和控制各种心理疾患,维护人类精神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局限性:只看到人的生物特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和主观心理世界的作用, ,忽视了人是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有机整体。 二、 心理动力学模型: 追溯心理异常的内部心理原因是从弗洛伊德开始的,心理异常的这种模型特别强调心理内在动力因素(如性本能动力)的重要性,指出人的心理创伤和无意识的内心矛盾冲突是引起人的精神疾患的根源。正常和变态人格都是意识与无意识欲望驱动,或

10、本能矛盾冲突的结果。1、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要点(1)无意识矛盾冲突的概念。 A. 意识 : 当前注意所及的心理活动领域。 B. 前意识 : 当前未被注意,但一经提及可想到的心理活动领域。C. 潜意识;即受到压抑的本能欲望、隐藏很深的心理活动领域。受到压抑的无意识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各种精神症状、梦境、失言、笔误或其它无意识过失的根源。 2)人格结构 3)心理防御机制概念:个体面对挫折、压力和威胁时,无意识产生的自我保护方式,目的是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保持人格结构完整的心理倾向。方式: 压抑 否认 退行 幻想 投射 反向、转移 合理化 隔离 过度补偿 升华作用等。心理防御机制的双重性:积极与消极,过

11、度使用-诱发精神障碍 2精神分析治疗技术 自由联想:梦的解析:3.弗洛伊德的贡献:突破生物学模式,首次提出心理变态由内在心理冲突所引起,心理创伤是引起心理疾患的主要原因,重视从病人的内心深处挖掘精神疾病的原因。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和技术:自由联想与释梦.突破了医学模式技术治疗的束缚。提出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及双重作用,为人们广泛接受.重视从动力学的观点研究人的心理,并把性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引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4.弗洛伊德受到的批评 (1) 对性驱力的过分重视。(2)对人性的悲观态度。(3)对无意识过程作用的夸大,忽视了不同文化因素对塑造人类行为的影响。(4)许多理论假设和心理治疗效果缺乏实证的

12、科学证据。(5)治疗时间过长,花费较高。 三、行为学习模式 核心思想: 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重视社会环境对人格发展及行为的作用,认为心理异常是习得的,是过去不良的学习与经验的结果,可以根据学习和训练矫正治疗。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斯金纳-华生等。 1 心理异常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条件反射 华生恐惧实验强化模仿学习矫正技术:冲击或暴露技术 、认知行为矫正:系统脱敏疗法 2行为模型的主要贡献: 重视患者的外部行为和症状的改善。关注重点是解决当前的问题与困扰,而非穷究患者的既往经历(精神分析) 。倡导客观实证的研究方法。以其准确性和客观性、对某些行为的矫正效果赢得人们青睐。提供了许多简便易行、周

13、期短、费用低、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重视疗效的科学客观评定,结果比较令人信服。 4局限性: 对人性的认识过分简单化,只关注人的外部行为和症状,忽视异常行为的内在心理根源的探讨;人们批评治标而不治本。 有机械主义、简单化倾向。忽视人的价值观、意义以及个人主动选择的可能性。 四、人本主义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创立. 一)罗杰斯的理论观点: 1.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潜能。2对人性和人类潜力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的态度。着眼点在于价值和个人成长,强调价值在指导行为以及寻求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意义。3。异常是个人成长和朝向健康的自然倾向的中断或歪曲,引起中断或歪曲的

14、心理因素包括:A.自我防御机制的过分使用。 B.不利的社会条件以及学习中的失误 。C.过分的紧张应激。弗与罗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强调儿童的早期不良经历及不良的家庭教养环境对以后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主要观点):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治疗方法认为,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最有效的手段,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心理治疗的充分必要条件。 1、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 来访者在治疗中起主导作用。自由自在,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来访者感到是自由的、安全的、被尊重的,通过自我发现、自我克服达到自我完善。治疗者要放弃权威性.不加以解释和劝导,更不予干涉和控制,只须表示理解、同情

15、和乐于倾听,相信来访者具有自我矫正的能力。 2、治疗者和来访者的良好关系是心理治疗的充分必要条件。治疗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治疗者的态度以及气氛的创造和治疗关系的建立。(三)评价: 贡献: 1、重视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重视人自我实现的潜能和动机。2、强调治疗者和患者的平等协调、情感沟通和良好气氛的建立。3、以当事人为中心,治疗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为心理异常和心理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合乎人性的解释。 局限性: 较多地依据推论和设想,比较宽泛,松散,有些概念缺乏科学性,缺乏实证的支持。过分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动机作用,对社会生活环境因素有所忽视。对人性的假设过分乐观。

16、在治疗方法上,缺乏客观性和操作性。人本主义理论在临床治疗方面有巨大的影响。 五、认知心理学模型 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认知心理模型认为,大脑的内部加工过程(认知)是最重要的。应用到治疗临床,形成新的认知疗法1代表人物:A.埃利斯(A.Ellis) A.T.贝克(A.T.Beck)2理论核心:心理和情绪障碍来源于错误的、非理性的认知,个体对事物的认知是影响情绪和行为的重要变量。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人不是受事情的困扰,而是受到他们对这些事情看法的困扰” 3ABC 理论:个体错误的、非理性的认知,是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 A:诱发事件- 碰见熟人未理睬。B:个体的评估、解释- 甲:确没

17、看到、眼神不好等。乙:故意、对我不满、目中无人C:个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 甲:理解、平和、坦然。乙:嫉恨、怒气、心中疙瘩。 4.治疗方法: 治疗者地位:导师方 法:引导、质疑,指导来访者改变认识。5. 评价: 贡献:关注人类心理的独特性,重视人类认识和经验对心理活动的关键影响,创立了行之有效的认知疗法,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缺陷:有把成因复杂的情绪问题简单化的倾向;有忽视其他心理因素在异常行为中作用的嫌疑。六、社会文化模式 一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 以前的变态心理学理论模式只是孤立地、片面地强调生物或心理因素在心理异常中的作用,忽略了个体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因素和环境对于人格和变态行为的重要影响

18、。 他们认为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存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但心理现象的发展和变化方向则取决于社会文化因素。1.心理异常原因的解释 个体心理异常行为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产物,发生在精神病人身上的问题并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病态的反映。对精神病人的治疗应当从病人自身转移到整个社会层面。 2.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社会生活变迁或社会生活条件 .人口流动(移民群体)心理障碍的文化普遍性与文化特殊性评价: 1. 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将人们对心理异常的认识的视野从生物心理因素拓展到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 2. 将对心理异常的治疗从个体本身转移整个社会层面。通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动员

19、社会力量,为心理异常者提供更广泛、周到的精神卫生服务,推动了全社会对人类心理卫生和健康的关注。 3. 但过分强调事物的一个方面,把社会文化因素视作是推动健康的唯一或主要因素。则有片面或简单化之嫌。 第三章 应激相关障碍与危机干预概念: 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类别: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危机:危险-机遇一、急性应激反应概念: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指由于遭受到严重的急剧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短暂时间之内所产生的心理异常。一般持续数小时或几天,一周或一月内缓解,带有一过性(一)影响因素1. 发病直接因素:突如其来的威胁性生活事件和灾难人为灾

20、难、自然灾难、暴力及恐怖事件2. 患者个体的易感性: 影响的强度与 程度与个体 的人格特点、认知评估、应付能力有关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生活态度、信仰等(二)临床表现1.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抑制为主的表现情绪休克 心理休克 木僵状态2.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运动性兴奋为主的表现3.混合性且有变化的临床相应激反应的阶段:警戒-抵抗-衰竭(三)危机干预心理治疗为主1.初始阶段:安全感的建立、无助感的克服2.心理支持:宣泄,支持、安慰,自我控制感建立3.积极的适应和应付方式的建立,团体疗法4.摆脱发病环境,解决实际问题5.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抗焦虑与抗抑郁药物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概念 :创伤

21、后应激障碍指 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后,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 (延迟性心因反应)潜伏期:几日-数月- 数年早期研究:退伍军人、战俘、集中营幸存者,后为自然和人为灾难受害者(二) 临床表现1.反复回忆创伤性体验:中心症状 ,无法控制、闪回2.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感情麻木:保护性反应,3.高度警觉性:事件发生一个月内最普遍(四) 危机 干预1.心理治疗减轻焦虑,缓和情绪非过分保护,积极面对;倾诉、宣泄;认知重建,应付能力培养;技术:最主要和常用的是行为疗法(系统脱敏与暴露疗法) 、认知疗法、团体疗法2.药物治疗:抗焦虑与抑郁、镇静剂第四章 人 格 障 碍 第一节 概

22、述 一、人格概念 又称为个性,是在先天生物学差异的基础上,在某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不断的社会性内化过程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个体相对独特和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它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等内容。 人格是独特的行为模式。 人格是相对稳定的。 人格是先天素质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格代表着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和对事物的态度,影响个体的人生命运和生活质量,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二、人格障碍的概念1.概念的演化原文叫“性格障碍” ,流行于 17、18 世纪。19 世纪,彼利查德 1835 年提出“悖德狂”概念;20 世纪初,德、法学者提出“病态人格”概念。 “非精

23、神性人格障碍” 。20 世纪 50年代正式列为一类病理学范畴。神经症、精神病与人格障碍:研究报告:50%同时患有人格障碍2.概念:人格障碍又称变(病)态人格、人格异常,是一组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主的障碍,患者形成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或者患者感到痛苦。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 3.人格障碍的评估临床会谈:结构化的临床会谈 ,多以诊断标准为依据 ,工作量大、费时较长 自称量表:简便经济,采用普遍临床评定:由熟知病人情况的医生对症状作出判断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特征 1. 人格障碍一般是在没有神经系统形态学的病理变化的情况下

24、,出现的人格严重缺陷 。 2.对环境适应不良的模式重复出现,社会职业功能缺损,适应困难 ,感受痛苦。 3. 人格严重偏离正常,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 4. 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生活无目标,易受本能欲望支配。 5. 情感发育不成熟,极不稳定,易激惹,对自己的行为无内疚感和负罪感。6. 人际关系失调,难以相处。 7. 矫治困难,预后欠佳。 8. 一般早年(童年或少年期)即有所表现。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成因与分类 (一) 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 儿童早期教育与家庭因素 1.早年精神创伤的影响 2.家庭关系不和谐及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 3.不良教养方式的影响 (三) 社会文化因素

25、二、人格障碍的分类 1.偏执型人格障碍 ; 2.类分裂样人格障碍;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4.冲动型人格障碍; 5.表演型人格障碍; 6.强迫型人格障碍; 7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8依赖型人格障碍; 9.自恋型人格障碍第四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研究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悖德型人格障碍,它是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它是最常见的一类人格障碍。也是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最为重视的一种类型。美国一项调查报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约占人口的 3。9-4。9%(男性)和 0。7%(女性) 。国外报道男性 3%,女性 1%。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始于童年早期,女性则从青春期开始。 一) 、常见临床特征 : 1、缺乏做人的良心和道德感, 2.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无悔恨感和罪疚感。 3、生活无计划,人生无目标 4、人际关系失调,冷酷无情 5、智力一般正常,酒精和药物依赖比例较高。 6、无视社会权威,侵犯他人权益。7、行为模式倾向于冲动性、攻击性和破坏性,以缺乏自我控制为核心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