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八章 幼儿期记忆的发展一、 教材简析: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概述” 和第二节“记忆过程分析”属于普通心理学知识,理论性强,也是学好幼儿记忆特点的基础,故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对概念、种类、作用、过程分析和遗忘理论祥加解释、说明。其中“记忆的生理机制 ”部分因抽象程度高,专业性强,对于幼师学生无太大实际意义,故删去。第三节“幼儿记忆发展特点”,立足于 对年龄特征的描述, 语言通俗,具体形象,故以学生阅读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找出要点,把握精髓,通过本节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在了解特点的基础上能因势利导,形成提高幼儿记忆效果的能力。二、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记忆的概念、作用、种类。2、通过对
2、记忆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记忆的方法,并能自觉地运用于自身的学习过程之中以提高学习效果。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期儿童记忆的特点,并培养学生具备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提高幼儿记忆效果的能力。三、教学重点:1、记忆的概念2、记忆过程分析3、幼儿期记忆发展特点四、教学难点:1、表象的特点及作用2、识记的种类3、遗忘理论五、课时分配:四课时六、教具准备:投影片 3 张第一课时 第一节 记忆概述一、教学目的:1、 使学生掌握记忆的概念、作用及种类;2、 使学生理解表象的特点及作用。二、教学重点:记忆概念和形成长时记忆的条件。三、教学难点:表象的特点和作用。四、教学步骤:【导入部分】在认识过程中,注意
3、所起的作用是选择认识的对象,感知是将认识对象的信息源源不断输入大脑的过程。那么,大脑对输入的信息是如何处理的呢?答案是:要么消失,要么保存下来。消失即遗忘,保存下来即记忆。【讲授新课】(板书课题 ) 第八章 幼儿期记忆的发展第一节 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 概念:记忆是以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1、记忆对象:是经验,而不是客观事物。经验是过去曾经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记忆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之上。2、记忆过程:(结合示意图阐述)三环节理论: 识记 保持 再认和回忆(输入) (储存) (输出)两环节理论:记 忆(前提和基础) (结果和检验)3、作用
4、:没有记忆人就无法生活,没有记忆也就没有人的一切心理生活,没有记忆就没有人类的今天。谢切诺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二、记忆的种类:标准一:记忆的内容(一)形象记忆:事物的形象、 语词(逻辑)记忆:语词、数字、符号等概念及其判断、推理。 (也称抽象记忆)(三)情绪记忆: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四)运动记忆:过去做过的动作每个人都有这四种记忆,但是它们各自在每个人身上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1、与职业有关:(请学生举例)2、与性别有关:(请学生判断)标准二:保持时间的长短(一)瞬时记忆:0。25 秒。 (补充内容)(二)短时记忆:1 分钟。举打电话和考试作弊例。短时记
5、忆的广度即贮存信息的数量是 7+2 个记忆单位。注意:决定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不是记忆项目的数量,而是记忆单位的数量。 (举记忆广度测量一例)(三)长时记忆:1 分钟。其来源有二:1、由短时记忆经过多次反复复习和运用而来。2、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之所以印象深刻是由于与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意义重大。三、表象(一)概念: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二)表象的特征:1、 形象性:通过引导学生体会“眼前的形象 ”和“脑里的映象”, 结 合下列示意图分析。感知事物 记忆表象共同点: (形象性、直观性) (形象性) 不同点: 鲜明、完整、稳定 笼统
6、、模糊、大体轮廓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 表象的概括性材料 (语词) (形象) 内容 (事物的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三)表象的分类: (1)单一表象:在某一特定对象的知觉基础上产生的。( 2 ) 一般表象: 在一类对象的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四)表象的作用:语言信息量 形象信息量1 : 1000形象性 表象 概括性感知 (中介) 思维【结束部分】出示投影,结合投影上的要点对本节课的内容要点进行小结。【板书设计】 (见投影片,略)【课后小记】第二课时 第二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识记的概念,并理解识记的种类;2、使学生了解保持过程中材料的变化,掌握遗忘的概念
7、,并理解遗忘理论;二、教学重点:识记的种类(无意和有意、机械和意义识记)三、教学难点:遗忘规律四、教学步骤:【开始部分】提问复习“记忆过程 ”一节内容。【讲授新课】一、 识记:(注意 + 感知)识记是一种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步。标准一:目的性和自觉性1、无意识记: 指没有自觉识记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无意识记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凡在人们的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和人们的兴趣、需要、强烈的情感相联系着的事物都容易被记住。2、有意识记: 指按着一定目的和任务,需要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一种识记。有意识记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比无意识记的效果好,
8、尤其对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效果明显。实验证明,如果识记的客体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把识记包括在活动中识记的效果也常较高,幼儿尤其如此。此内容结合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内容来分析,主要以引导学生回顾“注意”一章内容为主。标准二:对材料是否理解1、 机械识记: 在对识记的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机械重复地进行的识记。俗称“死记硬背” 。虽然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意味着它一无是处,它也有自己的适用对象和用武之地,如一些无法理解的人名、地名、历史年代等,它实际上也是我们大脑的一种重要的记忆形式。我们要反对的是那些能够理解和需要理解的材料,却去死记它,硬背它。尤其对于年幼的儿童
9、来说,机械识记更是他们的记忆优势。现在有专家提倡,应发挥早期的机械识记优势,从小多背一些东西,发扬“背功” 。2、 意义识记: 在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运用有关的经验而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时思维活动积极,识记效果总比机械识记效果好,记得快,保持得久。有一些本无意义的材料,如地名、电话号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牵强 附会” 的处理,人为地赋予其意义,从而达到便于记忆的目的。举5355479 一例。标准三:材料数量的多少1、 整体识记:在一次识记活动中识记材料的全部内容,即从头到尾的反复识记。适宜于短小、容易的材料。2、 部分识记:将材料人为地分成几个部分进行识记,即一段一段地识记。适宜于量大、难
10、以理解的材料。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比作是吃麻雀和吃鸡的差别。3、 综合识记: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与我们日常的教学和复习、考试的记忆过程结合起来谈。一、 保持和遗忘(一)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进一步在头脑中巩固的过程。识记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量或质的变化。量的变化指内容的减少或增加(记忆恢复);质的变化是指内容的加工改造。记忆的一个特点是对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用 160 页和 168 页的实验来说明。(二)遗忘:对于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回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绘制成第一个遗忘曲线。带领同学对曲线图
11、进行简略的分析。从中得出遗忘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因此,在学习后及时复习是很重要的。遗忘的种类:1、永久遗忘:一旦遗忘,不经重新学习,记忆不能再恢复。2、临时遗忘:对已识记的东西,由于其它刺激(外部刺激和内部状态)的干扰,使头脑中保留的痕迹受到抑制,不能立即回忆或再认,但一旦排除干扰,抑制解除,记忆仍可得到恢复。三、 再认和回忆(一)再认:过去曾经识记过的事物再一次出现在面前时能感到熟悉。(二)回忆:过去反映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把它的反映重新呈现出来。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可以把回忆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无意回忆是没有预定目的只是在某种情景下,自然而然想起某些旧经验。如
12、“触景生情” 。有意回忆是根据某种任务,自觉地去追忆以往的某些经验。(三)再认和回忆的关系它们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只有保持程度上的不同。能回忆的一般都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都能回忆。 (请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识记的种 类” 和“遗忘理论”结合投影再一次地强调、突出。【板书设计】见投影片,略。【课后小记】第三课时 第三节 幼儿期记忆发展特点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幼儿记忆的特点,并积累起感性经验。2、培养学生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方法提高幼儿记忆效果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2、记忆具有明显的直觉形象性,形象记忆效果高于语词记忆效果;3、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三、教学方法由于本节课内容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所以主要以学生自已阅读教材为主。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对重、难点的三个部分联